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间诗歌中的新疆书写

2022-04-07 20:43
关键词:天山田间新疆

熊 辉

(四川大学 外国语学院,四川 成都 610065)

田间(1916—1985)是中国现当代著名诗人,他从解放区踏入新中国文坛后继续保持着对时代的歌唱,创作了一批优秀的诗歌作品,尤其是关于边疆书写的诗篇代表了他在新社会的文学成就。在相继到内蒙古和云南采风之后,田间、严辰和张志民三位诗人在中国作家协会的组织下,应新疆作家协会的邀请,在1961年天高气爽的秋天,从北京坐火车出发,开始了为期两个月的采风活动。在这次采风中,田间创作了58首诗歌,最初交付百花文艺出版社出版,但遇上特殊的语境而没有按期付印,原稿遗失,后根据目录收集到53首,尚有“红圈、火洲、寻金者、给诗人、红柳词五首诗作未曾查找到”[1]160,于1987年12月以《天山诗草》为名由作家出版社出版。除开序诗外,诗集分为七部分:“天池集”共8首、“石河子集”共6首、“吐鲁番集”共3首、“伊犁集”共10首、“塔里木集”共7首、“喀什集”共4首、“和田集”共15首,张志民先生给诗集作序,后附有田间夫人葛文写的《〈天山诗草〉理稿后记》,是田间对新疆风土人情、历史文化、社会变迁以及现代化建设的诗意表达,再现了新中国成立初期新疆的社会文化面貌。

田间诗歌的新疆书写首先赞美了天山南北的自然风光,这里物产丰富,各民族人民在新社会里和睦相处,过着自由幸福的生活。在诗人内心深处,他认为最美的风景是各族人民开垦的荒地、建设的工厂以及丰收的场景,由此赞美了新疆人民的勤劳品格。

新疆拥有悠久的历史文化,多民族共同缔造了这片土地的美丽风景。新疆各民族文化的历史源远流长,自然风光绮丽多姿,田间抑制不住激动的心情而激扬文字,于是挥笔写就了《天山颂》。从地理形状上看,新疆“像金蝴蝶一样,/多少颗绿色的宝石,/缀满在你的双翅上”;而从民族性格的角度来讲,新疆更像“一只大的鹏鸟,/云杉是你的羽毛,/金子是你的心肠。”田间之所以把新疆比作是大鹏鸟,也是基于地形地貌的特征:“大鹏鸟有一对金翅,/脊背就是天山哟,/一边有塔里木,/一边有准噶尔,/塔克拉玛干大沙漠,/怎么不随它舞蹈。”新疆蕴藏着丰富的金矿、石油,盛产葡萄和优质的云杉木材,这些物产使它像一颗镶嵌在祖国西北边陲而熠熠生辉的宝石。“新疆古称‘西域’。古代新疆是丝绸之路的枢纽,因此也就成了东西文化交流、荟萃之地,古代中华文明、古希腊文化、罗马文化、古印度文化、波斯文化和阿拉伯文化于此汇聚融合,形成了这种多源发生、多元并存、多维发展的多民族的中国地方文化。”[2]1新疆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清代著名维吾尔族诗人那札尔曾写下了几部不朽的长篇诗作,比如《热碧娅——赛丁》《爱情长诗集》,至今流传不衰。这些作品大都取材于民间传说,讴歌了维吾尔族人民追求自由和幸福的愿望,揭露了旧社会剥削阶级的凶狠残暴,显示出新疆人民坚强而勇敢的性格特征。来自哈萨克族、柯尔克孜族和塔吉克族的诗人,都曾为这片土地动情地歌唱。因此,田间在诗歌中写道:“那札尔写的诗句,/是你历史的写照,/它写出你的灵魂,/也描出你的容貌。”田间的诗歌具有较强的画面感和立体感,寥寥几行诗句就能勾勒出新疆别致的风景。比如在《天池》这首诗中,诗人仅用四行诗就把天池的美景涂画出来:“蔚蓝的天池拥着山峰,/雪白的山峰映在水中。/葱绿的塔松环绕天池,/天池把塔松栽在心中。”读罢此诗,蓝天下的雪山和天池变得鲜活起来,加上周围葱绿的塔松,一幅远离尘嚣的绝世美景就展现在读者眼前。《白雪的画册》(二)主要刻写了边疆美丽的风景,最终要赞美的是大自然的伟力。“天山像玉树一样,/它有珊瑚般树枝,/它有葡萄的果浆”;那些骆驼载着货物在天际间行走,驼铃响彻在旷野,给边疆人民带去“一个个希望”和“一片片遐想”;边疆的一切,包括白杨、天山、昆仑和帕米尔等,都是大自然这个伟大“画师”的杰作,它要描绘出“通向宇宙的桥梁”。

