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价理论下高校英语教学有效反馈策略探讨

2022-04-07 09:35:52潘妤
温州医科大学学报 2022年3期
关键词:同伴话语支架

潘妤

温州医科大学 外国语学院,浙江 温州 325035

当下,提高高校学生英语口语能力是高等教育的基本目标之一。然而,高校口语课堂中,教师对口语这一重要评估任务往往缺少有效的实施标准和规范的语言沟通策略[1]。评价系统理论,即评价理论,不仅关注语篇中可以协商的各种态度[2],而且丰富和发展了系统功能语言学[3]。作为本研究的另一个核心概念,支架理论比喻有益材料所能给学习者提供的帮助[4]。支架式教学以课堂教学活动为着力点,通过“同伴支架”与“反馈支架”,帮助学生分解复杂的学习任务,鼓励学生从被动的知识接受者向主动的知识建构者转变[5]。英语口语课堂上,评价与反馈作为支架教学的另一个关键环节,鼓励学生通过同伴交流获得思维共享的支架,体会学习的情境性及社会性,有效完成新知识与能力的建构,从而实现口语课堂中的同伴支架效应,促成评价与反馈的多渠道呈现[6]。

THOMPSON[3]指出:“评价是任何语篇意义的一个核心部分,任何对语篇人际意义的分析都必须涉及其中的评价”。刘兴兵[7]提出:“国内外评估理论的文献中应用研究占绝大部分,但以评价为主要目的话语的分析也很少,分析多模态语篇如何表达评价意义也是急待开拓的领域”。此外,学术界普遍认为教师反馈素养并不达标[8],关于教师反馈素养相关的详细研究较匮乏[7]。因此,本研究以评价理论为积极话语分析框架,围绕认知支架学习论和社会情感支持策略展开讨论,研究以英语为目标学习语(English as a foreign language, EFL)的口语课堂中,教师如何培养学生之间同伴反馈行为,实现高效、合理、促成进步的反馈,并由此构建教师反馈素养之话语策略,提高学生的口语能力。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本研究以上海大学外国语学院的英语教师黄新(化名)为主要受试对象,采用质性研究方法,即个案研究结合话语分析、课堂观摩及访谈。笔者当时在上海大学访学,由于黄老师教授过的本科生课程众多,并曾获得上海大学优秀青年教师奖,教学经验相当丰富,课堂氛围十分活跃,为本研究提供了充足而生动的语料。笔者实施观摩的班级含一年级本科生57名,以英语为目标学习语,且学生在口头陈述和同伴反馈方面的学习经验有限。黄老师在课堂活动的设计与评估方式上充分运用小组分工协作方式,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小组口头陈述作为黄老师口语课堂的一项重要评估方式,占课程整体分值的20%,是本研究的重点观摩活动。黄老师要求学生根据本单元的学习主题,准备15~ 20 min的小组演讲,并对学生文本材料的运用以及演讲的合理性与语言的准确性做出反馈。演讲以英语为主要语言,教师评估和同伴反馈以中文为主,为此,黄新解释道:“学生本身对同伴反馈这一方式心存顾虑,且英语水平有限,因此,从综合能力考量,我允许他们用母语完成反馈的活动。”

1.2 方法 本研究的语料来源之一为35 h课堂观摩笔记。笔者共观摩了10次课程,每次课时为210 min。 语料来源之二为笔者与黄新进行的三次访谈。每次访谈时长约40 min。访谈的核心问题为:①对教育学概念的认知;②对反馈实践基本原理的认知;③对课堂反馈话语的教学实践积累和学生间同伴反馈的教学体验。访谈过程中频繁出现的关键词为后续提问提供了有利的素材。语料来源之三为部分符合研究问题且包含本研究关键词的记录文本。本研究记录的教学对话重点围绕口头陈述这一课堂活动。

作为本研究的语篇分析方法,积极话语分析的出现弥补了早期评价理论思想指导下消极的批评话语分析的缺陷。积极话语分析本义指“积极批评话语分析”,有助于“协调说话者和听话者之间的关系”[9],并且“使评价理论对话语分析作出全面的贡献”[10]。朱永生[11]指出,应当“探讨积极话语分析在哪些方面是对批评话语分析的反拨与补充”。黄会健等[12]也认为“话语意义的解释是为了评价,而评价是解释的目的”。因此,运用积极话语策略,能对教师的反馈话语进行有效分析,审视反馈中社会情感支持和认知支架的体现,拓展评价理论在话语建构的应用范围,符合本研究的目标。

1.3 研究问题 本研究拟回答下列具体问题:①教师如何引导学生以促成同伴反馈?②教师如何有效建构反馈话语及其策略?③学生间同伴反馈的成果如何?

