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 莉 夏 欣 刘文平 张 炜
(华中农业大学园艺林学学院,武汉 430070)
为推动一流本科建设,培育一流国际人才,2019年华中农业大学开设风景园林专业第一个本科生全英文课程“风景园林规划设计案例分析”,开启了专业全英文课程建设。同年,为响应教育部新工科建设号召,华中农业大学风景园林专业开始了在生态文明建设和美丽中国建设目标下本科课程体系的改革研究。“风景园林规划设计案例分析”全英文课程一方面需要满足学校本科生国际化人才培养的需求,提升学生专业英语水平,开拓学生国际视野;另一方面也要兼顾风景园林专业的建设,帮助学生完成基础知识、技能迁移,培养设计思维,培养学生思辨能力、“沟通协商能力、跨学科交融能力和自主终身学习能力”[1]。该课程在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注重引导学生价值观,以实现全人教育。
华中农业大学风景园林专业力求培养“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和文化自信与自觉的新型人才”,遵循“知情景境”构建课程体系,彰显“根值文化自信,强调社会责任,强化设计思维和设计能力”3条教育主线[2]。培养学生的综合设计能力[3]是风景园林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目标之一。响应新时代高水平人才培育要求之际,开发建设“风景园林规划设计案例分析”全英文课程的必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随着全球一体化发展,国际交流合作与日俱增,行业发展需要具备国际竞争力的一流人才,这要求本科阶段就要重视国际专业人才的培养。2020年华中农业大学风景园林专业开启了新工科项目“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风景园林专业通专融合课程体系建设”,重构通专融合课程体系的同时,提出了培养学生的全球视野,建设全英文课程。因此,风景园林专业在优化教学体系、创建一流课程资源时,要重视提升学生的国际素养和国际竞争力,大力发展本科阶段全英文课程建设。
华中农业大学风景园林专业早在2018年开始研究生全英文课程建设,已经建设了3门研究生全英文课程,培养学生从全球视角开展风景园林研究;同时期,在本科生和研究生培养的过渡期即第八学期的暑期开设了“暑期国际工作坊”,邀请国际专业人士指导学生进行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以丰富学生的设计思维,从不同维度提升学生的设计能力。然而,已有的全英文课程体系中缺少了本科阶段全英文专业基础课程,学生缺少专业英语知识积累、专业英语表达以及灵活运用的环节,造成递进式全英文课程体系的不完整和断层。
学生设计思维、设计能力的培养需要设计理论与空间体验、空间感知和空间塑造相结合。学生不仅需要掌握基础理论知识,还需要熟知园林空间,理解园林空间类型、空间序列和空间组织,具备良好的空间尺度感以及准确的空间表达能力。这要求学生尽可能多地学习国内外优秀案例,积累多样的空间体验,丰富空间认知,开展多类型的空间分析。
为帮助学生更顺利地获得综合设计能力,响应新工科建设要求,提升学生国际化专业能力,2019年华中农业大学风景园林专业设置“风景园林规划设计案例分析”全英文选修课,共32学时,授课对象是大二年级学生,属于专业设计类课程的先修课程。该课程构建全英文学习环境,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运用专业基础课所学技能,例如手绘和电脑表现技法、调查分析方法以及设计基础知识开展风景园林优秀案例的阅读、踏查及分析与讨论等活动。
“风景园林规划设计案例分析”全英文课程是专业基础课与规划设计课的桥梁,将学生已学的专业理论、专业表达和专业技能融入课堂,依托案例教学,让学生体会蕴含其中的设计原理、原则、方法及内容等,掌握及运用专业英语,发挥课程承上启下的纽带作用。具体课程目标如下。①培养空间感,增强空间表达能力。基于多类型设计案例实地踏查调研,增强学生园林空间认知,理解园林空间类型、空间序列和空间组织,掌握并熟练运用园林空间的专业多维表达技法,提升空间尺度感、空间表达能力和空间理解力。②提升设计认知,培养思辨能力。借助多维度体验,让学生了解基址历史、现状资料、概念构思、方案生成、项目实施的全过程,增强学生对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的认知和理解。基于多案例对比讨论研究,培养学生沟通协商能力、思辨能力,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学生坚持民族自信与文化自信。③实现理论与实践的融会贯通,让学生在案例中体会设计原则、方法是如何应用于实际项目的,快速融入风景园林规划设计学习,培养自主学习能力。④提高专业英语水平,推进国际化人才培养,全过程浸入式英文学习环境,全面提升学生专业英语的听说读写能力,培养英语交流能力。
“风景园林规划设计案例分析”全英文课程内容包含风景园林案例研究方法、绿地案例分析和设计思潮3个部分。为了让学生更好地适应课堂全英文教学形式,这3部分内容均从阅读、听课、体验和探索4个维度开展,每个维度分别重点培养学生专业英语的读听说写的能力,内容覆盖课上及课下。
1.风景园林案例研究方法
