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百年奋斗的历史经验对参政党基层建设的启示

2022-04-07 22:46王光艳
湖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22年5期
关键词:参政党党派基层组织

王光艳

(武汉市社会科学院,湖北 武汉 430019)

中国共产党在百年奋斗中关于党的基层建设方面取得丰富经验,为参政党基层建设提供了借鉴。

一、中共百年奋斗历史中的基层建设经验

(一)笃定初心、坚守信仰:始终不渝的精神指引

“始终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作为自己的初心使命”[1](P15),这是中国共产党始终不渝的价值追求和历久弥坚的信仰,也是其基层建设的精神指引。

1920年11月,在陈独秀主持下,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上海共产主义小组起草《中国共产党宣言》,明确提出“共产主义者的目的是要按照共产主义者的理想,创造一个新社会”[2]。无论是在中共成立初期、革命战争年代、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新时期还是进入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始终践诺而行,用赤诚无私的奉献和开拓奋进的努力,书写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壮丽篇章。笃定初心、坚守信仰充分展现了中国共产党崇高的使命感与责任感。

(二)民主集中制:组织建设的根本原则

民主集中制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组织原则和领导制度,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重要标志。在继承并发展马克思恩格斯民主制思想的基础上,列宁创立了民主集中制理论,他强调“民主集中制并存着民主制和集中制,民主制和集中制紧密联系,民主必须实现集中,而集中是建立在民主的基础上”[3]。以马克思主义武装起来的中国共产党很早就注意吸收借鉴民主集中制思想,并进行创造性发展。1920年11月到1921年4月间,上海共产主义小组编辑出版的《共产党》连续刊发文章,谈“中央集权制”“民主主义的集中权”“民主主义的中央集权”。

中共三大规定“在中央局和中央执行委员会内部,实行‘一切决定,以多数取决’的原则”[4]。1945年,中共七大通过的《中国共产党党章》,提出“中国共产党是按民主的集中制组织起来的,是以自觉要履行的纪律联结起来的统一的战斗组织”[5]。1956年,中共八大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章程》明确提出“中国共产党的组织原则是民主集中制。这就是在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在集中指导下的民主”[6],民主集中制才以专有名词固定下来,其含义也确定为“在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在集中指导下的民主”两方面。

《中国共产党党章》对民主集中制从多个方面进行了规定,要求充分发扬党内民主和正确实行集中有机结合,最大限度激发全党创造活力,最大限度统一全党思想和行动。民主集中制既可以有效防止独断专行的封建家长制作风,又可以有效防止和克服视而不见、见而不议、议而不决、决而不行的分散主义。

(三)重视队伍建设和基层建设:夯基固本的关键策略

中国共产党“历来高度重视选贤任能,始终把选人用人作为关系党和人民事业的关键性、根本性问题来抓”[7](P411),完善选人用人机制成为组织建设的夯基固本之策。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共面临的主要任务是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中共选人用人注重思想表现、活动能力、军事才干等方面。新中国成立后,为满足国民经济发展需要,中共在选拔和培训干部中十分注重选拔任用懂技术、懂经济、懂管理的人才。改革开放后,强调领导干部“革命化、专业化、知识化、年轻化”。中共十六大、十七大明确提出基层党组织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推动发展、服务群众。

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强调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宣传党的主张、贯彻党的决定、领导基层治理、团结动员群众、推动改革发展的坚强战斗堡垒”[8](P51)。贯彻落实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组织路线,要始终向中心任务聚焦、为全局工作聚力,把党员组织起来,把人才凝聚起来,把群众动员起来,为完成党的使命任务提供有力保证。

(四)问题意识与自我革命:强大的自我完善能力

“党的伟大不在于不犯错误,而在于从不讳疾忌医,敢于直面问题,勇于自我革命”[1](P79),这“既是我们党区别于世界上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也是我们党长盛不衰的重要原因所在”[9](P160-161)。自我完善能力是生命肌体健康长存的秘密所在,是成熟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独有功能。