2 结果

研究结果显示,黄老师反馈的过程包含两个维度:社会情感支持和认知结构学习论[13];其有效对话反馈策略包括内容(认知层面)、人际谈判(社会情感层面)和组织(结构层面);同伴反馈成果包括:发展反馈技能,增强积极接受重要反馈的意识,实现同伴支架和反馈支架在支架教学中的作用。

2.1 教师引导学生促成同伴反馈 笔者发现,黄新在授课前、授课中及授课后,运用认知支架和社会情感支持,在具体教学策略中鼓励并培养学生用合理的知识与技能对同伴陈述做出反馈。见表1。

表1 社会情感支持和认知结构学习论在教学中的体现

访谈结果显示了黄老师在促成反馈时的积极教学理念,即“支架教学的运用不仅仅体现在教学内容的拆分与化解上,更是体现在学生学习习惯的逐步培养上”。由于学生在小组口头陈述和同伴反馈方面的经验有限,时常表现出轻微的焦虑与不安,黄老师采用了详细讨论和步步引导的方式,在社会情感上提供及时的教学支持。此外,黄老师运用幽默风趣的教学语言,力图弱化师生间的权力距离。由观摩笔记可得,“全班发出笑声”高达60多次。同时,为了降低同伴间的竞争,黄老师还采用了两种策略:①将学生按学号随机分配在实力参差的小组中;②根据每组团队的整体表现给予团体成员同样的分数,体现“团队合作比个人获得更能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成长”的教学理念。当被问及为何还要向学生解释上述安排时,黄新表示,“将评估标准巧妙而自然地传授于学生,不仅为下一步活动中的同伴反馈环节奠定基础,也帮助学生在活动中避开丢分的环节,保护学习积极性”。

2.2 有效反馈话语策略 国外学者[13]将对话反馈过程定义为内容(认知层面)、人际谈判(社会情感层面)和反馈组织(结构层面)之间的相互作用,使之与系统功能语言学的认知功能、人际功能和结构功能[14]相呼应。依据评价对象,评价理论从鉴别、评判和情感三方面关注态度系统。态度系统作为评价理论的核心,体现了“情感居于中心,而判定和鉴别都可以看作是体制化了的情感”[15]。本研究的第二个问题关注有效认知支架及社会情感支持的建设在教师反馈话语构建中之体现。反馈支架与同伴支架是支架教学的两个关键方面,是学生获得稳固社会情感之基础。

观摩发现,黄新对学生陈述内容进行了质量(内容)、数量(组织)以及相应行为(人际谈判)的评价,产生的有效语篇有“很多很丰富”(组织)、“相当好”(内容)、“吻合”(内容)等,同时,她对学生的反馈信息进行评价,有效语篇有“能引起共鸣”(内容)、“大量”(组织)、“还是不够”(组织)等,对反馈者之间的同伴反馈行为做出点评,有效语篇如“合作默契”,“相互鼓励、学习”(人际谈判)等。语料体现了认知支架及社会情感支持为学生提供了效仿的内容及方法,突显了教师对教学过程和学生学习行为所进行的积极、及时和有效的反思。

下述案例佐证了教师如何运用评价理论对学生评论进行有效分析,并探讨教师如何在语用策略上对学生提供情感支持及认知帮助。

“首先,这些幻灯片找得‘颇有意思’(态度-鉴别:肯定),‘图片和所要表达的内容非常吻合’(态度-鉴别:图文相关),当然也有一些图片如果能提供更权威的证明,则更理想。其次,你的观点和你的陈述内容也‘大部分吻合’(态度-鉴别:图文相关),而且有‘很多很丰富’(态度-鉴别:丰富)的论证。正如A同学刚才说的‘她被你们的论据深深吸 引’(态度-判定:行为)。然而,你的某些观点似乎‘不够深刻’(态度-鉴别:不肯定),多不代表深,要挖得更深一些。做更多的阅读,然后与自己的想法结合起来,引发更深层次的想法。第三,我点评一下肢体语言方面。你的眼神和观众有互动,这一点做得‘很好’(态度-鉴别:肯定),偶尔,你的‘手会随着语速的变化有所挥动’(态度-判定:肢体语言丰富),其实,你还可以适当放松,不要过于拘谨。当然,总体来说,我觉得你们这组成员间‘团结合作,关系融洽’(态度-情感:满意)。”

