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晓琴
(吉林体育学院 吉林 长春 130022)
改革开放,随着体育舞蹈开展与推广,它渐渐成为体育文化范畴内重要运动项目。但乡镇少儿体育舞蹈由于种种因素,如父母陪伴的缺失、大众观念意识的淡薄、家庭收入微薄、文化程度低下等,导致乡镇少儿体育舞蹈在发展的过程存在着许多问题与漏洞。本文选定泸州市乡镇少儿体育舞蹈各培训机构为中心,了解其发展现状,把握影响因素,发掘其中存在的问题,针对问题进行分析,意在为泸州市乡镇少儿体育舞蹈的发展现状提出一定的理论建议。
体育舞蹈又称国际标准舞,简称(国标)。前身是社交舞,即交际舞、交谊舞。由于经济的交融与相互渗透,交谊舞开始在上海慢慢流行起来,随后逐渐扩展到其他发达的沿海城市,并且快速为人们所接受。经过时间和文化的相互影响,国标舞逐渐演变成体育舞蹈,从一个单一的舞种转变为了摩登舞和拉丁舞两个系列的十个舞种。
体育舞蹈具有培养学生气质和风度、促进人际交流的功能。体育舞蹈不仅是一项简单的体育运动活动,也是一项社会交际活动,从中可以发现美、享受美,感受舞蹈文化氛围,丰富精神生活,提升人文素养的功能。(段新婷,2020年)。
在体育舞蹈对学生的心理影响中提出,体育舞蹈既包含了体育运动锻炼,也融合了舞蹈和音乐的艺术方式。因此,体育舞蹈不仅能强身健体、增强机体免疫力,也能陶冶性情、舒缓压力,起到良好的心理健康调节作用。学习体育舞蹈科目,在得到健康体魄的同时获得心理健康状态,从而产生积极的行为、塑造坚毅的性格以及乐观的人生态度等。(陈春梅,2020年)。
(1)国内少儿体育舞蹈发展现状的研究综述。
少儿体育舞蹈逐渐走向正规,作为新兴事物,其理论研究与实践总结等十分薄弱,如教练队伍的训练、培训、竞赛等方面不足,造成人才培养急功近利、片面发展的不良倾向。(李小芬、肖光来、张清澍,2002 年)。
体育舞蹈参与的少儿占了总人数的80%以上。我国现在没有一套完整的体育舞蹈的教学大纲及教材、教师的教学水平低下,不能进行及时的“充电”、场地设施不足、家长的认知不足以及不够重视。(郭毅,2015年)培训多存在重经济效益,轻社会效益,教师教学技能的缺乏,教学中过早的成人化与专业化,忽略了基础训练,教学方法与手段都十分的陈旧。(何忠、许志琳,2010年)。
(2)国外少儿体育舞蹈发展现状的研究综述。
国外体育舞蹈得研究较为成熟,对体育舞蹈拥有一套完整的评分机制以及系统的教学方法,对少儿体育舞蹈赛事有着严格的评分标准,包括服装、妆容、年龄、组别等方面。虽然对乡镇少儿体育舞蹈的研究较少,但仍然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地方。
综上所述,乡镇因其独特的地理位置、人文环境等,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少儿体育舞蹈的发展。存在诸如男女比例失衡;高段位生源流失严重,教师学历不高、师资力量薄弱、教师教学以及竞赛经验不足、全职教师比例过低,大众观念意识落后,教学设施场地不健全,收费过高等问题。作者提出:①加强培训机构的管理与运营以及教师继续教育;②建立完善的体制,制订统一的教学文件;③加大体育舞蹈的宣传与投资;④重视体育舞蹈的场地设施等,以此为泸州乡镇少儿体育舞蹈的良好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以泸州市少儿拉丁舞发展现状调查为研究对象。
以泸州市乡镇体育舞蹈培训机构12所,学员160名,学员家长40位,教师40名为调查对象。
(1)文献资料法。
在中国知网以体育舞蹈为关键词进行检索共有5121篇相关文献,以少儿体育舞蹈为关键词进行检索共有90篇文献,以发展现状为关键词进行检索共有210篇相关文献,其中有具有参考价值的文献有45篇。
(2)专家访谈法。
为更好地了解少儿体育舞蹈,与体育舞蹈教练、资深专家、学者及体育舞蹈的裁判进行访谈,采用电话、微信、面谈等方式进行,访谈内容主要是关于少儿体育舞蹈的发展现状,以保证本文的科学性、严谨性。
(3)问卷调查法。
