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晓宇
(亳州学院,安徽 亳州 236800)
乡村振兴战略的稳步实施,为提升农村地区生活水平及经济发展水平提供了有力保障。加强农村住房保障,对提升农民幸福指数和乡村振兴发展具有深远影响。各地区应基于构建良好的农村社会发展生态及农村居住环境,做好农村住宅空间更新设计分析,通过了解新时期农村住宅空间更新设计需求及设计方向,提升农村住宅空间更新设计的功能性及文化性,为农村地区居住环境的优化提供支持。
2021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意见》,其中,主要提到要着眼巩固“两不愁三保障”成果方面,强调落实行业主管部门工作责任,健全控辍保学工作机制,有效防范因病返贫致贫风险,建立农村脱贫人口住房安全动态监测机制,不断提升农村供水保障水平”作为避免返贫核心策略[1]。优化农村社会生态及居住条件,构建多元化农村社会发展体系,实现对农民住房安全的全面保障,解决农村居民日益提高的生活需求与现有住宅空间的矛盾,是新时期我国乡村振兴发展的重中之重。
长期以来,农村居民居住环境问题始终是乡村振兴发展的要点内容。“对于乡村,我们始终面临着两个层次的问题:一是具体的实施途径,如何真正地使乡村延续传统文化和地域特征;二是如何解决村民日益提高的生活需求与现有民居空间的矛盾。”[2]农村地区经济、文化、教育及社会发展建设等活动都涉及农民的居住环境问题,部分地区在乡村振兴发展的引导下,以经济建设为载体,出台多项住房保障优惠政策,并在农村住宅空间优化方面给予部分指导建议,促进农村地区居住环境及住房条件得到充分改善。围绕乡村振兴发展做好对农村住宅空间更新设计,是在充分发挥乡村振兴发展优势的同时,更进一步优化农村居住环境,充分打造良好的农村社区居住条件,使农村社区管理及农村社区服务能更好满足农户的居住需求。所以,以乡村振兴发展为载体,推进农村地区基础设施建设的完善,更新农村住宅空间设计,有利于更好的提升农村地区社会生态治理水平,构建良好乡村社区居住环境。
危房问题,长期困扰部分地区农民居住安全。部分农户由于经济条件不足或缺乏足够的建设资源,导致危房问题迟迟得不到解决。基于乡村振兴发展推进对农村住宅空间的更新,则是以更低的经济成本及人力资源投入,解决农村地区部分危房问题。通过政策扶持、经济支持等方式,为农村地区居住环境的改善提供保障,强化农村地区住宅空间的实用价值。另外,乡村振兴对于农村地区经济发展有着重要支撑作用。虽然首批推进乡村振兴发展建设的地区,在经济建设方面取得了先发优势,但在住宅空间管理及居住环境的优化方面却存在着诸多细节问题。部分地区需要在新时期经济发展背景下,充分发挥社会影响力及政策发展优势,围绕乡村振兴建设更新农村住宅空间。从而,使其在经济发展及社会发展建设两个方面均能保持发展前瞻性。
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住宅空间的更新设计必须基于农村地区环境特点及发展需求进行科学的布局与系统规划,使乡村振兴发展背景下的农村住宅空间更新设计,能面向农业生产、环境保护及经济发展等提供多方面的必要支持。
加强绿色环保理念的运用,是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住宅空间更新设计的要点之一。2020年中央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远景目标建议》,要求加快推动绿色低碳发展[3],但目前我国部分农村能源改革发展推进较为缓慢,因此,农村住宅空间的更新设计,需要考虑煤改电环境下能源管理及能源优化问题,应在保温、通风、节能等方面开展系统性的内容优化,保证煤改电的能源改革能在农村住宅空间更新设计方面得到充分支持,降低农村地区污染物排放。另外,农村住宅空间更新设计,需要考虑农村地区特殊的地理环境。部分建筑材料的运用,应采用绿色材料进行优化,通过降低对住宅空间非必要资源的消耗,实现对绿色环保理念的有效运用,使农村住宅空间更新设计,能在降低成本投入的基础上,科学的控制能源消耗。