新疆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区,各族人民在新社会里融洽相处,创造了美好和谐的幸福家园。新疆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察布查尔锡伯族自治县的草原上有一处著名的景点叫“金泉”,田间将其比作美丽的牧女:“金泉呀像一位牧女,/她手持一束苹果花,/持花而飞的女子,/把花瓣一片片撒下。”这金泉就是滋养草原人民的甘露,她撒下的花瓣就是生活在草原上的各个民族。新中国成立以后,这里建成了金泉公社,那些“花瓣”就成为生活在这里的九个民族:“九个民族九片花瓣,/九个民族一个公社”。九个民族生活在一起,构成了“草原上面大联欢”的少有现象,他们在察布查尔的草原上弹奏着冬不拉,愉快的歌声和奔驰的骏马构成了草原的双翼,载着各族人民在新社会里向着幸福的生活奋进。《猎人舞曲》专门写了锡伯族猎人超凡的本领,他们骑马“箭一般奔向猎场”,速度和反应能力比兔子还快:“猎人去追赶野兔,/猛然翻身下了马;/一手抓住了兔子,/把兔子挂在枪尖。”诗人认为,草原上的泉水是万物之源,更是“猎人的乐园,/泉水和珍珠在一起”,各族人民在这里幸福和谐地生活在一起。《帐篷里的对唱》描绘了草原人民热情好客的性格,民族歌手在花毯上对唱以示对北京来客的欢迎,在“多民族的家庭”,他们要“用歌声来欢迎”客人,要用甜蜜的泉水和香喷喷的奶茶来招待客人。田间曾到时任伊犁州州长家中做客,这里是哈萨克族人聚集的地方,诗人表达了对哈萨克人的美好祝愿:“愿伊犁苹果更红,/挂满在你的窗外;/愿牧人生活更幸福,/诗台筑在阿尔泰。”(《访伊犁州长》)在田间看来,哈萨克族人民能歌善舞,“哈萨克人的歌声,/葡萄美酒难比拟”。田间将州长家里的两把琴与新疆各族人民生生不息的生活联系在一起,将其比作“一是天山的高峰,/一是伊利的河水,/那四季不断的奔流,/天山是它的一个源”(《伊犁七句》)。

新疆地大物博,物产丰富。据考证,自古以来,新疆“各绿洲从古代起就有发达的农业,主要农产品有小麦、稻、豆类等谷物。特别是各种水果更享有盛名。如葡萄、西瓜、杏、梨、无花果等。经济作物有棉花、胡麻、大麻等”[3]32。新疆盛产棉花,田间的诗歌《白雪的画册》(一)主要刻画了伊犁哈萨克族自治州柯公达拉农场棉花丰收时的喜悦场景,那些白色的棉花就像“白金子”一样挂在枝上,从而构成了又一座雪山。诗人尤其关注到了作为“处女地上的第一代”开荒者,他们在没有人烟的地方开垦出土地,种植祖国现代化建设需要的资源,因此他们是田间诗歌中最美的人,用勤劳的双手描绘了这样一幅美丽的画面:“穿红衣的红女孩,/你是画中人哎,/父亲是一个垦荒者,/你是一个收获者。”只要人们穿梭在农场的棉花海洋中,就好比进入了美丽的画卷。因此诗人赞美垦荒者,他们好比是画家和摄影师,“造了一座大雪山,/留在白色的画册”。和田地区不仅盛产玉石,而且是一片“桑园”,盛产缫丝。相传远嫁的公主“为了兄弟和姊妹,/都能穿上丝和娟”,她违反禁令,“就在她的帽子上,/私藏着桑树种子”,把它带到了新疆,从此这里便有了“缫丝厂,/还有这大片的桑田”。昆仑和天山就像是新疆的“一对天鹅”,自从桑树栽种以来便有了蚕丝,“维吾尔族女工缫的丝,/和昆仑白雪比美。/沙漠和东方式地毯,/比敦煌图案,比花穗更美”(《和田》)。诗人在南疆喀什碰到了逢场赶集的日子,人们从四面八方涌来,身着节日的盛装:“姑娘身上的衣裙,/好似天上的彩云;/大的和小的花冒,/像玫瑰一样缤纷;/红的和白的头巾,/成了大地上的织锦。”新疆的集市上有丰富的特产,集市上热闹非凡,商品琳琅满目:“石榴、葡萄、无花果,/比珍珠还要引人。/羊群咩咩牛欢叫,/高车当当马欢腾。”(《巴扎》)人们在集市上弹奏着“冲天之歌”和“幸福之音”。

