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梦雨, 黄明理
(河海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江苏 南京 210024)
习近平总书记“自我革命”概念一经提出,便引起了学界和社会的关注,特别是2019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十五次集体学习时发表“牢记初心使命,推进自我革命”讲话后,更是掀起了对自我革命研究的新高潮。学术界从理论渊源、党的历史以及不同具体领域对自我革命进行了多方位和多角度的深入研究。自我革命的重要论述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共产党人百年成功奋斗所总结出的最重要的历史经验之一,并被提升为我们党的最鲜明的品格。它能确保党永远不变质、不变色、不变味。所以,党的自我革命永远在路上,同时要不断完善党的自我革命制度规范机制。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自我革命的重要论述的最鲜明的特征是其逻辑整体性,只有深刻把握和领会这一思想的体系性和体系的严整逻辑性,才能更深刻地把握其创新的价值和意义。
“革命”即革故鼎新、守正出新之意,向好、向新、向善是其价值旨趣。从其社会意义层面看,革命的本质内涵是指通过实施变革以顺应社会发展规律和民意的实践过程。在字面语义上,“自我革命”是指革命主体为了实现某种既定目标而对既然自我的积极否定与超越。自我革命与一般革命相比其突出的特征有二,一是从动力上看,它是革命主体主动而积极的思想自觉与情感自愿,是其自觉能动性的高度体现,是革命主体积极地进行自我否定,而不是借助外力的被动式的否定自我,更不是否定自我以外的他者;二是从内容上看,它是革命主体的自我扬弃,是自我否定自身之不足,以期完善与提升自己。因此,自我革命是一种自我向上向善的勇气、行动、意志、精神与品质的统一。
要正确把握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自我革命的真正含义,就要从时间维度看这一概念的演进过程。2012年党的十八大报告第一次提出要“增强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这一内容也就是后来的关于自我革命的“四个自我”之要求。这就是说,自我革命的内容已经提出整整十年了,但那时还没有提出“自我革命”这一概念,也没有将其归纳为“自我革命”的具体内容要求,而是作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的目标出现的。
从公开的文献看,“自我革命”是2015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12次会议上首次提出。有学者认为,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的讲话中首次把增强党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的基本要求用自我革命来概括[1]。这一说法值得商榷,因为这次讲话在涉及自我革命这一概念时,其表达是:“全党要以自我革命的政治勇气,着力解决党自身存在的突出问题,不断增强党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经受‘四大考验’、克服‘四大风险’,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2](p355)由这段话只能说,“自我革命”与“四个自我”开始出现在同一句话里,其内在逻辑开始显现,但并未明确指出“四个自我”就是“自我革命”的具体内容和要求。尤其是,从上述这段话里能够很明显地看出,“四个自我”还是作为“自我革命”的目标而不是要求而提出的。
习近平总书记2017年2月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的讲话中,他在谈到我们党自十八大以来从严治党的实践历程和经验时指出,敢于以刀刃向内的勇气向党内顽瘴痼疾开刀和把钉钉子精神落实落细,“都贯彻着强烈的自我革命精神”。他接着指出,而现在,我们创新之快、中国面貌变化之大让世人惊叹,“这些发展变化背后是我们党永不满足、永不懈怠的品格,是我们党不断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精神”[2](p590-591)。从这段论述中可以看出,“四个自我”的精神是“自我革命”的具体表现,而“四个自我”的精神或“自我革命精神”是“四个自我”或“自我革命”主体精神状态的呈现。