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素养视角海洋文化的知识体系及其教育实施策略

2022-04-06 05:17马仁锋龚千千林秋伶俞静雨洪逸群夏菁
航海教育研究 2022年1期
关键词:海洋学科文化

马仁锋,龚千千,林秋伶,俞静雨,洪逸群,夏菁

(1.宁波大学 a地理与空间信息技术系 b浙江省新型重点专业智库东海战略研究院,浙江 宁波 315211;2.昂热大学 地理系,法国 昂热 49007)

一、引言

人类不断向纵深利用海洋资源,海洋的疆界与主权、资源环境与经济社会、生态保育与文化传承等功能日益凸显,海洋教育也随之逐渐被重视。20世纪90年代,《中国海洋21世纪议程》和《中国海洋事业的发展》颁布,海洋教育政策进入政府文件。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海洋资源的利用规模快速增长,人海矛盾日益凸显,科学认知海洋与经略海洋成为时代话题,海洋教育研究受到广泛关注。学界从基础教育视角提出学校海洋教育以学科渗透、跨学科为基本路径[1],以专门课程、海洋校本课程、教师海洋培训为重要方式,形成社会与学校海洋教育互补,以研学实践为教学拓展、数字资源为有效补充的海洋教育践行理念[2]。然而,现行海洋教育实践过程更偏重于海洋自然科学,忽视海洋文化渗透。为此,应综合文化的物质、精神和制度内涵,探索海洋文化知识融入基础教育的深度、广度及路径,促推海洋强国战略的顺利实施。

二、海洋文化的构成、研究前沿与学科树

(一)海洋文化的构成

海洋文化是沿海居民长期生产生活实践的累积与传承。学界主流观点认为海洋文化是有关海洋的文化, 是人类源于海洋的精神、行为、社会和物质等层面文明化生活范畴[3]。海洋文化可以分为物质文化、精神制度文化(非物质文化)两维(如图1所示):(1)海洋物质文化是人类利用海洋资源环境形成的有形产品,是沿海居民利用海洋自然资源与环境过程加入人类技能形成的产品。(2)海洋精神制度文化是人类利用海洋资源环境过程形成的无形的行为或意识,可分为聚焦海洋民俗、信仰、心理与行为、人海伦理等海洋精神文化,海洋政治与海洋管理、海洋军事为核心的海洋制度文化。(3)海洋精神文化亦可统称为海洋哲学,是沿海居民在认识和驾驭海洋过程中集心理、信仰、日常生活习俗等于一体的思想意识、行为规则的综合,可以用人海伦理概括;海洋制度文化的主导者是国家,由国家强制力利用沿海地区以及协调与临海国的海洋关系。(4)从文化生成范畴论,海洋物质文化中海洋贸易涉及国家与国家的经济贸易往来;海洋制度文化主要是临海国家之间的权利、权力和利益博弈问题,而海洋军事是解决、巩固和完善这些问题的工具。

图1 海洋文化构成

(二)海洋文化教育的内涵与构成

目前,海洋文化教育尚未形成确切、有共识的定义,国内外学者从政治、教育、系统思维、社会与历史等学科视角界定海洋教育概念(见表1)。综合可知,海洋文化教育是集海洋自然科学与海洋社会科学于一体的跨学科教育,目的是帮助人类理解海洋及人与海洋的关联性。学界重视海洋资源环境知识、海洋利用历程等物质性海洋文化教育,忽视了海洋权益与国际海洋政治等海洋精神制度文化的学校或社会教育。

表1 国内外学界海洋教育界定

(三)海洋文化知识学科树

综合海洋文化教育涉及学科,结合教育部《授予博士、硕士学位和培养研究生的学科、专业目录》梳理海洋文化的学科渊源,可以将海洋文化知识归为涉及海洋物质文化层面学科(资源环境、土木工程、水利工程、船舶与海洋工程等)、精神层面学科〔历史与宗教、艺术(音乐/美术/舞蹈)、人文地理与民俗等〕、制度层面学科(经济法学、农业经济管理等),由此形成了图2所示的海洋文化知识学科树。