历史经验表明,中国共产党不是一个讳疾忌医的政党,而是敢于直面错误,敢于公开承认错误,勇于纠正错误、彻底改正错误。问题意识是直面矛盾的体现,是在解决矛盾基础上的发展求索。自我革命是深入自省,是在责任担当基础上的政治勇气。问题意识与自我革命是中国共产党自我完善能力的生动展现,一方面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另一方面刮骨疗伤。中国共产党坚持以思想政治教育和党纪约束为抓手,实现对党员队伍的长期有效管理,从而保持先进性和战斗力。

二、参政党基层建设面临的突出问题

(一)思政工作有待提高引领力

第一,基层支部政治站位不高。民主党派基层支部极少数领导理论水平有限,理论指导不足;有的班子实践经验不够,对成员了解不深;有的支部组织松散,共同奋斗目标不明;有的对中共路线方针政策理解不够深入,对多党合作认识不够透彻。

第二,思政工作思路创新不够。“我国民主党派的组织体系建设是一种自上而下的渗透式发展模式”[10],民主党派中央组织坚强有力、引领有方,而基层组织工作较被动。部分基层组织思政教育形式单一,效果不理想;部分基层组织松散,很难开展政治学习;部分基层组织场所受限,无法开展活动;部分基层组织经费困难,难以创新学习形式;部分成员理论学习热情不高,自我教育自觉性不够。

第三,思想引导效能有待提高。主要表现在:缺乏共同的长期奋斗目标,缺乏对成员长期思想引导的有效途径;部分支部缺乏统一号召力和行动力,难以对成员的社会行为产生影响;成员之间交心谈心不多,联系沟通偏少;成员参与公益性活动及建言献策少;活动主题不鲜明,流于形式,很难与成员共情;没有充分激发成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二)队伍建设需要扩大代表性

第一,发展成员把关不严。部分基层组织对发展成员的目的认识不足,对党派界别发展成员重点分工和相关政策缺乏研究,盲目追求数量忽视质量,甚至存在“近亲繁殖”现象。部分基层组织规定学历、资历,看重头衔、帽子、位子,注重吸引专家、教授,重点发展能人、富人,淡化对思想政治素质、参政议政能力、群众基础等全面考察,没有严把入口关,弱化了党派特色,加剧了党派趋同,影响了队伍结构。

第二,基层治理严管不力。目前看,参政党基层组织普遍存在基层治理严管不够的问题。基层负责人管理意识不到位,不敢管、不愿管、不能管的思想仍存在;管理制度不健全,日常管理流于形式;管理思想陈旧,教育手段落后,理论学习缺乏;考核评价体系不健全,主观随意性大;支部生活考勤不严,部分成员长期不参加活动,成为“档案成员”和“影子成员”;没有建立严格的奖惩制度,奖惩全凭主观感觉。

第三,个人成长关爱不够。民主党派基层组织对个人成长关心方面还存在一些不足:重吸收成员,轻跟踪培养;对人才成长规律研究不够,没有将普遍性与特殊性结合起来;对新时代中共中央的人才政策认识不够,没有完全落实政策;对统战工作研究不够,没有充分运用好统一战线工作平台;没有建立起科学系统的成员梯队发展计划和长期规划。

(三)基层团结亟需增强凝聚力

第一,缺乏顶层设计。政治功能弱化问题不同程度存在,基层组织把握政治方向、保持政治定力有待进一步提高,执行政治规矩和政治纪律不到位;少数成员理想信念滑坡、政治纪律意识淡化、思想观念落后,工作上持本位主义、行动上持自由主义;制度建设不完善,基层组织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滞后。

第二,缺乏行动目标。部分基层组织对参政党政治属性领悟不深、认识不透,不能从全局高度制定行动目标;对参政党政治角色缺乏理性认知,不善于审时度势围绕党委政府中心工作统筹谋划;不能将成员思想统一到中心工作中,造成组织工作与中心任务脱节,陷入被动应付或自娱自乐中。

第三,缺乏民主氛围。部分基层组织没有坚持民主集中议事原则,民主决策氛围不浓;部分基层组织为图省事,领导班子或小范围开会就作出决定;部分基层组织一团和气,没有形成批评和自我批评的氛围;部分基层组织班子脱离群众,不与普通成员见面、谈心;部分基层组织内出现“团团伙伙”现象。

