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境教学法在作业治疗学实践教学中的应用

2022-04-07 07:17孙瑞雪张玉涵吕美萱
卫生职业教育 2022年8期
关键词:治疗学康复案例

周 雪,周 丽,孙瑞雪,张玉涵,吕美萱

(佳木斯大学康复医学院,黑龙江 佳木斯 154001)

康复治疗学是康复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于20世纪80年代引入我国,历经数十年的探索与发展,从对一线康复工作者的相关康复医学理论培训、相关康复治疗技术技能培训,到各层级学历教育体系建立,康复治疗专业的建设日趋完善[1]。康复服务专业发展迅速,行业人才资源短缺,使得高校在肩负为社会培养康复治疗专业相关技术人才重任的同时,还要坚持做到教书和育人并举,为社会输送德才兼备的人才,促使康复事业获得良性发展。在专业授课过程中,研究和选择行之有效的教学手段就显得尤为重要。

作业治疗学(Occupational Therapy,OT)是康复治疗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本科康复治疗学专业教学的重点专业课程与主干课程,本门课程以培养康复治疗学专业本科学生的实践技能为重点,由理论课和实践课两部分构成。作业治疗学的理论基础和实际操作方法是理论课教学的重点,实践课教学部分要求学生以相关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为基础,把作业治疗学的评价与治疗方法作为学习重点[2]。由于我国各类医学院校开展康复治疗学相关学历教育的时间比较短,目前缺乏可供借鉴的教学经验。学生实践操作机会不足,在进入作业治疗岗位后,仍需要较长一段时间的实践积累才能适应工作要求,从而避免因实践能力弱而导致医疗差错。情境教学法是一种临床教学模式,它在教学过程中,首先设计出和教学内容相关的教学场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学习动机,提高学习的积极性,从而实现良好的教学效果[3-4]。本研究结合作业治疗学的特点,探讨情境教学法应用于作业治疗学实践教学中的效果,将其与传统教学方法相比较,为探求新型的可以满足新教改需要,增强作业治疗学实践教学效能,提高学生实践操作技能的实践教学方法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与实践基础。

1 资料与方法

1.1 对象

选择佳木斯大学康复医学院2018级康复治疗学专业学生共90人,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分成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45人。两组性别、年龄、入学成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教学方法

两组作业治疗学理论课均采用传统教学法,且统一授课。作业治疗学实践课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法(即观看多媒体课件、临床教学片—教师示范—学生操作或学生间互相操作—学生单独操作—教师辅导小结—考核);实验组采用情境教学法(即观看多媒体课件、临床教学片—布置情境案例1以及案例中学生应该扮演的角色—围绕情境案例1讲授授课内容—学生分角色完成技能操作—师生共同总结—课堂反馈—布置情境案例2,进行情境案例2相关练习—教师辅导小结—考核)。

1.3 评价方法

授课结束对实验组和对照组进行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测评以及教学满意度问卷调查(问卷内容包括授课教师及教学方式)。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录入及分析,计量资料做t检验,计数资料做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成绩比较

实验组作业治疗学理论知识成绩为(87.53±1.33)分,实践技能成绩为(90.31±1.54)分;对照组理论知识成绩为(76.21±1.27)分,实践技能成绩为(78.40±1.48)分,实验组成绩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此外,实验组学生综合素质提升明显,在学院举办的技能大赛中脱颖而出,获奖人数明显多于对照组,获得了竞赛评委的高度认可。

表1 两组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成绩比较(±s,分)

表1 两组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成绩比较(±s,分)

t P理论知识实践技能实验组87.53±1.33 90.31±1.54对照组76.21±1.27 78.40±1.48 41.29 37.41 0.00 0.00

2.2 两组教学满意度比较

实验组学生对授课教师的满意度为97.78%,对教学方式的满意度为95.56%;对照组学生对授课教师的满意度为82.22%,对教学方式的满意度为71.11%。实验组学生对授课教师和教学方式的满意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教学满意度比较(%)