新疆在新社会里获得了发展的良好机遇,呈现出欣欣向荣的景象。田间在《石河子》这首诗中讴歌了边疆的建设成就。首先,诗人书写了为石河子和莫索湾送去光明的红山嘴水电站。“我要穿过一座座拱桥,/来到红山嘴水电站;/看这里把一簇簇火花,/送到石河子和莫索湾。”其次,诗人毫不吝啬地赞美了石河子的棉花产量,由于棉花是早期新中国纺织工业的重要原材料,而纺织业又是中国工业起步阶段的领头羊,棉花的价值在当时是不可忽视的,因此盛产棉花的石河子被称为“白金之国”。田间这样描述棉花丰收的情形:“我们石河子农场上,/白金堆积得像海岛一般;/天山多了一颗星啦,/地上多了一座金山。”再次,诗人称赞石河子的绿化建设,这里的白杨林构成了一道自然而又是人造的靓丽景观。石河子这座小城俨然成为了“绿宝石之宫”:“盖天的绿荫像城门,/繁茂的绿枝像城垣;/月光像布丽鸟似的,/在绿色窗棂上舞翩翩。”最后,诗人赞美了在石河子新城兴起的工业。“工厂林立在戈壁滩,/火花像玫瑰的花瓣;/谁能说这石河子新城,/它不比星空更好看?”《凤凰》这首诗可以看作是《石河子》的续篇,诗人在这首诗中更详细地描述了石河子新城的面貌:“这是一个翡翠世界。/这里的楼像青山。/这里的灯光像星空。/这里的棉花像白金。/这里的花像红河。/这里的白杨像绿海。”《玛纳斯问答》这首诗也是对《石河子》的补充,玛纳斯河就像是戴着“雪冠”的天山的女儿,流到红山嘴之后,不肯流到更远的地方,因此人们在这里建起了水电站,给当地居民带去了光明。

诗人用以下诗行定格了新疆人民在新社会的生活现状,寄予了他对各族人民的美好祝愿:“两面手鼓敲起来,/夜莺又展翅飞了。”(田间:《飞呀》)人们在丰收的喜悦中尽情地唱歌跳舞,夜空下的草原是多么辽阔,新疆人民的生活是多么幸福。虽离田间创作这些诗歌已有六十多年,当读者再次品读这些诗篇,依然会热血沸腾,田间目睹了新疆工业建设刚刚起步的新变化,通过对这些新疆新面貌新变化的书写可以体悟到田间对边疆建设欣欣向荣的感慨和对劳动者、创造者生命存在意义的讴歌,使诗人诗歌创作内涵更为明确深奥,促使读者在精神、姿态、信仰追求上获得激励和新生。

新疆很多地方是荒芜的戈壁滩,也有很多地方是没有人烟的荒山,新中国成立以后,祖国各族人民加入到开发新疆的大潮中。当诗人站在天山和昆仑山上远眺的时候,新疆大地的变化让他由衷地为这里的建设者唱起赞歌。

开放的新疆飘荡着建设的音符,它敞开怀抱欢迎八方宾朋来此开拓新天地。田间在《天山诗草》的序诗《天山顶上放歌》中,形象地勾画出一幅幅灌注着建设活力的画面。他站在美丽的天山顶上,“邀来太阳作手鼓,/邀来月亮作铜铃”,要为新疆的宜人秋色歌唱。在云杉“作帐篷”和狂风“作号筒”的天山,诗人更喜欢自然的声音和建设发出的声音混合在一起的和谐奏响:“山泉的声音淙淙,/伐木的声音叮咚。/岩石崩裂声轰轰,/电站的吼声隆隆。”美丽的自然风光只有融入了建设者的身影,才会焕发出更加动人的神采,诗人因此自豪地写道:“红色的标杆查起来,//是谁说是谁说——/‘千年冰峰无人开?’//冰峰大笑一声,笑开千年锁,/天上的瀑布向戈壁奔来!”当建设的旗帜插在天山上时,从来没有开发利用过的大山从此便蕴含生机,而只要人们有开拓建设的勇气与精神,“天上的瀑布”也会降落到干涸的戈壁滩上,让沉寂的大地焕发出生机与华彩。