随着产业多元化发展,农村住宅结构功能日趋多样化。城镇地区住宅空间设计更多考虑的是居住的安全性、舒适性和便捷性。但农村地区由于涉及农业生产等诸多问题,需要在住宅空间设计方面突出住宅结构的功能性与实用性。尤其是在乡村振兴发展的影响下,推进乡村自主创业及乡村产业多元化建设,已然成为乡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方向。实现农村居住设施及农业生产设施的空间一体化设计,丰富农村住宅空间的使用功能,逐渐成为部分农村住宅空间更新的重要方向[4]。譬如,部分农村个体商户存在住宅空间与商用空间两用需求(农村物流仓储、农村商业办公等)。所以,在农村住宅空间的墙体设计方面,应满足高强度的承重需求,并在主要居住区及生产劳作区域做好隔离,确保农村住宅空间更新设计,能为农村经济、社会建设发展提供帮助。此外,农村住宅空间更新设计,应在基础设施的优化方面,适当引入部分现代化设计理念,提升农村住宅居住舒适性、便捷性,使农村住宅空间更新设计理念能与时代发展充分接轨。
提升环境美观度,也是农村住宅空间更新设计的主要需求之一。部分地区基于乡村振兴发展,推进乡村旅游产业融合,通过打造美丽乡村生态环境,提升乡村旅游发展的核心竞争力。所以,针对此类地区的农村住宅空间更新设计,必须考虑对艺术审美元素的运用,使农村住宅空间更新设计,能面向乡村旅游产业发展提供帮助。另外,农村地区生态环境普遍优于城镇地区,城镇地区人口密集的蜂窝式及蚂蚁聚集区的住宅空间设计理念,不适用于农村地区住宅空间设计。城镇地区蜂窝式住宅空间设计存在一定布局限制性,使住宅建筑设计难以满足农村住宅集劳作、商务、居住等功能于一体的多元化使用需求,所以,农村住宅空间更新设计,需根据农村地区地广人稀的地理环境特点,制定科学的住宅空间更新设计方案,提升农村住宅空间更新设计的合理性。此外,“美丽乡村道路建设是乡村景观环境设计的主要框架,它可以划分乡村空间分布以及满足乡村交通科学合理的作用。”[5]因此在乡村道路规划建设时,不仅要满足乡村居民对交通的需求,还要注意将审美元素与当地的环境特点相结合,提高乡村道路规划布局的艺术美感。总而言之,农村居住空间更新设计在满足安全、适用、经济、环保的基础上,要兼顾建筑构造和界面的艺术性、美观性。
基于乡村振兴发展的农村住宅空间更新设计,需要从基础设施完善及农村住宅空间结构布局等角度进行优化,并重点做好对农村住宅空间结构设计强度的提升,保证农村住宅空间设计的安全性,以便后续阶段更好地开发农村住宅空间使用功能。
注重农村住宅空间设计的基础设施建设,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对基础设施建设进行优化。第一,围绕农村住宅空间内部改造,完善基础设施的应用。譬如,智能照明设施、家庭商业服务设施、供水供电设施及数字化消防设施等,使用应结合农村地区地理环境特点进行优化。对于环境湿度较高及长期处于高温环境的农村地区基础设施完善,应将耐腐蚀、抗氧化等作为基础设施建设优化设计的主要方向。对于长期处于高寒地区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则要在考虑通风及保暖的基础上,针对能源循环再利用进行基础设施的建设优化,构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新农村[6]。第二,对于农村住宅空间外部的基础设施建设,应考虑春季及秋季农村农业种植及农业生产问题,要着重将供水设施、农业生产设施及车库等设施,作为基础设施建设核心方向。事实上,围绕农村住宅空间基础设施的建设,归根结底是针对农村地区发展建设需求进行基础设施完善,农村住宅空间更新设计,并无标准的设计方案,其设计方案的运用,需要根据地理环境变化及农业发展需求等,因地制宜的进行科学内容规划,确保农村住宅空间更新设计,能更好地满足农民实际居住需求。
优化农村住宅空间设计结构布局,是新时期农村住宅空间更新设计的关键。乡村振兴发展加强了对农村地区的经济扶持,能更好地运用乡村振兴发展经济资源,降低农村住宅空间设计成本投入。农村住宅空间更新设计,应在充分考虑功能性特点的基础上,加强对空间结构布局的调整,使其能基于更低的经济成本,突出更高的实用价值。例如,在农村住宅隔层空间设计方面,可以在环境适宜的情况下,采用隔层空间双向填充布局方案。单层结构的隔层空间设计,仅能满足保暖需求,采用双向填充布局设计,可在保证住宅空间保暖的同时,在其另一部分放置杂物,达到提升空间设计的功能性与经济性。此外,部分农村住宅的空间布局存在结构过于紧凑的问题,为有效解决该问题,农村住宅空间更新设计,要在加强对墙体空间、壁橱空间有效利用的基础上,做好对空间结构功能开发,尽可能在降低结构改动的情况下,加强对部分结构的设计优化。例如,部分农村地区住宅空间设计,习惯采用居住区与地窖两用设计方案,地窖的下半空间虽然能满足储存物品的需求,上半空间通常处于空余状态。对此,农村住宅空间更新设计,应强化对地窖上半空间的有效运用,将部分线路、管道设施等,移植到地窖上半空间,进而降低线路及管道对居住空间的占用,提升对紧凑布局空间结构的有效利用率。
