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影视资源融入大学生党史教育的路径探析

2022-04-07 21:59郝秀丽
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2年5期
关键词:影视党史红色

郝秀丽

(安徽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 安徽 芜湖 241002)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强调:“我们要用历史映照现实、远观未来,从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中看清楚过去我们为什么能够成功、弄明白未来我们怎样才能继续成功,从而在新的征程上更加坚定、更加自觉地牢记初心使命、开创美好未来。”[1]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近来,《觉醒年代》《长津湖》等许多革命历史题材影视作品闪耀荧屏,深受大学生喜爱,极大激发了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在大学生中掀起了学习党史的热潮。红色影视作品是以红色题材为主线、彰显爱国主义的影视作品,它没有具体的界限,只要是以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主题的积极向上、健康乐观的影视作品,都属于红色影视作品范畴[2]。很显然,优秀红色影视资源是加强大学生党史教育的重要素材,高校需深入挖掘其价值,将其融入大学生党史教育,这对于引导新时代大学生传承爱党爱国精神、践行初心使命具有重要意义。

一、红色影视资源在大学生党史教育中的功能

红色影视作品十分常见,它是红色影视文化的重要载体,基于自身主题鲜明、形象直观、情感真挚、情节跌宕等特点,在大学生党史教育中具有寓教于趣、价值导向和道德感化的功能。

(一)活泼的寓教于趣功能,提高大学生的党史理论认知

新时代的大学生是沐浴着改革开放的春风成长起来的,他们对中国共产党的艰苦奋斗史有一定的了解,但认识不深。当前大学生党史教育的途径主要还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略显单调的课堂教学或多或少都会影响党史教育的有效性。寓教于趣是指通过大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进行党史教育。红色影视资源具有直观生动、感染力强等特点,它以极强的艺术性和生动的表现力给观众带来感官和认知上的愉悦。大学生在欣赏红色影视作品时,通过影片中情节的故事性、人物的表现力、画面的冲击性及音乐的感染性,能够对特定历史背景下中国共产党人的历史事迹与革命信念有更为深刻的了解。例如电视剧《觉醒年代》热播时,不少大学生表示“一边捧着党史材料一边追剧”。红色影视资源正是以感性的力量来培育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在寓教于趣中带领大学生重温党史,提高大学生对党史理论的认知水平。

(二)鲜明的价值导向功能,助力大学生的革命信念传承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广大青年要肩负历史使命,坚定前进信心,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担大任,努力成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让青春在为祖国、为民族、为人民、为人类的不懈奋斗中绽放绚丽之花。”[3]这是党和国家立足新的历史方位对青年一代提出的殷切期盼,更是大学生需要为之奋斗的人生航向。红色影视资源作为传播社会主流价值观的重要载体,具有鲜明的价值导向功能。一方面,红色影视资源有利于大学生坚定社会主义理想信念与人生价值航向。红色影视作品反映了革命先辈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时英勇顽强的革命气概、危不忘义的责任担当、热血丹心的家国情怀,彰显了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例如,电影《长津湖》中,以七连为代表的抗美援朝志愿军为保家卫国展现出了舍生忘死的英雄气概;电影《我和我的父辈》中,从抗战时期到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再到改革开放时期乃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四个暖心的故事呈现出血脉相连的传承精神。这些都能够促使大学生萌生爱国情、增强爱国志,激发大学生内心深处的民族使命感,帮助大学生更好地树立马克思主义信仰、坚定社会主义信念。另一方面,红色影视资源有利于大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红色影视资源传递的精神价值往往与时代要求相契合,与社会主义发展方向相一致。红色影视作品在刻画革命人物形象时,将他们为实现青春理想与远大抱负而接续奋斗、为救国救民而不怕牺牲的形象展示在当代大学生面前,为大学生提供了真实可感的榜样,能够敦促大学生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三)独特的道德感化功能,坚定大学生的历史责任担当

