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振文,姚方杰,张作达,林立铭,余厚美,王琴飞,李开绵,
(1.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 热带作物品种资源研究所,国家薯类加工技术研发分中心,海南 海口 571101;2.吉林农业大学 园艺学院,吉林 长春 130118;3.海南大学 热带作物学院,海南 海口 570228)
食用菌被联合国粮农组织(Food and Agriculture Organization,FAO)评为健康食品,中国是食用菌栽培最早的国家。据报道,2019 年中国食用菌总产量达3 933.87 万t,占全球总产量的70%[1];其中,黑木耳为第二大食用菌,主要分布于黑龙江、吉林、辽宁和内蒙古等地[2]。黑木耳(Auricularia heimuer)为担子菌亚门(Basidiomycotina)木耳目(Auriculariales)木耳科(Auriculariaceae)木耳属(Auricularia)真菌,同属的10 余种真菌中以黑木耳的营养价值最高。黑木耳富含多种氨基酸(包括8 种人体必需氨基酸),矿物质元素铁和钙含量分别是肉类食品的70~100 倍,是一种药食同源的优质原料,是人类健康饮食的重要食物[3-5];黑木耳还具有很好的保健功能,包括抗氧化、降血脂和提高免疫力等药理及生理功能[5-6]。黑木耳多糖和氨基酸组成是影响黑木耳功能的关键[7-8]。段木栽培是黑木耳的传统栽培方式,而南方木材来源十分有限,导致“北耳南扩”受到一定影响。因此,利用南方充裕的热带作物副产物作为栽培的生物质料是拓展“北耳南扩”的主要方法[9]。
木薯(Maihot seculentaCrantz)是大戟科(Euphorbiaceae)植物,是世界三大薯类作物之一,也是中国南方重要的粮饲兼用作物,主要分布于广西、广东和海南等华南地区。据估算,华南地区每年产生近300 万t 木薯茎杆,其中90%以上被丢弃在田间,不仅浪费资源,也给生态环境带来诸多负面影响。研究表明:木薯茎杆具有适合食用菌生长的碳氮比和丰富的矿物质[10],是食用菌栽培的理想基质。因此,本研究以10个黑木耳品系为研究对象,利用木薯茎杆屑为主要栽培基料栽培黑木耳,并对栽培的黑木耳品质进行评价,筛选出适合林下立体栽培的黑木耳品系,为木薯茎杆栽培黑木耳技术的应用推广提供理论依据。
黑木耳菌种来源于吉林农业大学园艺学院,分别是C11、C18、C26、C67、C68、C117、C217、C617、AC11 和AP 品系。栽培基料配方包括木薯杆屑46.8%、杂木屑31.2%、麦麸20%、石灰1%、石膏1%和适量水,搅匀后使基料含水量为(58±2)%,以手轻捏培养料有水渗出但不外滴为准,然后装袋,压紧,每袋料湿质量1.0~1.1 kg;灭菌和接种后备用。每个品系设置100个菌袋。
甲基强的松龙治疗黄疸型病毒性肝炎相较于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未见差异,但能够有效的减轻患者痛苦,促进总胆红素与丙氨酸转氨酶的改善[11]。
发菌条件和出菇管理方法参考王琴飞等[11]的方法。发菌:在22~25 ℃环境下遮光发菌约25 d,待发白的菌丝长满代料后准备扎孔出耳;催芽:用干净的扎孔器给代料扎孔6~8 排,开口直径0.3~0.4 cm,开口数180~220个,放置于温度20~25 ℃、相对湿度80%条件下催芽约10 d;出耳:菌丝封住催芽孔后(即耳线形成)于室外温度20~25 ℃、相对湿度80%~85%的遮阴或林下出耳,每天自动淋水约5 次,每次10 min;摘耳:室外出耳约15 d 即可摘耳。