换言之,“四个自我”既是“自我革命”的目标,也是“自我革命”的具体内容规定和实践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在这次会议的讲话中还提出了以下关于自我革命重要意义的重要论断,即“勇于自我革命,是我们党最鲜明的品格,也是我们党最大的优势”,这“两个最”是对自我革命重要意义的高度概括,也将自我革命的重要性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十九大报告再次强调“勇于自我革命,从严管党治党,是我们党最鲜明的品格”,有学者认为,十九大报告正式将自我革命写入报告中,这是党代会历史上第一次,也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发展史上第一次[3]。总之,到了2017年,我们党对自我革命在党的建设中的重大意义的认识达到了新高度,认为它是中国共产党“最鲜明的品质”和“最大的优势”。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9年6月中共中央十九届政治局第十五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中说道:“我在今年初召开的中央纪委三次全会上,对党的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内涵作过归纳。”而这次讲话的主题就是“牢记初心使命,推进自我革命”,在此,他不仅将“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用“四个自我”来概括[4](p534),而且他又具体地阐明了如何在每个“自我”上下功夫。习近平总书记之所以要对“四个自我”中的每一个“自我”的具体内涵(实际上就是具体要求)再作出详细的阐述,这是在告诉我们,要想自我革命就要在“四个自我”上下功夫,唯有在“四个自我”上下足功夫,即在强烈的自我革命精神支配下自觉地付诸行动,才能守住初心和担当使命。由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四个自我”就是“自我革命”的具体内容或实践要求,而当它作为一种精神时,它就变成了“自我革命”的目标,“四个自我”是“自我革命”的实践要求和所要达到的目标的统一。从习近平总书记对“四个自我”进行如此详细的阐述中不难看出,它体现出了更鲜明的实践要求的意蕴。
综合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自我革命”的若干重要论述和学术界的研究(包括中共中央党校编的白皮册子《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基本问题》所给出的关于自我革命的定义),我们可以把中国共产党的自我革命这一全新范畴概括为:我们党以及每个成员基于党的初心与使命而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意识自觉和行动自愿。其中“四个自我”是“自我革命”的本质内容,它既是“自我革命”的基本要求,又是其所追求的目标。“自我革命”最鲜明的特征是,革命主体(即党组织及其成员)高度的自觉主动性和自我要求的严格性。它不是基于外部需要或外力而是基于自己的内在需要和内在动力而积极地通过自我努力(如反思、批评、警醒和否定等)来实现净化、完善、革新和提高自我,使自己有能力带领中国人民实现“两个一百年”的伟大梦想。
自我革命的基本要求和主要内容是:“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即“四个自我”。“四个自我”之间形成了相辅相成的逻辑整体性。
“自我净化”强调的是通过过滤杂质、清除毒素、割除毒瘤,保持党的肌体健康。它是从宏观维度和党的整体角度明确如何对待丧失党性的成员的方式,即对腐败分子采取零容忍的坚决态度,运用制度的刚性力量对其进行“外科手术”予以清除,而且反腐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以此保持党的队伍的纯洁性和先进性。因为腐败分子不仅自己丧失了党性,更重要的是他们还会严重损害党的形象和威胁党的机体生命。“自我净化”是自我革命的最基本和最基础性的要求,体现了自我革命的底线思维。
“自我完善”强调的是补短板、强弱项,健全制度,提高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它是从执政党的整体执政能力提升的维度来提出自我革命所提出的更高层次实践要求和所要达到的目标。党不是普通的社会组织,她的拥有14亿人口大国的执政地位决定了她必须要有超强的执政能力。既然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最本质特征和制度的最大优势,这就必然要对党的执政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提升党的执政能力就是要提高党科学执政、民主执政和依法执政的水平,建立与健全提高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的制度。执政能力方面的自我革命要求突出地表现为提升领导力(如制定科学的路线方针政策和科学决策等)、执行力(如勇于担当作为和提高工作实效等)和创造力(如创新思维和创造本领等)。总之,“自我完善”主要是侧重于强调运用科学的制度,从宏观和整体层面全面提升党的执政能力,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这是自我革命所要达到的最重要的总体性目标,是对自我净化的进一步深化和拓展。