3 讨论

康复治疗学在我国是一门新兴专业。与以往医科院校的其他专业不同,康复治疗学是理学技术与医学相互渗透结合,逐渐发展形成的多学科交叉医学应用技术学科专业[5]。现阶段学科建设存在诸多问题:起步晚、起点低;专业设置不合理;临床岗位设置及专业人员缺乏的矛盾突出;康复治疗专业化教育尤其是作业治疗学的专业化教育与国家相关政策、国情及康复临床医疗的实际情况接轨困难[6]。第54届世界卫生大会上,各成员国通过了将《国际损伤、残疾和障碍分类》(第2版)改名为《国际功能、残疾和健康分类》的决议。在研究、监测和报告中应用《国际功能、残疾和健康分类》后,作业治疗的定义修改为“协助残疾者和患者选择、参与、应用有目的和意义的活动,以达到最大限度地恢复躯体、心理和社会方面的功能,增进健康,预防功能的丧失及残疾的发生,以发展为目的,鼓励他们参与社会及贡献社会”[7]。由此可见,作业治疗学本身即是一门充满人文关怀的学科,肩负着重要的社会责任。且作业治疗学又是一门技能操作性和临床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对该门课程掌握的熟练程度将会直接影响到学生就业后的康复治疗专业技术水平。与大众所认识的常规临床医学诊疗方式不同,它更注重以患者个人因素为出发点,针对性、个性化地选择有治疗目的的作业活动,以作业活动作为治疗手段,实施康复治疗,从而实现功能障碍者参与社会、回归社会、贡献社会的终极康复目标。这就要求学生不仅熟练掌握本门课程的基础治疗技能,还在实际情境中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灵活运用;不仅最大限度地恢复患者的躯体功能,还帮助患者在现有的环境支持条件下,最大化发展其社会功能。这就要求康复治疗学专业教学工作者在注重培养学生康复专业技能、临床康复诊疗思维的同时,还应加大对学生职业道德、职业素养的培育工作,探寻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在培养学生专业技能的同时,能做到润物细无声地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职业品质,提高综合素养。

3.1 情境教学法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临床综合能力

本研究结果显示,在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测评中,实验组的成绩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这说明情境教学法能提升学生临床综合能力。在本次情境教学中,将作业治疗学理论知识融入案例,创设临床诊疗情境,并以此为基础将作业治疗实践操作技能要点向学生清晰展示,再由学生以角色扮演的方式进行实践操作。案例来自临床的真实案例,尽可能接近临床的实际情况。但在情境教学过程中,所有的问题又都不是固定不变的,学生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教师需不断创设新的诊疗情境,帮助学生不断思考。这样的教学设计也使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得到了加强,同时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临床思维能力也得到了提升。第一个案例是实践技能的初步学习与应用。例如,学生在阅读案例后进行角色分工:作业评定师、作业治疗师、患儿及患儿家长。作业评定师运用访谈法和观察法与孤独症患儿及其家长进行沟通,完成病史采集,并与治疗师共同参与案例分析,为患儿设计作业治疗计划。康复治疗团队初步设计了一个搭积木的亲子互动游戏活动,以改善患儿的社交能力及模仿能力。但在作业治疗师模拟康复干预实践环节中,患儿拒不配合,出现了不停排列积木的刻板行为,一旦受到阻止,就会暴发严重的情绪行为问题,如大声哭闹、摔东西,甚至拍打头部,康复干预活动无法继续进行。结束这一环节的实践操作后,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讨论与总结。学生围绕临床案例实操发表自己的见解,结合所学理论知识展开激烈讨论,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学习主动性明显提高。通过这一环节的学习,学生得到如下结论:在设计作业治疗活动时,不仅要考虑患儿的实际发育水平选择适龄的活动,还应充分考虑患儿的个人因素与疾病特点,并学习和掌握儿童常见行为问题的处理方法,同时备选多套康复干预方案,才能保证康复干预的顺利实施。第二个案例是对前期学习成果的进一步巩固与考核。通过这一环节,教师可以有效观察到学生学习的薄弱环节,利用接下来的辅导小结帮助学生增强基础技能,查漏补缺。整个教学过程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团队合作和人际沟通等临床综合能力,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教学效果。

