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中国”背景下长春市某校护理专业学生健康素养现状的调查

2022-04-07 07:17孙文婧康曦丹
卫生职业教育 2022年8期
关键词:健康中国维度水平

孙文婧,康曦丹

(长春人文学院,吉林 长春 130117)

健康素养(Health Literacy,HL)这一概念是由美国学者在20世纪70年代首次提出的,随后不同国家的学者对健康素养的概念等相关研究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探索[1]。与国外相比,中国健康素养相关内容的研究起步晚,当下对造成健康素养水平不同的原因以及分析其水平现状的研究较多。从2008年到2020年国家有关部门对我国居民的健康素养进行全面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居民健康素养水平由6.48%上升至28.08%[2]。虽然处于上升趋势,但是仍然处于较低水平。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上指出“要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此次大会不仅使“健康中国”的建设开启了新篇章,还使提高全民健康素养走上发展的关键阶段。关于“健康素养”的研究大多集中在我国居民和普通大学生身上,护理专业学生作为我国未来临床卫生护理事业的主力军,应具备较高的健康素养水平。因此,护理专业学生的健康素养对其健康水平的提升以及临床护理工作和护理教育事业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全方位推进国民健康素养的发展,本研究以落实《“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为契机,调查我校护理专业学生健康素养现状,为制定护理专业学生健康素养措施、建立培养计划提供理论依据。

1 调查对象和方法

本研究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收集资料,于2020年7—8月对调查对象进行问卷调查,问卷包括调查对象个人情况问卷和《2016版全国城乡居民健康素养监测调查问卷》。

1.1 调查对象

采用方便抽样调查法对我校2018—2019级共332名护理专业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332份,回收有效问卷320份,有效回收率为96.4%。

1.2 调查方法

1.2.1 调查工具(1)调查对象个人情况问卷。本问卷根据护理院校大学生的特点自行设计、编制,主要包括年级、户籍等。(2)国家卫生计生委编制的《2016版全国城乡居民健康素养监测调查问卷》,问卷分为3个维度和6类健康素养问题,3个维度分别是健康知识及理念、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健康技能;6类健康素养问题分别是科学健康观素养、传染病防治素养、慢性病防治素养、安全与急救素养、基本医疗素养和健康信息获取素养。问卷包括判断题15个,每题1分;单选题45个,每题1分;多选题20个,每题2分,满分100分。具备健康素养的判断标准:正确回答80%及以上健康素养调查内容的调查对象视为具备健康素养。

1.2.2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4.0软件对有效数据进行分析,采用构成比、均数和标准差进行统计描述,使用χ2检验和t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 结果

2.1 调查对象个人情况调查

调查对象中男生36人(11.25%),女生284人(88.75%);年龄18~24岁,平均(20.813±9.577岁);大二学生185人(57.81%),大三学生135人(42.19%);独生子女137人(42.81%),非独生子女183人(57.19%);汉族302人(94.38%),其他民族18人(5.62%);生源地为城市的99人(30.94%),农村的221人(69.06%);父亲文化程度是文盲或识字很少的8人(2.50%),小学/初中的 191人(59.69%),中职/职高/中专的 73人(22.81%),大专/本科及以上的48人(15.00%),母亲文化程度是文盲或识字很少的 8人(2.50%),小学/初中的 211人(65.94%),中职/职高/中专的74人(23.13%),大专/本科及以上的27人(8.44%);有135人(42.19%)认为在过去一年里自己的健康状态是比较好的。

2.2 护理专业学生健康素养总体得分情况

本调查结果显示,健康素养总分的最低分为13分,最高分为87分,56人(17.5%)达到具备健康素养的水平,得分为(72.17±10.739)分。男生健康素养总分(69.50±13.899)分,低于女生的(72.51±10.25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194,P<0.05);大二学生健康素养总分(70.24±12.302)分,低于大三学生的(74.81±7.38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0.799,P<0.001);是否独生子女、不同民族和生源地学生的健康素养总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2.3 不同特征护理专业学生健康素养3个维度的水平