黄新先从内容、组织、图文相关性,肢体语言丰富度这几个方面肯定学生对同伴的评估。其评估语料在态度-情感、态度-鉴别、态度-判定方面深化了学生对陈述内容的理解,意义深刻:首先,评估过程和内容加深了学生对陈述和评价标准的把控,创建了教学支架,建构了积极的话语环境;其次,评估话语有效地促进了学生与教师的情感沟通,并及时加深学生对评价话语作用和功能的认知;最 后,教师对自身反馈话语的有效组织,即从语言反射出的情感、判定、鉴别三方面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设计内容、结构组织和情感协商的反馈支架模版。总而言之,上述语料搭建的课堂评估话语构建模板,呈现了“评论什么”(内容和组织)和“如何评论”(人际谈判)。

正如该访谈摘录所示:“组织这些信息时,我想通过话语中一些显性的肯定和否定的评价让隐性的规则成为明确的规定。”

2.3 反馈行为的结果 通过积极话语分析,下述案例回答了本研究的第三个问题,即教师如何通过情感和认知,逐步让学生在同伴支架与反馈支架的帮助下,掌握反馈的技巧。所收集和分析的语料对进一步建构教师有效反馈话语提供了经验。

学生:“我们非常感谢您用了一些熟悉的例子在一开始就告诉我们反馈该注意的点。”

黄新:“是的,你的反馈内容和方式也是我认同的(态度-情感:认同),让我们之间‘产生共鸣’(态度-判断:产生共鸣)。”

学生:“我觉得我的逻辑线有点模糊。我不太明白所陈述的细节。他们的关键字太多了……还有一点,我认为他们的材料没有说服力。例如,他们向我们展示了这种现象,但没有得出明确的结论。”

黄新:“‘观察很敏锐’(态度-判定:观察敏锐),‘很好’(态度-情感:满意)。”

学生:“您能给我们一些建议吗?”

黄新:“你们的反馈也是一种陈述,首先,你们‘清楚要求,陈述有条理’(态度-判定:符合要求);我发现你们用了‘大量’的问题去引导被评价的同学的思考,证明你们‘带着问题去评估’(态度-判定:批判思考)。当然,只问问题没有建设性的提议‘还是不够的’(态度-鉴别:不满意),别忘了,我还指望你们给我灵感呢!”(全班大笑)

黄新的回复,“我还指望你们给我灵感呢”,虽从评估理论中很难分辨出使用的评估手段,但话语分析可以跳出评估理论的框架[16],这句话实则在表达黄新对反馈提供者提供的信息量的不满,亦可以用(态度-情感:不满)去标注其特点。从情感层面而言,学生从这句诙谐的点评中间接得知教师的要求。笔者的课堂观摩多次记录了黄新试图拉近和学生的距离,如鼓励学生称她为“小黄老师”。逐渐地,教师亦成为了学生的学习“同伴”,在情感支持和认知支架的合力作用下,同伴支架和反馈支架在黄新的评估话语构建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即学生愈加清晰教师的要求及反馈的关键内容、组织方式和人际交流。在访谈中,黄新表示:“总的来说,用词恰当,表意清晰,紧扣主题,是口语评估的关键。”她亦提到,“同伴反馈是对教师反馈的重要补充,而同伴反馈过程中的挑战则能促使教师运用有效策略给予学生情感支持方面和认知方面的帮助”。

2.4 总结 本研究发现,有效的评估反馈,不仅需要教师提供认知层面的指导,帮助学生生成、分析并使用各项标准[8],还应在情感方面表现关怀[17],获取学生信任,培养并保护学生的积极性和自尊[18]。 本研究探讨了支架式教学,反馈策略及评估之间的关系,得出如下教师反馈话语建构策略:①认知支架学习论指导下,教师有点可讲,有据可论,有证可依,构成了评估内容和组织结构的基础;②社会情感支持指导下,以正面评价为本,以指出不足为辅,在改进中提升,在评估反馈中构建有效的课堂对话;③综合上述两点,依据具体教学目标、场景、学生水平,合理增减评估内容,在评价系统之情感、判定、鉴别三方面灵活调配评估重点,做到既不让学生盲目自大,亦不让学生过分自卑。

本研究揭示了社会情感支持和认知支架理论是教师促成反馈过程中两个相互依赖的维度,而同伴支架与反馈支架在口语课堂同伴反馈中为丰富上述维度提供了教学启示,佐证了认知与情感在语言学习课堂中的重要作用。