新疆的新变化得益于各族人民的辛勤劳动,边疆各族人民在新社会里走上了勤劳致富的道路。田间的《美丽》这首诗便是对维吾尔族女军垦职工的刻画:“她双手开着播种机,/黑眼睛望着新垦地;/一垄土花一阵狂喜,/一阵笑声一片绿意。”这是女军垦职工劳动时显现出来的美丽姿势,她要通过劳动来使大地变得更加美丽,使生活变得更加幸福:“农场上一年有四季,/美丽无季青春有期;/她要用花朵和谷穗,/使大地比她自己更美丽。”田间在新疆石河子团场考察的时候,在一位老干部的办公室看见了扁担和水桶,这两种劳动工具一直留存在他的心中,使他情不自禁地写下了《天池和长虹》这首诗,以表达对边疆人民勤劳品质的赞美之情。田间在诗中展现了新疆兵团团场劳动模范的豪气:“头顶天山雪,/肩挑关外风”。有了这样的豪情,他们就能气贯长虹推翻旧社会,“改天,/换地”,从此以后依靠勤劳的双手过上丰衣足食的生活。这首诗的形式也别具匠心,全诗一共三节,每节由六行诗构成,前面两行和后面两行较长且字数基本相等,中间两行则由两个字构成,形成比较对称的结构,好比是农场那位老干部挑着水桶在劳动的形状,两边长出来的部分就是两只水桶,中间字少显高的部分就是肩上露出的扁担,这是田间创作的异体诗,显示出他在新诗形式艺术探索上的努力。《夜游》这首诗是田间献给新疆农场垦荒者的诗篇,他在夜晚坐车经过荒野的时候,看见“远远有一柱星火”,待他走近后才发现,那星火是垦荒者在夜晚劳作时佩戴的照明灯。而《野果子沟山谣》这首诗则通过“山谣”的形式,表达了边疆青年男女掌握自己命运的决心:“走过石头山的人们,/海阔天高都能行,/我们不梦想月宫,/劳动人自己就是巨星。”这首诗传递出新社会青年人的生活理念,那就是获得自由后的他们坚信“乾坤掌在人手中”,唯有通过勤劳的双手,人们才会获得自由,才能创造幸福的生活。《新的闪电河》则是号召年轻人为幸福而自由的生活努力工作的诗篇,只要辛勤工作,塔克拉玛干沙漠也会长出一片绿洲。

从其他省区来的拓荒者是这片处女地的第一批主人,他们为新疆的发展付出了毕生精力。从新疆人口发展的历史轨迹来看,新疆和平解放以后迎来了人口增长的迅速发展期,其中除当地居民的自然出生率逐年提升之外,“各族人民来疆参加边疆的社会主义建设,也是人口增长和民族成分增加的原因之一”[4]2。很多来新疆投入建设的其他省区的人长驻边疆,有的在当地安家乐业,成为了新的边疆人。与此同时,这些西来的建设者对家乡的思念却与日剧增,当大雁南飞的时候,在新疆垦荒的人不能回到久别的故乡,他们希望大雁传去对亲人的问候。思乡的拓荒者给亲人带去的不是“鹿角”或“长棉绒”等新疆特产,也不是“歌声”和“河水”等他们最喜爱的东西,而是希望捎去“荒原上的一把黑土”。因为塔里木的黑土“比奶汁还要鲜”,它是“天鹅撒下的花瓣”,肥沃而珍贵;更重要的是“黑土”上留着他们的“热汗”,温暖着他们的“心肝”,是“一个幸福人的影子,/印在它的上面”(《雁讯》),传回“热土”就可以让家乡的亲人看见他们幸福生活的样子。《沙枣花》这首诗是对从北疆到南疆继续开拓的垦荒者的赞美,他们把塔里木当作自己的家,“心像一颗红印,/在这儿深深地打下;/新世界勇敢的开拓者,/火红的旗帜高高挂。”在这片荒无人烟的地方,垦荒者什么都不怕:“惊雷,不怕!风沙,不怕!/石头,不怕!豺狼,不怕!”他们要用战天斗地的精神,让荒芜的土地“发出春天的信号”。在边疆地区交通的建设和发展中,很多来自其他省区的建设者付出了辛勤的汗水和智慧的劳动,田间被他们的奉献精神所折服。在《冰峰》这首诗中,诗人首先描述了天山的美丽,但他还听到了一群“紫燕”在山顶欢笑,从而让这座冰冷的雪山飘荡着春天的气息。所有的美景只有融入了人的劳动才会更加动人,田间认为天山上的筑路工人使“冰峰上也有了春天,/花园就筑在山顶。”这首诗重点不是赞美天山的雪景,而是要赞美支援边疆建设的女工人:“从关内来的筑路人,/帐篷连着白云。/女工们就是那紫燕,/头上插着雪莲。/她们是在银河之中,/来为天山造琴。/一条银色的大路,/穿过重重山岭。”

