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玲帅
大班幼儿时间规划能力的现状 一是缺少惜时内驱力。时间具有一维性、流动性、抽象性的特点,因此,对大班幼儿而言比较抽象、较难理解。幼儿只能借助生活中的具体事情或周围现象作为感知时间的媒介,所以时间认知上呈现被动、模糊的特点,未建立良好的时间价值感,缺少惜时的意识和主动性。幼儿园的活动宽松自由,洋溢着宽容鼓励的氛围,对幼儿任务完成度没有硬性的要求,也是部分幼儿不珍惜时间的原因之一。二是缺乏规划自主性。面对时间这样一个抽象概念,幼儿较难找到准确合适的利用方法,他们对于自己的时间总量不了解,不知道如何计划自己的时间,也不清楚可以利用哪些时间技巧和工具来帮助自己完成任务和目标,时间概念也比较模糊,无法分清事情的轻重缓急,因此在限定时间活动时有拖沓、完不成任务的表现。同时,幼儿的日常生活安排的主导权大多掌握在家长手中,幼儿自主规划时间的机会较少,自主性较弱。
推进时间规划能力的有效载体 一是应需开发时间清单。大班幼儿即将进入小学,小学生需要有较强的时间观念,如不迟到早退,独立安排课间休息时间,按时完成作业。利用有效的时间规划载体帮助大班幼儿养成初步的时间管理等习惯和能力,能够有效避免“陡坡效应”和“衔接断层”,保持他们对学习的兴趣,减少出现对小学生活产生厌倦、焦虑、恐惧等不适应现象的可能性,成为有准备的儿童,能够尽快适应小学生活。因此,这一阶段利用时间清单培养幼儿的时间观念需要突出衔接性,既符合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实际需要,又能为未来小学生活适应提供支撑。时间清单既要契合大班幼儿理解时间和生活的关系、合理安排时间、会区分事情轻重缓急、会预设顺序的需要,又要适配大班幼儿本阶段的已有经验水平,对接下一阶段对时间规划的发展要求。二是灵活运用时间清单。时间清单使用方式多元,联结多方力量。在时间清单运用过程中,可以有集体、小组、个别化、家园的方式,让幼儿多渠道获得时间价值感,也感受到身边营造的惜时氛围。三是形式多样,助推幼儿主动探究。除了使用方式多元,时间清单的呈现形式也可以丰富多样。浓厚的兴趣和强烈的动机能够推动幼儿对时间规划的探究走向深度,时间清单的呈现形式可以让幼儿发挥创造力和想象力,例如温度计时间清单,事件完成的反馈与水银柱的红色上升挂钩;迷宫式时间清单,设计时间任务就是设计迷宫关键点标;蛋糕式时间清单,巧妙切割,分配时间。在清单的互动展示过程中完成和未完成部分可以以动态化的方式呈现,让清单制定和实施更具情境性和趣味性。
时间清单是帮助大班幼儿对日常事务进行制定、执行、反馈以实现有计划地分配和利用时间的文本载体。它包括了时间价值感、时间监控观、时间效能感三种能力,即认为时间很有价值,要珍惜和利用,学会计划安排、目标设置、时间分配、结果检查,对自己利用和运筹时间的拥有信念和恰当的预期。结合这三种能力要求,推动大班幼儿时间规划能力主要分为三步:认知、体验、规划。
概念认知,感知时间长短 一是图文表征,形成概念。5~6 岁儿童的认知特点属前运算阶段,其思维的主要特点是直观性,即通过感知事物所获得的形象来认知事物,而一日活动是幼儿最熟悉的生活体验,也是最好的认知时间的教育内容,因此从生活环节入手进行渗透是培养时间概念的有效途徑。教师们可以将抽象的时间点与幼儿园的一日活动事件相对应,让幼儿先看见时间,在具象理解的基础上再进一步的推理与学习。以图文并茂的图画表示相应的活动内容,组织幼儿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标记该图画的时间,并进一步细化形成步骤图,提示自己迅速有序地做好各项准备,形成班级和自己的“课程表”、日程表,在家形成“起床清单”和“睡前清单”。这样完整的活动内容和具体时间,让幼儿在心理上形成有序的概念,同时也让幼儿知道时间的记录格式并正确记录时间。
二是时间工具,巧妙辅助。为有效提高幼儿对时间的价值感,需要引导他们对时间的稀有度进行充分认识,以此获得更多对时间流逝的感知度。在主题活动当中使用时钟、沙漏、秒表、日历等时间工具帮助幼儿感知秒、分、时、天、星期、月、季节、年等时间单位,能够认识时间,从实际生活走进时间,初步感知时间。并将这些工具投放到区域活动中,让幼儿用多种材料再现时间工具,了解时间工具运作的秘密,例如美工区创意时钟的创作;益智区投放眼明手快时间乐的桌游;图书区投放自制时间绘本。幼儿对时间的流逝难以把握,可以借助直观化的时间工具来丰富时间认知。采用色块显示时间的倒计时工具,时间流逝色块面积减少,让时间变得可视化,能让幼儿获知时间,做事不磨蹭。沙漏也很适合不会看钟的小朋友的初期使用,让幼儿对时间清单中的“规定时间”有直观的把握,完成与时间、任务的约定。正计时工具记录时长,让幼儿知道自己做一件事的时间,通过记录对比能够客观评价自己的清单执行情况,也更方便及时调整为下一次制定计划做准备。
