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大学生家庭观培育促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

2022-04-07 21:46:11江苏师范大学乔昂子李顺才
新课程教学(电子版) 2022年20期
关键词:观念培育家庭

江苏师范大学 乔昂子 李顺才

南京医科大学 乔 政

马克思主义认为,家庭是以婚姻、血缘、收养关系为基础建立起来的共同体,具有经济、教育教导、抚养赡养、情感沟通等多种功能。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的和谐是社会和谐的基础。有什么样的家教,就有什么样的人。家庭观念是与人们终生相伴的价值观念,家庭不但是指引每一个人形成独有的性格特点和伦理观念的第一课堂教学,而且在社会中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中,大学生是最具活力的重要因子,他们是否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意识,与民族的未来具有直接关联。要以塑造良好的马克思主义家庭观,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手段,帮助大学生形成强烈的社会责任意识,主动承担起历史赋予的重要使命。

大学生群体从高校校园“象牙塔”逐渐迈入社会,从原生家庭中出来再到建立自己的小家庭。“家和万事兴”从古至今广泛流传,可见形成正确的家庭观念对家庭的和谐和社会的稳定以及自我人生的发展与规划都有重要的意义。

家庭是人生起飞的平台,人生航行的港湾,人生征程的驿站,只有教育和帮助大学生学会建立人与家庭的和谐关系,才能最终实现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发展。

一、家庭观培育的重要作用

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这就是要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健康发展,以达到社会的全面和谐。因此培育大学生树立和谐的家庭观,使大学生建立人与家庭的和谐关系,懂得感恩,珍惜家庭资助,知学上进,成长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总目标相一致,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在内容上的创新和补充,是思想政治教育与时俱进的迫切要求。

家庭是社会的基石,是孕育万千大学生的“鸟巢”,也是追求建立的“爱巢”,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融入“爱国爱党先爱家”的理念,帮助大学生树立和谐家庭观,才能更好促进家庭的和谐发展,为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奠定良好的基础。

培育大学生家庭观,有利于培育学生的感恩、孝敬、勤俭和家庭责任等美德,是高校立德树人的有力手段,是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举措。

二、新形势下大学生家庭观现状及分析

近年来,我国高校招生数量不断增加,而且大学生正处于一个心理尚未完全成熟的发育期,作为个性比较强烈的一代人,缺乏为他人着想的意识,遇到困难的时候首先想到的是自己的利益,家庭的责任感正在不断地退化,突出表现归纳为以下三点。

(一)既依赖父母又态度粗暴

当今大学生不少来自独生子女的家庭体系,一方面,缺乏经济的独立性,消费上没有节制和计划性,一味与同学攀比,不考虑家里的实际经济状况,过多地从父母那里寻求支援,甚至瞒着父母通过校园“套路贷”奢侈消费。缺乏吃苦耐劳精神,受不得一点委屈,甚至与同学在宿舍发生一点矛盾也要家长来校找学校领导解决。这些对大学生的独立发展都是很不利的。对父母的过分依赖,或者父母对其过分娇宠、有求必应使大学生在走向社会生活的时候突然感到迷茫。另一方面,亲情意识淡漠,以“自我”为中心,不尊重父母,甚至言行粗暴,还表现在不懂得关心父母身体健康,不理解父母辛苦。

(二)恋爱不以建立婚姻家庭为目标

不少大学生将恋爱当成儿戏,恋爱动机不纯,不是出于爱情,而是为了弥补内心的空虚孤独或跟随潮流;看重的不是学业共同进步志趣相同的感情基础,而是将感情物质化,追求吃穿玩享受;过分的寻求恋爱的自由,缺乏相互的理解和信任,动辄分手;恋爱目标呈多样化甚至多角恋爱、虚拟网恋或一夜情;恋爱观不端正,不以建立婚姻家庭为目标,没有长远的规划和打算,对己对人缺乏责任意识,逃避走向婚姻和组建家庭的责任,甚至在婚后轻率离婚。

(三)家庭责任缺失

家庭责任缺失表现在一是对待爷爷奶奶父母双亲只是物质索取,缺少应有的关怀和孝敬;二是婚后贪玩对家务劳动不肯承担,吵吵闹闹;三是对离婚、婚外情的态度冷漠化,对婚外情、一夜情抵不住诱惑,婚姻不忠诚,离婚率攀高;四是生育观偏激,未婚先孕增多,“丁克”家庭出现;五是对子女抚养教育缺乏责任意识和正确的态度及方法,从而影响了下一代的健康成长,甚至草率离婚把子女抛给老人。

究其原因,一是家庭环境的影响,父母、祖父母的溺爱和不正确的教育,占有一部分的比例;二是市场经济和社会的总体风气对家庭观念的影响;三是对大学生家庭观的教育方面所做的工作相当有限,以至于大学生的家庭观念淡化趋向严重。大学生家庭观的淡化严重影响到家庭的和睦与发展以及社会的稳定。长此以往,必将形成一个恶性循环,最终影响到整个民族、整个国家的长远发展。因此,强化大学生的家庭责任感已经越来越有时代的必要性,加强大学生家庭观培育成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内容和目标。

三、把大学生家庭观培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工作

把大学生家庭观培育融入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具有重要的时代意义,应探讨它们融合互动的有效措施。