调查结果显示,健康知识及理念维度最低分为8分,最高分为 43分,合格人数为 47人(14.7%),得分为(34.69±5.154)分;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维度最低分为5分,最高分为27分,合格人数为 91人(28.4%),得分为(20.65±3.517)分;健康技能维度最低分为0分,最高分为23分,合格人数为26人(8.1%),得分为(16.83±3.464)分。在健康知识及理念维度上,不同性别、年级、是否独生子女、民族、生源地、父母文化程度的学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维度上,大二学生(22.2%)低于大三学生(3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486,P<0.05),不同性别、是否独生子女、民族、生源地、父母文化程度的学生在这个维度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健康技能维度上,不同性别、年级、是否独生子女、民族、生源地、父母文化程度的学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4 护理专业学生6类健康素养水平基本情况

本调查结果显示,科学健康观素养最低分为3分,最高分为 16分,合格人数为 86人(26.9%),得分为(13.15±2.103)分;传染病防治素养问题最低分为0分,最高分为13分,合格人数为 170人(53.1%),得分为(10.16±2.337)分;慢性病防治素养问题最低分为4分,最高分为20分,合格人数为95人(29.7%),得分为(15.37±2.401)分;安全与急救素养最低分为1分,最高分为 19分,合格人数为 156人(48.8%),得分为(15.14±2.551)分;基本医疗素养最低分为3分,最高分为18分,合格人数为32人(10.0%),得分为(11.60±2.467)分;健康信息获取素养最低分为0分,最高分为12分,合格人数为24人(7.5%),得分为(7.40±2.344)分。在安全与急救素养上,大二学生(41.1%)水平低于大三学生(59.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323,P<0.05),父亲文化程度为文盲或识字很少(75.0%)学生的安全与急救素养水平高于父亲文化程度小学/初中(48.2%)、中职/职高/中专(58.9%)、大专/本科及以上(31.3%)的学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129,P<0.05),见表2。

表2 不同特征护理专业学生6类健康素养水平基本情况(n=320)

3 讨论

3.1 护理专业学生健康素养总体水平较低

良好的健康素养不仅有助于提高护理专业学生的专业水平,还有助于其在将来的临床护理工作中更好地为患者提供健康护理服务并传播健康知识,因此健康素养教育作为一门集医学科学和社会科学的交叉学科,对临床护理工作者有指导作用[3]。本调查结果显示,护理专业学生健康素养总分(72.17±10.739)分,56人(17.5%)达到具备健康素养的水平,护理专业学生健康素养总体水平较低。这一结果低于2020年中国居民健康素养水平(28.08%),也低于肖爽等[4]对河南省某师范院校大学生健康素养水平(21.6%)的调查,还低于肖焕波等[5]对医科院校大学生健康素养现状的调查(26.5%)。说明护理专业学生健康素养总体水平比较低,应该有针对性地提高护理专业学生的健康素养水平。本调查结果中女生的健康素养水平高于男生(P<0.05),这与张泽琛等[6]对河北省某医学高校大学生健康素养现状调查的结果一致。与王晶晶等[7]对医学院校大学生健康素养现状及其内部通径分析的研究结果比较发现,本研究结果的健康素养水平低于普通二本学生(32.0%),高于三本学生(15.9%)。这可能与高年级的护理专业学生已经开展护理专业课程和健康教育相关课程有关。

3.2 健康素养3个维度中健康技能素养水平较低

在健康素养3个维度中,健康技能素养处于比较低的水平(8.1%)。与姚一[8]对辽宁省某医科院校大学生健康素养现状调查与分析的研究结果比较,本次调查结果分别低于健康知识及理念水平(62.9%)、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水平(34.0%)、健康技能水平(25.8%);与任丽平等[9]对某医学院校大学生健康素养现状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的结果比较,本次调查结果分别低于健康知识及理念水平(41.21%)、健康技能水平(32.22%)。健康技能素养水平比较低,说明护理专业学生虽然具有基本的健康知识及理念,并且自身拥有健康的生活方式与行为,但是并不具备实施健康技能的能力。护理专业是实践性比较强的专业,因此护理类高校应该加强对学生将基础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技能的教育。在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维度上,大二学生的素养水平低于大三学生(P<0.05),这与其他学者的研究结果一致[4,8-9]。不同年级的学生健康生方式与行为存在差异,可能与随着年龄的增长,高年级的学生自我约束力和自学能力增强以及不同年级接受的知识与技能教育不同有关。