体验感受,自主规划时间 一是时间打卡,巩固习惯。固定时间点事件强调准时性,是重复性很高的事项。如:起床时间、入睡时间、运动和阅读时间等。一般都是相对固定的时间点,通常也都需要习惯成自然。我们也可以把这些事项称为“习惯性事项”。大班幼儿这些习惯性事项往往都是遵从家长和老师的意愿和安排,当时间规划主动权回到他们手里时,对待每日习惯性事项的完成会更有主体性和主动性。大班幼儿可以在时间清单上列出各种习惯性事项,通过日历的形式呈现,凸显守时和坚持,学习利用时间清单进行规划和自我管理,同时也可以进行日程表的自主制定,获得对自己日常事务的感知能力和掌控感。二是时间榜单,趣味挑战。幼儿对时间的长度需要具身体验才能内化,因此可以根据时间设计挑战,例如一分钟限时挑战,让幼儿设计自己想要进行的一分钟挑战任务:憋气一分钟,跳绳一分钟,阅读一分钟。在多次尝试后感受一分钟的长度,理解一分钟很短但也很重要,要珍惜每一分钟。十分钟挑战则可以尝试限时多任务的挑战,让幼儿尝试有序合理安排十分钟,合理安排活动的内容和顺序,思考自己计划的合理性,从而提高自己的时间利用效率,不断调整形成对时间和自己的合理预期,感受到合理安排时间的重要性,
规划执行,提高时间效率 一是时间预算慧估计。前期的认知、体验环节的经验铺垫让大班幼儿初步了解时间的宝贵,感知统筹时间、提高效率的重要性,建立起初步的时间观念。幼儿一天中需要一段时间自我安排,有安排时间的主动权,把时间分给要做的每一件事情,成为一个时间预算师,去规划统筹时间。
当在预算时间内提前完成清单上的任务就可以获得时间小卡片,1分钟、5分钟、10分钟等等,当这些小卡片在时间银行或时间胶囊中存到一定数量以后,就可以兑换一次心愿。也可以与幼儿共同制作时间盒子和时间胶囊,在集体谈话中商定时间胶囊的兑换“公式”。幼儿通过这个游戏,可以学会收获和消费,也能学会如何把“时间”花在刀刃上,培养幼儿的“时商”。这样的时间储存游戏一周一兑现,良好的惜时习惯与美好的心愿兑现相挂钩,能够让幼儿在潜移默化中养成节约时间的好习惯,在每次活动时能注意自我的用时,提高做事效率。
二是彩色排序慧安排。提高时间的利用效率,可以让幼儿了解并利用“任务简单化”的高效处理方法,找出規律,把复杂的任务归为简单的三类,用不同的颜色表示,并根据自己的能力和习惯来自主排序。这种任务排序方法也叫彩色排序法或者红绿灯排序法。把事情按照轻重缓急排序,紧急又重要的归类为红色任务,重要但不紧急的归类为黄色任务,不重要又不紧急的归类为绿色任务。
在时间清单上对任务进行计划排序的过程,对幼儿来说是一种宝贵的学习,不仅能帮助他们了解时间先后顺序,培养使用符号的能力,还能调动幼儿运用已有的经验去思辨排序和规划。在此基础上,引导幼儿将同样额度时间内的各类任务进行排序组合,列出第一序列和截止时限,学会判断优先级,从而逐渐养成科学利用时间的习惯。
焕发积极情绪,催生惜时内在动力 探究的乐趣、制作的兴趣、挑战的兴趣,这些兴趣能够推动幼儿对时间感到好奇,尝试利用时间,唤醒积极情绪,从而催生惜时内驱力。为了帮助幼儿建立良好的时间观念和任务意识,形成做事有计划、遵守时间不拖拉的好习惯,需要选用幼儿熟悉的、有兴趣的事物作为认识时间的参照物。角色定位和情境创设,让幼儿以时间管理小达人、时间规划师的角色去计划和实施时间清单,在活动中更富有代入感和主动性,也拥有制作尝试和挑战的乐趣。在时间清单规划运用时,面对出现的时间浪费和拖沓问题,可以采取“快快和慢慢吵架了”“偷时间的时间妖怪”等问题情境谈话让幼儿在交流中自由发表自己的看法,感受交谈的乐趣,内化惜时的重要性。
尊重多样个性,思多元评价促发展 在十分钟清单活动过程中面对各具特点的教育对象,教师要将幼儿看作具有巨大潜能的个体,引导幼儿自觉认识时间的价值和意义,结合自身特点做出更具操作性的时间规划,并在面对马太效应时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帮助幼儿扭转随时出现的负面倾向。时间管理贯穿于人的整个生命历程中,每个幼儿都是不同的成长个体,发展速度不一样,能力特点也不尽相同,教师要理性看待幼儿时间规划和利用的不同表现,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他们。
在时间清单阶段,短期评价能让幼儿显性地看到自己的努力成果,收获当下的快乐;长期评价则可以让幼儿体会到一段时间的努力成果,给幼儿持续的成功体验。同时评价的主体也应该是多元的,同伴、老师、家长从多种角度评定幼儿的成果、表现与进步。所以下一阶段可以思考并运用合理方式对幼儿的时间规划情况进行阶段性总结与评价。
【本文系2021年杭州市基教教研课题(规划课题)“时间清单:幼小衔接视角下大班幼儿时间管理载体的设计与实施”(课题编号:L2021103)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