进一步计算RC 值,结果(表4)显示:C11、C18 和C26 等5个品系中有5 种氨基酸RC 值大于1,说明与FAO/WHO 氨基酸标准相比,该氨基酸相对过剩;C117、C617 和AP 中多数的氨基酸RC 值小于1,说明该品系的氨基酸相对不足。各品系中,异亮氨酸均为第1 或第2 限制氨基酸。
由图2 可知:C67 的总糖含量最高,达(37.87±2.27) mg/g,其次是C18[(35.05±4.04) mg/g],两者均显著高于其他品系;C217 的总糖含量最低,仅为(22.881±3.16) mg/g。此外,C67 的海藻糖含量最高,达(54.28±0.63) mg/g;AC11 的最低,仅为(18.89±1.06) mg/g。C11 的葡萄糖含量最高,达(18.58±0.31) mg/g;AC11 的最低,仅为(4.82±0.13) mg/g。
由表3 可知:C11、C18 和C26 的必需氨基酸中,除异亮氨酸和色氨酸含量略低于FAO/WHO 推荐氨基酸含量[16]外,其他氨基酸含量均优于FAO/WHO 推荐含量;其他品系的样品必需氨基酸含量与FAO/WHO 推荐含量相差较大,仅有蛋氨酸+半胱氨酸含量整体优于FAO/WHO 推荐含量。
图1 黑木耳产量和含水量Fig.1 Yield and water content of black fungus
使用Excel 2010 和Origin 8.5进行数据处理。
图2 黑木耳总糖、海藻糖和葡萄糖含量(DW)Fig.2 Total sugar,trehalose and glucose contents of black fungus (DW)
承载音乐课程资源需要非生命以及生命两种形式的载体。当中的生命载体就是指整个活动过程中的人,也就是指那些具备一定的科学文化素养的课程专家、课程管理者、音乐学科专家、音乐教师以及家长、幼儿等能够帮助收集音乐资料的人士。他们不仅具备着生命载体的身份,同时也是开发主体,是整个课程开发的主要力量。
尽管反腐败工作属于一个国家的内政,但如果仅把它局限在国内,无视国际合作的需求,则会严重妨害追逃、追赃的实际效果。转变观念、发扬合作,摒除某些偏执的自我保护意识,把反腐败治理的视野从国内转向国际,不仅是腐败空间的国际化趋势所要求的,更是当前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具体包括:
表1 黑木耳氨基酸含量Tab.1 Amino acid content of black fungus mg/g
表2 黑木耳的贴近度Tab.2 Close degree between of black fungus
由图1 可知:C67 的袋产量最高,达(766.00±38.30) g,其次是C68[(732.60±36.30) g],而C117品系的产量显著低于其他品系,仅为 (209.10±10.50) g,各品系平均袋产量达(518.41±25.90) g。此外,各品系的含水量在87.79%~92.00%之间,含水量90%以上的品系有7个,其中C26 的含水量最高,达(92.0±4.6)%,而AC11 品系含水量最低。
在第四阶段,中国译者主动翻译《圣经》,主要原因则在于发现《圣经》的文学性对本土文化场域建构的裨益。以严复节译《圣经》为起始标志,《圣经》汉译呈现出文学化趋势。(任东升2003:88)以《现代中文译本》(1979年版)为例,神学名词的取消、文字现代化、诗体的排列、诗意的传达,都“显示出中国翻译家紧跟时代的美学特征”(同上:90)。也就是说,中国本土译者通过凸显《圣经》的文学性,将其定位为世界文学名著进而引入译语文化场域,同时遵从译语文化场域中诗学规范,以图建构本土文化场域。
由表1 可知:10个黑木耳品系中,C26 的总氨基酸含量最高,达1 934.12 mg/g,C617 品系总氨基酸含量最低,仅为808.00 mg/g。由表2 可知:10个黑木耳品系与全鸡蛋蛋白的贴近度在0.678~1.040 之间,平均为0.823,其中C26 与全鸡蛋蛋白的贴近度最高,与全鸡蛋蛋白的营养水平相当;而C117 与全鸡蛋蛋白的贴近度最低。
