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透“”活”: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改革创新的三重维度
——学习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中国人民大学重要讲话精神

2022-04-07 07:45张丽辉李晓芳
普洱学院学报 2022年5期
关键词:思政课总书记马克思主义

张丽辉,李晓芳

普洱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云南 普洱 665000

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是习近平总书记非常关心的一件大事,对此有过很多精辟的论述,这些论述之间具有高度的内在逻辑性,既环环相扣、又层层递进,呈现出一脉相承的理论特质。其中,2019 年“3.18”讲话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习近平总书记就思政课的地位、办好思政课的关键、思政课协同格局的构建、思政课改革创新的原则、办好思政课的保证等系列问题,做了全面而系统的阐释,为新时代办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2022 年4 月25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中国人民大学的讲话中,对如何上好思政课这样论述:“思政课的本质是讲道理,要注重方式方法,把道理讲深、讲透、讲活,老师要用心教,学生要用心悟,达到沟通心灵、启智润心、激昂斗志”[1]。

一、“深”——以学理支撑政治,延展思政课的深度

思政课的基本属性是政治性,“政治引导是思政课的基本功能”[2],发挥思政课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作用,必须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政治性和政治引导功能。如果教学中只是片面追求政治性,而忽略了学理的探究,势必将思政课沦为空洞说教,无法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这就要求教师加强对思政课的学理研究,发掘与搭建学术逻辑与政治现实之间的内在关联,以学理话语来支撑政治话语,以学术逻辑的严密性来论证政治逻辑的科学性,用理性思维的智慧点亮思政课的政治之光。恩格斯指出:“一个民族要站在科学的最高峰,就一刻不能没有理论思维”[3]。思政课政治引导功能的发挥,必须坚持理论的向度,不断增强学理性,用理论的魅力去赢得学生,用理论彻底的说服学生。

讲“深”思政课,需要在两个方面下功夫:一是遵循规律,二是体现真理。从地位上看,思政课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主渠道和主阵地,说到底是在做人的思想工作。这就必须从学生的思想实际出发,遵循学生思想成长的规律,遵循思想政治工作的规律。同时,作为一种教学活动,思政课还必须遵循教育教学的一般规律。对此,习近平总书记这样论述:“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要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遵循教书育人规律,遵循学生成长规律”[4];“要加大对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接受特点的研究”[2];“讲理论要接地气,让马克思讲中国话,让大专家讲家常话,让基本原理变成生动道理,让根本方法变成管用办法”[5]。

从理论体系看,马克思主义是思政课的理论基础。马克思主义是“关于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一般规律的学说,是关于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最终实现共产主义的学说,是关于无产阶级解放、全人类解放和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学说”[6]。中国革命、改革和建设的成功实践,它昭示着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真理伟力之所在。“在人类思想史上,就科学性和影响力而言,没有一种理论能达到马克思主义的高度,也没有一种学说能像马克思主义那样对世界产生如此广泛而深远的影响”[6]。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无论时代如何变迁、科学如何进步,马克思主义依然显示出科学思想的伟力,依然占据着真理和道义的制高点”[7]。

学习马克思主义,核心和要义在于掌握其基本立场、观点、方法。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新形势下,坚持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这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和活的灵魂”[8]。因此,思政课要体现真理的力量,必须以帮助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方法为核心内容,引导学生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把握住总体和大局,学会冷静观察、保持定力、不为流言所惑、不为现象所迷,坚定“四个自信”,成长为可堪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二、“透”——以问题导清方向,汇聚思政课的力度

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是一门培根铸魂、启智润心的主干课程和灵魂课程。但在实际教学中依然存在学生的评价不高、获得感不强的问题,究其根本,在于“透”字的功夫做不足。教师在理论联系实际的链条上,没能对社会蔓延的错误观点和社会思潮进行及时捕捉,无法依托聚焦问题,进行大胆而彻底的批判,讲透道理,以破求立。习近平总书记特别提到:“学生经常会把国外的事情同国内的情况联系起来,这个过程就会产生一些疑惑。学生的疑惑就是思政课要讲清楚的重点,要善于利用国内外的事实、案例、素材,在比较中回答学生的疑惑,既不封闭保守,也不崇洋媚外,引导学生全面客观认识当代中国、看待外部世界,善于在批判鉴别中明辨是非”[2]。

当前,从国际形势看,国际格局发生深刻变化,全球治理体系加速调整,国际力量对比发生了前所未有的革命性变革,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但是不确定性、不稳定性更加突出,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中国实行“围堵”战略;从国内形势看,随着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不断深化,利益调整的深度和广度加剧,社会思想多元化趋势越发突出,主流意识形态受到的威胁和挑战越来越大。刘同舫教授就尖锐的指出:“环视当前各种非马克思主义甚至反马克思主义的社会思潮,他们正在积极兴奋的展示出自己的话语体系,利用各种机会和渠道,千方百计的同主流的马克思主义争夺话语权、企图影响并重新诠释当代中国的社会性质,影响当代中国的历史走向”[9]。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思想舆论领域大致有红色、黑色、灰色‘三个地带’。红色地带是我们的主阵地,一定要坚守;黑色地带主要是负面的东西,要敢于亮剑,大大压缩其地盘;灰色地带要大张旗鼓争取,使其转化为红色地带”[4]。

