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思政课线上线下教学有效衔接难点突破研究

2022-04-07 12:03孙海涛贾永娟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2年11期
关键词:线下思政评价

■孙海涛,贾永娟

(南昌职业大学,江西 南昌 330500)

一、高校思政课线上线下教学衔接的价值回归

注重高校思政课线上线下教学的衔接效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减轻学习负担,增加学习获得感。线上、线下教学脱节会增加学生的学习负担,强化线上、线下教学衔接效果,可以引导学生利用线上平台随时学习,扩宽知识面,增加学习获得感。第二,有利于深入学习、探讨和掌握重难点。由于高校思政课涉及的知识点较多,学生在学习各项知识时可能会出现避重就轻等问题。线上、线下教学的有效衔接能促使教师在网络平台及时解决学生反馈的学习问题,还可以加强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让教师了解当前学生的学习进度。线上注重基本知识点学习、重在知识点的逻辑性,而线下则重在解决知识的重难点。第三,提升线上教学平台的效果。依照各项具体手段强化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之间的衔接性和关联性,还能提升现代化教学手段在高校思政课教学中的作用效果,满足现代化教育的实际发展要求,在一定程度上将提升高校思政课的教学水平。

二、高校思政课线上线下教学衔接的原则分析

(一)循环性原则

线上教学模式是现阶段高校思政教学的重要模式之一,线上教学的信息资源优势、多元教学手段为思政课教学带来了极大便利。高校思政课线上教学能够高度整合学生碎片化的学习时间,突破传统思政课时间、空间的限制,支持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但思政课线上教学同样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主要原因在于线上教学信息知识的传递过于直白,缺乏线下教师的系统教授,容易造成学生对于所学知识理解深度不够的现象产生。因此,在线上教学的基础上,需要线下教师对学生的疑难之处进行合理解答,并将相关解答内容再次传递到线上平台之中,促使思政课线上线下教学能够形成良性循环,满足学生的综合学习需求。

(二)精准性原则

线上与线下融合的教学模式核心是建构主义,以学生为中心,将线上教学和线下教学深度融合。在教育界的建构主义理论中认为知识是在既有的知识体系上完成新认知的建构,建构方式具有多样性。而学生的学习过程也需要借助对新旧知识实践的反复利用,让学生完成知识的自我建构。因此,教师在展开教学时,需要关注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了解学生现已掌握的知识经验,不可单纯、顽固地从外界对学生进行新知识的“填灌”。教师应当结合学生已掌握的知识水平和学习经验,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上衍生新知识的生长点,让学生在脑内完成新旧知识的同时建构。思政课线上线下融合的教学模式,就是要通过教学内容体系的重构达到教师精准教学的目的。

(三)灵活性原则

信息化技术赋予了线上教学多元性、灵活性的特征。思政课线上教学可以在不同网络教学平台,如学习通、钉钉、智慧云等进行直播授课、互动解答。而线下教学主要通过课堂教学、社会活动等达成教学内容的有效传递。因此,思政课线上、线下教学的有效衔接需要教师依托信息化教学手段重新构建线上教学情境,对线下课堂内容、实践活动等方面进行还原展示,使学生在线上教学过程中同样能够感受到线下学习的环境与氛围。此外,在线上线下融合教学模式中,教师需要关注自身教学理念的创新和改革,积极改变现有的教学模式。线上通过直播的方式为学生传授知识,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水平,上传符合学生需要的教学资源,让学生利用线上直播自主学习。线下重点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了解学生自主学习中遇到的问题,根据学生的反馈讲解知识重难点,展开有重点的线下课程教学,最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三、高校思政课线上线下教学衔接的问题归因

(一)线上线下教学衔接断层,教学资源沦为盲目堆砌

第一,思政课线上线下衔接设计存在思路混淆、重点模糊的现象。主要表现为线上课程章节测试无法突出课程知识的重难点,学生容易犯错的题型在线上测试中难以形成有效反馈。第二,单元内容衔接断层。由于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属于两种教学模式,思政课线上教学平台的知识内容与线下内容存在较大区别。两者衔接断层容易导致学生学习线上、线下思政课内容的过程中产生知识概念混淆、同一知识内容存在不同理解的现象。第三,线上思政课教学资源较为丰富,资源整合不当也有可能造成教学资源盲目堆砌。教学资源的混乱则进一步限制了学生对于知识内容的实际掌握度,最终拉低了学生的实际学习成效。第四,部分教师由于教育理念、教育经验的限制,在线上教学的实施过程中,无法充分发挥线上教学优势,更有甚者对于线上教学存在不重视、不关注的态度,“黑板+粉笔”的固化教学理念严重影响到了教学效果。