3 讨论

英语口语课堂具有丰富的语料和互动素材,教师对学生口语活动的评估,是教师反馈策略的具体表现。PRICE等[19]用“嵌入式的关系”形容教师对生反馈的评估行为。本研究的结果所揭示的反馈策略在高校英语课堂中的重要性与现有文献保持一 致[4,7,10,16]:学生通过同伴反馈对话,体会支架教学中的同伴意义,教师则在这一过程中构建有益的反馈支架,提高自身评估素养。这种嵌入式的相互作用,促进了口语课堂有效反馈策略的构建。在运用评价理论剖析教师课堂评估话语的基础上,本研究得出,评价理论中对事物价值的评判—鉴别,对人物性格和行为的评价—评判,对人物情感的表达—情感[20],为语言教学中评估标准的设置和教学过程中支架的构建,提供灵感。近年来,国内学者的一些研究结果证明了评价理论对英语教学的指导性作用,如廖传风[21]研究了评价理论在大学外语写作教学实践中的应用,得出学生围绕关键性评价词汇以及运用评价语块撰写作文能有效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结论。丁文凤[22]探索了评价理论在大学英语阅读教学中的作用,指出恰当地运用评价理论有助于提高我国大学英语教学的质量及开拓外语教师的教学和科研视野。余伟琼[23]的研究审视了评价理论下,态度意义能够帮助学生准确地理解听力材料。

本研究结果亦为新医科背景下,如何合理有效建构大学英语课程的评价体系和模式,以培养具备英语综合能力的“医学+英语”复合人才[24],提供了经验和研究方向,即新医科背景下,英语课堂应从传统的技能固化培养模式,转向情感与技能的构建,通过语言教学,引导学生树立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教师评价话语的建构在医科大学英语课堂中可发挥如下积极作用:①通过有效评价话语刺激同伴评价,实现评价话语内容服务语言目标,评价活动实现情感目标的培养模式;②通过支架教学,引导学生逐步体会评价话语层层剖析、步步深入的特点,从而在掌握语言学习技能的过程中,体会合理评价与反馈在其今后职业中的作用,如医师如何通过合理反馈,与患者进行全面、专业又体恤其情感的互动,促进病患间的良性沟通。合理科学的评价话语,是新医科背景下,学科教学与职业修养和社会责任感相融合的体现[24]。可见,教师对有效评价策略这一技能目标和同伴评价体系这一情感目标的认同,是实现话语策略顺应教学情况的前提,也是创新医学生英语学习口语课堂教学范式的必经之路。

4 总结

根据《大学英语教学指南》,大学英语教学应该以“先进的外语课程理念为指导,根据语言教学规律和学生学习需求,构建多元、多层次的课程体系,兼有工具性与人文性双重性质”[25]。本研究以系统功能语言学中的评价理论为理论框架,以积极话语分析为语篇分析方法,对高校英语口语课堂同伴反馈中教师与学习者的话语进行分析,着重审视支架式教学与教师评估话语策略构建之联系。

本研究作为评价理论在课堂评估话语分析中的应用研究,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首先,学生的反馈更多的是模仿教师之前的模范评价,反映了中国文化中,教师等级促成了话语、权力与意识形态的关系特征;其次,教师有计划地引导反馈步骤和模范评价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带给学生情感和认知支持,却也禁锢了学生的思想;最后,反馈和评估均以中文为主要交流语言,削弱了语言的实际交流功能。

由此,笔者提出如下建议:第一,教师根据授课任务,适当地在教学设计活动中提供第三种认知支架,即口语策略,以配合认知支架,协助教师合理创造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激发学生用目标语言进行多元化学习;第二,教师有意识地调配各支架的比例,减弱学生的学习焦虑感,并通过课程思政教育,将情感目标与语言目标相结合,实现学生的职业道德观培养。

通过教学支架与情感支持的互促体验,建立学生学术和职业发展的关联性,是本文就“新医科”背景下,医学类院校本科英语教学中教师话语策略构建效果的积极思考。今后的研究应围绕大学英语教学体系如何在新医科背景下,转变传统英语教育模式,有效结合语言教学之工具性与人文性,提高学生融合医学专业和跨学科知识的语言产出能力,稳步实现英语学术技能和素养[24]的人才培养目标。

猜你喜欢
同伴话语支架
支架≠治愈,随意停药危害大
保健医苑(2022年5期)2022-06-10 07:46:12
给支架念个悬浮咒
专题·同伴互助学习
大学(2021年2期)2021-06-11 01:13:12
现代美术批评及其话语表达
河北画报(2021年2期)2021-05-25 02:07:18
前门外拉手支架注射模设计与制造
模具制造(2019年3期)2019-06-06 02:10:54
寻找失散的同伴
嘿,这欢乐的日子!
相约钓鱼身亡 同伴应否赔偿
话语新闻
浙江人大(2014年6期)2014-03-20 16:20:34
话语新闻
浙江人大(2014年5期)2014-03-20 16: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