(一)通过党课、团课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家是最小的国,国是最大的家。家庭是社会的细胞,社会是家庭的大气,社会大环境对大学生家庭观的影响非常大。大学生要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勇于担当社会责任,共同营造良好的社会风气,而良好社会大环境的滋润又有利于大学生家庭观的培育成长。高校党团组织肩负着为党和国家把控政治意识形态阵地的神圣责任,通过党课、团课对大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使他们充满社会责任感,这是为良好家庭观确立奠定的最坚实的基础。有国才有家,《孟子》有言,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在中国人的观念中,国家、家庭与个人之间是密不可分的整体。家国情怀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内涵之一,对增强民族凝聚力、提高文化自信、推进和谐社会建设等方面有重要意义。大学生是未来社会的主体,是未来国家的建设者,培养大学生的家国情怀就显得尤为重要。

(二)开设课程培养学生的家庭角色责任意识

高校已经是教书育人的最高学府,因为高等教育是大学生步入恋爱—婚姻—家庭前的最后阶段,所以大学阶段,是深入彻底地进行家庭观教育的最佳时机。高校可以在大学生涯的不同阶段开设相关家庭观培育课程,在初期可以开设为公选课,进一步发展为必修课。辅以“一封家书”“给家长洗洗脚”、生日给妈妈发个给予自己生命的感恩微信等实践活动,让大学生深入了解家庭,理解父母,对号入座,有所思考,进行家庭各个角色的自我暗示,感受应该怎样为人子女、为人伴侣、为人父母。通过模拟感受家庭中的一些问题、矛盾,使其在大学期间就对家庭有一个全面的感性认识及思考。

(三)举办活动培养学生婚恋家庭观

与此同时,高校在开设家庭观教育相关课程之余,还应该通过大学社团等学生组织开展活动,如家庭观教育辩论赛、演讲、婚恋沙龙等,可以让学生在娱乐的同时学习婚恋家庭观。在婚姻和爱情的过程中应该懂得付出和关怀,认真地对待感情,而不是将金钱和物质条件作为衡量感情的标准。在学校教育中,为学生灌输正确的爱情观念,为学生做心理咨询和解答,对感情问题做出耐心的回应,并提出有意义的建议,让学生明确家庭的意义,培养学生正确的婚恋观。

(四)适当指导学生的行为

目前普遍的做法是孩子一旦上大学,家长就由大包大揽陡然放手,只给钱不管教。孩子在中小学阶段被牢牢攥在家长手心中,到大学阶段则像断了线的风筝,既缺少必要的管束和指导,也缺少必要的关爱和帮助,由关注向断崖式改变,“失重”感油然而生,使他们极不适从。由于当代大学生多是独生子女,在成长的家庭环境中得到的都是最好的,甚至是溺爱的,所以自我主义过强,独立能力较差,在大学的生活中、学习中往往还不能很好地控制自己。所以,虽然大学阶段孩子离家乡较远,但是辅导员和班主任还是要联系父母保留对孩子适当的遥控指导,好比是风筝,放飞而不断线。例如,不要有求必应,用过多的钱来弥补本应在家中享受的爱、经常短信、QQ、微信交流让孩子了解家庭困难和老人的身体状况,理解家庭困难和父母辛苦,指导孩子遵纪守法,勤俭节约,学业上进,早日学成回馈家庭养育和社会资助之恩。

(五)汲取优秀传统文化精髓建立和谐家庭观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属于人文伦理型文化,其核心是孝。从历史的长河中可以看到,优秀传统孝文化在中国社会中主要起了一种稳定作用,在促进家庭和谐、人际关系和谐、国家和谐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用中国优秀传统孝文化来感染大学生,建立和谐家庭观,对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具有显著意义。

通过系列主题班会从优秀传统孝文化中汲取七种观念来加强和巩固当代大学生的家庭观念,培养大学生良好的道德规范和行为礼仪:第一,汲取优秀传统孝文化“报恩”的观念,培养大学生对受助后的感激意识和互助友爱意识。第二,汲取优秀传统孝文化“敬”的观念,培养大学生的敬畏意识,养成敬畏生命,敬畏自然,敬畏法律,尊敬师长的好习惯。第三,汲取优秀传统孝文化“友、悌”的观念,孝敬父母的同时必须善待同胞兄弟,以使父母欣慰,从而扩展到善待室友,善待同班同学、同校同学。第四,汲取优秀传统孝文化“智、仁、勇”的观念,做到智、仁、勇,建功立业报效国家,荣耀父母和家庭。第五,汲取优秀传统孝文化“慈、爱、恕”的观念,把父母对自己的慈、爱、恕,传递到学生中、同事中,胸怀宽阔,和睦相处,团结友爱。第六,汲取优秀传统孝文化“温、良、恭、俭、让”的观念,培养大学生温良恭俭的文明社交礼仪。第七,汲取优秀传统孝文化“传宗接代”的观念,为党和国家事业的百年大计源源不断地“造人”。学习生命科学,尊重生命规律,承担生命责任,结婚生子为国育人,纠正现在一些大学生出现的“丁克家庭”等偏激的生育观。

四、结语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指出“以诚信建设为重点,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提升师生道德素养。”可见家庭美德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任务之一,家庭美德教育属于家庭观念培育的范畴。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是家庭最初孕育了他们,所以在大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形成过程中,家庭观的培育发挥着事半功倍的作用,弘扬传统家庭美德,增强大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提高他们参与竞争的能力,这是中国在世界竞争中取得胜利的法宝。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不断探索对大学生进行家庭观培育的合适渠道和有效措施。

猜你喜欢
观念培育家庭
维生素的新观念
保健医苑(2022年4期)2022-05-05 06:11:20
别让老观念害你中暑
家庭“煮”夫
安邸AD(2019年2期)2019-06-11 05:29:18
第十二道 共同的敌人
健康观念治疗
未来或可培育无味榴莲
恋练有词
即兴表演的观念阐释
寻找最美家庭
寻找最美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