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弘扬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精髓、功能和实践进路

2022-04-08 00:04韦光波
湖北行政学院学报 2022年5期
关键词:谱系弘扬中国共产党

朱 喆,韦光波

(武汉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北 武汉 437900)

“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长久生存的灵魂。”[1](P9)国家的富强、民族的繁荣和政党的强大无不依赖于精神的滋养。作为肩负民族复兴伟大使命的政党,中国共产党在实现自身历史使命的实践活动中,离不开强大精神力量作为内在支撑。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在长期奋斗中构筑起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它与党在不同时期的目标任务和治党治国方略紧密结合,是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的强大精神支柱,也是激励中国共产党从胜利不断走向胜利的重要法宝和独特优势。大力弘扬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有助于引领中国共产党人克难攻坚、奋勇前行,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和人民幸福伟大梦想的实现提供智力支持和精神保障。

一、弘扬什么: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精髓

作为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的强大精神支柱,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虽产生于不同时代、形态类型各异,但早已锻造成为一个具有无穷力量的整体,蕴含着丰富的理论精髓。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对理想信念的不渝坚守、对人民立场的坚定维护、对时代主题的不懈追求和对实事求是的始终贯彻。

1.以坚守理想信念为根基

坚守理想信念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牢固根基。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历经筚路蓝缕、栉风沐雨的峥嵘岁月,克服了许多困难,铸就了许多成就。回望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百年发展史,崇高的理想信念始终贯穿其形成发展的各个历史阶段,发挥着“政治灵魂”和“精神支柱”的作用。在理想信念的感召下,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形成了“坚定信念”的井冈山精神,“坚定信念、求真务实”的苏区精神和“坚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的长征精神等。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雷锋同志饱含着对党、祖国和社会主义的热爱,形成了在平凡中成就不平凡的雷锋精神;皑皑雪峰之上,苍茫高原之中,一批批西藏干部不畏艰苦,锻造出“缺氧不缺精神、艰苦不怕吃苦、海拔高境界更高”的老西藏精神。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甘于奉献”的劳模精神、“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奉献”的载人航天精神,以及新时代“淡泊名利、潜心奉献”的科学家精神等都是坚守理想信念的鲜活写照,都是中国共产党人对理想信念不懈追求的鲜明标识,彰显出中国共产党人将“小我”融入“大我”之中,继而进入“无我”的精神境界,形成了向上向善的价值观和推动力,引领着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事业不断迈向新阶段。

2.以坚持人民至上为立场

以人民为中心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坚定立场。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理念贯穿于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的始终,决定着党的精神谱系永恒不变的底色和基调,成为整个谱系的内在血脉关联。精神谱系中的各种具体精神形态,则是“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理念在不同时期、不同领域践行的结果。例如,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井冈山精神中的“依靠群众、勇于胜利”、苏区精神中的“一心为民”、伟大长征精神中的“把全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张思德精神和延安精神中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均彰显了共产党人与人民共命运的境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抗美援朝精神彰显“祖国和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焦裕禄精神诠释“心中装着全体人民、唯独没有他自己”,雷锋精神发扬“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这些都是共产党人为了人民利益甘愿牺牲的鲜活写照。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一个共产党员爱的最高境界是爱人民”的孔繁森精神和“牢记宗旨,一心为民”的杨善洲精神,以及新时代唱响“不负人民”凯歌的脱贫攻坚精神和人民生命至上、与人民命运与共的伟大抗疫精神,等等。这些精神生动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坚持人民至上的崇高追求,充分诠释了为人民谋幸福的崇高使命。纵观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党始终倡导忠于党、忠于人民、忠于祖国为党赢得了最广泛的支持,也为党凝聚起不可战胜的强大力量。