图2 海洋文化知识的学科树

海洋文化知识学科树涵盖以下内容:(1)海洋物质科学的资源环境、土木工程、水利工程、船海工程等知识领域,主要引介海洋资源环境、港口与航海工程、海岸与道桥工程的理论与知识,让学生了解世界与中国迅速发展的港航经济、规模巨大的海岸海洋工程,了解海洋生物起源与分布、进化与演替,感知海洋生物之间及其与所处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掌握具有食用价值的海洋生物及其养殖、加工、储运的各环节,理解海洋生物、海水、海底岩石圈、海面大气边界层、河口海岸带及其相互关系,增进居民的海洋物质科学技术创新能动性及人类利用海洋资源环境扰动海洋多圈层规律的文化知识体系与发展脉络理解。(2)海洋人文社会科学的哲学、艺术、经济、法律、体育等知识领域,描述了海洋社会形成的信仰与习俗、传统戏剧、民间音乐与舞蹈,能帮助国民理解世界与中国的海洋人文地理、海洋开发历史、滨海聚落以及相关海洋法律,促使国民掌握世界与本国人海关系,能够科学运用海洋伦理化解海洋纠纷,维护海洋权益。

(四)中外学界海洋教育实践研究动向

1.背景转变及研究历程

中国知网刊发海洋教育相关论文数量显示我国海洋教育研究历经缓慢起步(1971—1997年)、波动上升(1998—2007年)、迅速发展(2009年至今)三个阶段。(1)1971—1997年间关注海洋相关的军事影响,注重海洋物质文化建设,少数学者强调海洋意识与海洋观的重要性,未出现海洋教育的界定。(2)1998—2007年间受《中国海洋21世纪议程》和《中国海洋事业的发展》政策影响,海洋教育逐渐得到关注,重视海洋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关注国民海洋意识培养和发展海洋文化[8],学界梳理中国台湾及典型海洋国家(澳大利亚、日本、美国、英国)的海洋教育推进模式,强调要加快海洋科学教育,中国海洋教育进入自觉阶段。(3)2009年至今国家实施《全国海洋经济发展规划纲要》及中共中央“十八大”提出海洋强国战略,国家和地方政府制定了海洋教育政策,涌现出海洋文化教育实践策略研究,关注海洋意识、海洋素养培养路径探索[9]。综上可知,中国海洋教育研究历经由表及里、由物向文、由单维趋向综合,逐渐重视海洋精神文化的实践问题。

2.学界海洋文化教育探索热点

以“海洋教育(marine education)”为主题词分别搜索中国知网(CNKI)、Web of Science(WOS)数据库刊发海洋教育文献得到中文1089篇、英文557篇,利用CiteSpace 5.7聚类海洋教育研究关键词得图3与图4发现:(1)CNKI数据库显示学界研究热点为海洋文化与国民、学生海洋意识培养,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海洋教育及成功经验启示,学科如何融入海洋意识教育,高校海洋教育的发展和深入路径,海洋人力资源与优化海洋人才结构,海洋教育政策、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中小学海洋意识的培养,实施海洋教育的途径,海洋校本课程的开发,海洋教育的内涵[10-14]。(2)WOS数据库中显示学界重视海洋环境、海洋生物、气候与海洋,海洋教育的地位、关注度转变、学科融合,海洋的管理、海洋生态系统、渔业制度、海产品管理,海洋教育实施的途径、海洋教育的政策,海洋知识与驱动因素,海洋环境污染、生物多样性等海洋环境教育,海洋教育领域—态度—行动—知识—功能[14-15]。

图3 CNKI 1994—2021年海洋教育文献关键词聚类

图4 WOS 1995—2021年海洋教育文献关键词聚类

综上可知,中国学界主要聚焦海洋教育的地位与政策、实施途径及国际经验,涉及教育学的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海洋学中海洋人文社会科学领域,逐渐突破海洋教育学校与社会的界限,以课堂为中心的海洋教育途径正在不断丰富,对基础教育产生显著影响。(1)海洋高等教育为海洋基础教育发展提供人才,不断促进海洋基础教育发展。(2)海洋意识萌发于基础教育阶段海洋教育实践与重视,从而为海洋高等教育提供前进方向与最广泛的生源保障。西方海洋教育更注重社会海洋教育和海洋机构的作用,如美国全国海洋工作者协会(National Marine Educators Association)致力推动海洋文化与海洋教育在美国的发展,并提供不同州不同平台海洋教育策略;同时西方学界关注诸如《欧盟综合海事政策》(Integrated Maritime Policy for the European Union)对海洋教育活动、海洋事务机构建设基础教育基地以及如何促进海洋机构之间联系提出相应教育政策。与中国相比,西方国家非常注重精神制度层面的海洋教育,尤为重视海洋机构和跨国家海洋机构在其中的教育功能。

