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路径

2022-04-09 11:56上海市嘉定区图书馆
新阅读 2022年3期
关键词:嘉定区书房图书馆

上海市嘉定区图书馆

“我嘉书房”是上海市嘉定区在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过程中,以社会化合作模式创新运营的多功能、自助化城市公共文化空间。“我嘉书房”兼具24小时自助图书室、文化交流休闲空间、志愿者服务站等多元功能,与上海全市公共图书馆实现图书通借通还,并提供公益性文化服务,探索实践了“政企合作、资源共享、文化增值、百姓受益”的运营模式。在“我嘉书房”的建设中,由嘉定区委宣传部总体指导,立足嘉定城市定位,确保项目“提升城市生活品质”的建设方向。嘉定区文旅局负责牵头,各街镇协同推进,嘉定区图书馆、各街镇文体服务中心、社会力量共同落实项目建设工作和日常管理。2017年,完成首批6个“我嘉书房”建设。2018年,“新建24个‘我嘉书房”被列入嘉定区政府实事项目。截至目前,“我嘉书房”的数量增至30家,项目建设经验入选2021年上海市基层社会治理创新典型案例汇编。

● 基本情况:直面需求找准服务短板

2016年,嘉定区在调研中发现,公共文化服务人群的分布随着城市发展的进程发生了巨大变化,许多新建的大型居住社区尽管集聚了大量的新居民,却仍然是公共文化服务的真空地带。与此同时,公共文化资源的相对稀缺限制了新增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的快速布点,如设施场地,可合作、可采购的服务产品等,都制约了公共文化服务的拓展升级。为此,嘉定区为了吸引优质社会资源助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我嘉书房”应运而生。

2017年,首家“我嘉书房”建成开放,“政企合作、资源共享、文化增值、百姓受益”的合作模式在嘉定区得以推广。2018年,30家“我嘉书房”花开嘉定,开启了城乡公共阅读服务均等化发展新路径。30家“我嘉书房”各具特色,彰显本土文化,与城市建设融为一体。社会化合作模式促进了社会主体的广泛参与,为书房的可持续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动力和活力。在建设过程中,嘉定区持续梳理建设经验、服务效能和发展中遇到的问题,不断完善制度体系和保障机制,提升管理和服务能力,为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提供了依据和经验。

● 主要做法:因地制宜践行高效理念

首家“我嘉书房”开放,建设市民身边的新型阅读空间。2017年1月8日,上海市首个以政企合作模式运行的24小时城市书房——菊园·绿地天呈“我嘉书房”落成开放。书房面积300余平方米,藏书5000余册,另有报刊60余种,设阅览坐席70余个,被纳入上海图书馆“一卡通”管理系统,使用RFID(射频识别)自助服务技术实现图书借阅,可自助借还、自助办证。在这里,市民可以借一本书、读一份报,参加读书沙龙、小型讲座。菊园·绿地天呈“我嘉书房”是首家通过“政企合作、资源共享、文化增值、百姓受益”的“2+3+N”社会化合作模式运营的公益项目,“2”即两个上级主管部门:嘉定区文旅局、菊园新区管理委员会;“3”即三家运行主体:菊园新区文化体育服务中心、绿地嘉唐置业有限公司和嘉定区图书馆;“N”即由众多社会主体构成的合作伙伴,共同参与管理运行。合作各方分工明确,均以自身擅长的方式参与“我嘉书房”的运营,最大程度发挥现有资源优势,用专业的力量做专业的事。

统一运营模式,标准化建设营造全域书香。菊园·绿地天呈“我嘉书房”是社会力量参与图书馆服务网络建设的一次成功尝试,形成了一整套可复制推广的经验——通过建立合作联盟引入社会主体参与“我嘉书房”的建设和服务,通过政企合作提高“我嘉书房”的运营能力和服务效能。2017年9月,第二家“我嘉书房”——南翔·安居广场“我嘉书房”正式开馆,内设亲子阅览、复古沙龙、数字阅读体验和休闲阅读等阅览区域,整体以中式设计风格理念打造,将南翔千年历史文化元素融入其中。随后,4家“我嘉书房”在2017年陆续开放。2018年,“新建24家‘我嘉书房”被列入嘉定区政府实事项目推进建设。为了确保“我嘉书房”建设的有序推进,在嘉定区图书馆实施ISO9001质量管理的基础上,“我嘉书房”被纳入嘉定区文旅局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工作,通过质量管理提升建设速度和质量,制定《“我嘉书房”运行管理规范》,总领“我嘉书房”建设工作。通过签订五方协议,明确各街镇党委政府、嘉定区文旅局的指导职责,以及嘉定区图书馆、各街镇文体中心和社会力量在具体建设中的工作职责,发挥管理合力。

