尤金·奥尼尔和他的《天边外》

2022-04-09 15:56覃天
北京纪事 2022年4期
关键词:剧作家尤金露丝

覃天

2022年1月20日至2月6日,王斑导演的《天边外》在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实验剧场再次上演。这部经典的戏剧来自有着“美国莎士比亚”之称的美国剧作家尤金·奥尼尔。《天边外》首次演出于2019年,此次演出是《天边外》第二次和观众见面。

值得一提的是,《天边外》作为一部常演不衰的戏剧,是导演王斑在青年时期就已在心中埋下的一颗种子。为了执导好这部作品,他花费了10个月的时间研究剧本,并且对长篇幅的原作做了相应的修改,以适应剧场的演出。《天边外》同时还是王斑担任的“北京市宣传文化高层次人才培养资助项目”的成果,演出的演员几乎都是人艺青年演员,其中不乏刚刚20岁出头的年轻人。因此,要达成自己年轻时的戏剧理想,也为了呈现尤金·奥尼尔剧作中意蕴深长的内涵,一部别开生面,独特的《天边外》和观众见面了。

一个人梦想的转化过程是怎样的?美——爱情——牺牲。正如同《天边外》的剧名显示的那样,这部戏剧的故事和此处和彼处,现实和理想,当下与远方息息相关。故事发生在美国乡下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中。弟弟罗伯特是一个标准的“文艺青年”,他虽然每天做着朴素的农活,但是他厌恶这片土地,他脑中畅想的,是地平线的远方。在戏剧的开场,罗伯特坐在农车和草垛上,手里读着自己喜欢的书。他一直想离家远航,去寻找天边外的美丽梦想。哥哥安德鲁的想法则和罗伯特截然相反,他是一个踏实本分的、热爱并善于和土地打交道的农民。两人的生活本不会就此发生改变。改变他们生命轨迹的,是爱情。原来他们都爱上了美丽的邻家女孩露丝。

首先是哥哥明确了对露丝的爱意的。可是在戏剧开场,观众发现,露丝对罗伯特手中的小说,以及他心中的理想很感兴趣,腼腆的罗伯特在露丝面前显得拘谨而羞涩。这时正是罗伯特决定远行的前夕,原来在他心中,对这片土地唯一的眷恋正是露丝。在离开之前,他怀着卑微的心情,向露丝吐露了心意。正是这份对远方美好的幻想,让罗伯特和露丝走到了一起。得知此事的哥哥伤心欲绝,他心中没有那么多想法,只会做农活的他却选择了航海生活,只身去往了外面的世界。《天边外》的第一幕,就此展开。兄弟俩在梦想和现实之间作出了各自的选择。我们可以说,罗伯特的幻想一直是空虚的,因为他至死都没有见过天边外的世界到底是什么样子。不仅如此,他的幻想只是在爱情的最初階段吸引了露丝,可是成婚后,迎接这对纯洁夫妻的,是一日又一日的柴米油盐和琐碎的生活,可以说,是美好的幻想将他们的生活拖入了悲剧的境地中。

安德鲁怀着心中的悔恨,表面上选择了一种勇敢的生活,可是他并没有尊重和听从自己内心真正的选择,没有对露丝表达过爱意,这样一种对生活悲观的态度,无论行走到世界的任何地方,都是没有稳定感和安全感的。的确,安德鲁完成了罗伯特心中的梦想,多年来走到了世界尽头——洪都拉斯、阿根廷、西班牙的各个码头。但是现实并不美好,摆在他眼前的,并不是美好的风景,而是旅途上各种不堪、现实的景象。于是,安德鲁也成为了生活中的失败者,这一点的幻灭感和悲剧感在《天边外》第三幕安德路回到故乡和露丝、罗伯特见面时尤为凸显,因为这无异于安德鲁在向从青年变成中年的罗伯特,由少女变成少妇的露丝宣布,他们一直赖以梦想的远方,是虚假的。更为可悲的是,露丝多年来,从来没有放弃给安德鲁写信,她心中,对于安德路也是怀有爱意的。

《天边外》的想法源于尤金·奥尼尔去往布宜诺斯艾利斯船上的水手生活。有一个挪威水手和尤金·奥尼尔很要好。他常常说,他一生中最大的悲哀和错误,就是小时候离开他爸爸的小农庄逃到海上来。他在海上待了20年,没有回过一次家。他不断咒骂着大海和海上生活,但却又夹杂着温情厚意。这为罗伯特·梅约的故事掀开了一角。多年社会底层的生活阅历促使尤金·奥尼尔将旅行中的种种感受,写成了这部戏。《天边外》不仅对于奥尼尔个人来说意义重大,也在美国戏剧史上留下了自己的里程碑。它让尤金·奥尼尔先是获得了普利策奖,1920年,百老汇剧场上演了这部剧作。当1936年尤金·奥尼尔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时,组委会特别提到了《天边外》和古典悲剧之间的联结:“由于他剧作中所表现的力量、热忱与深挚的感情——它们完全符合悲剧的原始概念。”尤金·奥尼尔也成为了迄今为止唯一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美国剧作家。

