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贸易区背景下海南农业发展现状及对策探讨

2022-04-07 20:34侯亚丽
南方农业 2022年19期
关键词:海南特色农业

周 密,侯亚丽

(西平县农业农村局,河南驻马店 463900)

“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自古以来,粮食安全都是立国之本、昌盛之基。“食”的来源自然离不开农业的发展。自2018 年乡村振兴战略的部署[1],三农问题提上日程,农业的发展及现代化农业下的无害农业、有机农业、生态农业都成为了研究的热点。

海南省是我国重要的农业创新、研究、发展基地,海南农业在我国农业发展历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2018 年4 月13 日,习近平总书记出席庆祝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30周年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郑重宣布党中央支持海南全岛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逐步探索、稳步推进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建设。2018 年4 月14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支持海南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指导意见》,明确指出建设中国海南自由贸易试验区[2-3]。2018 年10 月16 日,国务院批复同意设立中国海南自由贸易试验区。2018 年6 月,中国海南自由贸易区(港)发展论坛在北京召开,从多方面、多角度、多渠道为自贸区的建设进行深入探讨、出谋划策,在保证其改革开放政策的超前性、逻辑性和相对稳定性下,探索建设中国特色自由贸易区(港)[4]。

近年来,新冠肺炎的全球性冲击、世界经济体系变革下的经济贸易战、中国深化改革开放下的“再出发”等,都给海南自贸区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难题和潜在的隐患。但是,海南拥有得天独厚的历史、文化、地理等资源,是发展特色热带农业的黄金宝地。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下,海南正跻身于世界舞台的中央,面临着空前的机遇与挑战。

1 海南省农业发展的重要意义

农业是国民经济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产业。海南省拥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辽阔的地域、丰富的资源和生态环境,适宜不同作物生长的气候特征,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风土人情和文化特色[5]。海南省天然的气候条件使海南农业作物模式分化、种植品种多样、研究范围广泛,特色农业带动特色旅游业的发展,生态农业发展优势巨大,农产品占出口贸易的比重巨大,推动海南农业、经济高新产业的变革与发展,且待挖掘潜力不可估量。以自由贸易港的制度体系探索引领一流农业发展环境,打造对外开放门户,对于海南意义非凡。

2 海南省农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2.1 农业作物多样,难于规范管理

海南省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突出,为热带水果、天然橡胶、花卉、药材等提供了适宜的温湿度、光照及营养。“中国农资看海南”,这体现了海南农作物的多样性[6]。对于一些经济效益高的经济作物和受环境限制的农作物(环境恶劣无法生产、气候不适多年一茬或一年一茬等),海南省成为种植地的最佳选择。还包括一些特色农业产品的竞争,如绿橙、香瓜等[7],都成为本土作物的竞争对象,也造成本就多样化的海南农产品市场混乱,无法统一标准。从生产、收获、加工、运输、销售、出口都带来了不小的难题,难于规范管理,包括种植业、牧业、林业、渔业、副业在内的农产品打破市场平衡甚至超负荷,造成土地资源过度使用,环境压力变大,诸多问题不容忽视。

2.2 “小农户”意识薄弱,城乡差距过大

随着海南经济特区下经济的迅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旅游业、教育业及一些新兴产业等都掩盖了农业的发展和被重视程度。城乡分配不均和乡村靠拢城市的政策[8],更使农业发展倒退现象加剧,农田闲置、农田转让、农作物“望天收”等现象变得普遍。仅剩的部分“小农户”多依靠经验经营,科学管理意识薄弱,科学使用农药意识差,面对生产利润低薄、高新技术管理成本高的现状,更不愿意学习改善。

2.3 技术发展欠缺,产业链供应不足

目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农业发展面临农产品价格“天花板”封顶、生产成本“地板”抬升、资源环境“硬约束”加剧等新挑战,导致产业链供应不足[8]。同时,农业技术开发、农业资源利用技术开发欠缺,农业多样化应对技术欠缺,病虫害及灾害防控技术欠缺,技术人才欠缺等。

2.4 景观尺度多元,农业机械化水平瓶颈

海南长期以来实施“生态立省[9]”战略,从景观尺度上足以看出海南省生态多样性丰富,生态农业系统复杂多样,地理位置复杂多变,斑块化程度在不同维度上也表现不一。种植多元化,品种丰富度极高,面对病虫害自我调控、自我恢复力强,而对于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及应用是一个巨大的难题。热带水果、烤烟、花卉、甘蔗、橡胶、剑麻、玉米、水稻等多元化作物品种,对于实现农业机械化播种、除草、打药、收获及运输的难度极大[10]。