此部分教学共4学时。学生通过课前全英文材料预习、课堂聆听教师讲授,了解并掌握风景园林案例研究方法;以校园绿地进行案例调研体验,教师带领学生对校园内多类型公共绿地进行空间感知与实测,引导学生全英文交流自己对空间的认知,体会风景园林要素的空间组织与场地功能的关系;最后将户外空间按比例进行专业图纸表达,感悟专业表达与建成空间的对应关系,加强学生户外尺度感,提升空间认知。
2.绿地案例分析
此部分为课程主要内容,共24学时。对接第三、四、五学期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系列课程,选择儿童公园设计(对应“风景园林设计Ⅰ”课程)、综合公园设计(对应“风景园林设计Ⅱ”课程)、绿色基础设施规划(对应“风景园林设计Ⅲ”课程)3种类型案例。教师引导学生先于课前完成相关设计理论的自主学习,再以团队合作(4~5人)的方式对武汉市3处优秀案例进行实地体验,从布局、交通组织、空间序列、植被分布、树种选择等方面进行详实观察与分析,切实感受户外空间,了解使用者需求与场地空间的协同关系,完成全英文调研报告并进行分享。与之同步,教师讲授国外同类型优秀案例,引导学生开展国内外案例对比分析,要求学生从设计内容、设计方法、设计途径等方面全英文分析讨论风景园林设计的相同点,分析产生差异的缘由,培养辩证思维能力、国际交流能力。帮助学生初步构建较为全面的风景园林设计认知,掌握且能灵活运用专业英语,切实理解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为学生能够独立进行风景园林规划设计提供直接帮助。
3.设计思潮
设计思潮教学共4学时,以分享全球最新优秀案例为主。课前学生阅读课程资料,了解案例,借助在线地图三维功能,对案例进行在线体验和游览,记录体验过程中的感受以及问题;课中教师从设计角度剖析案例,让学生了解当下解决风景园林问题的途径、技术与方法,并组织学生开展体验分享与问题讨论,让学生从纯粹的风景园林规划设计学习扩展至理解风景园林学科,引导学生关注全球化背景下学科及行业全球动态发展态势,体会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的时代性,加强学生的社会使命感,进而提升学生学习热情和积极性。
“风景园林规划设计案例分析”全英文课程组织学生开展课前全英文拓展阅读、实地场所感知体验、国内外优秀案例对比研讨,渐进地引导学生将抽象、单一、平面的文字转化为具体、多样、立体的空间体验,感知设计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促进理论与实践的融会贯通,进而顺利进行风景园林规划设计实践。
“风景园林规划设计案例分析”全英文课程以培养学生专业能力为教学重点。学生英文水平参差不齐,大多数学生日常全英文交流机会较少,首次接触、参与全英文课程会存在畏惧、不适应、不自信等困难。为了让学生能更好地适应课堂中全英文环境,习惯英文的交流模式,“风景园林规划设计案例分析”课程主要营建全过程浸入式的英文环境,并将全英文教学环境拓展至课前及课后,构建“以课前阅读英文文献、学习英文慕课为热身,以课堂聆听教师英文授课,师生、生生英文研讨为主体,以课后英文作业、QQ群全英文交流为强化等”系列英文学习环境,循序渐进、由浅入深地推进专业英语学习,力求将英语与专业知识学习深入融合,让学生在全英文环境中适应、习惯并融入其中。
课前一周发布全英文预习作业,配合全英文慕课,让学生提前熟悉教学内容,了解英文专业术语,缓解课堂中因为语言带来的学习压力;课堂讨论及课后作业采用小组合作方式,以学生间英文互补方式,降低单个学生全英文学习难度,推动小组整体学习,实现专业英语听说读写的全面提升,提高英文水平,提升国际交流能力。
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是教学的中心,以学生为中心的“风景园林规划设计案例分析”全英文课程由教师讲授为主调整为教师引导下的学生全英文自主专业学习。在32学时中,22学时为学生自主学习,其中学生案例实地调研14学时、案例学习汇报讨论8学时。该课程教学以延展阅读、田野调查、研讨与讲授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师引导下的实地调研可以实现学生从远距离、被动式听课调整为近距离、主动式参与,可以更好地促进师生间、生生间交流,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良好的学习氛围有助于消除学生对风景园林设计实践的迷茫和恐惧。“风景园林规划设计案例分析”全英文课程要求学生在进入户外空间之余,以团队合作方式开展案例讨论,积极推动学生间的全英文交流,以学生带动学生,进而促进班级整体的风景园林规划设计认知。课程中依托互联网、虚拟现实等技术学习国外经典案例,让学生感受新技术对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的影响,也提供了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时期“足不出户”体验全球的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的机会。
在满足全英文授课要求的同时,兼顾新时代风景园林规划设计呈现新技术交叉融合的发展趋势,教师团队由具有海外学习或教学经历且具备植物、设计、生态、规划多元研究背景的专业人员组成。团队教师定期开展教学研讨,分享优秀教学经验;积极探索“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教学中注意观察学生学习状态,及时交流教学体验;不定期收集学生的教学评价与建议,在教学实践中持续优化、完善教学方法。
