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海哨
(龙港市小龙人幼儿园,浙江 龙港 325802)
著名的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在总结前人经验和自身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指出:儿童期是人格和习惯形成的最佳时期。
我们对3~4岁幼儿的自理能力、抗挫折能力及自我保护能力的现状进行了调查和研究,结果表明,该年龄段的幼儿这几方面的能力较弱,成人的包办代替,不信任,家庭结构,个人气质以及社会的客观因素严重影响了幼儿的自理、抗挫和自我保护能力的发展,因此,在树立科学的家庭教养理念的过程中,转变家长重智力,轻能力观念是我们当前的重要任务[1]。
80名年龄在3~4岁的幼儿。
2.1 问卷调查
对于园所中3~4岁的一百多位幼儿进行抽样调查,共抽样发放《小班幼儿适应社会的能力的情况表》调查问卷80份,由幼儿家长填写,收回问卷75份,有效问卷75份。
2.2 观察法
通过对幼儿在日常生活中的自理能力、自我保护能力及抗挫折能力的观察。
通过本次调查和研究,使我们能进一步的了解3~4岁幼儿自理能力、自我保护能力及抗挫折能力的现状,从中发现问题,从而转变家长重智力,轻能力的教育观念。提升家庭教育的方法,为家长在家庭教育中,如何培养幼儿自理能力、自我保护能力和抗挫能力提供帮助。
社会经济的日趋发展,呈倒三角形的家庭结构,使幼儿的自理能力呈退化状态,如今的孩子只会依赖,而不知自己动手,见表1。
表1 自理能力的调查
由表(1)可见,每顿都要成人喂饭的幼儿占21.3%,需要帮助的幼儿占60%,自己能吃的幼儿只占18.7%;会主动叠衣物的幼儿只有14.7%;需要帮助的幼儿占49%,而不能自己完成的幼儿占36%;同样,能独立整理玩具的幼儿只有20%,需要帮助的幼儿占65%,不能完成的幼儿占14.7%。
我们运用数理统计中的双向表开方检验原理得出:x2=9.9,x2(4)0.05=9.49,x2(4)0.01=13.28,即0.01< P<0.05,按照检验统计决断的规则,在0.01显著水平上得出的结果证明幼儿自理能力与成人的包办代替程度有显著的关系。
如今的社会、商场、超市,综合体越来越多,幼儿经常会和成人一起走进这些场所,而这些场所内人多、物多,五花八门的新鲜事也多,它们都会吸引着每个孩子,会不知不觉地离开成人,一时之间会出现各种情况,我们的孩子会怎样保护自己呢?见表2。
表2 自我保护能力的调查
由表(2)不难看出:50.7%的幼儿与父母走失后会大声哭闹,11%的幼儿会询问营业员,9.3%的幼儿原地不动;遇见陌生人时:64%的幼儿会立即和陌生人走,13.3%的幼儿会动摇,只有6.7%的幼儿不会和陌生人走。可见幼儿的自我保护能力非常弱,容易让不良分子有机可乘,造成家庭的悲剧,原因在于:幼儿年龄小,缺乏辨别能力;接触社会少,不会处理突发事情;住在高楼里,削弱交往能力和自我保护能力,从而产生恐惧,不知所措。
现代的家庭,都是以幼儿为中心,成人都围着中心转,孩子们整天听到的都是一些象蜜罐里的糖一样的话,若稍有不满意的,就会发脾气,久而久之形成任性,受挫折能力差的心理品质。见表(3)。
表3 抗挫折能力的调查表
由表(3)可知,65.3%的幼儿在做错事时愿意成人与他讲道理,10.7%的幼儿能接受直接的批评,17.3%的幼儿愿意听劝;而13.4%的幼儿不愿意听劝,69.3%的幼儿还要发脾气,24%的幼儿不能接受批评。从百分比分析,爱发脾气的幼儿与愿意和成人讲道理的幼儿同样占有最大的比重,由此说明,成人的教育理念,教育方式及对待幼儿犯错时的态度对提高幼儿的抗挫折能力有一定的影响。
每个幼儿都有自尊心、个性,如何利用有效的挫折,结合幼儿的不同个性、气质,在不伤害幼儿自尊心的前提下,对幼儿进行挫折教育,是当今教育面临的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它将影响幼儿的生活,游戏和学习,值得思考[2]。
以上的分析,表明了3~4岁幼儿在自理能力、自我保护能力和抗挫折能力受到幼儿的年龄、心理特征、家庭结构、教育理念,教育方法的制约,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该年龄幼儿的发展,使幼儿自身的显能没能得到更好的发现和挖掘,所以帮助幼儿提高自理能力、自我保护能力和抗挫折能力迫在眉睫。
那么,如何有效地利用家庭、社会因素,改善父母的教育观念和方法,以及针对幼儿的气质,促进该年龄段幼儿自理能力、自我保护能力和抗挫折能力得到发展呢?结合本次调查,笔者认为有以下几点。
根据调查表显示,幼儿能独立完成事情是占有一定的比例的,例如,能自己吃饭的幼儿占18.7%,会主动叠衣物的幼儿占14.7%,能独立整理玩具的幼儿占20%。这就说明,幼儿都具备了自己动手的内在潜能,关键在于家长和成人是否愿意让幼儿自己动手尝试。笔者认为在家庭中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可以做以下的尝试。
第一,培养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意识。很多家长怕把孩子的事情交给孩子自己做的话,孩子会把事情搞砸或者把事情做的乱七八糟,自己更加难收拾,可是谁都有第一次,谁的第一次都会生疏,只有反复的去做,自然会慢慢的熟练,所以多给孩子一些尝试的机会,就会发现孩子的能力超过我们的预想。而且我们要让孩子有这是我的事应该我自己完成的意识,我们可以运用游戏的形式让孩子养成习惯。
