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洪全
(武城县人民医院 山东 德州 253300)
一种较为常见的肾绞痛类型即泌尿系结石致肾绞痛,其主要是由于肾盂以及输尿管里的结石发生嵌顿现象或者是移动现象[1],致使局部梗阻,继而导致管腔内壁张力出现持续性的升高,在牵拉疼痛感受器之后,导致病人出现较为严重的疼痛之感。急诊泌尿系结石致肾绞痛的疾病特点为起病较急,且没有明显预兆,大多数病人的发病时间均在凌晨或者是深夜,在疾病发生时,病人的临床特征主要为痉挛、恶心呕吐、出现难以忍受的疼痛、冒冷汗以及出现镜下血尿等等[2],若病人没有得到及时的治疗,则极易导致其出现一系列的并发症,情况严重时会对病人生命安全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盐酸消旋山莨菪碱能够对内脏平滑肌痉挛发挥一定的效用[3],可使肾绞痛得到有效缓解,但是在用药后病人极易出现一系列的不良反应,例如:面红、口干以及心悸等等,不利于病人预后效果的提升。作为一种平滑肌解痉药物,间苯三酚不会对平滑肌造成过多负面影响[4],具有较为理想的纯解痉治疗效果,发生不良反应的概率较低。基于此,本次研究主要将对间苯三酚降低急诊泌尿系结石致肾绞痛病人VAS评分和不良反应的效果进行分析研究,现汇报如下:
研究对象为在该院接受相关治疗的64例急诊泌尿系结石致肾绞痛病人,时间为2019年8月至2020年8月,对其进行分组,分组方式为随机抽签法,其中32例作为甲组,另32例作为乙组,甲组有19例男,13例女;年龄22岁至64岁,均值(40.63±11.05)岁;病程:1-3年,病程均值(1.19±0.38)年;结石长径:6.5-9.9mm,均值(8.54±1.02)mm。乙组有20例男,12例女,年龄23岁至66岁;均值(41.87±12.63)岁;病程:1-4年,病程均值(1.22±0.41)年;结石长径:6.6-10mm,均值(8.57±0.98)mm。2组资料无显著差异(P>0.05),可比。向医院伦理委员会汇报,经检查审核,该研究已获得批准。
诊断标准:①尿路可排出砂石的病人;②在急速起身时腰腹部存在较明显疼痛的病人;③镜下或者是肉眼观察发现存在血尿;④曾有过泌尿系结石病史,或者是经过B超以及X线检查,确诊为泌尿系结石,或者是没有经检查证实,但是可确定非其他疾病所致疼痛的病人;⑤输尿管出现压痛或者是肾脏区域存在压痛以及叩痛;⑥存在尿痛、尿频以及尿急症状;诊断成立条件为:①和④或者是①和③。
入组标准:①病人本人以及病人家属对本研究主要目的以及基本内容知晓,表示理解,且签订同意书;②年龄在21岁至67岁之间的病人;③与上述诊断标准相符的病人;④临床资料完整度较高的病人;⑤符合镇痛、液体冲击以及抗炎治疗指标。
剔除标准:①处于哺乳期或者是妊娠期的女性病人;②患有较为严重的器官实质性病变的病人,无正常研究配合能力;③患有较为严重的传染性疾病的病人;④精神存在障碍、异常的病人;⑤以解痉剂、其他排石药物排过石者;⑥肾功能衰竭或尿路畸形者。
采取盐酸消旋山莨菪碱治疗甲组,具体为:盐酸消旋山莨菪碱(批号:H33021707;生产:杭州民生药业有限公司;规格:注射用消旋山莨菪碱10mg),用药方法:静脉滴注,用药剂量:10mg,将其与100 mL 的5%或者是10%葡萄糖溶液相溶,然后实行静脉滴注。
采取间苯三酚对乙组进行治疗,具体为:间苯三酚(批号:H20060385;生产:湖北午时药业股份有限公司;规格:40mg),用药方法:静脉滴注;用药剂量:160mg,将其与100 mL 5%或者是10%葡萄糖溶液相溶,然后实行静脉滴注。
①对比2组患者的VAS评分,采取视觉模拟疼痛评分法(VAS)来对2组用药治疗前以及用药治疗后的疼痛情况进行评估,总分数为0分-10分,得分愈高,代表病人的疼痛感愈严重,具体为:极度疼痛:10分,中度疼痛:7分至9分,中度疼痛:4分至6分,轻度疼痛:1分至3分,无痛:0分。
②治疗后,对比2组患者发生不良反应的情况,其中,具体不良反应包括排尿不畅、口感、面部潮红以及心悸等。
③治疗后,对2组患者进行疗效评价,标准:病人绞痛感全部消失,尿常规恢复正常,可肉眼见到结石排出,超声、X线片或静脉尿路造影确认结石排出为显效;绞痛消失,但有轻微隐痛与酸胀感,红细胞量较少,超声、X线或静脉尿路造影显示结石下移或体积减少为有效;相关症状与体征均无任何改善,超声、X线结石无变化为无效。(显效+有效)/总病例数=总有效率。