表3 黑木耳的氨基酸RAA 值Tab.3 RAA value of amino acid of black fungus
每个品系选取30个菌袋为调查对象,黑木耳采收后先自然晾干,70 ℃烘干至恒质量或晒干,用样品粉碎机粉碎,过100 目筛,贮藏于4~8 ℃条件下备用。参考GB 5009.3—2016[12]的方法测定含水量;采用蒽酮比色法[13]测定总糖含量;参考王琴飞等[11]的方法测定海藻糖含量;参考GB 5009.124—2016[14]的方法测定氨基酸含量。蛋白质评价包括贴近度和氨基酸评价。参考彭裕红[15]的方法计算氨基酸贴近度;参考朱圣陶等[16]的方法进行氨基酸评价,分别计算各品系的氨基酸比值(ratio of amino acid,RAA)、氨基酸比值系数(ratio coefficient of amino acid,RC)和比值系数分(score of RC,SRC)。RAA=1 表示样品必需氨基酸含量与FAO/WHO 推荐含量[16]一致;RAA 大于1 表示样品必需氨基酸含量优于FAO/WHO 推荐含量。SRC 表示样品蛋白质的氨基酸组成与FAO/WHO 推荐含量[16]的差异,变异系数(CV)=0 时,表示两者一致,此时SRC 值为100;CV 值越大,则SRC 值越小,表示样品蛋白质营养品质与推荐模式相差越远。各指标的计算公式为:
表4 黑木耳的RC 值Tab.4 RC value of black fungus
由表5 可知:C26 品系的SRC 值最大,为72.5,营养较好,比较接近FAO/WHO 提出的标准营养模式;而C617 品系的氨基酸CV 值最大(0.641),表明其SRC 值分布较分散,营养价值离标准模式氨基酸的营养价值相差较远。
表5 黑木耳的SRC 值Tab.5 SRC value of black fungus
目前,从基料上分,黑木耳栽培有段木栽培和代料栽培;从栽培方式分,有全日露天栽培、林下挂袋栽培和设施栽培等。随着“北耳南扩”的需要,高温型黑木耳林下或设施代料栽培成为新的发展模式[2,17-18],且栽培的黑木耳有较好的营养品质[4,19]。本研究表明:利用木薯茎杆为栽培基料开展林下立体栽培,多数品系生长迅速,袋产量最高达766.00 g,产量稳定,具有较好的可行性。从品质看,10个黑木耳品系的总糖、海藻糖、葡萄糖和氨基酸含量均有一定差异,说明各品系存在对木薯茎杆基料适应性的差异,这可能是由于各品系黑木耳的胞外酶活性存在差异所导致[20]。可见,筛选合适的菌种是代料栽培黑木耳的关键[9,21-23],且用木薯茎杆屑栽培的黑木耳其总糖、海藻糖和葡萄糖含量高于其他研究报道[11],说明木薯茎杆屑代料栽培黑木耳有一定的品质优势,这为木薯产区木薯茎杆的综合利用提供新的方式,具有较大发展潜力[24-26]。
蛋白质和氨基酸评价是食物营养品质评价的主要方法。1973 年,FAO/WHO 共同推荐使用标准模式评价食物氨基酸比例,以此表示食物的营养价值,国内也广泛推广应用[16,27-30]。本研究采用同样的评价方法对10个黑木耳品系的蛋白质和氨基酸进行评价,结果发现多数品系符合FAO/WHO 推荐的评价标准,部分品系的蛋白营养水平接近甚至超过全鸡蛋蛋白,且多数品系的氨基酸RC 值>1,说明多数黑木耳的氨基酸含量相对丰富,只有少部分的氨基酸相对不足(RC<1)。从SRC 评分还发现,异亮氨酸均为第1 或第2 限制氨基酸,据报道,植物蛋白质来源丰富,但许多植物蛋白的主要限制氨基酸是赖氨酸、蛋氨酸、苏氨酸和色氨酸[31]。可见,黑木耳作为日常膳食营养补充是可行的。
利用46.8%的木薯茎杆屑代料栽培黑木耳具有较好的可行性,但存在品系间适应性和营养品质的差异问题,木薯茎杆屑代料栽培黑木耳需要注意筛选适宜的黑木耳品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