第二,教给孩子科学,易掌握的自理技能。比如3岁周的孩子可以自己脱宽松的衣裤,可以自己卷袜子,自己扣大扣子,拉拉链;4周岁的孩子可以自己穿脱衣服、鞋袜、可以系鞋带,叠被子。5周岁的孩子除了会服务自己以外,家长还要教孩子学习洗小布,擦桌子的必要的技能。
第三,激发孩子生活自理的兴趣,让其获得成功感。家长可以运用游戏的形式让幼儿对生活自理感兴趣,比如孩子在家吃饭,家长可以以游戏的形式和孩子比赛吃饭,让孩子沉浸在这种比赛的游戏意境中,用餐时家长还可以适当的认输,让孩子有成就感,这样可以轻松的培养孩子自己吃饭的习惯。又比如在家里可以像在幼儿园一样选小老师,让孩子当小老师分餐具。和爸爸妈妈比赛整理玩具等等。在这些活动时家长一定要适当的输给孩子,这样孩子才会在游戏中有成就感。
第四,信任孩子,尝试放手,允许孩子变通,让孩子用自己的方式掌握技能力。家长只有信任孩子,用欣赏的眼光肯定孩子,孩子才会越做越好,千万不能用自己标准去衡量孩子,要允许孩子有自己的想法,有自己的方式去做自己的事情,因为每个人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他会在自己的实践中摸索出自己的一套方法的。
第五,利用社会环境,为孩子创造锻炼的机会。有条件的家庭可以在家里创设环境,让环境影响孩子,这里的环境分为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物质环境时在家长准备一些区域,让幼儿可以随时练习。精神环境指的是成人一定要创设言传身教的环境让孩子模仿。
第六,对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要持之以恒。持之以恒才能让一些技能熟练,家长要让孩子了解持之以恒的重要性,让孩子感受持之以恒带来的成就感。
我们要为幼儿创造独立生活的机会,让幼儿用自己的智慧去想问题,用自己的双手去做力所能及的事,比如,家长在整理卫生时可以让孩子从整理自己的玩具开始慢慢到整理书桌,再整理床铺等一步一步让孩子尝试,从尝试中得到成功的喜悦,从成功中养成自理习惯。孩子学会了自理,独立生活就成功了一半。
无论是在家庭、幼儿园还是社会环境中,融洽、和谐、稳定的氛围,对幼儿的心理环境和人文环境都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第一,幼儿需要得到成人的尊重和鼓励,关心,理解和信赖。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不难发现,当幼儿面对陌生的人、事、环境时,总会先看一看成人的表情,哪怕是细微的变化,都能影响幼儿作出的决定。
第二,在人文环境中,利用游戏,故事、对话、提问等形式,锻炼幼儿处理事物的思维,从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第三,遇到特殊或危急的状况,应直接告诉幼儿最有效的处理方法,提高幼儿对该类事件的警觉性。
第四,在日常生活中,家长要给孩子做安全行为的榜样。
我们要在生活真实的环境中对幼儿进行安全教育,比如,外出游玩时,提醒幼儿要紧跟成人,不远离成人的视线,不跟陌生人走,不允许别人触摸自己重要部位,不吃陌生人给的东西等,并告诉幼儿这么做的意义。到一个新环境时及时帮助幼儿了解环境中的不安全的事物。如热水壶,电源插座,窗户、阳台等。运用游戏的方式帮助幼儿认识常见的安全标识,如小心触电、小心有毒、禁止游泳、紧急出口等。幼儿只有了解了安全常识,才会有自我保护的能力。
从调查中发现:有62%的幼儿不能承受批评,甚至发脾气,那是因为长期的娇宠和成长在蜜罐里的幼儿没有勇气尝试失败,而成人长期的将失败,挫折揽于自己的胸前,致使幼儿面对失败不知所措,甚至绝望。我们可以尝试这样做:
第一,遇到困难时,帮助孩子以积极的心态正确面对、克服依赖、逃避。
第二,家长应学会观察、分析孩子困难或挫折形成的原因。
第三,以正面的态度,正确地疏导孩子受挫的心理,让孩子明白受挫折的原因。
第四,当面对困难和挫折时,应给予孩子自我心理冲击的空间。
第五,让孩子学习自我调节,家长适时干预。
第六,当孩子成功的克服困难时,家长应给予肯定和赞赏。
幼儿在尝试每一个活动时,都会遇到不同程度的困难,面对困难,该年龄的幼儿总是选择逃避,依赖,这是因为他们不具备解决困难的经验和承受失败的心理素质,而成人应根据幼儿的年龄特征和能力程度,在解决幼儿能力无法解决的困难的同时,留给幼儿一些难题,鼓励幼儿大胆面对,自己解决,哪怕是失败,也因进行主观和客观的分析,再作出纵向评价。所以,从幼儿时期,就应当循序渐进地尝试失败,承受失败,从意志消沉中走出来。经受过大的磨难的人才会有大的作为,因此,提高幼儿的抗挫折能力是帮助幼儿积极面对任何困难的前提。
优秀的孩子是父母的希望,孩子的优秀从父母开始。父母给予孩子最重要的不是帮助孩子填充很多知识,而是授予他们能应变生活中各种问题的能力,这才是孩子们受益一生的瑰宝。3~4岁是形成基础能力的关键期,作为家长要抓住这个契机,为孩子独立生活,适应社会做好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