饶晓俊
詹卫华主编中国环境出版社出版
随着旅游需求的不断增加和旅游产业的不断发展,重视旅游参与体验的休闲度假型旅游产品大受欢迎。 水利风景区以其独特的水域、水利工程设施及周边风景等优势,吸引了诸多游客前往体验,是当前旅游市场比较火热的旅游项目之一。 水利风景区多位于山区,当地经济发展条件有限,利用水利风景区的优势开展旅游扶贫开发是当地经济发展的一项重要内容,能够带动当地经济发展和群众就业,是脱贫工作的重要手段。 由詹卫华主编的《水利风景区建设与管理实践探索》一书以大量案例分析为基础,对水利风景区发展旅游产业的规划、开发、营销、环境保护等进行了分析,是水利风景区开展旅游扶贫开发项目的重要参考资料。
《水利风景区建设与管理实践探索》比较系统地探讨了水利风景区在开发建设中取得的成就,根据大量的案例进行分析,旨在为水利风景区建设和管理探索可行的措施。 该书共九章:第一章介绍了现代水利、水利风景资源和水利风景区的基本概念;第二章介绍了水利发展状况和水利风景区发展概况和意义;第三章介绍了水利风景资源调查和评价;第四章介绍了水利风景区规划要求和层次,景观的设计、构造,规划报批和实施;第五章介绍了水利风景区开发的条件、特征和原则,以及水利风景区建设的管理机构、工程招标和管理方法;第六章介绍了水利风景区经营管理的现状、思路、措施及模式;第七章介绍了水利风景区发展旅游业的营销方式和规划;第八章介绍了水利风景区的生态环境问题,以及环境保护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主要手段和技术;第九章介绍了国外水利发展、河流治理和旅游利用状况。
水利风景区所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往往较低,开展旅游扶贫开发建设是拉动当地经济发展、促进当地群众就业的重要手段,也是稳定脱贫攻坚成果的重要手段。 水利风景区旅游扶贫开发要积极应对其中存在的问题,加强管理,将水利风景区的旅游资源优势转变为扶贫工作的经济效益。 《水利风景区建设与管理实践探索》一书为水利风景区开展旅游扶贫提供了必要的案例参考,下面从三个方面来阐述水利风景区旅游扶贫开发的基本策略。
第一,以水利资源为依托,开发具有水利特色的旅游产品。 一方面,水利风景区要依托水利资源打造龙头旅游产品,基于当地的水文条件或者水利工程设施,发展水上、水下、水边旅游项目,开发以水为主题的休闲娱乐、参与性强的旅游产品,如水上冲浪、漂流、潜泳、蹦极、水上乐园等。 这些旅游产品不仅可以改善水利风景区观光项目单一的现状,而且能以参与性强的特点吸引游客,带动当地经济发展。 另一方面,水利风景区旅游扶贫还要重视与当地其他旅游资源进行融合,形成旅游资源整体优势,利用旅游集群效应为游客提供多样化的旅游服务和旅游体验。 水利风景区当地政府要充分发挥组织协调能力,将当地旅游资源分类、整合、重组,尤其要利用当地的文化资源建设精品旅游路线,以水利风景区开发带动周边村镇,形成旅游协同发展效应,建设具有地方文化特色的旅游扶贫产业。
第二,加大宣传力度,树立品牌形象。 水利风景区往往地处山区,经济发展水平不高,信息较为闭塞,缺乏旅游产品宣传和塑造品牌形象的意识。 因此,水利风景区开展旅游扶贫项目要加大宣传力度,重视品牌形象塑造。水利风景区当地政府可以在建设旅游扶贫项目的基础上,利用电视等传统媒体进行广告宣传,也可以通过拍摄纪录片等形式展现水利风景区的旅游优势,还可以利用新媒体网络平台进行网络营销或者举办旅游文化节等形式,吸引游客的关注。 当地旅行社要承担起宣传的责任,将水利风景区的旅游扶贫项目推广出去。 同时,在交通要道设置广告牌也是重要的宣传途径。 水利风景区要重视开发建设特色旅游扶贫项目,加大旅游宣传力度,打造水利风景区旅游扶贫品牌形象,提升经济效益,助力当地扶贫工作。
第三,完善水利风景区旅游扶贫项目的基础配套设施。 一方面,水利风景区大多位于偏僻地区,开发旅游扶贫项目时必须加快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完善。 当地政府要重视基础设施建设在旅游扶贫开发中的重要作用,在道路、卫生、供电、通信、消防、安全设施等方面加大投资力度,完善水利风景区的各项基础设施,为游客提供更为舒适、便捷、安全的旅游环境。 另一方面,提供良好的旅游服务是水利风景区旅游扶贫开发的重要环节。 当地文旅部门和水利部门要通力合作,开展旅游服务人员服务意识培养和安全技能培训工作,引进优秀的旅游专业人才参与旅游扶贫项目的规划和设计。 监管部门要严格整治水利风景区旅游市场,为游客提供安全、舒适的旅游环境,进而带动当地经济发展,助力扶贫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