道德感化指的是以道德来感染与教化他人,使其心理和精神发生一定改变,以提高其道德觉悟与修养。红色影视资源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政治、文化知识,以宣传党的方针政策为主要内容,以引导青年人健康成长为重要任务,具有重要的资政育人功能。红色影视作品通过传递主流价值观来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进而发挥道德感化功能。具体来说,在大学生观看红色影视作品时,红色影视作品会以其独特的引导力和感染力,在潜移默化中将爱国主义情怀、革命理想信念等具有正面意义的思想传递给大学生,使他们在特定氛围下接受思想道德的熏陶。这种耳濡目染的熏陶可以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最终促使大学生将影视作品中的精髓融入自身道德素养当中。此外,红色影视作品基于自身传播特点,能够营造社会舆论,净化社会风气,进而规范社会道德行为。红色影视作品中塑造了许多生动的人物形象,如《觉醒年代》中的李大钊、《长津湖》中的伍万里,他们都是平凡人,但他们身上都有为理想而战的勇气和执着朴实的人格。这些人物都能成为大学生学习的榜样,引导大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品格、担负起责任使命。

二、红色影视资源融入大学生党史教育的困境

党的历史是最好的养料,不断巩固拓展党史学习教育成果是党中央的重要要求,而红色影视资源所具有的功能与价值使其毫无疑问成为大学生党史教育的重要素材。但是新形势下,红色影视作品的质量、大学生的辨析能力、高校对红色资源的重视程度等制约着红色影视资源功能的发挥。

(一)市场资本调控下红色影视作品本身的质量参差不齐

只有尊重史实、制作精良的红色影视作品才能最大限度地传递红色文化,发挥党史教育功能。目前,我国红色影视发展呈现欣欣向荣的景象,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其一,市场化趋势下,部分红色影视作品的娱乐化倾向比较明显。红色影视作品如果只注重追求经济效益,则会在作品情节及真实性方面出现偏颇,这体现在影视特效运用和人物刻画等方面,如不少抗战作品中出现“子弹会拐弯”等场景。这类“抗日神剧”为了追求娱乐化呈现及视觉效果冲击,以想象化的方式来消费历史,消解着红色影视作品本身应当承担的教育功能,反而会影响大学生对真实党史的了解。其二,商业化趋势下,部分红色影视作品存在市场“快餐化”倾向,缺乏表现力与感染力。随着红色影视作品的持续热播,各类影视公司往往追求“快制作”,忽视对事实的考究以及对细节的把握,运用艺术表现手法向观众传递历史文化与精神的能力明显不足。这样的作品经不起严谨的推敲,难以用真情打动观众,其党史教育功能也难以有效发挥。

(二)多元文化冲击下大学生对红色影视作品的辨析能力不强

一定的意识形态总是借用一定的语言和术语来叙述自己[4]69。意识形态话语权是一个社会组织或政党为实现组织目标、确立自身地位及形象,通过话语体系建设将自身价值观念等向社会传播并作用于人们思想意识的一种影响力[5]。影视作品作为一种文化载体,承担着一定的意识形态传播功能。多元文化冲击下,鉴于大学生的成长特点,当前高校大学生对红色影视作品的辨析能力和鉴赏能力仍有待提升。其一,重趣味性而轻作品本真。当下是快节奏的时代,多元文化的融入使得部分大学生对事物的本来面貌懒得深入考究,其中也包括红色影视作品展现的党史。部分大学生热衷于强趣味性、重娱乐性的影视作品表现方式,进而忽视了对作品所反映的真实事件与真实情感的把握。其二,重明星效应而轻内涵欣赏。当下偶像文化盛行,部分大学生观看红色影视作品是为了给自己的偶像刷人气,并没有想要真正了解真实的峥嵘岁月。这种重明星效应的心态使大学生难以深入把握作品内涵和了解作品背后的真实党史。其三,部分大学生推崇西方影视作品。随着多元文化的传播,传递西方价值观的影视作品大量涌入我国,它们当中大多添加了偶像化、娱乐化、现代化的元素,传递着西方国家的价值观。还有一些西方国家将影视作品当作其巩固意识形态的工具,利用网络传播等方式对我国进行意识形态渗透。部分大学生好奇心强、社会阅历浅,容易被这些展现多元文化的影视作品吸引,从而受到错误价值观影响。