(二)线上线下教学主体分离,教学过程导致研学分离

第一,师生角色转换衔接困难。无论线上教学还是线下教学,都应当关注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教师应当鼓励并给予学生正确的引导。在思政课的纵向一体化课堂教学流程中,教师与学生之间都无法转换原有的角色。此外,学生线上学习容易出现消极懈怠的情况,教师难以管控,线下学习时也容易出现学生不思考、不积极,只听教师讲课的现象。

第二,教学与研讨相互分离。线上、线下融合的教学模式改变了现有的传统教学方法,让课堂教学改到了线上教学,给予学生极大的学习自由、自主性;把课程内容研讨放在线下,由师生线下一起探讨、处理在线上教学中产生的疑难问题。这些改革措施和调整方案虽然能提升思政课堂的教学质量,在客观上却导致学习和研讨相分离。因此,教师需要将线上教学和线下研讨紧密结合,如何实现两者的紧密连接成为了思政课线上线下融合教学模式中的一个难点。

第三,整体管理和差别管理衔接不畅。学校的思政课是以公共课的形式开展,一般都是不同专业或同专业的多个班共同参与。在线上教学中,教师需要面对一个大整体,需要在线上管理高达百人的大课堂。而在线下课堂教学时,虽然学生都在同一个多媒体教室上课,教师可以请班委协助共同管理。这时线上线下教学就体现出管理工作的差异性,需要做到线上线下教学中整体管理和差别管理的高效衔接。但实际情况是,教师忽略了思政课线上与线下教学管理的区别,造成二者衔接不顺畅,也使得思政课线上线下的教学协同管理效率不高。

(三)线上线下教学评价滞后,教学评价失去本质意义

传统思政课评价大多以学生的出勤率、课堂表现、作业完成度、期末考核等作为主要评价指标。在面对线上教学的快速覆盖趋势下,传统的评价体系显然无法满足线上线下教学的评价需求。目前而言,思政课线上教学评价模式主要采取过程性评价,评价指标的选择在于学生的学习数据、线上表现等。虽然评价形式有了转变,对比传统的思政课评价不难发现,线上评价体系完全是照搬了传统评价模式,其评价效果相对较低。此外,在评价主体环节,主导权仍然在于思政课教师,没能真正放权于学生,引导学生对课程学习、学习效果等方面进行自主评价、同伴互评。

四、高校思政课线上线下教学有效衔接难点突破路径

(一)以“教师”为基点,创新高校思政课线上线下教学衔接的联动机制

1.教师学生的双向联动衔接

提升教育者与被教育者之间的协同性,打造多重教育元素相互渗透与互动的新型格局,实现师生课堂互动与师生课下线上互动的有机整合,不仅兼顾了课堂上的实践互动,更充分利用了网络信息媒体以及网络平台的发展优势,将互动场所极大地进行拓展,提升了课堂互动的频率与质量,摆脱了灌输式填鸭式教学模式的束缚,打造了健康的课堂互动环境,进而推动思政课教学能够真正辐射全体学生。思政课所涵盖的教学内容非常广泛,而教师在设计理论学习的过程中往往缺乏综合考虑,导致线下课堂教学仅仅能够向学生传达教学内容的重难点知识,而无法充分回答学生的学习困惑,也没有专门的师生互动学时,导致教师无法获取强化学习效果的时间。基于以上情况,思政课应该借助网络平台的发展优势,如让超星学习通等成为学生网络学习的基本载体,在课余时间内与学生进行高频互动。

一是针对课堂教学内容,线上发布与之相关的测试作业,在完成每章教学内容的教学工作后,教师需要布置课堂测试习题,采取主客观题型相结合的设计方式,同时涵盖单选、多选、判断、材料分析等多种题型,学生需要及时完成教师所布置的测试题目。教学系统将会自主批改学生的客观题,而主观题的判定主体是教师,在线上平台的支持下,师生进行“一对一”答疑辅导。题目测试可以检验学生的学习情况,更能帮助学生回忆在课堂上学习的知识点,通过测试的方式强化学生的记忆,让学生能够准确理解不同章节的知识点,把握知识点的深度内涵。

