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服务驿站的喜与忧

2022-04-07 09:50民生周刊王迪
民生周刊 2022年7期
关键词:徐明助餐小山

□ 《民生周刊》记者 王迪

“这几年忙得时间都不知道去哪儿了。”每天只有到单位,才是方小山心里最踏实的时候。

作为北京市朝阳区规模最大的养老连锁服务机构福寿苑的负责人,方小山已在养老行业摸爬滚打了6年。

“养老是个良心活,没点公益心,很难坚持下去。”相比刚踏足养老行业的头两年,基本不盈利、主要靠政府补贴的日子,方小山对《民生周刊》记者坦言,“现在不一样了,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进一步加深,老有所养从一个家庭问题变成社会的普遍关注,养老行业正迎来春天。”

最后一公里

受传统观念影响,我国90%以上的老年人选择居家养老。

“上了年纪后,老人对家庭归属的心理需求表现得特别强烈。”方小山说,作为中国式养老的主流,居家养老符合中国老人的期待,基于这种现实需求,以居家为基础的社区养老服务应运而生。

为应对人口老龄化纵深发展,北京2016年创新性地推出“三边四级”养老服务体系,通过建设社区养老服务驿站,进一步完善北京养老服务体系,最终解决老年人居家养老的后顾之忧。方小山正是这一年踏入养老服务行业。

“养老服务驿站作为一种社区嵌入式养老服务方式,相当于把养老院的服务下沉到社区,再由社区驿站送到家里,打通老年人养老服务的‘最后一公里’。”

在方小山看来,社区养老服务驿站不仅满足了老年人的居家养老需求,提升老年人获得感、幸福感,而且能有效化解养老机构“一床难求”的局面。

水碓子养老服务驿站,隶属于北京市朝阳区团结湖街道,这一带的老旧居民区较为集中,老年人覆盖范围广,是福寿苑照料中心26家社区养老服务驿站中较为典型的一家。

《民生周刊》记者走进水碓子驿站时,恰巧是午餐时间,厨房师傅正忙着配餐,即使在疫情期间,驿站工作依旧井然有序。

“吃饭是老年人的刚需,也是老人消费最多的服务项目。”方小山说,助餐服务是驿站存在的命脉,从目前养老驿站提供的助餐、助洁、助浴、助行、代办、咨询等多种收费类服务的流量来看,在需求未被完全激发的前提下,老人仍倾向于选择助餐等日常消费服务。

78 岁的李阿姨从2020 年初疫情暴发开始,一直在养老驿站吃饭。“老伴儿不在了,一个人吃饭没胃口,时间一长,自己也懒得做了。”驿站未进驻时,李阿姨经常会把中午饭“糊弄”过去,“除非晚上儿女和孙子回来吃,才值当开伙做一顿。”

老年人的助餐需求有多大?以水碓子养老服务驿站为例,工作人员告诉记者,驿站平时一天接待量是400~500人次,“这只是在驿站内就餐的老人,取走和送餐上门的不算。”

疫情防控期间,一位老人驻足查看养老驿站贴出的通知,不远处的小门设有取餐处。图/王迪

福寿苑自2019年开始建设中央厨房,以在团结湖、将台、呼家楼、东风、平房、香河园、双井等老年餐集中加工厨房为中心,通过各驿站为基础点,设立多个老年助餐点,可就近用餐或取餐。目前为老年人提供助餐服务超过10万人次。

在此基础上,驿站还根据自身设施条件和周边资源供给情况,为居家老年人提供助浴、助洁、助急、助医等规范化、个性化定制服务,拓展开展康复护理、心理咨询、法律咨询等延伸性功能,提供慈善组织、社工、社区志愿者和低龄健康老年人到社区志愿服务、老年人互助等13大类、30多项服务,构成日托、全托、照料、护理全梯度服务。

“驿站基本涵盖老年人的一般需求和特殊需求,只要服务跟上了,时间一长,老人和驿站之间,自然而然会形成一种黏性关系。”在方小山看来,这是一种良性双向依赖,驿站需要老人提供流量,来维持驿站生命力;老人也需要驿站提供服务,保证其晚年生活需求和质量。

情感需求

除了日常助餐、代买代购、健康指导等一般需求外,如今老年人的情感需求,成为驿站管理者不得不面对的问题。

徐明是大望路社区养老服务驿站站长,今年是他从事养老服务行业的第三年。他告诉《民生周刊》记者,真正走进老人心里后,会发现,老人的需求很多。“从社会角色中一下子脱离出来,老人的孤独感油然而生,他们更渴望被关注和陪伴。”