(三)传统教育方式影响下高校对红色影视资源的重视程度不够

随着优秀红色影视作品的热度越来越高,高校将红色影视作品应用于党史教育的意识也越来越强,但是部分高校仍没有真正重视红色影视作品的实际教学运用。其一,高校的红色影视资源运用观念有待更新。部分教师认为在课堂上播放并探讨影视作品会压缩授课时间,影响教学秩序,因此多采用单一说教式的授课方式,较少在合适的章节播放红色影视作品来带领学生深入学习党史。此外,红色影视作品作为一种影视资源,画面具有冲击性,音乐具有烘托力,因此部分高校认为其娱乐性太强,担心情感丰富的大学生会过于注重画面冲击感而忽略作品所表现出的实质内容,这也加大了高校对运用影视资源进行教学的疑虑。其二,部分教师对红色影视作品的运用能力有待提升。红色影视资源只有与党史教育内容相契合,才能真正发挥作用。部分教师在课堂上运用红色影视资源只是起到渲染党史教育氛围的作用,引导大学生感受作品中传递出的理想信念与家国情怀等的能力不足,因此难以达到大学生党史教育的效果。其三,高校红色影视资源的运用缺乏常态化体系。在大部分高校中,红色影视资源在党史教育中的运用大多局限于课堂,在课后理论知识巩固、文化氛围搭建等方面的运用不够。这样,大学生在学习党史时受到的情感触动容易转瞬即逝,难以长期保持对党史学习的强烈认同感与求知欲。这些高校既不能运用红色影视作品所传达的教育理念来影响大学生的生活,也不能运用生活理念来影响教育,往往会使得教育与生活二分化[6]。

三、红色影视资源融入大学生党史教育的路径

党史教育关乎党和国家的未来,可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不竭动力。高校应不断加强教师培训、搭建大学生鉴赏平台、强化大学生价值引领,进一步将红色影视资源有效融入党史教育。

(一)加强教师培训,提升教师对红色影视资源素材的筛选能力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文化产业迎来大繁荣。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意识形态决定文化前进方向和发展道路。必须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使全体人民在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上紧紧团结在一起。”[7]随着越来越多的红色影视作品进入大众视野,高校必须始终坚持正确的价值导向与意识形态航向。高校要通过各种形式加强教师培训,提升教师的筛选能力,使教师能够正确把握红色影视作品的“质”和“量”,选择与党史教育内容契合的优质红色影视作品融入教学,让党史学习教育更具感染力。一方面,要注重作品真实性,避免陷入历史虚无主义陷阱。很多红色影视剧中会出现一些哗众取宠的“雷人剧情”,这些情节脱离了真实的革命环境,歪曲了历史事实。这种与真实历史相悖的作品不应当被纳入党史教育素材,否则易使大学生陷入历史虚无主义陷阱,起到相反的效果。另一方面,要在兼顾娱乐性与艺术性的同时,注重对大学生的情感引导。正是基于生动形象的特点,红色影视作品才成为深受大学生欢迎的党史学习教育载体。教师在筛选红色影视作品时要注重选取作品中贴近生活实际或情感指向明确的片段来让学生进行探讨,如电视剧《觉醒年代》中毛泽东的出场镜头、电影《长津湖》中伍万里的家庭背景等。这些红色影视素材贴近大学生的情感需求,能够增强作品感召力,最大限度地发挥教育功能。

