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柏初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深入推进,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越来越受到大家的重视。核心素养的提出使得广大教师找到了工作目标,且深入地研究核心素养的内容,不断探索工作目标的战略,以期找出一条适合学生深度发展的学习方法,着重培养好每一位学生,让其成为祖国需要的人才,为祖国的发展贡献力量。因此,本文根据实际情况,围绕小学信息技术学科融合核心素养的实践展开探讨。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信息技术
一、不断创新教学方法,提升学生学习能力
小学课程教学改革的主要目的是探究能培养学生创造意识与能力的教学方法。教学课程改革的关键在于引导学生通过自读自悟,从而真实地“悟”出字里行间所蕴藏的含义。怀疑问难式、启迪讨论型、自读自悟式、自教型等,都是在传统教学方式上的不断创新。
这些课型真正贯彻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双中心教学理念,以培育学习者的创新意识为目的,从而推进学习者的创新实践活动。如,启发式课型:问题—思路—解答—訓练—评估;合作式课型:引导—学习—研讨—学习—评估。同时,自教式课型包括了“自修—自教—自评—师评”四大环节。在“自教”环节中,引导部分学生先脱“贫”再致“富”,并让其掌握好教师指出的目标和教学内容,然后当“小老师”,带动全班学生学习。
很多的教育案例都已证实了这个教学方法的成功:“小老师”具有创造力,不但完成了自教任务,而且讲究如何教得好,如何讲能使大家听得更清楚、记得更牢。“小老师”的许多闪光点,甚至值得教师学习。教师要通过多种途径,力争把教育事业做好,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促进学生成长。
二、组织小组进行沟通交流,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能力的教学模式;是将学生的自主管理和自主教育整合在一起的教学模式。小组合作学习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爱团体、爱学业、爱担当”的良好品格,为其“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价值观的自我养成奠定坚实的基石。
为了更有效地实现小组的活动、实践、学习等任务,教师既要创设可以允许个人自由表达、奉献才华、社会安全的良好环境,又要制订小组成员一致认定的团体规范制度,如此才能推动小组内部形成团体力、凝聚力。
在小组内,成员之间共同协作,实现“人们为我、我为人们”的美好局面,进而逐渐产生“文明、和睦”的良性微小“社区”。在这种教育环境中成长的学生,必然可以体会到文明与平等,学生也会养成良好的品格。在小组内,学生的学习过程变得更加宽松、快乐和自由,学习不再是被动的。而且,学生从中也会明白,学业并不是负担,而是成就自己的“平台”。因此,小组合作学习是减轻学生学业负担、精神心理负担的有效途径。同时,通过文化建设、团队建设,自然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全面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
三、合理融入文化元素,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文明历史长河的文化积淀,反映了中华民族的特点和民族文化的特征,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各种思维文化、社会观念的总体表现。我们要不断向学生渗透文化内涵,让学生感受文化内涵,提高学生的文化底蕴,加强学生的民族情怀,用文化熏陶学生,激发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热情。因此,教师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要坚守核心素养,不流于世俗,不急功近利,通过语言和行为创新课堂,从而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化属性,培养和加强学生的综合素质。教师也可引领学生阅读、赏析古典作品,积淀文化底蕴。如,教师指导学生朗诵唐诗、宋词、散文等,营造学习氛围,使学生在积极向上的气氛中体会文学的深层含义。
四、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在教学信息技术学科时,教师可以根据自身对中国传统优秀文化元素的理解,将其充分地融入到课堂教学中,让班级学生可以掌握与信息技术相关的知识和优秀人文元素。并以此逐渐提升每一个学生的文化意识和审美意识,加深学生对文化元素的吸收。教师要做好学前、课中和课后的准备工作。如,上课前,筹备好教案、教材、课具,并提早一小时来到教室,在教育平台上登陆打卡或签到,进行学员考勤与签到录入培训,向班级微信群发送教学预提醒;在授课中,进行教学工作,提高教学意识,并做好课堂纪律维护。语言表达必须要具有感染力,演讲和表达必须要恰到好处,精神必须充沛,富于激情,让学生能够体会到教师的信心和力量,以激励听众,引起共鸣。要把信息适当地纳入到本课程的内容之中,并要包围课堂教学正确地、合理地选用教育媒介、网络资源、信息,以及精心设计教学内容,综合使用信息和数字教学资源,解决重难点问题,实现教育任务,以达到帮助学生掌握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从而达到课堂教学的最优化。
五、信息技术进课堂,提升教学质量
信息技术功能强大,具有很多的功能,比如,学生投票与评价功能等,具体表现为应答检测、抢答、游戏、淘汰赛、票数评比、问卷、打分评定、口头出题、电子举手、点名考勤等课堂互动式的学习功能。教师在可以通过客户端发选题和选项给学生,如果学生在终端上快速回答问题或提出问题,则系统会自动地统计结果并显示至大屏幕或学生终端。利用该功能,教师可以迅速获知学情,而学生也可以迅速获知同伴选择状况的统计结果。可见,这不仅便于教师掌握学情和根据具体情况作出教学调整,而且便于学生系统地认识问题、客观评判自己的学习情况。此外,信息技术还有照片上传功能。照片上传功能便于学习者将纸质学案,如,设计图、思维导图等,以图片形式迅速上传至课堂交互平台。而教师也能够迅速查看全体学生学习成果,并从中找到典型错误或者具有创造性的点,并加以评价与总结。同时,学生也可以快速得知同伴的学业状况,以及观点态度。这从学生的视角来看,有效地促进了学生之间的相互作用。
在智能信息技术的帮助下,教师不仅能及时监测并介入学生的学习过程,并能针对检测到的情况有策略性地选取教学支架,以便于为教学决策提供关键性信息或精准指导;同时也给学生带来信息反馈。这有助于教师可以全面挖掘学情数据,为学生精确地选择学习资源,做到有的放矢、因材施教,从而达到个性化教学和“减负增效”。
综上所述,在信息技术课堂活动中,教师采用科学的教学方式,不仅可以大大提高教学效果,还可以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并通过灵活多样的方式,能够让学生全面发展。学校要全面发展当代青年的核心价值观,鼓励和培养教师的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核心素养,充分利用好现代化教育设备,把教育事业放在工作任务的前面,让学生在受教育中树立正确的“三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养好新一代青年。
参考文献:
[1]毕玲莉.运用多媒体促进小学英语素质教育[J].中小学实验与装备,2003(4).
[2]杨琼英.多媒体在小学目标教学中的应用[J].课程教材教学研究(小教研究),2010(8).
[3]张应奎.运用多媒体教学提高小学课堂教学效果[J].课程教材教学研究(小教研究),2009(11).
责任编辑 陈红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