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军瑶 蒋永宁 曹楷朋
(云南农业大学,云南 昆明 650051)
云南地处中国西部边疆,农业资源丰富,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2020年,云南共累计完成农林牧渔业生产总额590.5亿元,同比上年增长5.7%,增速相对上年的水平提高0.1个百分点。查阅《云南省1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以及《中国统计年鉴》发现,云南农业发展总体上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是农业发展中依然存在很多问题,如固有的周期性和结构性矛盾,以及不断增多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的外部环境等因素,农业的生产效率不高,农民的收入得不到保障,农村的经济发展受到阻碍,说明云南省的农业经济发展仍面临不少挑战。所以,把握云南省经济发展趋势,积极寻找农业经济增长的影响因素,深入分析农业经济发展规律,有利于促进云南农业经济科学与稳步发展。
经济增长理论主要是通过研究影响经济增长的各种驱动因素,探索与发现保持经济平稳增长的前提条件,以有利于解释经济产量的相关长期发展状况。经济增长的要素一般包括土地、劳动力、资本积累、科学技术和经济制度。经济增长理论经历了古典经济、新古典经济以及新经济增长这3个阶段,随着社会的发展,又出现了当代的经济增长理论多元化。
古典经济增长理论是最早的经济増长理论,亚当·斯密更强调劳动效率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英国经济学家大卫·李嘉图强调资本积累是经济增长的主要决定因素;托马斯·马尔萨斯指出劳动力的増长与经济的增长呈反比关系。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主要是研究技术改革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索洛和斯胚是新古典经济的主要代表。索洛在索洛模型基础上运用全要素生产率分析方法,认为技术进步具有外生化,并指出科学技术能推动经济增长。在经济增长理论中,罗默和卢卡斯分别阐述了各自观点。罗默认为知识和技术具有内生化,卢卡斯认为人力资本具有内生化。并且二者都指出了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是经济增长的一个关键因素。随着当今的经济增长理论多元化发展,经济学家诺斯和托马斯将制度和技术进步看成内生变量。新制度经济学理论认为,制度要素才是经济增长的决定性因素。斯诺认为,只要正确有效地发挥经济制度的作用和为适合生产力变化产生的制度创新,都会促进经济的增长。西蒙·库兹涅茨和罗托斯分别提出了现代经济结构的变化和产业结构会影响经济增长。总的来说,虽然不同学者对经济增长理论有不同的诠释,但该理论随着时代和科技的发展也在不断进步,从最先的理论构建到后来的模型推导,经济增长理论在不断地完善,同时,对国内的经济发展极具借鉴意义。
冯雄金[4]指出,云南农业资本深化能够很好地促进农业经济增长,并能影响农业劳动力的释放和转移;张杰飞运用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在对全国及3大区域进行计量分析,发现农业劳动力与农业产值呈负相关关系;贺芃斐指出,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会影响农业经济增长,且积极效应大于负面影响;王晓丽、陈伟盛通过比较分析国内外农业的生产效率与经济增长的方式,指出应重视研究农业生产效率的相关内部要素及其与乡村旅游的关联性和作用机制研究;杜国明、薛濡壕等指出,在农业生产中,增加农业集约效益,应改变农业增长方式,要合理投入可变生产要素,更新各种生产技术,并且要因地制宜地发展农业;李昕通过探究劳耕关系变化对于长三角农业经济发展的影响,认为长三角地区应当继续运用耕地保护制度不动摇,促进农村劳动力流转合理化,劳均耕地面积不断增加,从而促进长三角地区的经济持续发展。本文结合《云南省统计年鉴数据》中1990—2019年的相关数据,运用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并用Eviews软件得出云南省农业资产投入、劳动力投入对农业经济增长的贡献值,最终通过对相关数据的分析提出针对性建议。