3.3 6类健康素养问题中健康信息获取素养水平较低

方娴等[10]对某医科大学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健康素养知晓率及影响因素研究显示,高年级医学生健康素养水平高于低年级,这一结果与本研究一致;方娴等[10]的研究还显示,在安全与急救素养上,高年级低于低年级医学生,而本研究结果显示三年级学生得分高于二年级学生(P<0.05),与本研究结果不一致,可能与两所学校课程的设置不同有关。在健康信息获取素养上,仅有7.5%(24人)的护理专业学生具有该素养,明显低于肖焕波等[5]对医科院校大学生健康素养现状的调查结果;而肖焕波等[5]调查显示,大学三年级已经开展有关急救护理学的健康素养教育,因此三年级学生的研究结果显示仅0.2%的学生具备慢性病防治相关知识素养,这一结果明显低于本研究的慢性病防治素养水平(29.7%)。可能因为护理专业学生开展有关慢性病防治的素养课程,所以其了解基本的慢性病危险因素,并且可以采取健康的生活方式来预防慢性病的发生,但是对于健康信息获取的方式和途径不能满足护理专业学生。本调查结果显示,父亲文化程度为文盲或识字很少的护理专业学生安全与急救素养水平高于父亲为其他文化程度的学生(P<0.05),这与其他学者的研究结果不同。有学者的研究结果显示,父母学历高的大学生健康素养水平高于父母学历水平较低的大学生,父母的学历水平对大学生健康素养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健康的生活与行为上[11-12]。这可能因为父亲文化水平比较低的家庭更加渴望拥有安全与急救素养,所以在这样家庭的学生会自己主动学习安全与急救知识。

3.4 加强护理专业学生健康素养教育,提高健康素养水平

国外学者对大学生的健康基本知识和理念素养、健康生活行为与方式素养的调查结果显示,良好的健康教育可有效提高大学生的健康素养水平,健康教育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大学生的健康素养,并且已经有学者通过对青少年健康素养的评测来指导如何制定健康素养促进措施[13-15]。作为培养护理专业学生的高校不仅要致力于加强健康教育,还要有针对性地全面提高护理专业学生的健康素养水平。本调查结果显示,不同性别、年级和父亲文化程度的护理专业学生健康素养总体水平、健康素养3个维度和6类健康素养问题得分存在差异(P<0.05或P<0.001)。基于此,首先,应在护理专业大学一年级设计健康教育课程,促进学生尽早构建良好的健康科学理念,形成良好的生活方式[16]。其次,应该提高护理专业学生健康操作技能。本次调查结果显示,学生通过基础医学、健康教育和基础护理课程的学习,对于健康认知、知识和健康的生活行为方式掌握得比较好,但是缺乏较好的健康技能,因此应该加大护理专业学生实训课程比例以及临床见习课时。最后,应该采取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对学生进行健康教育,当今“互联网+”教学平台飞速发展,这也是学生更容易接受的一种教学方式。应充分利用微信群、QQ群、学习通、抖音等“互联网+”教学平台,增加学生与健康知识的接触率。

4 结语

本研究以“健康中国”为背景,以护理专业学生作为主要调查对象,以解决其健康素养培养方面存在的问题为导向,以建立该群体健康素养培养策略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从根本上解决当前护理专业学生健康素养缺乏的问题,优化其健康素养培养策略,使护理专业学生更好地传承健康素养,更好地服务于全民健康,使“健康中国”战略得以较快实现是本研究的核心价值所在。

猜你喜欢
健康中国维度水平
张水平作品
理解“第三次理论飞跃”的三个维度
认识党性的五个重要维度
作家葛水平
浅论诗中“史”识的四个维度
加强上下联动 提升人大履职水平
“健康中国”是对人民福祉的庄严承诺
人生三维度
做到三到位 提升新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