“自我革新”强调的是破除不合时宜的旧观念和体制弊端,勇于顺应时代潮流进行创新。它主要是从思想观念的维度要求紧跟时代要求进行思想理论、文化和制度等方面的创新,革除陈旧落后的思想观点和体制弊端。从实践认识论高度和改革的角度对党员干部所提出思想革命的要求,为自我净化和自我完善提供思想引领和制度保障。自我革新既是提高长期执政能力的必然要求,又是其长期执政的重要保证。
“自我提高”侧重于党员干部的个体主体,强调的是要求党员干部通过学习和实践以实现自己在政治境界、思想境界、道德境界和工作能力等方面的全面提升。它主要是从价值信仰高度来对党员干部的人生境界和工作能力等方面提出要求,以此为“自我净化”尤其是不想腐提供人生信仰、价值观支撑和实践践诺,为“自我完善”和“自我革新”提供内在动力源泉。“自我提高”使“自我完善”和“自我革新”有了抓手,落到了实处。
总之,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概括的那样:“这‘四个自我’既有破又有立,既有施药动刀的治病之法又有固本培元的强身之举。”[4](p534)自我革命这一思想体系做到了破与立、治标与治本、宏观与微观、自律与他律的辩证统一性、内容的全面性和体系的逻辑性。就破与立的关系言,在实践中通过自觉地扬弃自我来发展自我,同时,力求做到思想认识与实践活动良性互动,不仅使思想认识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发展,且又能动地发挥思想认识对实践的引领与指导作用。就治标与治本的关系言,如果说“自我净化”是侧重于治标,那么“自我完善”“自我革新”和“自我提高”便是更侧重于治本,进而实现自我革命标本兼治的整体功能和长治之效。就宏观与微观的关系言,前三个自我主要是侧重于宏观与整体,最后一个自我侧重于微观个体,自我革命最终还是要依靠每位党员干部革命能动性的充分发挥,这样就将自我革命因为有了抓手和着力点而能够落地生根。就自律与他律的关系言,一方面,自我革命强调革命主体高度的自觉性与自主性,革命所指向的对象主要是自己的各种不足与问题而不是指向别人,必须通过自我努力始终使全党保持思想上的不断进步、道德上的不断完善和能力上的不断提升;另一方面,自我革命强调必须保持对违背党性的腐败现象等采取零容忍的高压态势,用刚性的制度来净化党。这样刚柔并用,运用综合性手段才能有效从整体上推进自我革命这一伟大的工程。
自我革命在其思想体系上构成了完整的体系性和体系的内在逻辑性,它告诉我们何谓自我革命,为何要自我革命,自我革命何以可能,如何进行自我革命,由此完成了一个自洽性的逻辑体系,而且在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上充分体现了辩证思维和战略眼光。“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在加强自身建设、推进自我革命的伟大实践中,形成了统筹推进党的政治建设、组织建设、思想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以制度建设贯穿始终的现实逻辑。”[5]因此,自我革命理论并不能被简单地理解为党的自我批评理论,前者有其完整而体系化的要求与目标,就是要在“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即“四个自我”上终身地下功夫,习近平总书记特别强调,这个功夫绝不是毕其功于一役的一阵子的事,而是一辈子的事。
自我革命何以必须与可能?习近平总书记从理论、历史与现实三个维度全方位地论述了自我革命的必要性。从理论上讲,是由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政党的党性所决定的,进而也是我们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最显著的标志。以实践为基础的真理性追求和以实现人民利益为旨归的价值信仰,决定了彻底的批判精神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品质,为此,必然要求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中国共产党人要时刻保持着自我革命的精神,这样才能不断地追求真理,不断地提升自我精神境界。
