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化学互动课堂

2022-04-08 19:23符扬生
教育·校长参考 2022年1期
关键词:互学同伴化学

符扬生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前言中指出:普通高中的培养目标是进一步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着力发展核心素养,使学生具有科学文化素养和终身学习能力,具有自主发展能力和沟通合作能力。新课标倡导真实问题情境的创设,开展以化学实验为主的多种探究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从而提高化学学习效率。这意味着,教师要改变原有的课堂形态, 转换传统的教学方式,实施以沟通为核心的合作探究式互动课堂。这种互动课堂以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为特征,引导学生在与他人和学习资料及媒体的互动中构建自己的知识,促进学习效果的提高。可见,互动课堂的实施要求学生积极地参与到课堂学习和课堂互动中来,学生应该是课堂的主人,课堂教学也应该以学生为中心。那么,如何引导学生在互动中积极参与高中化学课堂的学习呢?

化学是在原子、分子水平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转化及其应用的一门基础学科,其特征是从微观层次认识物质,以符号形式描述物质,在不同层面创造物质。课堂互动的实施应建立在学科知识的学习基础之上,要具有针对性和目的性,同时是一种双向交流和影响,但主体是学生,学习活动是互动的载体。基于此,尝试从高中化学学科特点出发,探析引导学习积极参与课堂互动的方法和原则。

要使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来、积极与教师或同伴互动,就要切实落实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使之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也就是说,教师要学会下放学习责任,将课堂教学从教师的教转变为学生的学,强调的是学生如何去“学”。要使学生明确学习是自己的责任,能否学有所成关键还是靠自己的努力,教师只不过是引路人、协助者。通常的做法和流程是:告知目标—明确任务—问题引导—指导活动(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分享、展示与反馈。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已不是知识的传授者,而是学习的引路人,课堂的主体已转变成学生个体。但学习责任的下放需要遵循循序渐进原则,教师应当从承当“完成任务的所有责任”逐渐转向“学生承担所有责任”的状态。先示范,再引导,后放手,逐步实现“我来做”(示范演示)—“我们一起做”(引导性教学)—“你们一起做”(合作学习)—“你们自己做”(独立学习)的递进式转变,不可一下子放手。由于学生长期处于传授式的被动教学环境,骤然开展自主学习或合作探究式学习,学生反而不知所措,或一下子难以适应教师的教学风格,不但难以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反而更加茫然。因此,教师需要对课堂教学流程和互动方法有一个讲解、说明、示范和训练的过程,也给学生一个适应的过程。但总的来说,使用渐进下放责任的模式来组织教学可以使教师有目的地制定计划,从给予全面支持转为激发学生寻求同伴支持,并最终能不依靠老师支持独立完成任务。

有关教学的研究发现,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任务能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有助于促进学生的学习。教师要激发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就要设计和组织开展多形式、多层次的课堂学习活动,最大化地为学生提供参与和互动的机会。课堂学习活动可以分为个人自主学习、同伴学习和小组学习三种形式。一堂课中,课堂活动组织应该是多样化,可以是学生自主学习,也可以是同伴互助学习,或是小組合作学习,还可以是上述形式的有机组合。在传统课堂中,教师一味地讲授和学生一味地听是激发不起参与积极性的,也缺乏互动的机会,少有的互动形式也只是师问生答,这种教学方式也早已证明是低效的,为大家所诟病。因此,教师可以根据化学学科特点,结合课堂学习内容,设计和组织开展小组合作、实验探究活、同伴互助、同伴互学、同伴实验和学生自主学习等学习活动,或是上述活动的有机组合,让学生积极参与不同层次、不同形式的学习活动,做到最大化的参与和互动。课堂互动的安排应遵循层次递进性原则,即教师根据学习内容和任务的难易程度,应该递进性地开展个人自主学习、同伴互助学习、小组合作学习三个层次的课堂活动。自主学习是必不可少的,比如提前预习,学生在自主预习当中发现的疑难问题,可以留到课堂与同伴讨论、交流,共同解决;同伴不能解决的疑难问题则可以上升为小组问题进行讨论和探究,集体合作解决。三个层次活动的逐层递进实施,可以调动学生积极投入学习活动,使每个人都有事做,也可以汇集典型疑难问题,引导攻坚,从而激发互动与交流。而这一系列活动的实施,也可以有效落实学生主体责任,并逐步培养学生的自主发展能力和沟通合作能力。此外,丰富的课堂活动也可以增强课堂的吸引力,避免课堂的单调性和乏味性。

