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雪彬, 谢 非, 周 琳
(泸县农业农村局, 四川 泸县 646100)
四川省南部地区包括泸州市、宜宾市、内江市、自贡市、乐山市,常年水稻栽插面积70万hm2左右。该区域温度条件特别是秋季热量资源较好,以冬水(闲)田的一季杂交中稻、杂交中稻-再生稻种植为主。其中海拔350 m以下地区主要为杂交中稻-再生稻,平均产量头季稻530 kg/667 m2、再生稻140 kg/667 m2左右,高产区头季稻650 kg/667 m2、再生稻250 kg/667 m2,两季产量达900 kg/667 m2以上。
再生稻具有生育期短、日产量较高、米质优、省种、省工、节水、调节劳力、生产成本低和效益高等优点,是充分利用川南冬水田区秋季光热资源的一种重要种植模式[1]。由于每年审定的杂交中稻品种多,生产上品种更新快,开展适应再生稻种植的新品种筛选,对促进川南水稻生产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为此,作者于2020年选择了13个水稻新品种开展筛选试验,以期为大面积生产强再生稻品种的选择提供科学依据。
试验地位于四川省泸县方洞镇屈湾村9社,海拔302.6 m,冬干闲田,紫色水稻土,pH值5.8,肥力水平中等,肥水管理与大面积生产相同。
以杂交中稻香优1115(1A/2115)、野香优3306、甜优3306、内6优丝苗、内10 优7185、绵优7353、川绿优青占、川康优673、汉两优1622、千香优6611、川康优787、宜香2115和品种M两优534为材料。2月27日—2月29日泡种36 h,2月29日采用机插育秧盘方式湿润地膜育秧。3月23日开始揭膜炼苗,于4月19日按23.3 cm×20 cm规格人工移栽本田,每窝栽2粒谷秧。小区面积13.2 m2,3次重复,随机区组排列。
按常规方法每小区取样5穴考查头季稻及再生稻穗粒结构,并收小区实产。数据统计分析,首先对头季稻、再生稻及两季总产小区产量进行方差分析,分别以头季稻、再生稻产量的穗粒性状为自变量,进一步分别开展产量构成因素对头季稻和再生稻产量的通径分析。所有计算由DPS 9.5软件和Excel 2003 软件完成。
从试验结果(表1)可见,品种间头季稻、再生稻及两季总产的差异均达显著水平。其中头季稻高产品种有野香优3306、川康优673,产量在600 kg/667 m2以上;再生稻高产品种为内6优丝苗、绵优7353、川康优787和宜香优2115,产量超过200 kg/667 m2;两季总产较高的品种有绵优7353、野香优3306、内6优丝苗、川康优673和宜香优2115,产量在800 kg/667 m2左右。
表1 杂交中稻和再生稻品种间产量比较 单位:kg/667 m2
为了明确头季稻高产品种的穗粒构成特点,利用表2所示数据,进行了有效穗(X1)、穗粒数(X2)、结实率(X3)和千粒重(X4)对产量(y)的通径分析。从分析结果(表3)看出,各产量构成因子分别与产量呈正相关趋势,穗粒数(X2)、千粒重(X4)、有效穗(X1)对产量的直接作用较大,直接通径系数为1.02~1.30,结实率直接通径系数不足0.7,表明选用大穗、千粒重高并兼顾一定有效穗数的品种,有利于头季稻高产。
表2 不同品种产量及其穗粒结构
表3 头季稻穗粒结构对产量的通径分析
为了探明再生稻高产的主攻方向,基于不同品种的再生稻有效穗(X1)、穗粒数(X2)、结实率(X3)和千粒重(X4)和产量(y)数据(表4),进行通径分析,结果(表5)表明,各产量构成因子分别与产量呈正相关趋势,其中结实率(X3)对产量的相关系数(0.578 5)达显著水平,有效穗(X1)和穗粒数(X2)对再生稻产量的直接效应较大。表明在提高有效穗和穗粒数基础上,进一步增加结实率,是再生稻高产的主攻方向。
表4 不同品种的再生稻产量及其穗粒结构
表5 再生稻穗粒结构对产量的通径分析
品种是水稻获得高产的重要基础[2-3]。本研究显示,在川南冬水田区,作为一季中稻选用野香优3306、川康优673,可获得600 kg/667 m2以上的高产;若蓄留再生稻选择绵优7353、野香优3306、内6优丝苗、川康优673和宜香优2115,头季稻与再生稻两季产量可达800 kg/667 m2左右。
从高产栽培策略看,一季中稻应在选择穗粒数多、千粒重高并兼顾一定有效穗数的品种基础上,注意分蘖盛期晒田降低苗峰,以提高成穗率和穗粒数[4]。就再生稻而言,高产的主攻重点是在提高有效穗和穗粒数基础上,进一步增加结实率。为此选用头季稻生育期适宜,通过旱育秧早播早栽,可提早头季稻成熟期和再生稻抽穗期[5],确保再生稻安全开花而提高其结实率;结合纹枯病防治[6]和早施重施促芽肥[7],以提高头季稻成熟期再生芽成活率,为再生稻高产奠定稻数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