3.以弘扬时代主题为目标

弘扬时代主题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目标追求。“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精神”[2](P173),百年来,中国共产党的奋斗目标往往源于时代需要、诠释时代要求、弘扬时代主题,由此创造的精神谱系各具特色,都是在深刻回答和解决不同时期提出的重大问题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都是对时代问题的回应与解答。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井冈山精神、伟大抗战精神和西柏坡精神等回答了举什么旗走什么路,如何取得革命胜利等一系列问题,形成了中国共产党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两弹一星”精神、塞罕坝精神、大庆精神、铁人精神、红旗渠精神、焦裕禄精神等立足新中国的基本国情,倡导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彰显了共产党人拳拳为民的深切情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中国共产党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工作重点,迸发出敢闯敢试的改革开放精神;“非典”肆虐、洪水无情、汶川大地震灾情严重,中国共产党领导广大人民群众万众一心战胜困难,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铸就了抗击非典精神、抗洪精神和抗震救灾精神。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正加速演进,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孕育了“上下同心、尽锐出战”的脱贫攻坚精神;同时,中国共产党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丝路精神的形成正当其时,为全球治理贡献出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党在每一个历史进程中的每一次精神积淀,都是党在初心使命的引领下回答时代之问的结晶,深刻而充分地彰显了我们党敢于追求真理、勇于开拓进取的坚强意志,带领中国人民谱写了一篇篇宏伟壮阔的史诗画卷。

4.以贯彻实事求是为标识

始终贯彻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显著标识。中国共产党从历史中走来,百年大党缘何历经千难万险风雨沧桑仍屹立不倒,其奥秘就在于实事求是。从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出发,中国共产党敢于探索规律、乐于运用规律、勇于纠正错误,逐步形成了以实事求是为标识的精神谱系具体样态。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立足中国国情敢闯新路,通过农村包围城市创建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形成了跨越时空的井冈山精神;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毛泽东同志善于立足中国革命实际总结教训,纠正了王明等人的“左”倾教条主义错误,“在最危急关头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3](P6),形成了实事求是、敢创新路的遵义会议精神。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恢复和发展经济是国情所需,发展农业、重工业任务十分紧迫。在东北这片黑土地上,几代农垦人前赴后继,矗立起将“北大荒发展成为北大仓”的北大荒精神,创造出农业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时代奇迹;以铁人王进喜为代表的大庆石油人,为了提升高含水油田的采收率,立足大庆油田实际、突破技术壁垒,研发出三元复合驱技术,创造出适用于大庆油田的“两分”“四勤四看”工作方法,在求实严谨中锻造了大庆精神。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凭借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强大精神力量,改革开放将“春天的故事”写在祖国大地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广大党员干部立足农村实际投身脱贫攻坚、精准扶贫的伟大实践,孕育出脱贫攻坚精神。纵观百年,中国共产党人绘就的精神长河,无一不闪耀着理论联系实际的真理光芒。共产党人带领人民群众用踏实苦干、埋头实干高举着实事求是、求真务实的精神旗帜。这些伟大精神经历无数次的“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过程,最终汇聚成了新时期的伟大壮举,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迈向一个又一个的新胜利。

二、为何弘扬: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基本功能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党的形象和威望不仅直接关系党的命运,而且直接关系国家的命运、人民的命运、民族的命运。”[4](P675)政党形象是一个政党内在本质的外在表现,作为政党重要的政治资源,事关政党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事关政党的生存发展和前途命运。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是中国共产党最内在、最深层次的精神内核,体现了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坚守初心、守正创新的崇高品格。它彪炳历史、推进革命、凝聚共识、筑牢话语阵地,深深融入到我们党、国家、民族和人民的血脉之中,为中国共产党塑造良好形象提供了丰厚滋养。

1.历史表征功能:展现中国共产党奋进历程

精神是历史的反映和产物。中国共产党百年历经筚路蓝缕、艰苦卓绝,在这一过程中,逐步形成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与党的历史共生同行,形成了一条一脉相承的历史链条,将我们党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程联结起来,将中国共产党人奋斗不息、探索前进的足迹联结起来,系统展现了党在不同历史阶段的价值理念和实践创新。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人创造性地将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探索形成了对中国革命的正确认识,解决了中国革命路线、道路、纲领等一系列重大问题。从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进行前无古人的伟大长征,到担当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再到夺取政权后的“赶考”长征路。在这一过程中,党形成了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的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伟大抗战精神、西柏坡精神等一系列精神样态,展现出中国共产党坚韧不拔、军民和谐、艰苦奋斗的革命政党形象。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不畏艰难险阻,尝试探索符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新中国成立初期,面对帝国主义的封锁和一穷二白的中华大地,党带领人民发愤图强建设社会主义。到党最需要的地方去,到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广大科技工作者、部队官兵、各行各业人员以丹心投伟业,以本领报祖国,新中国由此顺利完成“三大改造”,铸造出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并由此形成以“两弹一星”精神、大庆精神、北大荒精神、西迁精神、塞罕坝精神等为标志的精神谱系,展现出中国共产党不畏艰难、实事求是、独立自主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形象。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顺应历史和时代发展潮流,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过程中不断开拓创新、求真务实,开创了独具特色的改革开放精神和敢闯敢试、敢为人先、埋头苦干的特区精神。同时,在与1998年特大洪水、2003年非典疫情和2008年汶川特大地震的顽强斗争中,中国共产党领导广大军民连续奋战、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形成了一方有难、八方支援、顽强拼搏、坚韧不拔的抗洪精神、抗击非典精神与抗震救灾精神,聚民力振民心,展现出中国共产党开拓创新、百折不挠、敢于胜利的锐意进取形象。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对党的建设理论和实践做出了重大原创性贡献,团结带领人民守正创新、自信自强,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取得历史性成就。在这一过程中,涌现出脱贫攻坚精神、探月精神、伟大抗疫精神、丝路精神等时代成果,赋予中华民族精神新的生机活力,从而塑造出“始终走在时代前列、人民衷心拥护、勇于自我革命、经得起各种风浪考验、朝气蓬勃”[5](P62)的新时代政党形象,有力地推动了中国社会的发展进程,激励更多人走上追逐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壮阔征途。