三、海洋文化知识体系融入基础教育阶段实施策略

(一)海洋文化知识与不同科目的融合

美国、日本、韩国、欧洲等国家和地区将海洋文化知识系统融入中小学课程体系,我国基础教育阶段海洋文化教育则散落在地理、社会与历史、科学、政治等课程,缺乏主题性与系统性。美国海洋科学教育卓越中心(COSEE)、国家地理学会(NGS)、全国海洋教育者协会(NMA)等机构于2010出版《海洋素养:海洋科学K-12基本原则》和《K-12年级海洋素养范围和顺序》文件共同构成了海洋素养教育实施框架,形成了海洋教育跨学科(interdisciplinary)和多学科(multidisciplinary)路径。同时,将海洋素养七项原则[16]融入美国K-12教育标准,帮助学生从幼儿园至12年级建立连贯的、概念自洽的海洋教育学习内容体系。借鉴美国海洋教育素养原则,中国应抓紧推进如表2所示海洋文化知识在不同科目的教学内容和课程标准要求。

表2 各科目涉及海洋文化教育相关要求

1.以不同学科为着力点提升学生海洋文化知识,全面提高青少年群体海洋意识

从各学科不同思维特点出发,物理、化学、数学要将海洋文化融入抽象思维与数理逻辑推导,地理、生物、语文、英语、政治、历史、美术、音乐将海洋文化与具体海洋元素、海洋现象及其运动过程联系起来[8],利用不同载体开展实践活动,培养海洋文化认知,进行海洋文化体验与海洋文化精神塑造。

2.从不同学科课程内容出发加强学生海洋文化常识教育

针对我国青少年海洋文化知识薄弱的现状,基础教育阶段应着力加强海洋文化知识的融合,建立贯穿幼儿园至高中的海洋多学科课程融合教学体系,全面提升学生的海洋文化知识与日常生活素养,切实发挥不同学科资源效能和作用,引导海洋文化教育在基础教育阶段课程体系生根发芽[14]。从不同学科出发提取学科涉及的海洋文化知识,挖掘校外实践基地与校内课程实践,培养学生海洋基本文化常识和海洋数理素养。

3.以学科课程融合激发学生探究海洋的兴趣

海洋文化知识教育关键在于从多学科的丰富性、融合性、体验性出发增强海洋教育的吸引力,提升学生海洋探究实操训练与日常生活应用能力。尽可能创造感知和合作探究的多样化的教育场景,以沉浸式体验激发海洋文化知识学习兴趣,以动手操作实验性课程引领海洋专业知识教学课程改革,蓄积学生大学研习海洋专业的兴趣,为国家海洋事业提供后备人才。

(二)海洋文化知识与不同阶段基础教育的融合

基础教育中海洋教育尚未普及,中小学课程学段之间尚未形成由浅及深的课程体系。幼儿园、小学课程中语文、科学、音乐、道德与法治中涉及与海洋相关知识内容,仅限于学生初步认知。初中与高中课程中地理、历史、政治课程标准有少量海洋地理与海洋资源环境、海洋历史事件与国家海洋权益。小学至高中学生所接受的海洋教育是片段式知识,缺乏学段间贯通设计,学生难以形成全面、系统、有专题主线的海洋文化知识认识,无法形成浓厚的探究兴趣。未来基础教育阶段应聚焦海洋文化教育逐层安排低、中、高年段的教科书内容难度与深度,循序渐进推进海洋文化教育实践新形式。

1.学前教育

以培养学生海洋兴趣为主,教科书可以是绘本故事等,激发学生了解海洋生物、海洋气候、海洋资源等兴趣,教学过程可贯穿游戏法、活动法、启发阅读探索等,进行简单的海洋文化知识教育。

