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力
(上海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上海 200041)
以邮轮旅游为核心的邮轮产业,以及催生的关联度更广的邮轮经济成为西方部分国家的核心支柱产业,对促进地区经济起到了重要作用。邮轮旅游在美洲和欧洲地区发展迅速,垄断了邮轮的上中游产业,占据了全球邮轮旅游市场的主要份额。根据我国交通运输协会资料,我国邮轮旅游大概从2006 年开始,各大沿海城市开始大力建造邮轮港口,发展邮轮产业。
从规划设计角度出发,以三亚凤凰邮轮港为例,通过完善邮轮母港设施建设,提高邮轮配套能力和服务水平,促进邮轮旅游和邮轮产业的发展。
邮轮港从规模上来看,一般分为母港、停靠港、小码头三种,相应的其接待能力和服务配套能力也有所不同。邮轮母港从字面上可以看出是邮轮的停靠基地,为邮轮提供全方位的服务。一般认为邮轮母港作为始发港,除了具备基本的港口停泊能力外,还应具备完善的游客集散、后勤补给、维修保养等功能,以及齐全的商业服务、商务办公等产业[1]。邮轮母港的内涵相较始发港更加丰富,从功能上来讲不仅是具备客运功能的交通枢纽,更是支撑邮轮旅游及邮轮产业发展的集聚区域,体现了其旅游功能的内涵(见图1)。
图1 邮轮母港功能构成示意图
从世界著名邮轮母港的建设经验来看,邮轮母港一般都位于城市中心,依托城市便捷的交通条件和完善的商业设施为游客提供服务,同时也方便游客体验城市地域文化和参观特色景点[2]。总结如下几点:
一是足够的港口水深条件和航道,靠近城市的商业商务区;二是周边旅游资源丰富,游客量大,码头附近有高档酒店、购物、餐饮设施;三是便捷的空港和陆地交通条件,且有一定的维修保养基础;四是国际接轨的运营制度和海关管理程序。
国际邮轮母港作为经济中心和新的增长极,一般圈层式的布局办公、娱乐、餐饮、酒店等配套设施。作为港城空间的延伸,国际邮轮母港还肩负着博物博览、文化载体、商务休闲等功能[3]。研究发现,国际先进的邮轮母港无一不与城市的核心地区紧密融合,在距码头区域1~2km2范围内集聚了大量与母港外延功能相配合的文化艺术、办公金融、商业服务设施,并拥有优良的生态环境,母港不仅是客运码头,更是围绕着邮轮码头展开的经济安排与发展建设,是在空间上形成的一种经济发展组织(见图2)。
图2 邮轮母港周边设施布局图
三亚凤凰国际邮轮母港位于三亚中心城区的凤凰双岛上,于2006 年11 月作为我国第一座专用国际邮轮码头开航,目前三亚邮轮母港即将建成1个8万t、2个15万t、2个22.5万t泊位。但相应的航站楼及配套设施、服务水平还有待进一步提升,邮轮港口与城市间的经济联系也不密切。
虽然近年来我国邮轮港口的建设如火如荼,但近年我国邮轮旅游发展持续下滑,始发和访问的艘次也较最高年份有显著减少(疫情之下,邮轮旅游几乎全部停航)。2018 年三亚邮轮母港接待游客量仅为2.61万人次(同比下降10.27%),相比2018 年吴淞港则接待375 艘次,游客量271.56 万人次,有明显的下降[4]。
在2018 年4 月13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30 周年大会上发表了重要讲话,提出支持海南全岛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和自由贸易港的要求。随后国家出台了支持海南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支持三亚等邮轮港口开展公海游航线试点,加快三亚向邮轮母港方向发展,成为三亚建设邮轮母港,发展邮轮经济的重要机遇。
邮轮母港的配套规划从空间关系来看,大致分为两部分:一是位于港口的硬性基础设施,是母港作为客运始发港,为了满足不同船舶停泊运营必须满足和建设的。这些设施主要集聚在港口码头区,包括航站楼、停车场、接驳停车、安检口岸、能源供应、船供补给、污染物处理等设施;二是为了发展邮轮经济,最大程度地发挥邮轮旅游的带动作用,吸引游客和邮轮公司,而额外提升的设施,主要是由城市内的相关配套来保障。
邮轮母港码头(陆域部分)应具备游客上下船、办票、通关、集散等功能,一般包括客运中心(即航站楼)、码头前沿作业区、停车集散场所及其他辅助设施。
3.1.1 客运中心
航站楼是行李托运、游客安检、办票、通关、候船的场所,从游客登船的流程来看,应该满足托运行李—卫生检疫、海关、安检—登船手续办理—边检出境审查—护照收集—登船等流程需求。主要由行李功能区、候检大厅、海关联检区、登船大厅组成。行李功能区和候检大厅属于关内区域,海关联检区主要是海关口岸通关检验区。候船大厅是出关后游客等候上船的区域,此区域处在关外管制区域,包括上下船、商业服务及免税购物功能。