2.5 “岛屿化”现象加剧,灾害预警体系匮乏

随着技术的革新、信息化的进步、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的加剧,海南岛的天然地理格局逐步被打破,生态景观下的“岛屿化”现象加剧,生态系统被分割破坏。自然生态系统具有的自我恢复和调控力被削弱,病虫害及灾害防御机制减弱,再加上海南岛临近海洋且地处热带季风气候区,对于自然灾害和外来入侵生物的抵抗力大大减弱。在人们无意识的破坏下,病虫害暴发、自然灾害频发[11]成为一大难题,且尚未有健全的灾害预警体系[12]。

2.6 田间管理粗放,“土地承包”烂尾

土地是农业发展之基,田间管理意识薄弱,不仅导致土地荒芜、农作物减质减产,而且可能引起病虫害传播范围和渠道扩大、跨寄主发生、甚至大暴发。玉米螟主要在茎秆中产卵越冬,如不能及时清除田块,秸秆还田或者是由于土地流转导致对前茬作物的种植管理丝毫不知,均会致使来年玉米螟大暴发[13]。

由于土地种植利润薄弱,大片农田被流转或是承包,多用于生产种植和试验研究。一些组织、机构借助海南省独特的环境优势进行田间试验,往往只注重于试验结果,对土地的破坏十分严重。一些作物成熟而不收获,往往被不知情的“小农户”采收贩卖,未经检验流入市场。同时,对后续的田间管理不重视,都带来了诸多潜在危害。

2.7 自贸区和5G时代下的潜在风险

随着自贸区的建设,海南省经济迅猛发展,各产业齐头并进,农业生产市场化水平不断提升,产销对接也成为制约海南热带农业发展的先导因素[13]。农业信息化的发展逐步成熟[14],农业物联网技术的使用不仅成为热点、成为必然、更成为一把“双刃剑”[15],5G时代的到来,网路畅通,万物互联,新技术的应运而生,对现代农业的标准化、规模化、市场化、集约化进程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16]。一切繁荣景象的背后,技术体系构建、技术应用与推广是否能够适应发展,顶住压力与冲击;是否能够独树一帜,展示海南特色、海南标杆,充满未知与挑战。

3 自由贸易区背景下海南农业发展对策

3.1 加快海南热带特色无害农业、有机农业、生态农业发展

海南热带特色农业的发展是海南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更是自贸区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农业的发展向来是从解决温饱向吃得安全健康、吃得绿色有机过渡的,依托海南的资源优势建立起的热带特色农业,正是我国社会发展基本理念同农业生态化发展高度契合的必然[16]。海南作为生态立岛的典范,在未来应高度重视发展生态农业,创建最适合的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生态农业新模式,立足市场,使农业经济、社会和环境三者协调互惠,共同发展[17]。

3.2 加强技术、产业革新和人才培养,推动城乡双向融合

海南复杂的特色农业发展前景,离不开技术的革新和产业化的推动。自贸区建设带来了政策与资金支持、技术扶持,以及人才引进、国际交流合作平台。要进一步提高农民基本意识,加强城乡发展融合,缩小贫富差距,应用包括智能传感技术、无线传感网、通信技术、智能处理控制技术等的物联网技术[18],推动构建农业发展体系,加快农业科技研发,促进市场化交流步伐,优化农业信息化产业布局,调整农业结构,破除“小政府、大社会”和“一省两地”的理念[19]。同时,加大创新力度,提高创新技术水平,加快应用创新模式,建立海南特色农业创新标准。

3.3 农机农艺结合,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农业机械化难以适应海南复杂多变的种植结构,农技推广工作难度巨大。如甘蔗等热带作物的耕种收机械、热带水果的深加工机械,一直是困扰农户耕收和农业发展的难题;改进剑麻加工机械,提高其技术含量,以适应剑麻和橡胶的发展需要等也是亟待解决的难题。立足海南实情,发展海南特色农机[20],农艺种植从基础水平、环境、运输、现代化农机水平、发展潜力等多方面综合考量,不能仅从农业生产出发而忽视农业机械化的重要性,也不能仅从农业机械化角度出发而强行推广农业机械。推进种植业区域化布局、规模化发展、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的农机农艺结合体系[21-22],进而转变农业经济发展方式,促进农业产业链优化升级,巩固海南省特色农业在全国的战略地位,推动海南特色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土地是农业发展之源,要加强政府监管,加大政策执行力度,重视田间管理,更好地发挥土地、生态的绝对优势。