而现实中,因为自身社会压力大、生活节奏快,子女们的注意力往往很难放在老人身上。

“尤其是独居老人,更需要子女的关爱。过去,老人想给孩子打电话,都不敢打,不是孩子不孝,而是老人怕他们太忙。”

聊起子女,老人们经常对徐明念叨的一句话是:“孩子们不容易,白天要工作,晚上还要辅导孩子功课,我们得体谅。”

徐明说,一些年龄大的老人,子女都已经五六十岁,自己也做了爷爷奶奶,很难有更多精力顾及上一代。

“更多时候,老人宁愿‘麻烦’我们。”徐明回忆起自己刚到驿站时的情景,“每天坐不下、闲不住,时间都用来围绕老人转。”

在徐明看来,一个驿站经营得如何,站长很关键。老人都是讲感情的,对他用不用心,都能感受到。“比起子女,他们更渴望找身边信得过的人诉说。”

几年相处下来,徐明对驿站每一位老人的情况了如指掌。“很多时候,我们扮演的是倾听者,也可以理解成‘垃圾桶’,只能进不能出。”徐明笑笑说。

每到年关,都是老人最难“熬”的时候。一方面天气寒冷,另一方面过节是团聚时刻,老人通常脆弱敏感,尤其是独居老人。方小山说起一位老人,一过春节就“消失”了,工作人员和家人找了一夜。找到她时,那位阿姨说:“我就是故意的,你们不关注我,我就是让你们找(让你们担心)。”

如今,每到春节或重大节日来临前,方小山都要求工作人员提前给老人做必要的心理辅导,帮助他们度过一个安心节、舒心节。

“一天至少一个电话”“保证定期探望”等条款,都写进了福寿苑养老照料中心与家属签署的协议中。“至少能提醒他们,不要因为忙,忽略掉身边最重要的人。”方小山说。

政策上不能“断奶”

作为养老服务体系中离老人生活最近的一种服务方式,北京社区养老服务驿站从无到有,目前已累计运营1000余家,基本实现城乡社区全覆盖。但从拥有资源的情况看,平均每个驿站需要服务近万名老年人口。

随着越来越多老人加入居家养老行列,除了保证其基本需求外,下一步,方小山打算将侧重点放在失能、半失能及独居老人群体上。“他们的需求更明显,也更迫切。”

2020年10月,福寿苑建立了居家智慧养老服务平台,通过平台热线电话,把老人在生活中的所有服务进行详细分类,派遣专业服务团队上门服务。

同时,通过为辖区内失能、半失能及空巢老人安装智能呼叫检测设备“易键呼”,第一时间为老人提供应急服务。

平台通过智能设备实时上传的数据,了解老年人的生活起居等情况,将老年人的服务需求与社区一键连通。

“如果传感设备在一段时间内,没有监测到老人在室内活动的轨迹,工作人员就会主动联系老人,查看是否需要帮助。”据了解,安装智能呼叫监测系统后,社区已经解决了多起独居老人在家跌倒无人救助的情况。

面对日益旺盛的养老服务市场,如何让驿站更好生存、持续提供优质服务?从业多年的方小山对《民生周刊》记者说,养老行业目前最缺的是人才。

“我国院校本身开设的养老相关课程少,难以招到专业人才,大部分工作人员是从其他行业转行过来的。”这意味着,养老驿站还要承担人员培训功能。

在人才输入、机构管理方面,方小山期待,政府能够加强对养老机构的人才支持、企业运营管理培训。人口老龄化需要全社会共同关注,各行各业要加大对养老服务业的关心支持力度,转变就业观念,形成敬老、孝老、爱老的社会氛围。

作为兼具公益性和商业性的公建民营养老机构,养老服务驿站承担着一部分社会责任。方小山希望,政府能够从购买服务和财政补贴上,继续给予机构帮扶支持,巩固和加强养老服务驿站自身造血能力和市场化生存能力,以满足更多老年人的养老服务需求。

“扶上马,再走一程。还是要多送一送,政策上不能‘断奶’。”采访结束前,方小山说。

猜你喜欢
徐明助餐小山
江苏泰州 老年助餐暖胃更暖心
余杭:养老助餐服务成为浙江样板
靠颜值洼地上央视:一个丑角“挑”成人生赢家
小山小水
寻找獾小山
一杯奶茶
李小山:艺术害苦了多少人?
福州茶园街道创办养老助餐食堂
徐明高速公路江苏段沥青路面智能化施工质量控制
高模量沥青混合料(HMAC-20)在徐明高速公路江苏段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