对新疆这片土地的开发付出辛勤劳动的拓荒者,除了新疆当地的居民和来自其他省区的年轻人外,也有部队将军和解放军战士,他们无畏的开创精神使这片热土孕育着无限希望。《将军》这首诗主要称赞了一位“探索戈壁的未来”的将军,他“豪迈的脚步,/踏出了一条红线。/他和他的战友们,/向风沙世界来挑战”。在荒无人烟的戈壁滩,将军“不但要种树,/还要造个人工湖,/再把大头鱼养起来”,他要让这里焕发出生机,成为富庶的“江南”。《赠垦荒者》这首诗进一步表达了诗人对带领大家垦荒的“将军”的赞美之情,他是“从南泥湾来的老将”,要在塔里木盆地重新开辟一个新界:“河岸边有一只木船,/白帆上升起了太阳。/帆影像金梯一样,/理想攀金梯而直上。”在天色微亮的清晨,“老战士紫红的手臂”又开始了劳作,他们是一群“播种幸福的人”。《红柳》则专门赞美了垦荒的战士,他们的劳动让荒漠里长出了红柳:“石头海里你插旗,/戈壁滩上你扎根。”

此外,在建设新疆的大军中,诗人还赞美了驻守乡村的教师。柯尔克孜族乡村女教师阿伊妮莎凭借个人之力坚守在教学岗位上,“有一群娃娃们像鸽子,/扑扑扑飞到山崖下。/你用智慧的果子饲养他们,/使他们长得像彩霞”(《月亮》)。边疆地广人稀,教育资源十分稀少,能够坚守乡村教书的人少之又少,阿伊妮莎教孩子们学习知识的行为是珍贵而值得提倡的,教育是新疆真正崛起的希望。

新疆各族人民从旧社会里走来,在共产党的领导下通过不屈的斗争和勇敢的拼搏,摆脱了特权阶层的剥削和压迫,翻身成为这片土地的主人,过上了自由自在的幸福生活。

维吾尔族人民废除了奴隶的身份,在新社会里享受着自由自在的生活。《载歌行》这首诗是田间为画家黄胄的作品《载歌行》题写的一首诗,反映出维吾尔族人民在新社会里载歌载舞的愉快生活,他们摆脱了剥削阶级的压迫,真正成为了这片土地的主人。“穷人也有花园了,/天山好像白玉桥。/桥的那边挂苹果,/桥的这边挂葡萄”,一派丰收的景象引来了东山上的“雪燕”和西山上的“云雀”,它们聚在一起“飞哟!舞哟!唱哟!”田间在此所谓的“花园”,不是建在房前屋后的花园,而是指整个美丽的新疆大地,表明穷人在新社会里成了主人,这里的一切都属于他们所有。“维吾尔也有丰年了”,这里的人民大众享受到了果子成熟的味道,从此以后,“卖身契,/奴隶印,/巴依再也梦不着,/血泪树上红灯照。”“巴依”在维吾尔族语言中指的是地主和权贵阶层,他们占有新疆的一切物产,戈壁上的石头、冰块和野草,巴依都要揽入怀中,占为己有。可想而知,卖身为奴的维吾尔族穷人什么都没有,除了拼命地为巴依劳动,他们活着便没有别的指望,很多人因此在“血泪树”上吊死,以结束苦难而不堪重负的一生。但是在新社会里,穷人的光景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他们不但废除了卖身契,而且还可以拥有天山南北的物产,可以享受苹果和葡萄的甜美。对于受苦受难的维吾尔族大众来说,他们获得的新生如同“戈壁滩上开花”一样不容易,只因为有了共产党的指引和领导,他们才有了今天的幸福生活。《舞吧!》这首诗表达了获得自由后的维吾尔族人民,在丰收的喜悦中载歌载舞的热闹场面,在“葡萄熟了”的季节,人们幸福的欢声笑语可以“让千年的雪山起飞”。