二是设置课堂论坛,超星学习通平台自身具备支撑师生双方讨论的功能,在课下讨论区域,师生可以自由讨论与课程学习内容相关的话题,并且积极发表自身的看法和意见,带动其他学生发帖参与讨论,系统将会自动记录师生双方的交流,并将其归纳于平时成绩评定之中。任课教师可通过平台了解学生在学习课程内容过程中所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时给学生进行正确回复。任课教师是负责课程论坛的管理者,必须严格管控论坛所开展的活动内容以及活动质量,对不良思想意识问题做到零容忍。

2.教师专家的协同联动衔接

教师应该与专家保持密切的合作关联,实现教师主讲与专家串讲的有机结合。对校内外的师资建设资源进行综合与归纳,在协同育人的格局中纳入大量优秀的教学资源,实现课程教师主讲、校外红色文化专家以及专业宣讲人士联合串讲相互嵌套。学校可以积极与红色基地合作单位进行联络,这些机构中的社科专家以及优秀宣讲员具备着丰厚的专业储备以及宣讲技能,而邀请相关专家进入思政课堂,实现教师与宣讲专家在线讲解思政课内容则会为学生的深入学习提供强劲驱动力。专家在线串讲的前提是教学内容以及教学目标要进行完美契合,所串讲的内容必须与教学进度保持一致,推动思政课的育人功效得以充分彰显与发挥。如果仅借助专家的名头进行造势,学生所获取的教学体验将会大幅下降,学生就会失去思想政治课堂的学习兴趣,会觉得思想政治课堂的学习枯燥无味。

专家线上串讲与教师线下主讲相互串联,实现相互促进,首先,要求授课教师精准把握课堂的教学目标,明确划分个人与专家所肩负的教学任务,正确定位自身的职责所在。专家在线串讲必须明确设置授课时长,显然不能对教师主导课堂教学活动的角色进行取代,必须要求所有专家在一定的授课时间内明确解读教学活动中的重难点知识,帮助学生全面了解所有的教学知识点。其次,授课教师同样也需要熟悉连线专家所擅长的研究领域。授课教师需要与专家进行教学互动与学术沟通常态化,随着专家类型的变化对需要采取连线教学的章节内容进行适当调整,降低连线教学的随意性,避免线上网络教学仅仅停留于形式主义的教学困境。最后,专家线上串讲并不等同于教师与专家享有绝对的自主权,而是应该实现“主导力量”与差异化“主体力量”的互相配合,带动学生对连线教学保持着较高的探索欲望,使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以充分发挥与延展,真正让学生成为连线教学的自主参与者以及积极发声者。

3.师资建设的区域联动衔接

线上与线下两种教学模式进行融合,并非是指将所有的思政课进行割裂,而是应该将打造“大思政”的综合格局发展成为教育的新常态,必须对所有教学力量进行整合与联动,实现“1+1>2”的教学效果,才能够遵循科学的原则助推线上与线下两种教学模式的高效衔接。

首先,高校思政课自身、高校内部所有部门、政府内部宣传思政教育的部门以及社会思政教育系统必须保持着紧密的协同关联,在自身已有的优势资源的支撑下,整合高校思政课的综合要素,实现对大学生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过程中所涌现的心理、情感、文化等众多层面的诉求进行综合考量,从而为高校思政课线上线下联合教学的质量优化提供协同助力。

其次,联合教学的基础上,要强化师资团队的建设。一方面学校应当定期举办讲座、教学比赛等活动来提高教师的学习水平和教学能力。教师个人也应当及时转变教学理念,根据时代的发展,学习新的知识内容,关注自身教学水平的提高,让自己熟练掌握信息化的教学手段。另一方面,高校要实现院校之间的教师联动帮扶,整合课程团队力量、高校辅导员、专业课教师课程力量乃至社会整体力量来落实线上线下教学衔接工作。例如,在“老带新、新帮老”教师结对中,由有经验的老教师帮助新教师提高教学水平,反之也可由能力较强的年轻教师帮助信息化能力较差的老教师。教育则是一门艺术,教师的人格魅力和个人个性会影响教学的效果。无论是线下课堂形式还是直播讲课形式,教师都应当对自己的能力和才能充满自信,用扎实的理论基础影响学生,用个人的真情实感教化学生,这样的思政课才会获得满堂彩。