(四)社会服务尚需提高影响力

第一,社会参与度浅。民主党派的社会服务结合自身优势开展,具有鲜明的政治属性和“非盈利”的公益属性,在文化教育、医疗健康、养老家政、扶弱助残、抗震救灾、旅游休闲、体育运动、法律援助等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但也存在着社会参与度浅的问题。与中共基层组织、地方政府的沟通联系不密切,参政议政针对性不够;与群众联系不够密切,对实际问题调研不够深入;在社会服务方面,缺乏点“长明灯”的长效机制;在抗震救灾、抗洪抢险等方面,存在热情有余、精准不足等问题。

第二,公开宣传不够。民主党派成员来源广泛,社会责任感强,社会参与意识强,在抗洪抗震、抗疫抗灾、助残助学、法律援助、慰问老人、爱心捐款、对口扶贫、家风宣讲等方面表现积极。但调查显示,社会对民主党派认知度、认可度并不高。原因之一是公开宣传不够。大多数民主党派基层组织主动宣传意识弱,没有专职宣传人员;不善于与媒体打交道,新闻宣传素养不够;注重在民主党派内部宣传,忽视对外宣传;自媒体利用率低;无意在宣传中彰显党派身份。

第三,整体形象模糊。“做好社会服务工作既是展示成员形象、增强组织认同的重要形式,也是扩大民主党派社会联系,树立自身良好形象的重要举措。”[11]但从调研看,民主党派社会服务呈现的整体形象模糊:缺乏长远目标和远景规划,没有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模式;党派特色和属性凸显不够,没有建立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社会形象;社会服务与基层组织形象之间关联度偏弱,凝聚力不够;缺乏对社会服务的总结提炼,没有形成成熟的经验;横向联系偏少,特别是与社会各界相互沟通不够。

三、中共百年奋斗的历史经验对参政党基层建设的启示

(一)提高政治站位:参政党基层建设的首要要求

第一,明确自身定位。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走过辉煌历程,因其始终明晰历史使命和自身定位,始终加强党的领导,并根据现实情况,不断调整斗争策略。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坚持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支持民主党派按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要求更好地履行职能”[8]。民主党派要深刻领会精神,“在参政议政工作中以符合自身特色和优势领域为主”[12](P14),充分发挥成员个人积极性和组织整体功能,提高资政建言的质量。

第二,提高思想认识。民主党派是接受中国共产党领导、同中国共产党通力合作的亲密友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参政党要将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最大政治任务,提高思想认识。要保持政治定力,密切关注国内外两个大局,坚持促进发展、服务发展,化解矛盾、理顺情绪,抵制各种消极因素的影响。

第三,进一步凝聚共识。中国共产党始终扎根人民,“深刻把握人民主体地位,坚持群众路线的工作方法,为总结历史经验夯实了群众基础”[13]。参政党基层建设应借鉴中共群众工作经验,进一步凝聚共识,扩大群众基础,确保每个成员与中国共产党想在一起,干在一起。应强化理想信念教育,凝聚政治思想共识,打牢政治互信基础。强化中共治国理政最新思想和理论成果的学习,突出理论教育、历史教育和现实教育,坚定政治信仰。结合党派自身特点进行教育与学习,体现党派特色。

(二)加强班子建设:参政党基层建设的重要抓手

第一,开拓眼界格局。中国共产党是具有宏大格局的政党,“党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没有任何自己特殊的利益,从来不代表任何利益集团、任何权势团体、任何特权阶层的利益,这是党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所在”[1](P75)。参政党在基层领导班子建设中,应充分认识到格局和眼界对组织未来发展的意义,要提高政治觉悟,在坚定的政治站位、强烈的大局意识、真切的责任担当方面,始终与中国共产党同向同行,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把岗位建功与党派成员成长、自我价值实现与党派自身建设、个人前途命运与国家长远发展紧密结合。

第二,增进班子团结。领导班子团结是做好基层工作的关键,促进班子团结是形成集体战斗力的核心。中国共产党百年风雨历程中,历来注重在斗争中加强团结,在斗争中赢得共识。参政党成员的职业、身份、地位存在差别,思想、认识、处事也有不同,参政议政能力、工作方法等也不尽相同,要把强化团结作为基层建设工作的重点。借助制度建设和制度规范,统一班子成员的思想和认识;利用自身文化和党派感召,增进基层组织的向心力和凝聚力。