但在新中国建立之前,维吾尔族人民却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血泪树》就是对他们悲苦生活的写照:在新疆吐鲁番有个叫买提木的阿訇,他家门前的大榆树是一棵“血泪树”,很多佃户因为交不了租而被迫在树上吊死。所以,诗人说买提木门前的那棵树让“河水是泪”,让“草是白骨”,让“母亲的孩子们大声嚎啕”,让小牧童的“歌声也成了泪的河”,榆树上布满了“斑斑血迹”。只有等到“霹雳一声一杆红旗飘,/共产党来把买提木打倒”之后,维吾尔族人民的生活才有了新的转机,“受难的人群站起来,/围住大树下跳三跳”,牧童的歌声重新“在枝头上缭绕”,穷人翻身做主人,日子从此有了快乐和希望。《天堂的花园》书写贪得无厌的权贵们剥削得穷人一无所有:“过去那些巴依们,/戈壁滩也要霸占。/多少残酷的火印,/打在奴隶的脊背。”那时的新疆大地在“巴依”的统治下一片荒凉死寂,人们生活在无尽的黑暗之中,看不到未来生活的光亮。等到新社会建立以后,“荒滩也能开花了,/戈壁上有了泉眼”,人们才在“天堂的花园”中自由呼吸并畅饮泉水。

新疆人民向来就有反抗压迫的斗争精神。塔里木在维吾尔语中的意思是“无缰之马”,是块饱含着血泪与反抗精神的地方,相传“在很多年以前,/塔里木是一座花园”,后来才变成了荒原。塔里木经历“沧海桑田”之转变的背后,隐藏着一个悲伤而勇敢的故事,相传一个“狠心的阿訇牧主”想强占一位名叫枣儿汗的美丽姑娘,但姑娘“宁肯作一片落叶,/也不和牧主结姻缘”,于是阿訇把她吊在树上。天无绝人之路,“有一位年轻的奴隶,/射出勇敢的一箭。/那箭像一粒火星,/那箭把绳子射断。/枣儿汗轻轻落下,/落在闪电似的马背。”这匹快马载着枣儿汗狂奔而去,阿訇不甘心就此失去一位美人,便在后面穷追不舍,不可思议的事情就此发生了:姑娘头上飘飞的头发“变成河水;/河水咆哮起来了,/牧主淹在浪涛里;/罪恶的宫殿倒了,/成了万古的荒原。”直到20世纪50年代,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进驻塔里木腹地后,才让这座昔日的花园重新焕发出生机,“无缰之马”从此“才遇到英雄的骑手”,“枣儿汗”才回到了“新乐园”。《塔里木》这首诗借助民间传说表达了对新疆维吾尔族人民勇敢精神的赞美,也表达了对旧貌换新颜后的新疆大地之巨大变化的感叹。