(二)以“评价”为延伸,规范高校思政课线上线下教学衔接的评价机制

1.明确思政课线上线下教学衔接的评价原则要求

线上、线下教学的有效衔接必然离不开创新评价机制的支撑,以评价机制为指导,高校思政课教师要合理规划线上与线下的教学分配及课时长度。线上教学利用过程性原则进行评价,教师可以直接评价学生,可以要求学生互评,也可以根据学生的作业情况要求学生自评,评价的主要内容包含学生在线学习时长、活动参与度、回答问题等。而线下教学评价关注的是评价的实践性原则,侧重学生在课堂上的态度和表现,更注重实践教学活动成果。实践教学让学生从学习知识变为生活中的实践,不仅要求以实践内容、实践过程、实践结果来引导学生对学习进行自我评价,同时要求教师围绕学生的目标方向、目标进度、目标达成度等方面进行综合考量,从而确保线下的实践评价能够与线上的过程性评价形成理实互动,以实践效果评价改良理论评价,以理论评价指标引导实践评价标准。

2.构建思政课线上线下教学衔接的评价指标体系

在评价原则的基础上,思政课线上、线下评价应探究科学和全面的线上、线下教学评价体系。综合而言,课程考核成绩主要由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组成,一般来讲,平时成绩占比50%,由线上、线下成绩组合成平时成绩。线上成绩的评价标准主要包括教学视频、课堂检测和课程论坛三个方面,线下成绩的判断主要依据学生的出勤率、课堂表现力、课堂活跃程度、线下作业完成度等。学期结束之后,学生必须参加全校统一组织的期末考试,期末考试成绩占比50%。期末考试主要在线下展开,考试形式为线下笔试和线上平台考试相结合,选择题和判断题主要在线上考试平台展开,论述题、简答题等则采用线下笔试形式。通过对线上线下结合开展的考试体系的探索,探究线上线下衔接恰当的课程评价体系,制定更加全面科学的课程评价体系,考核内容主要围绕学生的知识积累度、努力度、实践力度等展开,确保评价体系能够精准覆盖到学生学习的各个方面,将学生的理论知识运用和实践操作能力纳入教学评价指标中。

3.量化思政课线上线下教学衔接的评价指标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状况,学生在线上、线下各个环节和各个阶段中的学习态度和学习进步程度,收集学生的基础学习数据,进而实现最为客观和公正的学习评价。

线上成绩的评价指标在各个阶段的课程学习中都有涉及,线上课堂检测中学生的学习完成度可以直接由线上数据统计和分析。教学内容的每个章节中都有分配教学视频和课堂检测习题,这一成绩占线上总成绩的10%。课堂论坛则每周开展一到两次,在课堂结束后带领学生集中研讨,占比为线上总成绩的10%,教师结合线上平台的数据和学生在论坛研讨中的表现进行打分。

线下成绩主要由教师结合学生的日常学习活动进行打分。课堂出勤率占成绩的10%,每学期至少统计五次,当学生的缺勤达到三次之后剩下成绩为零;作业则分三次布置,分别在开学初、期中和期末各制定一次,占比为成绩的10%,由教师批阅作业给成绩。剩下的10%则是课堂发言和课堂表现,教师需要在全班范围内展开学生表现情况的观察和记录。评价指标贯穿学生线上线下各个学习活动和学习阶段,能够从整体上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和实践能力的提升,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综合素质的发展。

线上线下融合的教学模式是新时代下高校思政课程改革的重要尝试之一,这一尝试也必然会经历发现问题到解决问题的过程。线上线下教学衔接问题是当下已经凸显出来的较为关键的教学模式创新发展的问题之一。创新联动机制、创新评价体系等措施的实现,能够有效解决当下课程思政线上线下教学衔接问题,找到思政课线上线下融合教学的有效衔接点,在实践探索中不断完善,最终实现大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和教学方式创新的思政课课程模式。因此,高校在利用创新联动机制和创新评价机制等举措后找到线上线下教学的衔接着力点,要保证各方教学力量的参与度,共同促进教学改革的实践和逐步完善,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输送具备综合专业素养的建设人才助力。

猜你喜欢
线下思政评价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COZMINE线下集合店
传统线下与直销模式孰强孰弱?这家动保企业是这样看的
中药治疗室性早搏系统评价再评价
从“偶然”的疫情大爆发到“必然”的线下线上教学结合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基于Moodle的学习评价
“密室逃生”线下扩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