因地制宜彰显文化特色,打造多元文化体验。在30家“我嘉书房”的建设中,各街镇立足实际,注重突出区域文化特色和合作社会机构特征,力争将“我嘉书房”空间布局、资源建设、文化活动与本区域文化融为一体,不仅将“我嘉书房”打造成市民身边的阅读空间,还将其打造成嘉定各个街镇的文化名片。在30家“我嘉书房”中,既有设施高端、設备精良、“高大上”的服务旗舰店,也有契合区域实际、亲民便捷、“小而精”的特色服务点,并形成了文化、文旅、文教、文商和文创等5个品牌系列。

● 核心机制:创新模式收获发展活力

“我嘉书房”及时响应城市发展变化,特别是科创企业人员、外来建设者等群体全天候的学习需要,基于公共图书馆总分馆“全域”服务模式,致力于补齐全空间、全覆盖方面的服务短板,引导和鼓励多元化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建设和管理,探索实践了与全面小康水平相匹配的公共图书馆布局和服务的转型升级路径。

党委政府+社会模式,探索建立双赢机制。“我嘉书房”作为上海市首个以政企合作模式运营的24小时公共图书馆延伸服务点建设项目,激发了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建设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与此同时,建立健全层级负责制和协作保障机制,采取属地化管理模式,推进共建双赢。

文化+社区,精准供给助力新城建设。“我嘉书房”用精准化的公共文化服务,将24小时开放的图书馆开到百姓家门口,为市民交流打造富有文化底蕴的城市客厅。“我嘉书房”将自助服务系统引入社区,为社区居民提供自助借阅、自助办证和自助服务等无休阅读服务。“我嘉书房”开设满足家庭需求的交流品读、亲子共读和静谧自读的服务区域,为社区居民享受公共文化服务提供全新的公共阅读空间。让多样化的阅读推广活动零距离服务市民,助力新城建设。

公益+专业,拓展方式提升服务质量。在24小时无休公共图书馆服务及别具特色的空间服务基础上,“我嘉书房”吸引专业化团队等优质社会资源提升公共文化服务品位。例如,吸纳街镇社区志愿服务中心、区域教育共建联盟等社会主体作为合作伙伴;引进上海东方青少年国际文化中心等社会主体,探索委托专业团队运营的社会化方式,因地制宜建设服务效率突出的公共文化阅读阵地。同时,以群众满意为目标,出台“我嘉书房”服务效能及年度考核标准,通过使用率和满意度两个维度,科学监督提升服务效能。

● 实际成效:文化增值提升城市品质

目前,“我嘉书房”的服务辐射嘉定区及周边长三角地区近百万市民,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整体效能进一步提高,公共文化服务的影响力和满意度进一步提升,嘉定城市精神品格进一步彰显,城市文化软实力进一步增强。

优质空间提升体系能级。嘉定区将“我嘉书房”纳入公共图书馆总分馆服务体系,实施总分馆“全域”服务模式,将图书馆的建筑服务空间、社会公共空间和网络数字空间融为一体,与全市公共图书馆实现图书通借通还,并提供阅读推广、展览培训等公益性文化服务,提高了区域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的整体效能。已建成开放的30家“我嘉书房”,建筑面积总计7685平方米,拥有开架图书17万册,疫情之前年接待读者169万人次、新办读者证近万张、借还图书逾62万册次、开展阅读推广活动近700场次。

科学布局深化全域服务。区委区政府领导十分重视“我嘉书房”的推广布局,多次实地调研,在区委宣传部总体指导、上海图书馆的大力支持下,“我嘉书房”对标“普遍均等”“优质均衡”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要求,以人群聚集、人流密集為首要依据扩大服务半径。30家“我嘉书房”分别坐落在社区、园区、景区和商圈,填补了公共文化服务的空白点。

社会主体参与探索体制改革。“我嘉书房”采用社会化合作模式运营,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通过投资建设设施、参与书房运营管理、承接党委政府公共文化服务购买等形式,多元化、多形式地深度参与书房建设和服务。据统计,30家“我嘉书房”中,超过半数由各类企业无偿提供建设场地或投资建设,超过七成采用社会主体全委托运行方式,部分街镇还根据自身实际,依据服务效能、建设标准与社会主体签订绩效考核协议,共同深化机制建设。

丰富供给助推阅读影响力。面对市民多元化的文化需求,“我嘉书房”将丰富供给作为提升空间效能的切入点,成为宣传和推广红色文化、海派文化、江南文化,以及廉洁文化、家风建设的全新阵地。“我嘉书房”开设由区委宣传部指导的“嘉定作家书架”,向市民集中推荐嘉定作家创作的书籍,并通过分享会、见面会等形式,用共同语言唤起文化共鸣,让“走进书房”成为嘉定新的生活风尚,引领全民阅读充分融入嘉定城市精神和市民文化生活。

猜你喜欢
嘉定区书房图书馆
把自己关进书房
我的书房
嘉定区人大代表、常委会领导、机关干部 摄影书画作品选登
图书馆
嘉定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人力资源现状调查及提升机制研究
温馨家园之我的小书房
大师们的书房
去图书馆
直播稻田耳叶水苋、杂草稻、假稻发生与防除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