教学之所以是互动的,原因在于每一堂课上,学生都有机会说点什么,写点什么,并且做点什么。因此,教师在进行互动课堂教学设计时就要重点考虑课堂的互动要素,要考虑如何给学生提供说、写、做的机会,考虑如何引导学生说些什么、写点什么、做些什么,使课堂不但是“活动的”,而且还是“互动”的。让学生说,指的是在教学的所有阶段,学生需要发言,重复新学习的化学概念和原理,回答问题,以及联系新知识。比如,在小组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提出问题,示意全班准备小组回答,给大家时间思考,然后再示意全班齐声回答这几个问题。让学生写,比如,要巩固化学概念或化学反应原理时,学生可以根据教师要求直接写在笔记本或练习本上,教师四处巡视,检查是否正确。让学生做,就是让学生用一些肢体语言表示互动的反馈信息。这种互动式学习方法的使用,加强了学生对教师所教技能的掌握,提高了学生未来回忆信息的可能性,也能够提升师生或生生互动的机会。所以,良好的教学要求每一项教学活动的安排,都要考虑学生,真正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意识,使他们作为积极的参与者在其各自学习时参与其中,这可以让教师基于学生的理解程度来计划之后的课程。

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互动,还需课堂学习活动具有互助性。如果学生觉得学习一项新知识需要他人的帮助才能够实现,就会求助于人,就会主动与人交流。因此,教师在设计课堂活动时就要有意地加入互助因素。比如,为了加深对某一化学反应的理解,教师可以组织同伴互助学习活动。首先,要求学生结对子;其次,一个同学在不借助课本和笔记本的情况下复述反应的过程或机理,另一个同学提醒、纠正;最后,共同参看课本,检查、巩固。或者是,同学A读化学方程式,同学B书写,同学A在旁边提醒、指导,然后共同对照课本检查、确认。在这种互助学习活动中,学生在交流和互动的过程加深了对化学反应的认识。学生间的互助学习可以使小组内的合作学习更高效,也可以使同伴互助。许多关于学生合作能提高学习有效性的研究证明,学生以富有成效的方式一同努力,学习就会进步。然而,有些学生并不知道在学习上如何合作、如何互相帮助。教师在指导上要提供一种互助的框架,比如,“复述—帮助—检查”互助框架,并进行必要说明、示范和训练,使学生能够灵活地实施,增强参与的积极性。实践证明,互助性学习活动在化学概念、定义和化学反应原理的学习上更实用。

所谓互学性即学生互相学习、合作探讨,共同完成学习任务。比如课堂讨论、合作学习、探究实验等。要“互学”,就离不开交流、沟通和互动,也离不开学生的参与。因此,教师在堂教学时,要善于创设学习情境,设计悬疑,提出问题,引发讨论。同时,还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在课堂组织上,首先确定学习目标、给出学习任务,然后引导学生先自主学习,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发现问题,最后,再组织讨论,交流分享。常见的互学式课堂活动为“思考—结对—分享”模式,具体操作步骤是:教师或学生要提出一个开放性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然后结对子或组成小组进行讨论,形成观点后进行班内分享。

综上所述,教师在组织高中化学课堂互动教学中,有计划、循序渐进地下放学习责任,设计和开展多层次的具有互动性、互助性和互学性的课堂学习活动,能够激发学生参与课堂学习和互动的积极性。积极有效的课堂互动学习有助于学生自主构建新知识,形成学习主体责任意识,促进化学学习效果的提高。

猜你喜欢
互学同伴化学
寻找失散的同伴
嘿,这欢乐的日子!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
例谈自主识字的有效方式
奇妙的化学
增强认知互动 促进精制加工
四“学”立“品”:参与式课堂教学模式初探
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