从历史经验上看,自我革命精神是我们党百年来所积累和总结出的最重要的历史经验,它是确保我们党能不断地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关键所在。“我们党为什么能够在现代中国各种政治力量的反复较量中脱颖而出?为什么能够始终走在时代前列、成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主心骨?根本原因在于我们党始终保持了自我革命精神,保持了承认并改正错误的勇气,一次次拿起手术刀来革除自身的病症,一次次靠自己解决了自身的问题。这种能力既是我们党区别于世界上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也是我们党长盛不衰的重要原因所在。”[2](p590)党之所以能够赢得民心,成为当今世界上最成功的政党,习近平总书记将其根本原因归纳为党能够“始终保持自我革命精神”。《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以下简称《决议》)把坚持自我革命提升为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所取得的十条宝贵的历史经验之一,是“党永葆青春活力的强大支撑”,因此,“必须倍加珍惜、长期坚持”。如果说自我革命精神在当年是以宝贵的历史经验被总结出来的话,那么,经过党的百年革命和建设实践,这一经验已被证明为是政党政治发展的客观规律。正如《决议》所总结的那样,“以伟大自我革命引领伟大社会革命”是我们党“战略思想和创新理念,是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深化和理论创新的重大成果”。
从党员干部自身现实看,一方面,“有的人理想信念‘总开关’常年失修”,一些腐败分子之所以会违法乱纪,根子就在于忘记了初心和使命,丧失了自我革命的精神。“四风”问题虽然得到了一定程度的遏止,但它的“病原体”并没有根除。“党内存在的思想不纯、组织不纯、作风不纯等问题尚未得到根本解决。”[4](p515-516)习近平总书记一共列举了包括做两面人、理想信念危机、干事业缺乏精气神、反“四风”不彻底和基层组织弱化等八个方面的新问题。习近平总书记于2019年提醒道:“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发展进入各种风险挑战不断积累甚至集中显露的时期。”[4](p226)他还一再强调指出,“四大考验”“具有长期性和复杂性”;“四大风险”“具有尖锐性和严峻性”,“这是根据实际情况作出的大判断”[4](p222)。这里所谓的“大判断”既表明了问题存在的真实性与严重性,同时也表明问题存在的长期性与解决的艰难性,如果我们党及其每个党员干部缺乏自我革命的精神,那是不可能经受住重大考验和有效防范与化解重大风险的,因此,自我革命的工作永远在路上。
另一方面,党的队伍中有些人存在着自卑与自负这两种过犹不及的心态:或者满足于创造了“两个奇迹”的既有成就而骄傲和不思进取,甚至贪图享受。“在一片喝彩声、赞扬声中丧失革命精神和斗志”,盲目乐观,忘记了“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行百里者半九十”的道理,看不到未来道路的艰难曲折性;或者在面临意想不到的挑战、考验与风险时,思想准备不足,一旦再遭遇唱衰中国的敌对势力的反动舆论的渗透时便产生悲观怀疑情绪。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越是接近目标,遇到的困难、风险与挑战就会越多,从而越是需要有自我革命的精神。总之,通过自我革命能有效克服自负心态或是自卑心理,保持不断奋进的进取精神。“有没有强烈的自我革命精神,……就成为决定党兴衰成败的关键因素。”[2](p591)将能否自觉地进行自我革命提升为“决定党兴衰成败的关键因素”,足见我们党对自我革命意义的深刻把握,这在党的历史上还是第一次。
自我革命的必要性里内在地蕴涵着其可能性。中国共产党是有坚定政治信仰的先进政党,这一信仰及其先进性的真谛就是为了人民的解放而追求真理,并用真理的力量来服务于人民的根本利益。这就造就了中国共产党具有其他政党所难以具有的高尚无私的境界和坚定无畏的勇气。“我们党之所以有自我革命的勇气,是因为我们党除了国家、民族、人民的利益,没有任何自己的特殊利益。……不谋私利才能谋根本、谋大利,才能从党的性质和根本宗旨出发,从人民根本利益出发,检视自己;才能不掩盖缺点、不回避问题、不文过饰非,有缺点克服缺点,有问题解决问题,有错误承认并纠正错误。”[2](p590)有了一心为民的情怀与信仰,便能在个人利益与人民利益发生不可两全的矛盾时,心甘情愿地节制和牺牲个人利益,尤其是他还会自觉地自我反省和检讨自己,提升自己服务人民的能力,并因此获得成就感与幸福感。同时,严明的纪律、严密的组织是我们党的突出优势,它为自我革命的具体落实提供了有效的组织与制度保障。特别是我们党基于严峻的现实问题和未来长远的战略眼光,深刻地意识到能否自觉地进行彻底的自我革命是“决定党兴衰成败的关键因素”,因此,党更加坚定了“把党的伟大自我革命进行到底”的决心。“进行到底”表达了自我革命态度的坚决性、革命对象的全员性(人员的全覆盖、无禁区)、革命内容的全面性、革命方法的系统性与有效性、革命时间的持续性。“进行到底”归根到底反映了自我革命的彻底精神、坚定的决心和必胜的信心。这就是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的“义无反顾、动真碰硬的勇气”和“永远在路上的劲头”。