很多新疆人为了换取民众的自由生活而敢于牺牲自我生命。“白雪女子”用她的“满腔热血,/点起了一支烛光”,点亮人们生活的希望。但不幸的是,她被敌人追捕时“赶到陡峭的山冈。/敌人从一座高峰,/把她推到山下。/于是这冰川雪原,/是她长眠的地方。”(《玫瑰》(二))诗人认为,白雪女子为求真理而牺牲的精神,“就是火红的玫瑰”,开放在洁白的高原。《胡杨》这首诗是赞美为保卫家乡而牺牲的乡民。关于胡杨树的来历,在新疆塔里木地区流传着一种说法,塔克拉玛干大沙漠是一个“死火塘”,这里住着“一个老风怪,/还住着一个沙魔王”。就是这样一个自然条件恶劣的地方,却是农民赛力克的家乡,赛力克“力大无比”且有一副“好心肠”。有一天,“老风怪从洞里出来”,和沙魔王一起眼看“快埋掉他的家乡”,赛力克赶紧找来牛皮堵住洞口,他找到了“九千九百九十九张牛皮,/还缺那最后的一张”,情急之下“赛力克挺起身子来,/他自己堵在洞口上”。大风没有堵住,倒是赛力克自己被风卷走了,意外的是“在他降落的地方,/沙海里升起了胡杨”。因此,诗人说“胡杨树就是赛力克”,胡杨树就是“一个农民的肖像”,边疆的农民就像胡杨树一样,具有顽强的生命力,他们为了保卫家乡而不惜牺牲个人生命。边疆人民的新生活来之不易,必须由一代代人保护好先辈用生命换来的自由和幸福。诗人把在摇篮中熟睡的孩子比作“未来的边疆战士”,希望他快快长大。如今长在新社会里,“奴隶翻了身,/什么风暴也不怕。/等你长大了,/你去攀登高峰吧”(《红色摇篮曲》)。只有孩子们长大了加入保卫边疆的行列,加入建设新社会的行列,幸福的生活才会像天山融化的雪水一样,源远流长且泽被后世。

田间用他的诗歌阐明了这样一个朴素而深刻的道理:共产党的领导是边疆人民最终获得自由和幸福生活的保障。《赛歌的故事》这首诗本是写一位双目失明的“老阿肯”,他依靠自己的歌声征服了一位女歌手,“她赶着她的枣红马,/来到盲艺人的帐篷”,希望长住在盲艺人的“毡房”,愿意做他的“一只眼”,使他能够“看到月亮”。“阿肯”是哈萨克族人对歌手的称呼,这位盲歌手通过自己的歌喉赢得了女歌手的芳心,他高兴地说:“有了你和我的冬不拉,/好像是我的双目一样”。但阿肯的心中始终不能完全释然,他的双目仍然没有光亮,他在内心深处呼唤整个草原的解放,唯有那时他才能双眼复明。这首诗具有一定的隐喻意味,诗人借助哈萨克族民间歌手的身体残缺来表达当时人们的生活状态,草原上的人民如同失明的阿肯一样,生活在黑暗之中。女歌手的搀扶虽然解决了他行动不便的问题,却不能使他的精神世界获得解脱和光亮。因此,阿肯内心的呼唤代表了草原人民对新社会的渴望,只有在新社会的阳光下,人们的生活才会迎来一片光明,盲人也会感受到不一样的亮光。《白雪与红花》是田间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十周年而作,书写了边疆人民在新社会里“打碎手铐”,迎来了自由幸福的生活,并在全社会经济建设的带动下,各民族人民的共同努力,把新疆的戈壁变成了花园。诗人借此阐明了新疆是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的理念:“谁要挑拨是非,/谁敢侵犯祖国,/天山战士边疆健儿,/就要挥动这银刀。”维护祖国统一,反对民族分裂始终是新疆各族人民共同奏响的主旋律,各族人民齐心协力、建设边疆、保卫边疆才使新疆社会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取得了有目共睹的发展成就。

田间关于新疆书写的诗篇内容丰富,深蕴使命意识和担当精神,有较高的思想性和艺术价值,田间边疆之行所写的诗篇,在形式上尽量追求整齐的诗行和押韵,同时在表现方式上也力图还原诗歌的形象性和生动性。张志民先生对田间《天山诗草》的总体评价是:“那每句诗行,都带着天山的花香、草绿,倾注着诗人对这片土地的热爱。……田间同志的诗,有他自己的特点,诗人想象力是丰富的,他既尊重现实生活,又富于诗的联想”[5]3。在田间创作这些诗篇六十多年后的今天,当读者重新阅读这些诗篇时,会生出对新疆无限美好的遐想,也能窥视当时边疆的社会面貌,田间以宏阔的历史视野和多维度的诗歌书写视角,体现出诗歌书写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田间诗歌的新疆书写仿佛一束激荡人心的历史之光,烛照新中国成立初期新疆的社会文化面貌,使读者感到思想引领的启迪、精神鼓舞的激励、心灵涤荡的震撼。不愧为田间在新时期的“精彩之作”[6]58-60。

猜你喜欢
天山田间新疆
强降雨过后 田间自救指南来了
天山雪莲
田间地头“惠”果农
“码”上办理“田间一件事”
田间地头有了“新绿”
天山雪鸡
天山月
新疆多怪
天山有泪
新疆对外开放山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