(二)搭建鉴赏平台,提高大学生对影视作品的审美品位

当前,类型丰富的红色影视作品层出不穷,部分“快餐式”作品也混淆着大学生的视听。对此,一是要帮助大学生扎实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增强红色影视素材辨别力。大学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主要阵地在课堂,高校要选择有深厚情怀和扎实学识的教师来给大学生讲授思想政治理论课,为提升大学生的红色影视作品鉴赏能力打好基础。大学生要以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论为落脚点,夯实基础,自主、自觉摒弃哗众取宠的影视作品,选择政治导向鲜明、意识形态正确的红色影视作品来观赏,从而不断提升自身文化艺术素养。二是要拓展提升大学生审美品位的途径,搭建鉴赏平台。一方面,高校应开设文学艺术修养类通识课程,使大学生接受专业、系统的审美能力培训。另一方面,高校要发挥文学艺术类学生社团的带动作用,开展丰富的活动,吸引大学生参与其中以深入了解更多的审美知识。例如,可以举办校园观影沙龙,与影院观影形成互补,解决部分大学生影院观影时间不足等问题;还可以定期举办观影交流会,让大学生互相分享对红色影视作品的情感体验。党史教育是一项常态化工作,高校在为大学生搭建观看红色影视作品平台的同时,还要注重对大学生观后情感的推进。可以通过主题演讲、话剧排练、班级分享观影感受等方式,带动每位学生参与,进而帮助他们实现“知、情、意、行”的情感升华,在课内与课外的配合中,逐步提升大学生对红色影视作品的审美品位。

(三)强化价值引领,助推高校红色影视教育体系科学化

学校是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场所,高校要充分意识到红色影视资源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独特优势,将其纳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中。为此,高校要提高对红色影视作品融入思政课课堂的重视程度,建立思想政治教育新平台,逐步对教育形式进行创新,不断挖掘红色影视资源的丰富内涵与现实意义[8]。从课堂到实践再到校园文化,推动红色影视教育体系科学化是高校强化党史教育的重要环节。

首先,以课堂教学为基础,运用红色影视资源深化大学生的理性认知。课堂是大学生党史教育的主阵地,教师作为讲授党史知识的重要群体,必须不断更新教育理念,创新教育方式,将优秀红色影视资源引入课堂中并与党史教育内容相融合,运用红色影视作品得天独厚的优势来深化大学生党史教育。例如,对部分大学生而言,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可能只是课本上的历史,是抽象的,但借助电视剧《觉醒年代》中的情节,带领大学生学习从新文化运动到中国共产党建立这段时期的历史,可以让大学生感受到革命先驱共同追求真理的赤子之心和他们身上闪耀的思想光辉。教师还可以通过组织观后感交流等方式,调动课堂学习氛围,让每位学生深入体会,从而推进党史学习教育长效化。

其次,以实践教学为辅助,组织红色影视资源实践,带领大学生感悟党史情怀。2019年,习近平总书记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提出了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具体要求,可概括为“八个统一”,其中的“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统一”为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提供了新向度。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实践操作为主,采取研究讨论、志愿服务、公益活动等方式,有计划、有组织地获得知识、增强能力和提高素质的一系列教学活动[9]10,它是党史教育的重要途径。学校要利用好红色影视资源,这不仅体现在课堂灵活运用上,还要与实践教学相衔接。高校团委等相关部门可以定期组织大学生去影院观看党史教育影片,开展校园“红色电影节”活动,组织大学生到红色教育基地研学,从而以潜移默化的方式帮助大学生感悟红色信仰、培养家国情怀。

最后,以校园文化为依托,利用红色影视资源打造校园文化底色。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有利于巩固课堂党史教育效果,弥补课堂知识的不足,进一步提升大学生的红色影视作品鉴赏能力和党史文化素养。高校可利用“校园文化周”打造红色校园文化,在校园内开展党史知识竞赛等活动,在学校官方网站开设“党史学习教育”“红色精神传承”等专栏,不断借助文化载体传播党史知识、传递主流思想,从而使大学生接受红色文化熏陶。

猜你喜欢
影视党史红色
影视展
文学转化影视,你需要了解这几件事
第一次学党史
红色是什么
党史告诉我们什么?
百年党史的重要启示
党史上的今天
红色在哪里?
追忆红色浪漫
影视风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