如何才能有效地进行自我革命?习近平总书记认为,除了党作为整体要依靠制度建设来推进自我革命外,最重要的是要依靠党员干部这一主体,他们才是自我革命的着力点和抓手,党员干部自我革命的基本方法是依靠高度的主体自觉能动性的发挥以做到知与行的统一。首先,要自觉而持之以恒地“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做到真学真懂真信马克思主义。“政治上的坚定、党性上的坚定都离不开理论上的坚定。”[4](p518)而“党内存在的一些突出问题,从根源上说都是思想上的问题”[4](p526)。所以,党员干部必须“要舍得花精力,全面系统学,及时跟进学,深入思考学,联系实际学”[4](p519)。要把马克思主义视为安身立命之本,要把自己及其工作职责“摆进去”,让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真理与价值信仰“往深里走、往心里走”,“做到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4](p519)。真正掌握这一立党立国立命的看家本领。其次,要自愿而坚持不懈地拿出“刀刃向内的勇气”,自觉地拿起自我批判的武器,破除内心的私心杂念即破“心中贼”。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是真正以马克思主义武装起来的政党,而“彻底的批判精神”是“马克思主义最可贵的精神品质”和本质特征。如果丧失了自我解剖的勇气,就失去了政党的马克思主义性,也就不可能保持党的先进性。他尖锐地批评道:“现在,批评和自我批评这个‘利器’在很多地方变成了‘钝器’,锈迹斑斑,对问题触及不到、触及不深,就像鸡毛掸子打屁股不痛不痒,有的甚至把自我批评变成了自我表扬,相互批评变成了相互吹捧。”[6](p377)批评的武器一旦“刀枪入库”,“四风”问题、腐败问题就必然会盛行。之所以有人会丢掉批评和自我批评这一优良作风,根子还在于心中有“贼”,而“一旦有了‘心中贼’,自我革命意志就会衰退,就会违背初心、忘记使命,就会突破纪律底线甚至违法犯罪”[4](p541)。因此,我们党内的每一个人都必须“要有正视问题的自觉和刀刃向内的勇气”[4](p532)。“相互批评要真点问题,达到红脸出汗、排毒治病的效果。要有闻过则喜、知过不讳的胸襟,听得见不同意见,容得下尖锐批评。”[4](p528)用好批评和自我批评这个“利器”既能治病救人又能自我救赎。最后,在平时的工作与生活中要能“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这样才能“稳得住心神、管得住行为、守得住清白”[4](p521)。党员干部不仅在日常生活中要面临公私、义利、是非、正邪、苦乐等矛盾关系的处理,还会因为自己手中的巨大权力而面临各种诱惑。这就需要我们要有道德操守,“保持严肃的生活作风、培养健康的生活情趣,特别是要增强自制力,做到慎独慎微。一个人廉洁自律不过关,做人就没有骨气。要牢记清廉是福,贪欲是祸的道理”[4](p521)。要有立志为民做大事的志向与胸怀,“保持平和心态,看淡个人进退得失”[4](p521)。在为民服务中获得永续的精神快乐与幸福。
总之,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自我革命的重要论述构成了严整的逻辑体系。具体表现为,它是由自我革命的目标体系、动力体系和行为体系等形成的理论体系,明晰了自我革命的主体,阐明了自我革命的必然性和必要性,概括出了自我革命的完整内容,指明了自我革命的有效路径和方法。自觉自愿的自我革命精神是共产党人作为彻底的革命者所应当具有的彻底革命精神的重要表现。为此,需要做到在真学真信中坚定对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在学思 践悟中坚守初心和牢记使命,在细照笃行中修炼与提高自我,在主动担当中成就自我,使自己始终能够保持对党的忠诚心、对人民的感恩心、对事业的进取心、对法纪的敬畏心,最终把自己培养成为信念坚、政治强、本领高、作风硬的合格共产党人。
自我革命理论的建构和自我革命精神的强调既是对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和革命理论的丰富和发展,又是对党性认识的理论升华和党建规律的深刻揭示。
第一,自我革命的提出及其对自我革命精神的强调,充分彰显了精神的能动作用。实践的观点作为马克思主义的核心观点,“改变世界”是其实质,这个“世界”包括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两个部分。因此,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也就理应内含着社会革命和自我革命及其内在统一,但是,长期以来,我们相对而言比较重视改造客观世界,而比较忽视改造自我的主观世界。对自我革命精神的强调,既充分体现了党员干部作为先进分子在认识和改造世界过程应当具有的意识能动性的理论自觉和实践自觉,又突出了改造主观世界的目的性和重要意义。如果说社会革命着重强调的是人民群众的实践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决定性作用的话,那么,自我革命则着重强调了共产党人在推进社会革命过程中的主体能动作用。将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拓展到了革命实践领域,并且为认识革命的人民群众主体与先进分子主体之间的辩证关系、改造客观世界与改造主观世界之间的辩证关系拓展了新的视域。立足于实践的马克思主义以改造世界为己任,这个世界是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他者与自我的统一,自我革命突出了主体自我完善与提高对于改造整个世界的极端重要性。因此,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自我革命理论的提出和系统建构,进一步深化和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