2020年春季课程开课,40名选课学生共分成8个小组,每组5人并确定一名组长。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开展学习。学生在开课前一周收到课程所有全英文学习资料,包括课程大纲、教学计划、案例调研任务书、预习作业、阅读资料以及参考书目等。各组学生在课前确定任务分工、完成小组讨论、制作作业PPT,提前3天将PPT发布至课程QQ群。各组同学提前阅读其他小组的PPT,并在QQ群中提出问题,收到提问的小组提前准备应答。课堂上,每组5分钟,小组成员轮流进行全英文汇报,汇报结束后,学生进行全英文问答讨论。授课教师就难点问题进行现场讲解,也会对汇报小组成果进行现场点评。“线上+线下”混合学习模式实现了学生自主学习、组内讨论、组间交流、知识思辨等系列活动。
以案例调研、案例讲授、案例研讨3种情境对同类型案例开展深度学习。以综合公园为例,具体过程如下。①案例调研。学生用4学时实地调研武汉市解放公园。2020年春季受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影响,2018级选课学生的实地调研主要是借助网络虚拟技术——百度街景和谷歌街景工具,对解放公园周边环境及公园内部进行虚拟体验,结合文献阅读,对解放公园的立意、布局、景区及主要空间进行分析,制作全英文作业PPT。2021年春季,2019级选课的各组学生进行实地观察、记录和访谈,在学习解放公园设计的同时,了解市民对该公园使用评价,加深对公园设计的理解。②案例讲授。教师用1学时讲授解放公园居民游憩行为研究,让学生了解解放公园居民游憩行为时空特质及对游憩空间的偏好,从使用者角度深入理解解放公园规划设计。③案例研讨。由指定汇报和自由讨论两个环节组成,共3学时,师生皆全英文交流。首先,在1学时内各小组分享对解放公园调查成果,并对其他同学提问进行回答,教师对每组汇报进行点评。待所有组完成汇报,教师现场提出3个问题:解放公园规划设计与游憩行为之间是否存在矛盾;游客较少的空间需要进行怎样的改进;基于公园规划设计理论,解放公园总体布局、交通组织、空间序列是否存在问题。学生以小组形式开展1学时的自由讨论,记录讨论要点和问题答案。最后1学时,在教师引导下全班针对上述3个问题开展自由讨论。
以过程考核为重点,为鼓励学生积极参加汇报、讨论环节,成绩考核增加了课堂讨论的比例:小组作业占30%、案例汇报占30%、课堂讨论占40%。小组汇报环节所有学生必须参加,每位学生都要进行全英文口头汇报,组内成员轮流回答提问;讨论环节以参与次数及回答质量作为衡量标准进行计分,对高频口头交流学生加分。在教师打分的基础上,增加了学生互评,小组作业由学生打分,并提供详细打分依据。小组作业成绩取各学生打分的平均值,参与总评。
多维度学习方式极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尤其喜欢案例体验环节。实地调查中,学生亲自感知绿地、使用绿地,了解到绿地设计和使用信息。学生常常观察到有趣的使用行为,与市民的访谈中也会收获意想不到的信息,这都极大激发学生的专业好奇和探索热情,学生由被动式听课转变为主动学习,开始自主思考绿地设计的目的与意义。课后大家会积极在QQ群分享查找到的相关资料;对其他小组的案例分析作业会第一时间阅读并提出疑问;课前的学习与思考可以让学生带着问题来听课,课堂上能对所学案例进行踊跃的提问与热烈讨论,听课的成效显著提升。
“风景园林规划设计案例分析”全英文课程为学生提供了全面提升专业英语应用(听说读写)能力的学习环境,小组合作方式促进了同学之间互帮互助,组内一些英文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主动帮助英文薄弱的学生,分享学习经验。学期结束后,“风景园林规划设计案例分析”全英文课程组开展了课程教学问卷调查。2020—2021年共80人选修该课程,调查结果显示:85%学生表示全英文课程提升了自己专业英文资料查阅能力;课程考核中加分奖励机制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学生开口说英语的勇气,有效提升了学生英语表达意愿,53%学生表示英语听说读写能力得到了提升,增强了英文交流自信,培养了专业英语的综合应用能力;68%学生表示全英文学习难度较大。
多维度、多途径教学方式的课堂,促进学生开展自主、详细、深入的案例学习交流。参与授课的74%学生反馈,系统、深入的案例学习帮助他们掌握了案例分析方法,获得的设计理解较为深刻。场地调研可以让学生体验到户外空间,观察游客行为,提升了空间感知,但虚拟体验的感受还是略差一些,63%学生认为在调研中加强了对空间的理解。课堂内容丰富,国内外不同类型经典案例与前沿案例的学习拓展了设计思维,学生对风景园林规划设计有了更为全面的了解。74%学生表示“风景园林规划设计案例分析”全英文课程学习对后续专业设计实践课有较好的帮助,线上线下、组内组间的讨论,增加了同学之间的交流,提升了自主学习能力,对案例有了不同角度的思辨学习,也更全面了解规划设计的内容、过程及方法,初步形成了设计全过程认知。
资助项目:教育部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风景园林专业通专融合课程体系建设”,项目编号E-TMJZSLHY20202138;华中农业大学本科全英文课程建设项目“风景园林规划设计案例分析”,项目编号2019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