2.精神动力功能:激励中国共产党自我革命

中国共产党历史百年钩沉,之所以能屹立潮头、乘风破浪,根本原因就在于勇于自我革命。自我革命是中国共产党形象塑造的内在要求与动力,也是党永葆先进性和纯洁性的关键所在。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强调,辩证的否定是发展的环节,自我扬弃是实现事物进化发展的必由之路。因此,党要始终成为时代先锋、民族脊梁和人民的主心骨,自身素质必须始终过硬,必须遵循否定之否定规律,勇于进行自我革命。

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铸就了坚如磐石、历久弥新的精神谱系,它从百年党史中来,又回到党的历史中去。在精神谱系的滋养下,中国共产党人实现自我净化与自我提高,在勇于自我革命、全面从严治党中淬炼成长。无论是井冈山精神蕴含的坚定不移的革命信念,还是遵义会议精神蕴含的坚定信念、实事求是的精神内核,始终彰显着中国共产党精神的无穷力量和从严管党治党的政治自觉,为党的自我革命注入强大动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面对世情党情国情出现的新特点、新变化,强调要用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统揽“四个伟大”实践。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为统筹推进党的各项建设提供了丰厚养料,有助于共产党人增强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自觉,强化担当意识,把初心融入血脉,将使命扛在肩上,不断落实全面从严治党总要求,开辟管党治党的新境界。

3.价值凝聚功能:绘就共同信仰最大同心圆

价值观是主体对事物的好恶倾向和总体看法,决定主体对事物的观点态度及评判标准。对中国共产党形象的价值判断归根结底是人们的主观判断,受到价值观的深刻影响。因此,凝聚价值共识有助于强化人民群众的信仰意识,提升中国共产党形象塑造的实效性。

政党作为特定阶级的政治组织,有着自身的政治理念、奋斗目标和价值追求。中国共产党能够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建立新生政权,走上社会主义道路,关键在于其所坚持的理想、价值、目标符合多数人的利益,其所展现的精神品格具有强大的价值凝聚力和精神感召力。在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之中,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诸多精神样态,直接反映了全体中华儿女共同追求的价值观,深刻地影响着人民的思想观念和精神状态。其强调的爱国主义、以民为本、坚守理想等价值观念如同社会的“黏合剂”,将人们的思想与行动统一起来。追求个人目标与整体目标的耦合,为本民族和国家的整体利益自觉调节个人行为,从而激发和统一人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价值指引和行为共识,引领思想方向,汇聚中国力量,形成意志合力,绘就思想观念上的最大同心圆。此外,弘扬精神谱系的核心价值观念,还能充分调节社会矛盾、化解社会冲突,有助于形成人与人之间和谐相处的良好氛围,增强社会的凝聚力、向心力、向上力,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团结中华儿女一致向前看,同心同德、齐心协力地建设社会主义。