第三,倡导创新精神。中国共产党所取得的所有成就无不是来源于创新。参政党在班子建设中应大力倡导创新精神,让创新成为组织建设的长效基因。参政党基层领导班子要深刻认识“越是伟大的事业,越充满艰难险阻,越需要艰苦奋斗,越需要开拓创新”[1](P77)的道理。把统一战线理论、参政党理论、党派特色、党派传统同基层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同区域发展相结合,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及时解决现实问题。要深入基层,推进改革,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力戒僵化、永不停滞。

(三)抓实制度建设:参政党基层建设的有力保障

第一,完善党派内部制度。党派内部制度对于管理和规范民主党派组织正常运行,约束和修正党派成员日常行为,协调和导引民主党派对外行为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完善党派内部制度不仅体现了民主党派加强管理的信心决心,而且彰显了民主党派与时俱进的政治品格。参政党应以中共执政思想为指导,以宪法和法律为准绳,以党派章程为纲要,紧密结合实际,在广泛征求成员意见的基础上,完善自身制度。

第二,实行执纪问责。好的制度的生命力在于应用,在于约束、规范、指导实际工作。参政党要加大在成员中普及法规制度的力度,定期开展学习讨论,不定期曝光违纪违法行为,从而警示成员。基层组织要加大对规章制度落实情况的检查督促力度。

第三,强化制度自信。在中国新型政党制度框架内,参政党积极履行参政议政、民主监督、参加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政治协商职能,展现出独具特色的风采。强化制度自信不仅要求参政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自信,还应体现在对参政党内规章制度的自信。与时俱进的制度修订、日益完善的政策供给、成熟理性的参政理念、稳健有力的纪律执行、全面覆盖的监督管理,均应融合在参政党日常工作中。

(四)进行自我革命:参政党基层建设的长效法宝

第一,明确目标导向。中国共产党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沉淀了自我革命的丰厚经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明确提出自我革命目标导向为“必须以党章为根本遵循,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同向发力,统筹推进党的各项建设”“不断增强党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能力”[9],进一步彰显了自我革命的精神特质。明确目标导向是走向自我革命的关键,参政党应紧跟中共自我革命的步伐,以巨大的政治勇气推进自我革命在参政党内进行实践。

第二,激发内驱动力。民主党派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必然要经历无数次自我革命。而要实现自我革命的良好效果,必须激发党派内驱力。参政党应坚持问题导向,形成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习惯,并将其贯穿到基层工作的方方面面。不回避问题,不激化矛盾,理性对待事物的变化,客观分析原因,勇于开拓,促进问题的解决。

第三,找准方式方法。“通过自我革命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是由无产阶级政党的性质宗旨、目标任务决定的,彰显了无产阶级政党的鲜明品格和显著优势,是无产阶级政党的首要任务和永恒课题。”[14]批评与自我批评、制度约束与权力制衡、群众监督与自我改进是中国共产党自我革命的重要手段。参政党应充分借鉴这些自我革命的方式方法,首先学习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优良作风,率先在领导班子中进行批评与自我批评,并推广到基层组织建设中。其次,要以制度建设为抓手,充分发挥制度约束与权力制衡的作用,建立制度约束下的科学赋权体系,构建全方位的权力监督体系,构建党内监督和党外监督结合、个人监督和制度约束结合、对上监督和对下监督结合的全方位权力监督体系,为自我革命提供有力的制度保障。第三,参政党需要了解群众、接触群众、深入群众,倾听并收集群众意见和建议,接纳群众的批评与意见,着力自我改进,促进自我发展。

猜你喜欢
参政党党派基层组织
党派之争与颜之推的历史书写
庆中共百年华诞 促参政党自身建设
党派我来的
参政党民主监督实效性诊断及强化之道
党的基层组织
党的基层组织
把群众路线贯穿于基层组织建设始终
三大特别政党
提升参政党社会公信度的几点思考
论参政党的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