对自我革命精神的强调,还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作为先进性政党其成员在推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的先锋模范作用。在人民创造历史的过程中,先进分子、杰出人物由于他们能够比普通群众率先认识历史发展的大趋势,同时拥有更高的思想境界,因此,他们便有了更强烈的改造世界的使命自觉和责任意识,能够成为历史任务的提出者和发起人,成为历史活动的组织者和领导者,并身先士卒发挥其表率和示范作用。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年底的全国政协新年茶话会上重提毛泽东同志在1949年新年献词中所提出的“将革命进行到底”的问题,认为我们党应当发扬将革命进行到底的精神,并认为重提这个问题是有“深入考虑”的。我们党在这百年奋斗过程中取得了举世公认的伟大成就,也正因为如此,我们可能在“一片喝彩声”和“赞扬声”中懈怠下去,失去了革命精神,安于现状,丧失进取心,也不敢斗争,甚至陷入贪图享受的状态。所以,只有勇于自我革命,才能克服党自身存在的这些问题,持续而有力地推动社会革命。
第二,自我革命思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革命理论的体系化和彻底性。在传统思维中将革命主要局限于社会革命,且它又被狭隘化为暴力革命,所以,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改革发展成了政治生活的主旋律,革命这一政治话语叙事方法开始弱化,以致去“革命”化思想认识较为盛行。习近平总书记将“革命”一词在新时代里与时俱进地进行了革命性改造,丰富了其内涵,既强调在建设伟大事业过程中必须做好进行革命斗争的思想准备,还要做好自我革命的思想准备。我们共产党人是革命者,要有革命精神。共产党人的革命精神理应包括社会革命和自我革命两个相辅相成的组成部分,而且善于自我革命才是共产党人最突出的品质。在马克思主义创始人那里,“革命”一词本身就蕴涵着“两个决裂”的本质内容——即与传统的“所有制关系”和“观念”实行最彻底的决裂,前者是社会革命的诉求,后者是自我革命即抛掉自身一切陈旧的肮脏东西的诉求。
在马克思主义创始人那里,社会革命思想是其显性话语,自我革命是隐性话语,随着时代的发展,当共产党人成为执政党并且长期执政后,特别是在“两个大变局”的时代背景下,她所面临的风险与考验愈来愈多,自我革命对革命事业的意义愈加显现,进而成为显性话语。在《决议》中,将“以伟大自我革命引领伟大社会革命”这一战略思想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体系的“10明确”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并将其视为“重要的战略思想创新”,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深化和理论创新的重大成果”。
革命和革命性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使命与政治底色,“革命”总是被习惯地理解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共产党人的显性标识,而“革命”又常常被理解为是革命者去改造自己以外的一个对象。这就是说,长期以来,马克思主义的革命理论问题自觉或不自觉地被狭隘地理解为革命主体对他者所施以的社会革命,而忽视了社会革命之所以能成功的背后是有自我革命这一条件的存在。其实,马克思主义和共产党人所理解的革命不同于以往革命的地方就在于,它的精神实质是革命者通过自我革命来自觉按照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和人民的根本利益来改造世界,推动人类社会的发展和给人民造福。这是一项最为宏大而艰巨的历史使命,它要求革命者必须有更强大的力量,这一力量直接地来自共产党人的自我革命精神。“自我革命”是共产党人革命理论体系中最重要的逻辑环节和基本内容,自我革命的精神也便成为共产党人所独有的品格。
