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忠生,李苏怡
(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河南 郑州 451460)
医学检验专业是为培养能够适应国家医药卫生事业快速发展的专业化人才而设置的特色专业,该专业的培养目标是要求学生掌握基础医学、临床医学、检验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能够从事医疗卫生机构和相关科研机构的工作。随着医学检验技术学科的迅速发展和医学检验技术自动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就业岗位对医学检验技术专业人才的需求发生了深刻变化,对综合型人才的需求显著增加。因此,传统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现代教学和医学人才培养目标要求[1],如何突出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特点、激发医学检验专业学生的学习热情和自主性、提升教学效果和学生岗位胜任力、培养高质量医学检验技术人才,是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教学改革的主要方向[2]。
Barrows教授是美国医学教育改革的先驱,他最早提出PBL教学法,即基于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方法(Problem Based Learning),这一教学方法在全球范围内推广开来后,在国际上已成为一种比较盛行的教学模式[3]。PBL教学法的中心是解决问题,主体为学生,导向是教师,整合多种学习方法,以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为教学目标,将理论学习置于复杂的临床案例情境中,在解决复杂又真实的医学难题过程中,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掌握临床案例背后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促进学生主动积极地完成知识的同化重组和升华,进而提高他们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加快学生认知体系的完善。关于PBL教学法在我国医学专业教学领域的应用效果已经得到了相对一致的认可[4],而对于如何将其适用范围拓展至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的教学实践中,现有的理论和实践研究还不充分。因此,有必要分析PBL教学法的优势及医学检验技术专业课程特征,探索出PBL教学法应用于医学检验技术教学的有效路径。
结合医学检验技术专业课程特点及岗位需求,推动PBL教学方法与医学检验技术知识体系的深度融合,实现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需解决以下三个关键问题。
PBL教学重在学生主体,而非教师的系统理论讲授。因此,为了更好实现PBL教学法的优势,要求教师要准确、及时地调整角色。使用PBL教学法的任何一个阶段,教师承担的角色不同,包括组织者、提问者、引导者、解疑者等,这些角色的共同特点即是学生学习的辅助者,其主要任务则是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帮助学生掌握知识。
开展PBL教学对教师的能力素质要求十分全面,需要具备一定的理论知识、完备的实践能力、丰富的教学经验和适当的组织管理能力,这样才能高质量完成PBL教学任务。因此,“双师素质”的养成是教师开展PBL教学的必由之路。在PBL教学实施中,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和实践技能的培养和提高,应侧重于在重点学科或重点章节里尝试PBL教学法,然后根据效果逐次推广。另外,需加强网络资源建设,并做好学科相关知识的学习交流和课后总结,不断提高PBL教学的契合性和针对性。
学生在校期间,系统的理论学习虽必不可少,但将基础理论应用于具体实践更为重要。收集典型检验报告,指导学生进入专题讨论是帮助学生从理论到实践的“金钥匙”。如以溶血样本、脂血样本、标本放置时间过长对各类实验检查结果的影响为素材,由教师精心设计课题,引导学生查阅资料、综合分析、带着问题去学习,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理论知识积累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协同提高。
通过信息化及多媒体技术,对临床检验技术、生物化学检验技术、免疫检验技术、血液学检验技术等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核心课程进行梳理,根据课程特点和教学重点、难点设计开发特色教学资源并建设具有较强交互性的形态学教学和虚拟仿真资源,以方便学生在各种实验条件下进行操作,检验自身操作的合理性和有效性,并预估实际实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而改进操作。信息化及多媒体技术的加持为情景教学、互动实践、过程性技能监测提供了关键支持。
PBL教学方法需要动态调整,并非一成不变。课程学习结束后,可以通过理论考试、操作技能考核来评估教学效果,并进行PBL教学法教学满意度调查以完善后续PBL教学法的教学设计与实施。
理论考核方面,考核内容的60%为专业知识的基础内容和重点内容,剩余40%为开放性的探究内容,学生要将实验结果和具体临床病例结合,观察分析后作答,以此作为对学生专业知识掌握情况和临床病例分析总结能力的考核。操作技能考核方面,以代表性检验操作作为考核内容,要求学生根据临床病例独立设计并完成实验操作的所有过程,包括准备、操作和结果判断。