不论是剧场内的观众,还是剧本的读者,都能明晰地感受到《天边外》中的悲观主义。如果仅仅是一个讲述三角恋,讲述人生变化的故事,恐怕是无法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评委的青睐,以及剧场观众的喜爱的。《天边外》讲述的不仅是发生在20世纪美国乡村的故事,其中展现的,是全人类共同的困境。试问每天疲于奔命的我们,谁不会在心中幻想远方美好的生活呢?生活的风力让很多人放弃了自己心中的追求,应付眼前的现实。

在王斑导演的这版《天边外》的舞美设计上,这种悲观的色彩也十分明显。幕布上投射出了一句导演王斑对这部戏的解读:“人生而破碎,用活着来修修补补。”当观众走进人艺实验剧场时,舞台的地板上铺着一层干稻草,稻草铺开的形状和大海的波浪相似。舞台上横摆着一个长长的木条,随着剧情的发展和演员的走动,这个木条不断地移动着,它确定了理想和现实之间的界限,也区别了安德鲁和罗伯特两兄弟迥然不同的人生道路。

美国戏剧评论家曾如此评价尤金·奥尼尔的剧作:“在尤金之前,美国只有剧院;在尤金之后,美国才有了戏剧。”可见这位剧作家在美国戏剧史上的地位。《天边外》属于尤金·奥尼尔的早期剧作,早期的《渴》《东航卡迪夫》以及《鲸油》也都是根据尤金本人漂泊的生活经历写就。在完成了《天边外》之后,尤金·奥尼尔才写出了《安娜·克里斯蒂》《榆树下的欲望》《进入黑夜的漫长旅程》等以家庭为主的经典剧作。

还有评论家将《天边外》中的这种感伤主义归因于尤金·奥尼尔受到的,尼采和叔本华对生命悲观的哲学思想。其实剧作家的剧作之所以真实,首先应该归因于他们经历的生活,尤金·奥尼尔的母亲和弟弟都染上了毒瘾,母亲早早地精神抑郁,进入到休养所生活,这位尤金·奥尼尔的生活铺上了一层荒凉而悲伤的底色。《天边外》的剧作结构遵从了传统的三幕剧结构,影响了后来许多戏剧和电影的表达。诺贝尔文学奖组委会之所以将《天边外》和古典悲剧进行关联,也敏锐地察觉到了尤金·奥尼尔对古希腊悲剧、易卜生和契诃夫戏剧的借鉴和学习。

笔者认为,《天边外》和契诃夫的《万尼亚舅舅》有着更深的联结。在《万尼亚舅舅》的第三幕中,他终于咆哮出了对荒废年月的悔恨——如果年轻时向叶琳娜吐露自己的爱情,那么在暴雨中拥抱着她的,就是自己,而不是这个行将朽木的教授。如果自己在年轻时坚持文学的理想,他说不定就是另一个叔本华,或是陀思妥耶夫斯基了。年老的万尼亚和被日常生活折磨得喘不过气来的罗伯特,都陷入到了人生的悲剧中。

对于尤金·奥尼尔的剧作,国内的观众更多是通过荒芜所译的《尤金·奥尼尔戏剧选》来认识的。他的《琼斯皇》以及《毛猿》等作品还影响了我国著名剧作家曹禺的写作。2017年,瑞典皇家戏剧院曾在北京演出过讲述尤金·奥尼尔一生故事的《命运之影》,观众会发现,在《天边外》展现的精神世界之中,暗含着一条朴素的道理:让剧作家感到痛苦,又同时丰富他作品内容的,正是修补破碎的生活。

猜你喜欢
剧作家尤金露丝
剧作家王辉
Never Let Go
美国联邦最高法院大法官露丝·巴德·金斯伯格去世,享年87岁
“焦虑正是我们这个时代的精神的一部分”:《大闪蝶尤金妮娅》中的动物叙事与身份焦虑
《闹科场传奇》发现记——兼及清代中期剧作家张懋畿的生平再探
清代旗籍剧作家杂剧、传奇作品叙录
每天多努力一点点
投资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