3.1.2 码头前沿
码头前沿是指船舶停泊后的作业区,主要有船舶停靠、上下船(配备专门的登船桥)、行李装卸、物资补给、岸电系统、供水系统、垃圾回收、运输通道、消防救护等功能。码头前沿是重要的码头作业区域,一般国际邮轮母港的码头前沿都属于海关特殊监管区。
3.1.3 港区交通设施
为适应邮轮旅游的出行特征,港口需满足大量游客的集聚与疏散要求,需要多种交通方式共同解决,码头必须提供快捷的接驳车和足够停车场地。
由于邮轮码头属于特殊管制区域,根据《国际船舶和港口设施保安规则》,游客不能随便进入码头区域,必须由接驳车将游客载入、载出码头区域,到附近站点换乘。按照母港的设计游客量配建足够的停车场,一般分为两类:一是乘游轮的旅客通过办理相关手续可以进入的停车场,位于港区内部,二是在港区外部停车场,一般不需办理相关手续,只需缴纳一定的管理费用。
3.2.1 交通保障
联系码头港区和外部的接驳车是码头的必备保障,解决了游客上船出行和下船回家的基本出行问题,但作为邮轮母港还需解决游客在旅游中途上岸参观游玩后快速回船的需求。鉴于邮轮出游的特点,一般邮轮早上靠岸,游客上岸旅行,下午登船离港,所以须在此基础上,提供更加方便、舒适、快捷的交通方式。
(1)公共交通方式为主
为了解决短时大量游客集聚带来的交通影响,需引导游客采用公交出行的方式,所以结合三亚情况,可以在市域范围内形成市区公交车、水上巴士、直通车等多种公共出行方式。
(2)开设点对点的直通车
重点做好从邮轮港到城市各交通枢纽、景观旅游节点之间的来往对接,配套设置直通车。一般机场、高铁站点、港口都布局在中心城区边缘,而部分人文景点、购物中心、商业设施分布中心城区,在这些节点间开设直通车,形成点对点的直达交通,对于提升邮轮港的可达性、便利性和服务水平都有重要作用。
3.2.2 船供物流
(1)我国邮轮船供现状
目前国际上一般采用“总部采购、全球配送”的物资供应模式,但现阶段在我国受相关政策及海关监管的限制,不能很好地满足国际邮轮采购的要求,亚洲地区的物资补给的80%是在韩国釜山完成[5]。
国际邮轮的补给是远洋航行的必要条件,方便、快捷的邮轮船供服务不仅能带动当地发展邮轮船供产业,还能大大的吸引国际邮轮的停靠和邮轮公司的驻扎,以此带动整个邮轮业的发展,只有保证这些物品的供应,才能保障邮轮经营[6]。
(2)不同船供物品的监管问题
邮轮的船供物品一般分为免税商品、燃料及配件、食品及日用品、特殊物品4 类,目前国内物资上船面临不同监管问题,面对这些监管要求需要政策上进一步协调。如食品、食料、饮料等日用品在国内的货物属于国际转口贸易,实行非贸易管理,不享受我国出口货物的出口退税政策,且退货时不能申报下船;进口集装箱(食品类)无法在船用保税仓库内拆箱,无法实现国内采购货物与进口货物的混存、混放、混运。
借鉴国内其他城市做法,在还没有统一的国家政策前,通过出台地方性的政策法规,给予邮轮船供一定的政策支持。
3.2.3 商业服务与市域产业布局
港城联动开发,围绕港口圈层式布局商业配套和文化服务设施,是建设以港口为核心的城市商业文化中心的一般模式。国外的著名港口一般与城市同步建设,实现了港城融合发展,逐渐成为城市的商业文化中心。而由于我国邮轮旅游市场起步较晚,邮轮旅游在国内还未普及,邮轮市场规模还相对较小,导致母港及周边的商业设施出现脱节的现象。
从三亚来看,通过邮轮母港与近岸滨水空间的联动发展,激活城市空间活力,打造集休闲娱乐、文化复兴的城市公共空间,成为三亚从滨海游向深海游转变的突破点。进一步延伸港城关系,带动邮轮产业向内陆腹地发展,从邮轮经济的角度出发,打造圈层式的布局模式,保证核心产业功能完善,培育延伸产业壮大发展(见图3)。
图3 港城联动关系示意图
邮轮产业与邮轮经济的发展离不开邮轮旅游,一定规模的始发停靠艘次和接待游客人次是衡量邮轮母港发展水平的核心指标。从城市建设角度,城市要进一步实施开放和政策改革,提供宽松的入境环境、丰富的航线、特色的岸上观光旅游项目,提供优惠便捷的港口政策等,进一步吸引国内外游客和船舶停靠。三亚发展邮轮经济需借助国家重大政策,通过开拓新的航线、降低各类港口停靠服务费用、实行财政奖励制度、放松对船舶经营类的运营资质管控等方法,吸引国外游客和船舶。
研究发现,自由贸易政策会促进港口产业类型从单一的港口服务向综合的邮轮经济转变。建设自由贸易区和自由贸易港对邮轮经济发展有直接推动作用,体现在以下几方面:政策便利,吸引国际船舶停靠;建设国际船供物流配送中心;成立国际免税购物中心,促进国际贸易;方便国际游客来往,促进港口及毗邻地区的外向经济发展,带动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