习近平总书记谆谆告诫:“思政课教师在教学中要把统编教材作为依据,确保教学的规范性、科学性、权威性,同时也不能简单照本宣科。教材给出的是教学的基本结论和简要论述,要让不同类型的学生都爱听爱学、听懂学会,需要做很多创造性工作”[2]。从讲“透”思政课的这个角度来理解,就是要有现实中的问题靶向,用问题导出社会上蔓延的各种错误观点和社会思潮,引导学生沿着“发现问题——反思问题——分析问题——得出结论”的认识逻辑,将错误思潮产生的逻辑前提、观点主张、主要表现以及危害等,进行深刻地剖析和揭露,形成思想批判、理论批判和实践批判三联动,以破求立、以破助立,帮助学生树立主流意识形态。

三、“活”——寻求多维路径, 提升思政课的效度

在大学课程体系中,思政课具有独特的地位和作用。而实际情形却是:很多大学生认为专业课才是自己未来的安身立命之本,学生往往视思政课为边缘性课程。习近平总书记说过,“讲好思政课不容易,因为这个课要求高”[2],那么,思政课究竟应该怎么讲,“讲好思政课不仅有‘术’,也有‘学’,更有‘道’。思政课的政治性、思想性、学术性、专业性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其学术深度广度和学术含金量不亚于任何一门哲学社会科学”[2]。这里所说的“道”,强调的是教授思政课的路径与方法问题。路径要广、方法要多,通过传承好办法、改进老办法、探索新办法,实现思政课的讲“活”,它体现了“统一性和多样性相统一”[2];“主导性和主体性相统一”[2];“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2]。

在长期的思政课教育教学实践中,形成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双驱动、“中班授课,小班讨论”、专题式教学、制作慕课、翻转课堂、案例教学、自主探究等许多好办法,这些必须坚持和传承。与此同时,时代在变、环境在变、学生思想也在变,教学方法与路径的推陈出新成为提升思政课效度的必然之举。

从横向上看,思政课实践教学需要拓展“半径”。引导学生“用脚步丈量祖国大地,用眼睛发现中国精神,用耳朵倾听人民呼声,用内心感应时代脉搏,把对祖国血浓于水、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的情感贯穿学业全过程、融汇在事业追求中”[1]。“革命博物馆、纪念馆、党史馆、烈士陵园等是党和国家红色基因库。要讲好党的故事、革命的故事、根据地的故事、英雄和烈士的故事,加强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把红色基因传承好,确保红色江山永不变色”[10]。从纵向上看,思政课实践教学需要聚焦内容、提升效果。实践课程的开设,为学生架起了一座理论通往实践的桥梁,而理论要走向实践,必须有现实中的问题靶向,这就需要教师拨动学生心中“问题意识”这根弦。实践课应该让学生在书本知识与鲜活社会、“有字之书”和“无字之书”的激荡或碰撞中,去印证、去思索,从中加深对社会规律的认识与理解、对社会现象客观理性的认知,于无形中打开思想疙瘩。

在信息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大学生都是“数字原住民”,讲“活”思政课,信息改革是必由之路。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使工作活起来,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11]。积极创设多维路径,推动思想政治教育与信息技术的高度融合,能极大提升思政课的效度。一是推出“微思政”模式,即“互联网+”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以“微”为主要载体,打造微产品、构筑微对话、搭建微平台,寻求线上线下互“微”;二是构建网络学习平台,实现教学内容、教学过程和教学评价的互融互通,用探究学习、自主学习、体验学习等丰富形式,吸引、带动学生参与并融进课堂,促成课内课外相融;三是建设虚拟仿真体验平台,虚拟现实技术可以创设具有思想政治教育的虚拟仿真场景,塑造“沉浸——交互——构想”三维交互,让学生在身临其境的真实感和参与感之下,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体悟,实现人机一体交互。

四、结语

好的思政课,应该是准确的、深刻的、透彻的、鲜活的,讲好思政课,必须打好“深”“透”“活”这套组合拳。其中,“深”不意味着晦涩、难懂,而是要通过“讲透”“讲活”来体现;“透”并非面面俱到、疏而不漏、均衡发力,而是要通过“讲深”、“讲活”来达成;“活”不意味着降低要求去迎合学生,把高校课堂媚俗化、娱乐化,而是要以“讲深”“讲透”为内核。因此,只有把教学重点、理论难点、社会热点和学生特点的研究紧密结合起来,理论实际相联系、课堂内外能贯通、教学相长有互动,才能真正讲好思政课。

猜你喜欢
思政课总书记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新时代高校思政课中中国故事的创新表达
——评《新时代高校思政课的打开方式》
浅议高校学生在思政课中的情感认同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思政课堂这样“沸腾”——陕师大思政课从“有意思”到“有信仰”
习总书记“下团组”
总书记的话儿记心上
关于雄安新区,总书记最关注什么
总书记的告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