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炳洲
(湖北省社会主义学院,湖北 武汉 430062)
恩师夏振坤先生原任湖北省社会科学院党组书记、院长,中部崛起战略的首倡者,湖北省首届“荆楚社科名家”,已年逾九秩。2022年7月11日,湖北省社会科学院主办“一切为了中国的现代化”理论研讨会暨《夏振坤文集》新书发布会。欣喜之际,谨就所学所思所悟谈点体会。我以为夏先生的学术思想,在长达70年的研究探索中有三次明显超越。
《中国农业发展模式探讨》(独著,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87年)等十余部涉农代表作,得到了学界很高的评价、政府奖励及实践检验。《中国农业发展模式探讨》荣获第三届湖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1987年)。在研究中,夏振坤先生运用了系统论方法,在该著出版之际,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先生致信夏先生表示肯定和祝贺,说“这是一本能跟上我国农村飞跃发展的书,它也预示了中国农村在二十一世纪要走的路,比‘一字型’农业、‘十字型’农业、‘飞鸟型’农业理论更深刻些”[1]。《中国农业发展模式探讨》成书前后一系列论文,如张艳国博士所说:“都极大地丰富和完善了作者关于中国农业现代化、现代农业发展模式、‘三农问题’有效解决途径的设计和思想。”这本书已成为同时代我国涉农经济研究的标志性成果。取得这样的成果不易,超越之更难。夏先生完成超越,在涉农经济硬核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寻求发展经济学新突破。这一超越的标志是《发展经济学新探》《发展经济学概论》的出版及系列论文的发表。
“发展经济学三剑客”(发展经济学之父——奠基者张培刚教授,发展经济学引进者——谭崇台教授,发展经济学创新者——夏振坤教授),已成学界美谈。夏振坤先生深感“中国经济发展的核心问题,就是现代化问题”[2](P297);“占人类五分之一的浩浩大军由农业社会迈向工业、信息社会,近十亿的人口由农村即将转入城市。这不能不称之为有史以来的惊天之举,不能不把它看做是一股波澜壮阔的历史洪流”;“如何融入日新月异的世界大潮,借国际之新风,圆我现代化之旧梦,正检验着十三亿炎黄子孙的伟大智慧”[2]。《时代潮流中的中国现代化》(2005年)著作问世,回应时代之问,适逢其时。夏先生力图站在时代发展新趋势的高度,从历史背景和国际背景的角度,把中国现代化作为世界时代大潮流中的一个开放的、系统有机的、巨大能量场的扩展进行考察,根据马克思主义“人的自由解放”的本质价值及其内涵,提出中国现代化“四位一体”的目标内涵:人民幸福,社会和谐,和平发展,生态优化。[3](P1272)
中国现代化与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的中国式现代化特征高度契合:我国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4]
夏振坤先生的《文明的交流与融汇——读书心得汇编集》(红皮书)、《发展与未来——新科技革命与社会变迁》(绿皮书)及《试论社会化生产关系必须建立在社会化的生产力的基础之上》等系列论文是这一超越的重要标志。
“夏氏猜想”基于现代第四次科学技术革命及产业革命的发展趋势,运用马克思主义“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基本原理、系统论、中庸(道)、耗散结构论等方法,对文明进步中的中国现代化及21世纪后人类发展前景进行的理论探索,揭示了超越社会生产力发展,生产关系与生产方式产生联动效应,发生质的变化(如不平等的主从关系将转变为平等的伙伴关系,传统的私有制法权被打破,进入一个崭新的“自为之人”的“智人文明”新时代),人类社会将会排除种种危机,奔向理想的大同社会,也就是时代化的共产主义。
第三次超越是正在进行时。在这个过程中,夏振坤先生已经不仅仅是经济学家了,也不只是中国的思想家了。与从历史学角度研究中国现代化、中华文明不同,夏先生主要立足于经济学,进行跨学科的综合研究。[5]研究中国问题,还应当有世界眼光,要深入理解中华文明与世界文明的关系。文明交流互鉴是历史的常态,文明发展融合是历史的趋势。理解中华文明与世界文明的关系,不是为了以中国中心论替代西方中心论,而是要推进对于人类进程的总体性理解。[6]“夏氏猜想”具有自由猜想、冷静猜想、理性猜想、系统猜想、深邃猜想和乐观猜想等特征(另篇探讨)。
《发展的多维视角——反思与前瞻》一书最能代表夏振坤先生风貌。“退下来以后,有了充裕的时间,饱读了一些好书,又可以自由思考了。便萌生了写一点能代表自己真实思想的东西,把一个真实的我留下来。”活脱脱一个道法自然、返朴归真!我以为这个“真实的我”是从身心意境全面与时俱进、超越“前我”的。
根据发展的文明尺度,夏振坤先生坦言:“进化,应该是以文明为最高标准。因为,这个标准,代表着人类存在的最高价值!它代表着:脱离野蛮,建构理性;脱离混乱,建构秩序;脱离毁灭,争取永存。”[3](P166)
夏振坤先生始终充满了对身(人)——家——国的信心,对家国——天下、世界文明的信念,对共产主义的信仰、信守及不舍的追求。这也许就是“人类文明进步假设”最现实最深沉最持久的根源。夏先生在绿皮书后记中写道:“我‘蜗居’两月(武汉,2020年初抗疫期间)。实际上比平时还抓得紧一些。画了许多画,写了几十页的文章,比一个正常人还‘紧张’。”这是“自加其责”。自加其责,就是“永动机”。[7]我被恩师“不用扬鞭自奋蹄”的精气神而感动,同时为恩师抱恙勤耕苦读而担忧。夏先生在红皮书后记中写道:“这一红一绿的两本书,学生们人手两册。”一红一绿,是文明之火,是生命之光。
就思想探索而言,“夏氏猜想”中有关“财富大量涌流”“良知涌流”“人类文明进步假设”等理想与多维发展不充分、不平衡、不全面、不协调、不和谐、不包容的现实之间的矛盾依然存在,有时明显突出甚至加剧,这成为“夏氏猜想”面临的巨大挑战。应对挑战,回答中国之问、世界之问、时代之问、历史之问,恰恰是正在进行中的“第三次超越”的使命所在。
欣闻恩师《夏振坤文集》出版,欣然点键抒怀——《文侠风华》。
品高学富艺入化,鲐背有五茂风华。
发展理论三剑客,文明尺度一文侠。
中部崛起倡先声,楚天极目仰大家。
博采心系复兴业,专注旨在现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