4.话语塑造功能:筑牢中国共产党话语阵地

话语权是一个政党软实力与巧实力的重要体现,也是实现政党形象长久巩固的前提与基础。“话语的背后是思想、是‘道’。”[2](P213)中国共产党的话语体系作为宣传党的路线方针和思想理论的主渠道,能够使人民获得对中国共产党形象的感性认识。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内嵌于新时代革命话语之中,“精神之源孕育涵养更多的基于不同人物、不同事件、不同成就的精神子项,共同成为新时代革命话语中的显著部分”[6]。对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进行弘扬与传播,一定程度上能够解决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过程中的“失语”困境。它以循循善诱的方式使人悟“道”,以强大的精神力量不断提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体系的科学化和大众化水平,有助于中国共产党掌握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筑牢话语阵地,提升党的形象塑造实效性。

一方面,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继往开来,以具体的精神样态表征着不同时期的话语内容,将枯燥的“理论型”话语转换为人民喜闻乐见的“通俗型”话语。如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诸多精神表征之下的革命话语体系,从“枪杆子里面出政权”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出场,再到“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话语的建构,无一不是对中国革命性质、对象、战略及经验的揭示,体现了政治性、学理性和通识性的统一,有助于增强人民群众对中国共产党形象的体验感,突破话语传播与形象塑造之藩篱。另一方面,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与时俱进,立足时代又面向时代,为构筑中国共产党话语体系提供了新渠道、新范式。在构建中国共产党话语体系的进程中,明确话语主题,即“说什么”的问题是核心关键,党的精神谱系根植于中华文化土壤,延绵于党的发展历程,并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展现出中国共产党人非凡的文化基因与价值追求。这是中国共产党话语体系“说什么”的天然养料,充分彰显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理论生机和实践活力。

三、如何弘扬: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实践进路

在实践中把握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将理论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是弘扬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题中应有之义,它有助于将精神力量转化为现实力量,更好地立足实践、服务实践、指导实践工作。利用平实易懂的语言、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进行多平台、多样化、多渠道的媒介宣传,充分释放弘扬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活力。

1.以“大思政”平台为阵地,强化弘扬精神谱系的主渠道

思想政治教育是中国共产党的生命线,也是党弘扬精神谱系的主渠道。近年来,“大思政”作为新的理论名词和教育观念在理论界逐渐获得关注。“大思政”之“大”,是对育人场域、育人队伍和育人模式的准确概述,它实质上反映了当前思政工作的整体性、多维性与层次性。弘扬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需重点关注“大思政”的作用,搭建利用好大思政平台,建立健全大思政教育体系。

第一,优化弘扬队伍。在“大思政”体系中,管理者、教育者和社会传播者是弘扬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主体力量,这支队伍信仰是否坚定,能力是否突出直接影响着宣传效果。加强弘扬精神谱系队伍建设,首先要充分发挥各级党委的领导核心作用,落实中央要求,把准宣传方向;其次,各级学校思政课教师要提升自身理论素养,树立大历史观,将党的精神谱系教育融汇于百年党史中,融入到课堂教学和教材内容中去;最后,要强化社会成员的传播力量,着力集民智、聚民心,发挥人民群众在宣传、建构精神谱系中的主体功能,构建一支多元优质、同向同行的“大思政”队伍。第二,创新弘扬模式。在“大思政”平台中传承和弘扬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不能仅仅依赖于单一化的精神宣传教育,还要探索多样性的教学模式,通过专题学习、实践教学、研讨互动等,推动党的精神谱系入脑入心入魂。第三,拓宽弘扬场域。在“大思政”平台之上,对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弘扬不仅要依靠思政课堂这一主体,还应形成家庭、社会全方位覆盖的宣传网络。一方面,发挥好思政课堂的显性教育优势,积极推动党的精神谱系进学校、进课堂,同时进行分众化引导,强化各级党校、干部学院和大中小学校对不同人群进行不同层次的精神谱系教育;另一方面,关注家庭和社会的隐形教育功能,将党的精神谱系教育融汇于家庭社会成员的互动链接中,使人民群众潜移默化地真学、真懂、真信党的精神谱系。

2.以全媒体宣传为依托,扩大弘扬精神谱系的覆盖范围

全媒体即全程媒体、全息媒体、全员媒体和全效媒体,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基于当前信息交互特征对媒体融合发展概况的精准表述。弘扬党的精神谱系,就要将党管媒体的原则贯彻到全媒体领域,在牢牢把握宣传工作领导权与话语权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媒体的意识形态引导功能,全息全员参与弘扬、全程全效助力弘扬精神谱系。