自我革命思想的提出,丰富和完善了马克思主义的革命理论,社会革命和自我革命的辩证统一才构成了马克思主义革命理论和完整体系。自我革命思想深刻地揭示了社会革命与自我革命的内在关系,从一般哲学层面看,自我革命与社会革命是一对对立统一的范畴,二者都是从对方那里才能获得自己的质的规定,二者是辩证互动的关系。一方面,社会革命是自我革命的目的,因为无产阶级政党的使命是为了解放人类,通过自我革命来带领人民进行社会革命。另一方面,自我革命则是社会革命的主体条件和根本保障,因为以无产阶级为主体的社会革命是一场最深刻的革命,必须要有最先进和最强大的先进阶级即无产阶级来领导。而无产阶级的先进性和革命性不是与生俱来的,它必须通过后天以更加自觉的自我革命精神来培养。自我革命不是目的,不是仅仅为了独善其身而自我革命,而是完成社会革命的重要条件和手段。共产党人首先是革命者,要实现国家的兴旺发达和人民的幸福,就必须始终保持革命精神和革命斗志。“要把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场伟大社会革命进行好,我们党必须勇于进行自我革命,把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4](p71)总之,自我革命是推动社会革命的客观要求,目的是更好地推动和完成社会革命,这一社会革命在新时代里表现为坚持和发展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自我革命思想具有鲜明的政治的前瞻性、理论的自觉性和思想的体系性,过去我们党也始终保持着自我革命的思想自觉与行动自觉,但那时的时代条件决定了,更多的是强调自我革命的某些具体方面,甚至带有被动性。自我革命中的“四个自我”构成了完整的理论体系,且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创新性和彻底性。从自我革命的内容要求看,它具有全面性;从实践成效看,它具有制度的保障性、实践的持久性和长效性。自我革命问题的提出,既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革命理论,同时,也有力地回应了那些所谓告别革命的错误观点,告别革命背后隐含的不仅是庸俗的社会进化论,而且还有人的精神懈怠论,如今所谓的佛系、躺平等社会心态就是精神懈怠的典型表现。
第三,自我革命标识了党的品质和优势的根本点,进一步揭示了党的先进性本质和深化了党的执政规律。新时代里,我们党将自我革命在党的建设中的重大意义提高到了前所未有的新高度,认为自我革命是中国共产党“最鲜明的品格”和“最大的优势”。这一论断是基于党建历史经验总结基础上的重大理论创新,丰富和深化了对党性的认识,同时,创造性地拓展了党建的新路径。将自我革命定位为党的最鲜明品格和最大的优势,进一步提高了自我革命精神在马克思主义革命理论以及党建理论中的重要地位,体现了新时代党对自我革命意义认识上的升华。
品格即品行风格,它是人的素质的核心。2019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工作会议上指出,“锤炼忠诚干净担当的政治品格”。忠诚、干净、担当这三条是共产党人政治品质的基本准则。习近平总书记在2021年建党一百周年的讲话中指出:“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在长期奋斗中建构起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锤炼出鲜明的政治品格。”“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奋斗,对党忠诚、不负人民”这32个字的建党精神就成为我们党最重要的政治品格。相对于“政治品格”而言,“品格”更具有概括性,它包含了政治品格在内。党倘若能够始终保持自我革命的精神,自觉地进行自我革命,就必然能够在实践中谱写其伟大的建党精神,将这些政治品格落到实处。因此,将自我革命视为中国共产党“最鲜明的品质”,就从根本上揭示了中国共产党这一政治组织道德品质的实质和最大亮点。毛泽东当年把“三大作风”视为我们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习近平总书记在建党95周年大会上,提出了“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决议》指出:“勇于自我革命是我们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勇于”体现了革命主体的高度自觉和坚定决心。
党的优势有许多,如组织优势(或组织严密)、群众优势(或密切联系群众)、制度优势(如民主集中制和纪律严明)、思想优势或理论优势等。但这些优势来自哪里?或者说它们的源泉是什么?我们并没有进一步明晰。《决议》指出:“党的最大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这里谈的是政治优势,从逻辑上讲,它包含在“优势”里面。而现在将自我革命提升为“党的最大优势”,这就表明自我革命在党的诸优势中它是最亮丽的和最重要的优势,它是其他一切优势的力量源泉。可以说,这一重要论断是我们党在长期的革命、建设和改革过程中得出的对党性的规律性认识,是对党的本质把握的理论深化,也为新时代有效开展党的建设提供了思想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