2.小学教育阶段

结合小学生形象思维占主导的身心特点,鼓励学生动手操作、亲手实践,课外积极参观海洋馆、海洋研学基地,与日常生活联系开发校内外课程,让学生具备初步的海洋文化知识[11],热爱海洋文化。

3.初中教育阶段

结合学生思维渐渐由形象向抽象过渡,对所学知识能够进行归纳总结,能够接受一些抽象海洋文化概念,教科书涉及的海洋文化内容可以适当增加深度,布局一些较为复杂的海洋文化知识内容。组织学生参观海洋馆,观看海洋视频,参与海洋社会实践活动,拓宽学生获取海洋知识的途径,增加学生亲近“海洋”的机会与多样化素材,重点育成学生初步的、自觉的“知海、爱海、亲海、护海”意识[7]。

4.高中教育阶段

适当增加各科课程内容的涉海文化知识,尤其是地理、政治、历史、化学等科目应适当增加海洋资源环境可持续利用与全球案例、海洋划界、国家权益与全球海洋地缘或公约事件等;教学过程尽可能采用多样化教学模式,帮助学生建立围绕某种海洋自然现象或海洋人文社会事件提出问题、搜集资料、分析与解决问题的思维与技能。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同时,又可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当然也可以安排系列海洋知识讲座、海洋文化体验节、海洋文化技能竞赛,培养学生的海洋观念,强化国家海洋主权意识与海洋生态环境危机意识。

(三)海洋文化教育实施途径

海洋教育根据实施主体分为以学校为主的海洋教育和以社会为基础的海洋教育,二者相互合作非常重要。虽然两类教育主体的界限早已打破,但如何进行紧密合作帮助中小学生获得高效的海洋教育,成为学界探究的关键话题(见表3)。实施海洋文化教育途径,不仅是学生与教育者,与家庭、社会紧密互动,更重要的是积极营造有效的社会氛围提供多元化海洋教育场景。因此,需要以全体国民为对象,积极建设海洋教育机构,推进海洋教育主体多元化且能协同化。我国应高度重视海洋社群的教育,借鉴美国海洋科学教育中心(COSEE)和海洋研究教育联盟(CORE)工作体系,增进大众对海洋、海洋对生活质量和国家繁荣的影响的理解,逐步形成区域性的非形式的海洋科学教育机构和以学校为基础的海洋教育共同体,进而形成海洋研究、教育、实践政策的协同。此外,可以组建海洋教育者协会或团体,以促进政府官员、科学家、教师等相关领域的从业者积极交流,利用社会海洋教育资源提升公众海洋参与度和关注度,形成学校海洋教育和社会海洋教育双轨驱动发展模式。

表3 海洋文化教育实施的特征和途径

四、结论与讨论

作为全面普及海洋文化知识最关键的学段,中国基础教育中海洋教育普及尚有巨大潜力和发展空间。横向看,海洋文化知识跨学科,需要将海洋文化知识融入基础教育现有各科目课程内容,同时应优化各科目海洋教育内容结构以及实施路径。当务之急应系统优化海洋文化知识与不同科目融合程度与方式,提高青少年群体的海洋文化常识与素养,激发中小学生的海洋兴趣。纵向看,基础教育阶段尚未形成由浅及深的海洋教育课程体系,未来需要结合不同学段学生身心发展特点提出海洋文化在不同教育阶段基线要求与实施路径,重点应统筹学校海洋教育和社会海洋教育的内容、实践形式与多样性海洋科普场所。

近年来,我国海洋文化教育向好发展,但是存在一些亟须改进的问题。首先,国家政策没有形成全国或区域统一的海洋教育规划以及可行路径。其次,海洋文化教育总体注重自然科学教育,未能与人文社会科学相关科目有效融合,教育过程重视海洋物质文化,轻视海洋精神制度文化。最后,与世界海洋强国相比中国缺乏充足的海洋机构与团体,海洋教育主导机构局限在政府和学校,社会参与度与关注度须全面提升。

猜你喜欢
海洋学科文化
【学科新书导览】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谁远谁近?
爱的海洋
“超学科”来啦
第一章 向海洋出发
借问学科哪家强?尽言洄服有良方
文化之间的摇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