第一,突破时空尺度,全程弘扬党的精神谱系。当前,媒介信息的交互发展使得客观事物运动的整个过程能够随时被现代信息技术捕捉、记录并存储,传播对象无时无刻不处于社会大链条之中。弘扬党的精神谱系,要把握好全程媒体特质,明确传播内容、丰富传播形式、扩大传播对象。第二,突破物理尺度,全息弘扬党的精神谱系。大数据时代,各式各样的传感器使得人类采集到的信息越来越多元和立体,全息化特征显著。弘扬党的精神谱系,不仅要利用好声音、视频、纸媒等传统媒体,还应在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支持下,重视以“两微一端”为代表的网络媒体和社交媒体,重塑传播渠道。第三,拓宽主体范围,全员弘扬党的精神谱系。全员媒体意指信息传播链中的各主体全面参与社会信息交互的过程,通俗地说即“人人都是媒体”,各主体既是传播者也是受众。为此,要充分挖掘社会成员弘扬精神谱系的主体性意识,调动激发其媒介活力,实现由感知到认识再到行为的连锁行动,形成自主学习、乐意弘扬、敢于发声的良好氛围。第四,突破功能尺度,全效弘扬党的精神谱系。所谓“全效”,即媒体功效的全面化。全效媒体集成了信息检索、社会交往、公共服务等多种功能,一方面为精神谱系的大众化传播提供了时代机遇,另一方面也增添了媒介环境的冗杂性。因此在实际中,既要抓住机遇又要降低风险,应注重信息筛查,严防影响精神谱系传播的负面舆论;针对已经出现的不良失实信息,我们要及时反驳,使人民群众能够理性判断,最终能够心悦诚服地认同精神谱系的内核,形成全社会学习弘扬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良好氛围,构建网上网下一体、内宣外宣联动的主流舆论格局[7](P24)。

3.以文学艺术为载体,丰富弘扬精神谱系的话语形式

“文艺是时代前进的号角。……举精神旗帜、立精神支柱、建精神家园,是当代中国文艺的崇高使命。”[8](P148)弘扬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需要发挥好社会主义文艺作用,采取人民喜闻乐见的文艺形式,创作出反映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文艺作品,在润物无声中发挥精神谱系的引领力与感召力。以文学艺术为载体弘扬党的伟大精神并非一蹴而就,它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精神文化产品创作生产传播的引领作用,使人们自觉认同并自发弘扬党的精神谱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广大文艺工作者立足百年党史、响应时代号召,从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中汲取营养,创作出一大批兼具艺术性、观赏性和时代性的文艺作品,深受人民群众喜爱。如弘扬改革开放精神的畅销书《将改革开放进行到底》《大浦东》,描绘了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国家与民族的沧桑巨变;弘扬抗美援朝精神的电影《长津湖》,票房收入超过57亿元,登上中国电影票房纪录榜首;电视剧《红旗渠》《井冈山》《鸡毛飞上天》《焦裕禄》等持续热播,带领观众回到那个栉风沐雨、艰苦创业的年代,深入领会党的伟大精神。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21》数据显示,2020年,全国出版图书近104万册,生产电影650部,制作广播节目821万小时、电视节目328万小时[9](743-757),文艺作品产量时长均居世界前列。可以说,根植于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的社会主义文艺作品是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它经得起各种风浪考验和实践检验。广大文艺工作者必须牢牢把握新时代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继续用富含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精髓的典型作品“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3](P44),为新时代开启第二个百年奋斗新征程提供强大精神源动力。

四、余论

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发轫于开天辟地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发展于改天换地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发扬于翻天覆地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10]。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今天,伴随着党和人民惊天动地的伟大实践历久弥新、弦歌不辍,擘画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和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宏伟蓝图。立足百年大党新起点,接续百年奋斗新征程,弘扬和发展党的精神谱系应时而为、应势而为。在实践中将其精神根基、精神立场、精神目标与精神标识融入“大思政”育人体系之中,充分发挥好全媒体和社会主义文艺的载体作用,不断强化其历史表征、动力驱动、价值凝聚和话语塑造功能。只有这样,才能将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转化为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的强大内在动力,转化为党和人民开新局、谋新篇的强大精神力量,握紧时代“接力棒”,奋力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新征程。

猜你喜欢
谱系弘扬中国共产党
弘扬爱国精神
弘扬爱国精神
《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
神族谱系
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颂
中国共产党何以拥有强大的群众组织力?
中国共产党100岁啦
百年大党精神谱系的赓续与文化自信
王锡良陶瓷世家谱系
再论东周时期铜簠的谱系和源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