住宅建筑的结构强度是农村住宅空间更新设计及后续阶段开发的基础和保障。城市房屋建筑的设计,通常要从结构的防震和防腐蚀两方面入手。农村住宅由于采取独门独户的设计,因此,在房屋建筑的抗震设计中,可以通过提高房屋的结构强度来提高其坚固度和安全性,从而为乡村房屋建筑的设计和后期室内空间改建提供一个安全的基础。在乡村居住空间的规划中,距离河边及公路较近的住宅,通常容易产生基础结构腐蚀问题,公路共振及地下水渗透,均能对建筑结构的安全性产生直接影响,因此,必须根据建筑距离河边、公路的距离,做好房屋结构的加固研究论证。对于处于高海拔的地区,房屋建筑及内部空间规划设计应着重考虑气候因素对房屋建筑结构的影响。所以,农村住宅空间建设设计强度的提升,应结合环境因素、建筑结构、地理变化等多种要素做好建筑设计分析。
“建筑有个性又有文化性,建筑的文化性称为建筑的第五度空间”。[7]因此,提升文化概念在农村住宅空间设计中的运用,突出农村住宅空间设计的特色文化内容,也是农村住宅空间更新设计的重点。设计人员能在充分了解各地区文化差异的基础上,针对农村住宅空间设计方案进行优化,并在部分细节设计方面,加入传统建筑的文化元素。例如,运用本地区建筑设计典型语言进行表达,像徽派建筑的黑白灰配色及马头墙建筑元素的应用;在建筑外部结构的设计方面,采用榫卯结构和斗拱结构,作为外观设计填充;将本地区文化图腾或“非遗艺术”,在建筑外观设计方面予以体现,使农村住宅空间更新设计,能保持乡土气息及人文文化特点。农村住宅空间设计对于文化特色的突出,应注意对文化元素的提取,避免一味地追求建设的美观度,要在保证建筑结构强度的基础上,再进行特色文化内容的运用。如在瓦棚结构设计方面,为考虑结构安全性及稳定性问题,可以将传统建筑中的陶瓷结构更替为复合结构材料。同时,农村住宅空间更新设计时要多思考如何采用绿色材料进行优化,确保农村住宅空间更新设计的安全性、环保性、文化性及美观度。实现农村住宅空间设计对于多元化艺术元素的应用,为农村住宅空间更新设计更好地强化文化艺术氛围及特色文化输出夯实基础。
近年来,打造美丽乡村的发展理念,逐渐成为乡村生态建设的重中之重。保证农村空间住宅设计美观度,是助力乡村振兴发展的关键环节,也是农村住宅空间更新设计的重要内容,乡村住宅空间更新设计可根据实际情况,借鉴城市老旧小区更新设计的部分成功经验,坚持设计以人为本,规划先行,把控乡村住宅空间更新设计的总体方案,不断优化设计[8]。因此,农村住宅空间需要在住宅美观度的各方面提前做好设计规划,首先,在空间布局美观度设计方面,应尽可能采用简约、大方的设计方案,突出乡村地区的乡土特色。其次,在颜色的运用方面,应将冷暖色调进行优化配置,如在厨房、卫生间、回廊、健身房等区域,可以适当增加冷色调的色彩占比,赋予空间理性清爽感,在卧室、客厅、育婴室、娱乐空间的设计中则可规划为暖色调,塑造温馨舒缓的空间氛围,从而突出空间的层次感和属性,体现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再次,在建筑室内外的漆面设计、抹面处理、缝隙填充等方面,要统筹规划设计、施工精细。最后,在农村住宅空间的吊顶、墙体边线、插座的设计方面,则应采用一体化设计,提升空间的整体性。使乡村振兴背景下的农村住宅空间设计,既能兼顾建筑功能的丰富性,也能强化空间设计的环境美感。
综上所述,乡村振兴背景下的农村住宅空间更新设计尤为必要,不仅关系到农村建筑的使用安全性,同时,也对打造舒适农村宜居区具有直接影响。各地区应紧抓乡村振兴发展的时代机遇,在农村住宅空间更新设计方面给予一定的政策倾斜,并围绕乡村振兴发展,做好对美丽乡村居住环境的建设,强化农村地区住宅空间更新设计的实用价值、商业价值及功能性特点,从而,更好地推动乡村振兴、农村社区建设、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为未来阶段,更好提升农村住宅空间设计科学化水平及环境适用性奠定良好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