对于该研究中所产生的相关数据以及涉及到的计算,选择使用SPSS25.0软件来进行,(x±s)主要用于表示计量资料,t检验;(%)主要用于表示计数资料,X2检验,P<0.05代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在用药治疗之前,2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用药治疗之后,乙组VAS评分比甲组低,且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对比情况见表1。
表1 对比2组用药前以及用药后的VAS评分分)
甲组发生不良反应的总概率为46.87%,乙组发生不良反应的总概率为9.37%,经过对比,发现乙组比甲组低,且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对比情况见表2。
表2 对比2组发生不良反应的情况[n(%)]
治疗后,乙组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6.88%,与甲组治疗的总有效率为78.13%对比明显更高,且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对比情况见表3:
表3 组间总疗效对比[n(%)]
泌尿系统结石属于一种具有较高发病率的临床泌尿系统疾病,其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肾积水、血尿以及腰部疼痛等[5],在病人患上泌尿系统结石之后,存在一定的肾功能低下风险,最为常见的类型为输尿管结石以及肾结石。有相关研究结果表明,临床对于无手术指征的病人,主要以内科保守治疗方案为主,而对于体内一些隐藏以及剪影、体积比较大的结石而言,泌尿系统结石病人往往难以自行将其排出,一般需要实施手术治疗,如腔内泌尿外科技术、开放性手术等,才可以将其取出。肾绞痛发病机制为:输尿管出现急性的阻塞,从而导致管腔内部的压力急剧升高,继而致使肾盂以及输尿管的内壁扩张,造成肾内的前列腺素E水平出现升高现象[6],进而导致病人发生炎性水肿,同时使梗阻症状更加严重,缓激肽以及组胺类具有较为明显的致痛作用,将会致使病人出现极为严重的疼痛症状。
现阶段,治疗急诊泌尿系结石致肾绞痛病人的思路通常为解痉止痛,使用率较高的治疗药物为阿托品以及山莨菪碱,但是其治疗效果难以达到预期目标,病人在使用药物治疗之后会出现一系列的不良反应。作为一种M受体阻滞剂[7],盐酸消旋山莨菪碱能够对人体唾液分泌以及瞳孔扩张发挥一定的阻止作用,并且能够有效作用于内脏平滑肌,但是由于其在使用之后常常会出现面部潮红、心肌以及口干等不良反应[8],情况严重时甚至会发生抑制、尿潴留以及低血压等症状。而间苯三酚则是一种具有一定亲肌性的纯平滑肌解痉药,其是1,3,5-三羟基苯二水合物。其治疗原理为:将间苯三酚溶于适量葡萄糖溶液中,对病人实行静脉滴注,在间苯三酚成功进入病人机体中后,会快速分散到肠部、肾部以及肝部,可以对泌尿生殖道以及胃肠道发挥直接的作用,继而有效缓解痉挛,并且对其收缩发挥一定的抑制作用,整体治疗效果较佳[9]。同时,对于间苯三酚,其血浆半衰期在15min,血药浓度能够在施药的15min后至顶峰,在4h中,降低从快至慢,在48h后,药物具有较少的残留。因为间苯三酚不具有抗胆碱性,所以,在其对平滑肌痉挛进行解除期间,不会引发抗胆碱样方面的不良反应,且其也不具有成瘾性、致突变性,可以更为迅速地减弱患者所出现的疼痛;同时,解痉作用能够让患者机体中的结石更为顺利地被排出。间苯三酚不会对患者带来各类不良的影响,对于急诊泌尿系结石所致肾绞痛患者,其对这一药物的总依从性、总耐受性均较高,能够对肾绞痛进行维持性的治疗,防止肾绞痛出现发作。另外,间苯三酚不会引发低血压、心律失常等,其尽管对痉挛平滑肌具有相应的作用,但是,对正常平滑肌具有较少的影响力,所以,其纯解痉效果更为显著。
在该研究中,对甲组病人使用盐酸消旋山莨菪碱进行治疗,对乙组病人使用间苯三酚进行治疗,研究结果表明,乙组的治疗的总有效率相较对于甲组明显更高,乙组VAS评分以及发生不良反应的概率均比甲组低,且P<0.05,提示对急诊泌尿系结石致肾绞痛采取间苯三酚治疗,其治疗效果较为理想,可以使VAS评分以及发生不良反应的概率得到有效降低,治疗具有一定的安全性。
综上所述,对急诊泌尿系结石致肾绞痛病人应用间苯三酚进行治疗可以获得较为良好的效果,能够在一定的程度上降低病人VAS评分以及发生不良反应的概率,使病人的疼痛情况得到有效改善,值得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