教学满意度评价有很多评价指标,主要概括为学生学习热情度、学生自主学习程度、授课方式的认可程度、创造性思维及创新能力、理论与临床相结合的综合分析能力、结合学科进展讲授相关前沿知识。教学满意度评价方面,可将满意度分为4个等级进行评价,即非常满意(10分)、满意(7分)、一般(4分)、不满意(1分),通过评价结果来了解学生对PBL教学法的接受度和认可度,为优化教学方法提供依据。
在传统的医学检验教学中,学生学习的重点更多集中在“观察”与“模仿”层面,缺少主动发现、主动思考和具体解决问题的训练,导致学生综合能力得不到有效提升。为解决以上问题,借鉴PBL教学法实施教学,由教师提出工作实际问题,学生通过查找、筛选文献进行学习,并以小组讨论或合作学习的方式解决学习过程中发现的问题,然后教师对学生学习过程进行观察和分析、评价指导学生处理问题的过程并引导学生发现新的问题,如此循环往复完成整个教学过程。
教师以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理论知识为基础,筛选凝练以实训教学目标为导向兼具知识性与现实性的问题。一方面,要以未来就业岗位的职业能力需求为蓝本,确保问题的理论性、针对性和实践性;另一方面,要适度调整问题的难易程度,确保学生通过应用已学知识或经过适当拓展延伸后能够实际解决问题。最后,教师需将满足以上条件的问题提前发布,给学生留出充分的思考和学习时间。
学生在拿到问题之后,可借助丰富的图书文献及虚拟仿真教学资源,根据问题针对性地查找并筛选有效的文献资料。通过独立查阅,锻炼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在文献的查找过程中培养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增强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按照班级组成情况,老师可通过组织引导学生组建学习兴趣小组,鼓励小组内部资料共享,激励他们在相互讨论中分析解决问题,提高资料的搜集和利用效率。
学生汇报学习成果时,教师参与并引导、鼓励小组成员参加讨论,激励他们尝试通过多种形式,如图片、视频、仿真实验模拟等讨论解决问题。在讨论过程中,老师时刻把握讨论方向和节奏,适当控制组员讨论时间,在听取学生的讨论和汇报时观察了解每个人分析解决问题的思路、剖析实践问题的角度,并引导他们建立科学准确的临床思维,做到真正的“授之以渔”而非“授之以鱼”。
无论各组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是否相同,教师都需要分别评价,给出客观的总结和点评。同时,教师在评价和反馈过程中,根据不同小组学生的学习和实操结果,适当提出延展性问题,让学生当堂思考或由不同小组学生交叉回答,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教学课堂气氛。课程结束前,教师总结教学成果并提出新的问题,进入新一轮的PBL教学过程。
医学检验技术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在自动化仪器快速发展的形势下,临床实验室的操作手段智能化、检验结果复杂化是对当今临床检验人员的挑战;而循证检验医学的出现又给每一位临床检验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临床检验人员不再被动地、单纯地接受检验任务,而要积极主动承担筛选实验方法、分析解释个体化检验结果、指导临床“床边检验”(POCT)的实施及质量控制等任务[5]。目前,多数高职院校仍采用传统的基础课—专业课—临床实习“三段式”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培养模式,学生在不到两年的理论和实操课程学习过程中,由授课教师单向灌输复杂枯燥的知识,学生被动接受、观察模仿完成课程内容,虽然可以完成既定的知识教学目标,但由于学生尚未接触临床岗位,缺乏对所学技能的感性认识,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的培养方式对学生掌握知识和应用技能是十分不利的。
坚持以就业为主导是职业教育的培养模式和理念,这使职业教育的理念发生了根本性改变[6]。学生知识体系的系统化、综合素质的提高是目前面临的新问题,所以改革教学方法变得尤为重要。相对于传统的教学模式,PBL教学法以问题为导向,更强调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对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十分有益。一是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锻炼了学生主动思考的能力;二是将岗位技能项目作为课程内容,实现了不同学科间的横向联系,有助于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和技能体系;三是以学习兴趣小组讨论代替大班授课,培养他们的沟通表达能力,同时也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增强他们对社会和职业岗位的适应度。
培养和提高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学生综合素质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也是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PBL教学法弥补了传统教学法的不足,极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表达能力,较好地搭建了学生的知识技能结构,提高了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是一种医学检验技术专业人才培养中值得广泛运用的教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