①问卷设计。按照本文所需的研究信息,在查阅众多文献资料并咨询有关专家后,设计了《泸州市乡镇少儿体育舞蹈学员调查问卷》《泸州市乡镇少儿体育舞蹈家长调查问卷》以及《泸州市少儿体育舞蹈培训教练员调查问卷》;
②问卷的发放与回收。发放200份学员及家长问卷,收回150份,回收率80%。发放教练员问卷40份,回收29份,回收率72.5%。
③问卷的效度检验。完成问卷初稿后,为了确保调查问卷设计得有效、可行,保证调查内容和获得数据的全面性与有效性,采用专家评判法,请8名专家(见表1)对问卷的内容和结构进行检验;
④问卷的信度检验。问卷信度检验采用二次问卷调查法进行信度检验,选取泸州市A培训机构以及B培训机构进行二次调查,在第一次调查问卷回收2周后,分别对这2个学校的教练员、家长及学员再次发放问卷,问卷回收率100%,并采用SPSS软件计算2次测量的相关系数。
(4)数理统计法。
对收回的问卷进行整理,采用国际通用的统计软件 Excel,筛选出有价值的信息进行有效分析,寻求和发掘数据所揭示的各种特征,并根据统计数据绘制图表。
表2 泸州市乡镇少儿体育舞蹈发展现状问卷调查回收情况
表3 效度检验
表4 问卷重测重测信度检验
(1)培训机构的办学理念。
体育舞蹈从引入至今,在乡镇及城市迅速发展,含有体育舞蹈项目的培训机构不计其数,带动了体育舞蹈的发展。培训机构数量增加迅猛,造成了培训机构恶性竞争,甚至部分培训机构,录用未取得教师资格证或文化程度较低的教师,以此减少人力资源成本,以谋取更多利益。
(2)场地设施。
通过走访发现仅有几家培训机构符合舞蹈培训机构硬件设施的要求,一些培训机构为节省成本,使用水泥地代替木地板、音响设备音效极差、单双杠缺乏、多个舞种采取设施共用等,硬件设施不充足,学员产生不好的学习体验,造成对学习环境反感,进而对学习舞蹈失去兴致。
(3)赛事活动的组织。
表5显示未参加过以及参加过1-3次比赛的学员占了总份额的80%。竞赛是对学员在某一阶段学习成果及教学效果的最好检验,乡镇中学员竞赛经验匮乏,试图以竞赛来检验自身的缺陷以此获得更大的进步,变得棘手。竞赛多以培训机构为主体,体育舞蹈本身的参赛费用,加之培训机构“中介费”过高,已经让乡镇中部分家庭难以承受多次频繁的比赛。
表5 泸州市乡镇少儿体育舞蹈参赛情况
表6 泸州市乡镇少儿体育舞蹈教师现状
表7是泸州市乡镇教师性别、年龄以及学历的调查结果。男教师为18人,女教师为22人。教师年龄多在18-25岁这个区间内,30岁以上的占比较小。教师学历专科占比份额最大。
表7 泸州市乡镇少儿体育舞蹈教师执教年限N=40
表8 泸州市乡镇少儿体育舞蹈教师的职业性质N=40
调查得出教学年限在1-3年占比60%,4-6年的占比30%,拥有10年以上的屈指可数。教师的职业性质中,兼职占比70%,经过走访与访谈发现,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一是部分地区交通不便,培训机构分布散落,生源不一,多地域奔波,耗时过长,对教师精神及体力上都是一个大的消耗;二是乡镇工作的多为兼职的在校大学生,他们缺乏教学经验,只能进行灌输或模仿教学,影响了学员们的学习积极性;兼职教师工作时间的稳定性得不到保证,培训学校畏惧承担责任,出于对俱乐部运营和声誉的考虑为不影响教学进度,避免生源流失,频繁更换教师;三是,少儿教师需自身专业过硬,在校大学生对于少儿年龄阶段的心理、生理和训练方法掌握较少,在整个教学过程显得非常机械、死板、课堂气氛控制差,影响教学效果。
(1)学员的性别及年龄比例分析。
表9显示泸州市乡镇少儿体育舞蹈学员的男女比例严重失衡,男生占25%,女生占75%,男女比例达到了1:3。男性学员比例失调,不仅仅增加了教学难度更是阻碍了体育舞蹈的发展。究其根本,乡镇中多为留守儿童,老人观念意识未革新,形成了双人舞易造成早熟、早恋、影响文化课学习的误区。对体育舞蹈的双人舞缺乏正确的认知,加之教师缺少思想上的正确引导。认为男生学习体育舞蹈会失去阳刚之气,这种固执己见的思想,潜移默化影响了男性学员对体育舞蹈的学习,直接导致男女比例失调。
表9 泸州市乡镇少儿体育舞蹈性别分布