3.2 情境教学法可以加快学生对临床角色的适应

在临床实践中,和教材描述完全吻合的“经典患者”是很难遇到的,这就要求康复治疗师必须精准把握患者的临床特征,应用恰当的评估方法,将理论知识结合患者实际情况制订合理的康复治疗计划,依照计划灵活实施临床康复治疗,这就是作业治疗学临床思维的形成过程。情境教学中的角色扮演可以使学生对临床思维产生感性认识,适应以后的临床工作环境,增加自信心[8]。角色扮演还能给学生提供很多与“患儿”及其“家属”交流的机会,这个过程有利于学生学会换位思考,从患者角度思考问题,理解什么是“医者父母心”的大医精神。在锻炼学生医患沟通能力的同时,增强学生的爱伤意识,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为日后医患沟通、医患信任打下坚实基础。为让学生有更丰富的情境体验,在完成常规教学的基础上,实践教学环节中还增加了患者进课堂、为患儿演出儿童剧等内容。在与患者及其家属的沟通过程中,学生的问诊表达从最初的紧张生涩到后来的条理清晰、富有亲切感,问诊技能有了明显提升,爱伤意识也明显增强。这样真实的情境使学生进一步懂得:从事康复治疗工作不仅要具备娴熟的康复治疗技术,还应具备一颗博爱的医者仁心。学生通过精心准备,为住院患儿呈现了一幕精彩纷呈的儿童剧,并且在现场与患儿开心互动。对于患儿来讲,这是一场极好的社会实践活动,丰富了其集体实践活动的体验;对于学生来讲,在培养他们实践技能的同时,也是一次潜移默化的思政教育,使学生切身体会到他们未来从事的职业是一个有温度、充满爱的职业。这些教学环节的设计加强了教学与临床实践的联系,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教学效果。

3.3 情境教学法能增强教师教学技能,提高教学质量

在本次教学满意度问卷调查中,实验组对授课教师及教学方式的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这表明学生对情境教学法的接纳和认可。情境教学法以临床案例为导向开展教学活动,使抽象、枯燥的理论知识形象、具体地展现在学生面前,既增强了知识的直观性,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9]。它体现了教学的多样化与灵活性,综合应用多种教学手段,如展示典型案例、模拟临床情境等。但其对教师也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教师要有先进的教学理念、充足的备课时间、完善合理的教学方案、良好的课堂掌控能力、扎实丰富的理论知识及丰富的临床诊疗经验等。

综上所述,在作业治疗学实践教学中应用情境教学法,可以有效提高康复治疗学专业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有助于临床综合能力的培养,还可帮助学生尽快适应日后临床工作。情境教学法得到了学生的广泛认可,而且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传统课堂教师讲、学生听的单一形式,教师也由原来的知识传授者变成学习的引导者、参与者,多方位地提升了教学质量,值得推广应用。然而本次研究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如应用于教学的案例病种较为单一、考核形式欠多样化、第二课堂体系建立欠完善等。可以以此研究成果为基础,探讨进一步的教学改革方向与方法:(1)将适用于临床教学的案例进行收集完善,建设适用于作业治疗学实践教学的情境教学案例资源库。案例资源库定期更新和完善,有利于情境教学法在本门课程的可持续开展,也便于参与本门课程教学的教师灵活选取教学素材,丰富教学资源。(2)完善本门课程的思政教学体系,将情境教学法系统化融入思政教育中,强调学生在实践学习中培养良好的职业素养、职业道德。(3)进一步研究和构建多元化的考核体系,力求以考促学,全面检测学生的综合素养。(4)将情境教学法灵活运用于第二课堂,使第二课堂丰富多彩,教学体系更为完善,进一步促进学生临床综合能力的提高,促进教师教学研究与教学能力双向提升,从而达到提高本门课程教学质量、培养符合我国国情及社会发展需要的康复治疗人才的终极目标。

猜你喜欢
治疗学康复案例
康复专科医院康复设备维保管理新模式的建立和探讨
欢迎订阅2022年《护理与康复》杂志
体感交互技术在脑卒中康复中的应用
康复护理在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
基于产教融合创新康复治疗学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案例4 奔跑吧,少年!
TWO VILLAS IN ONE CEDIA 2020案例大赛获奖案例
Bespoke Art Deco Media Room CEDIA 2020案例大赛获奖案例
龙湖
长白山之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