3.4 促进农业品种多样化、农业发展形式多元化

海南特色农产品众多,不仅包括其热带季风气候决定下的热带经济作物、粮食作物、农林渔牧等产品,而且包括有非本土的反季节作物、引进作物品种、科研试验试点作物、满足国家粮食战略安全生产需要的粮食作物、满足进出口贸易需求的外贸农作物。自贸区的建立有利于海南特色农产品贸易的长远发展,要进一步加强品牌建设,有效降低海南涉农企业对外贸易成本,提升海南农产品在国内外市场的竞争力[23]。

此外,农业发展形式要多元化。1)设施农业。以农作物加工生产为主,包含粮食作物、经济作物等;2)休闲农业。以“开心农场”“开心牧场”等的形式,提高人们对农业的新认知、新体验,提升高雅的生活情趣,发展新兴产业,间接带动海南特色农业发展;3)旅游农业。以农业为载体,田园景观、海南农业发展史、农业博览会、农业文明为内容,发展创新旅游业[24]。

3.5 完善学科体系建设,促进各领域合作互通

近年来,随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号召,生态农业变为一种时代潮流,农业学科的发展也开始崭露头角。农业的发展离不开农业学科的发展,更离不开理论联系实际的探索,从种植、收获、加工到进入市场,不仅需要农业科学的力量,更需要多学科交融、多产业互通,进而形成一条系统化、成熟化、特色化、多样化的产业结构链。海南特色农业发展之路当下所面临的最迫切、最重要的问题是完善学科体系构建,促进各领域合作互通、协同发展。

3.6 健全灾害预测预报体系,建立特色生态屏障

灾害预测预报体系的完善,在农业生产加工和国家安全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作用[25]。外加海南岛特殊的地理位置,健全灾害预测预报体系,极大程度上可以监测病虫害的发生并进行及时的管理防治,针对海洋灾害等自然灾害及早做出预防措施,以减少农业的损失和对生态的破坏程度。在“大数据”时代下,要建立健全农业信息数据库、菌源库、标本馆、预测预报网络系统,从调查分析、产业环境、育种培苗、打药收获、交通运输、集成加工、产业经营、对外贸易等方面做到有的放矢。如凤眼蓝[26]、草地贪夜蛾[27]等生物入侵就给我国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和潜在的风险。健全灾害预测预报体系也能为印度洋、太平洋的灾害预测、生物入侵等形成一个良好的生态屏障,做到把危险杜绝在国门之外。

3.7 大背景下经济、市场与特色农业

在海南自贸区建设的大背景下,建立多元化、多功能、多渠道的海南特色农业发展模式,是世界经济体系变革下的推动,是国家政策下的期望,是历史的必然选择。然而,海南特色农业的发展不能局限于本土特色的发展,要多维度、多方式的集成发展,让经济发展带动市场需求,让市场需求推动农业发展,做到相辅相成、不断完善。充分利用好国家政策的支持与扶持,坚持走绿色生态高质量循环发展道路,提升热带特色农产品的“特色”“量”“质”与市场竞争力,既要“步子大”,也要“步子稳”,建立品牌效应,制定海南标准,提供海南模范,做出海南贡献,发挥自身特有的农业经济、学术和政治价值[28]。

4 结语

海南作为地理位置最佳、旅游资源最优、生态优势最大的全国唯一的热带岛屿,在海南省自贸区建设背景下,建立多元化、多功能、多渠道的海南特色农业发展模式,是世界经济体系变革下的推动,是国家政策下的期望,是历史的必然选择。在政府监管、市场调节、人为可控的条件下,立足市场与现实,直面自贸区建设带来的利与弊,直面过去农业发展的不足,加快转变农业经济发展方式,促进农业产业链升级,巩固海南省农业在全国的战略地位[28]。适应世界大发展大变革所带来的冲击,利用好国家政策的支持与扶持,坚持走绿色生态高质量循环发展道路,提升热带特色农产品的“特色”“量”“质”与市场竞争力,既要“步子大”,也要“步子稳”,建立品牌效应,制定海南标准,提供海南模范,做出海南贡献,发挥自身特有的农业经济、学术和政治价值[29]。

猜你喜欢
海南特色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特色种植促增收
擦亮“国”字招牌 发挥农业领跑作用
SINO-EUROPE SYMPOSIUM O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 HERBAL MEDICINE-MARKET OVERVIEW ®ULATION POLICY
中医的特色
海南的云
59国免签游海南
为海南停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