经过调查发现,年龄在9-11岁区间的少儿(本文的少儿是以5-16岁的学员进行研究)居多,习舞时长所占比例份额最大。分析缘由得出9-11岁的少儿多处于小学阶段,中国是应试教育,随着年龄的增长,升学压力增加,学员需花费大量的时间、精力在文化课的学习上,忽略了舞蹈的学习。舞蹈与文化的学习是一个内外兼修的过程,将学习舞蹈看成是一种压力,失去了对它的兴趣,导致了高年级舞蹈学员的大量流失。
表10 家长对学员参赛的态度
(2)竞赛及学习的问题。
21世纪是一个流量时代,现如今的抖音“小明星”,他们在技术、表现力、竞赛等远胜于乡镇学员。这一现状诱因颇多:首先,城市师资力量远好与乡镇;第二,练舞时限,乡镇中学员不仅学业压力,部分还需承担家务,舞蹈学习仅停留在培训机构的固定课时;三是物力支持,城镇学员家庭能够给予足够的物力支持,“一对一”的学习使个人技术提升速度远大于乡镇。
表11 泸州市少儿双人舞家长意向
(3)双人的肢体接触。
体育舞蹈源于西方各国的民间舞蹈,男女搭配以社交为目的,在不同的舞种里和舞伴共同抒发着特有的情感,对于男女之间的肢体接触并不敏感与避讳。但中国自古便有“男女授受不亲”说法,这种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化形态和思维定势已经潜移默化地渗透到每一个角落,两种思想观念上的差异。加之现代儿童普遍受时代影响,在心理上更加早熟,家长担心过多的肢体接触,形成早恋现象,导致乡镇一些留守儿童家长不能接受男女学员之间过多的肢体接触。
如今培训机构多为混合式运营模式,大部分培训机构硬件及软件设施不符合办学条件,相关部门应加大对培训机构的管理,对不符合规定的培训机构进行整改以及对培训机构的管理层进行定期培训,加强他们对教育行业使命的了解,为学员创造更好的学习环境。其次,一些培训机构的教师身兼数职,集教师、管理人员于一身,个人精力的局限性,会影响教师的上课质量。校方要合理安排教师的授课时长,杜绝身兼数职。培训机构可与教师进行股份责任制,增加教师的个人收入,双方由合作关系转变为“战友关系”更加有利于培训机构的发展。
应与任课教师签订合理的人事合同,走正规的离职入职手续,对学员负责,同时培训机构可以不定期的举行优秀教师公费外出进修的活动,一是为了提高教师的个人积极性,二是提高教师的个人能力,使教师得到全方位的发展。如此生源质量也将得到大幅度的提高,更加有利于培训机构的招生工作。
针对体育舞蹈各培训机构,泸州市体育舞蹈协会应召集相应专家与学者,针对泸州市发展现状,制定一套切实可行的方案,结束各机构训练时间、方法、内容等杂乱无章的局面。尤其注重青少儿在体能、身体形态、基础动作、仪容仪表等内容的有机结合,为泸州市少儿体育舞蹈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乡镇中体育舞蹈多停留在拉丁舞,摩登舞涉足不深,培训机构应加大宣传,尽量做到两头均衡的发展。教师更要善于引导学生全面的学习,做到教师与培训机构的一体化。培训机构需要大力开展家长座谈会、听课大会、文艺表演以此来加大对体育舞蹈的宣传,使家长看到学习成果,进行思想观念上的革新,更好地了解体育舞蹈。此外,教师加强与家长、学员沟通,及时了解到学员以及家长的情况。
培训机构通过开展一些公益活动来吸引投资,以此来减少个人办学在资金上的压力,来给学员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泸州市市政府也可多举办各种表演、竞赛,让乡镇中的学员能够走出农村,更好地与接轨城市,加强技术上的交流。
体育舞蹈培训机构办学理念倾向于盈利,忽略教学质量,偏离了培训机构本身宗旨,影响体育舞蹈接续发展。在校兼职教师为乡镇教师主力军,上课时间的稳定性得不到保证,缺乏实际教学与竞赛经验,大部分教师对于少儿心理、生理及选材等不了解,需加强教师的进修,提升教师专业技术水准及教学能力。体育舞蹈发展以来并没有一套完整的教学大纲,造成了教学效果不佳,教师在教学内容上没有明确的目的性。乡镇中留守儿童占绝大多数,大众观念的不普及,未对学生进行双人舞肢体接触上的一个正确的引导,影响了体育舞蹈双人舞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