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顺仪
2023 年高考版《试题调研》第2 辑文言文阅读之“超重点3 掌握两类文本内容理解题的命题重点”部分,例解时援引了2022 年高考语文甲卷文言文文段内容:
调研1(2022·全国甲卷)张仪南见楚王,曰:“今齐王之罪其于敝邑之王甚厚,敝邑欲伐之,而大国与之欢。大王苟能闭关绝齐,臣请使秦王献商于之地,方六百里。若此,则是北弱齐,西德于秦,而私商于之地以为利也,则此一计而三利俱至。”
选项:张仪见到楚王,提出楚国如果能与齐国断交,秦王就会下令献上商于之地六百里,又可以削弱齐国,还能得到秦国的恩惠,这是一举三得的事情。
从选文到选项,三次出现“商于”一词,笔者认为涉及古地名,最好用“商於”,而不用简化的“商于”。
古代用的“於”字,今天虽简化成了“于”,但放在今天的语用背景下,孤立看“商于”,一时很难想到这是一个地名,只会理解为语义是“对……进行商量”“跟……商讨”的一个词,而一看字形“商於”就知道是一个地名,不会对其作“对……进行商量、商定”“跟……商讨”的联想。所幸上文的“商于”,附有前后语境,还能让人想到这是一个地名。
是用简写的“商于”,还是还原为“商於”?权威的人教社2020 年6 月第1 版普通高中教科书《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第三单元《屈原列传》,就该地名注释为:〔商於〕地名,在今河南淅川西南。一说,指商(今陕西丹凤西北商镇)、於(在今河南西峡镇)两邑及两邑之间的地区,即今丹江中下游一带。教材用的就是“商於”,而不是不伦不类的“商于”。更早的2007 年1 月第2 版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必修)《语文》第六册第四单元《屈原列传(节选)》,还就“商於”的读音进行了标注:商於(wū)。
“于”与“於”的分工,因“于”和“於”的语用情况多数相通,现代白话文把“於”并入“于”。尽管如此,《现代汉语通用字表》《通用规范汉字表》仍把“於”作为规范字收录,现代作介词的“於”都用“于”代替(读wū 的“於”和读yū 的姓氏字“於”仍写作“於”),即使作姓氏、地名解,在特定词语(於戏、於菟)里,不论读“wū”,还是读yú(於陵)、yū(於姓),“於”都为规范字;用作介词时,仍作为“于”的异体字处理,读yú。如把古地名“商於”简写成“商于”,久而久之,既会造成不必要的误读,又不利于识别文献里的“商於”。
说到古“商於”,春秋战国时,它是楚国“商密”与“於中”两地的合称,范围为秦岭“商”开始至武关后“於”结束的六百里地。“商”起初叫邬,秦国封卫鞅于邬,遂将邬地改名为“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