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 静,王 珊,刘 陈,谢黎黎
(1.重庆医科大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400016;2.重庆市中医院/重庆市中医研究院博士后工作站 400021;3.重庆理工大学管理学院 400054;4.电子科技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成都 611731;5.重庆市巴南区中医院 401320)
2020年全国60岁以上人口数达到2.64亿[1],《中国老龄产业发展报告(2014)》预测2014-2050年中国老年人口的消费潜力将从4万亿元左右增长到106万亿元左右,GDP占比将从8%增长到33%[2]。2017年民政部发布《关于加快推进养老服务业放管服改革的通知》为社会资金进入养老服务行业提供了合法性[3]。作为高龄老人、失能半失能老人的刚需服务供给主体[4],养老机构吸引了大量投资,投资效率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5]。入住率不仅是机构服务效率的评价指标[6],也是影响机构运行效率的关键因素[7]。研究养老机构入住率的影响因素,为不同投资规模的养老机构提供经营定位策略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现报道如下。
选取2019年在重庆市各级民政局进行登记备案且参与当年服务质量评估行动的1 403家养老机构作为研究对象。
发放问卷1 403份,回收问卷1 403份,其中有效问卷1 367份。调查内容分为机构基本情况、机构规模、入住率、收费情况、人员情况、质量评估6个方面的内容,共15个问题。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不同情况下入住率的特征,利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分析入住率高低的影响因素。因变量和自变量全部源于问卷调查,因变量为入住率,由入住人数/床位数得出,变量测量及赋值见表1。
表1 自变量的定义及赋值
续表1 自变量的定义及赋值
重庆市养老机构拥有约10.64万张床位,6 400名养老护理人员,现入住老人约6.5万人,平均入住率中等。养老机构交通情况一般,距离所在区县民政局单边平均距离较远,收费水平为1 300~3 200元,全市养老服务质量评估平均得分整体偏低,见表2。
入住率<30%的机构中,公办机构的数量是民营机构数量的2.549倍;入住率30%~<50%的机构中,公办机构的数量约民营机构的2.089倍。入住率30%~<50%分组中,开办时间<5年的数量是开办时间≥10年机构数量的1.582倍。入住率<30%的分组中,评估得分<500分的机构数量是得分≥800分机构数量的3.049倍;入住率30%~<50%的分组中,评估得分<500分的机构数量是得分≥800分机构的2.146倍;入住率50%~<80%的分组中,评估得分<500分的机构数量是得分≥800分机构的1.592倍,见表3。养老机构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检验提示模型有效,见表4。
表2 重庆市养老机构整体情况
表3 入住率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续表3 入住率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表4 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似然比检验
不区分养老机构性质回归方程如下:
Y=67.543-6.242X1-5.312X2+0.521X3+0.007X4
模型(1)
公办机构入住率影响因素回归方程如下:
ypublic=57.875+0.319xpublic3
模型(2)
民营机构入住率影响因素回归方程如下:
yprivate=81.752-14.989xprivate1-9.028xprivate2+0.792xprivate3
模型(3)
机构入住率和通勤时间、机构投资规模呈负相关,与护理人数和评估得分呈正相关。模型(1)表明,在假定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通勤时间(t=-3.996)每增加1个单位,入住率将减少6.242个单位;机构投资规模(t=-5.986)每增加1个单位,入住率将减少5.312个单位;护理人数(t=6.219)每增加1人,入住率增加0.521个单位;评估得分(t=2.831)每增加1个单位,入住率增加0.007个单位。机构选址对入住率影响最大,远离公共服务资源,入住率急速下滑,靠近公共服务资源,入住率有效增加;投资规模也会直接影响入住率,投资规模越大,尤其是硬件投资越大,床位数越多,容纳人数越多,对客源数量要求就越高。
公办机构入住率仅受养老服务护理人数影响。模型(2)表明,在政策约束下公办机构入住率与养老护理人数呈正相关,养老护理人数越多,公办机构入住率越高。护理人数(t=2.963)每增加1人,入住率增加0.319个单位。
民营机构入住率受通勤时间、机构投资规模和护理人数影响。模型(3)表明,通勤时间、机构投资规模和护理人数三大因素对民营机构入住率的影响力度强。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通勤时间(t=-4.129)每增加1个单位,入住率降低14.989个单位;机构投资规模(t=-7.828)每增加1个单位,入住率降低9.028个单位;护理人数(t=6.573)每增加1人,入住率增加0.792个单位。
选址要靠近公共资源。机构选址要尽量靠近公共资源,尤其是医疗卫生服务资源,减少交通成本。机构选址要满足老人两类需求:就医需求和亲友探望需求。既要考虑距离卫生服务资源的远近,又要考虑交通的便捷程度。越接近城区,医疗资源越丰富,公共交通越便捷,是机构理想的选址地点[8]。近年来各大城市不断扩张,公共设施齐备,新建养老机构可以更多地考虑城市新区,兼顾医疗卫生服务资源的同时,节约前期投入成本。
公办机构要推进体制改革。公办机构入住率的高低更大程度上受政策影响。作为托底的养老服务供给机构,公办敬老院、福利院、幸福苑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尤其是在偏远地区和农村地区,是承担当地特殊困难老人养老服务不可缺少的责任主体[9]。养老服务对象认定、资金来源、养老护理人员配置、养老服务场地等都受制于政策,需严格在政策范围内进行养老服务活动。政策管制和财政支持力度不足是公办机构的主要问题[10],要盘活公办养老服务资源,提高公办机构经营效率,要允许有条件的公办养老机构在承担托底责任、富有余力的情况下,尝试进行市场化经营[11],向社会老人开放。
民营机构要控制投资规模。机构要合理控制投资规模,科学设置床位数量,减少投资风险。现有大规模投资民营机构的最大风险是投资成本回收问题。获得土地、建设房屋、装修、安全设施配置等都需要大量现金投入[12]。机构规模过大,床位设置越多,固定资产投入成本将成倍增加。但养老服务行业本身是一个长周期、低利润的行业,想要短期内收回成本,实现净利润,几乎不现实。入住率达不到预期,机构停摆的风险激增,陈红爱[13]调查显示山西省民营养老机构亏损严重。要清醒地认识到:(1)养老机构提供的产品是服务,而不是房产。成立养老机构可以通过租赁、公建民营等多种形式争取政府的支持[14],减少在基建方面的投入,尽可能将投资用于雇佣养老护理人员、营运等费用上;要坚持优化投资结构,支出要围绕核心业务开展。(2)要控制规模。远离熟悉的环境,集中养老并不是中国老人的偏好,老人及其家人挑选养老机构时候会考虑与原有环境的差异与距离。在社区设置养老机构,紧贴老人原生环境,更受市场青睐。控制单个养老机构规模,建立连锁养老服务品牌,多机构经营才是出路。
不断提升养老服务质量。养老服务质量是机构持续经营的根本。虽然目前的数据表明,重庆市服务质量对入住率并没有起到决定性的作用。但长远来看,养老服务质量是机构赖以生存的基础。陈功等[15]认为只有高质量的服务才能够满足老人养老服务需求,才能达到“十四五”时期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战略要求,才能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多样化、多层次养老服务需要与养老服务供给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之间的矛盾。
综上所述,养老机构要充分理解国家居家养老服务战略,在满足机构内部老人服务需求的同时,向居家养老输出服务,完善机构、社区和家庭相辅相成的居家养老服务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