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通常是用来分析要素投入与经济产出关系的一种计量模型。基于生产函数表达式Y=Af(L,K),得出适合云南省实际经济情况的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
Y=AerT+uKαLβ
(1)
式中,Y为产量(或产出);A为常数,表示综合技术水平;K表示资本投入总量;L表示劳动力投入总量;r为T的系数;u为随机误差项;α与β为产出弹性,分别用来表示资本和劳务所得在总生产量中所获得的份额,本文技术进步选取时间(T)为其代理变量。为了避免出现异方差的情况,需要对函数两边的各个变量取对数,从而得出本文的研究模型:
lnY=lnA+rT+alnK+βlnL+μ
(2)
根据《云南省统计年鉴》,本文选取了云南省1990—2019年共计30a的样本数据,主要包括Y、K、L 3个变量数据。经济增长量(Y)通过第一产业生产总值(GDP)反映(以1990年=100为基准);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反映资本投入量(K),主要选用云南省历年农村固定资本的总额(以1990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00为准);劳动力投入量(L)主要通过选用云南省第一产业的年底从业人口来表示。
3.3.1 平稳性检验
基于式(2)和1990—2019年共计30a的历年投入产出数据,本文利用EVIEWS 10.0系统并运用ADF单位根检验方法来检验相关变量的平稳性,得出以下结论。
lnK、lnL的P值分别为0.5652、0.9953,均大于0.05,表明其均为非平稳序列,但是lnY、ΔlnK、ΔlnL的P值分别为0.0363、0.0004、0.0092,均小于0.05,说明通过了平稳性检验。因此,可得lnK、lnL都是一阶单整序列,而lnY是零阶单整序列。具体见表1。
表1 单位根检验(ADF检验)检验结果
3.3.2 协整检验
运用Jo-hansen方法对lnK、lnL这2个非平稳时间序列进行协整检验,以判断其是否具有随机趋势,结果如下。
如表2所示,在0.05的显著水平中,lnY、lnK、lnL这3个时间序列存在一个协整关系。同时,根据上述检验,可证明lnY、lnK、lnL能进入模型回归与分析的步骤。
3.3.3 模型回归与结果分析
运用Eviews 10.0软件,用OLS模型对lnK、lnL(解释变量)和lnQ(被解释变量)分别进行回归分析,得出回归的可决系数R和调整的可决系数R2分别为0.970655和0.968481,说明该回归模型对样本具有非常好的拟合度。2个解释变量的P值均小于0.05,F值高达446.5432,从而得出2个解释变量能较强地解释被解释变量Y。
得出方程式:
lnY=0.875559lnK-2.248949lnL+20.88842
固定资本投入K的弹性为0.875559,从计量经济学的角度可以说明,K每增加1单位,Y就会随之增加0.875559,即云南省总产量能够通过固定资本的不断增加而增加。同理得出,劳动力投入L的弹性为-2.248949,即L每增加1单位,Y就会因此减少2.248949。劳动力对产出的贡献率呈现负指标,笔者认为,云南省内可能存在大量的剩余劳动力和消极怠工等现象,劳动力资源不能很好地被利用或者优质人力资源的流失都会对云南省农业农村的发展产生很大的负面影响。此外,由α+β<1可得出云南省农业经济呈现出递减报酬型的模式,表明目前云南省的生产规模并不合理,用扩大生产规模的方式来增加总产量是行不通的。因此,云南省必须认清农业发展的现状,目前云南省农业不是仅凭扩大生产规模就可以提高总产量的,发展农村经济,促进农业现代化的发展,需要不断优化劳动力,提高资本投入。
表2 Johansen协整检验结果
云南省是劳动力大省,但劳动投入导致产出不增反降,可见单纯依靠增加劳动投入对经济增长已经不能起到促进作用。要想提高劳动贡献,政府应该加大对教育部门的投入,可以培训农民职业等方面的技能,使其由人口资源向人力资源转换;注重农民人文精神的养成,不断提高农民农业致富的自信心。同时,为了避免农村出现更多的剩余劳动力以及优秀人才的流失,云南省可以在农村引入人才计划,鼓励大学生、退役军人等入村当村官,科学管理农村组织,带动农民更加科学高效地进行农业生产,从而提高农民的收入和获得感;政府可以制定更多的惠农政策,不断提高农民的幸福感,从而让更多的劳动力参与农业活动。
目前,我国正处在脱贫巩固提升阶段,正全面聚焦乡村振兴,农民作为农村发展的主体,农民的组织化发展对乡村振兴的发展起到了必不可少的作用,云南省的农业经济发展需要更加重视农民的主体地位。因此,在小农经济基础下,必须站在农民的立场上,认真了解农村中存在的问题,聆听农民的真实诉求,发现农民生产生活中所遇到的问题,让农民能一起参与农村的组织管理,充分发挥农民首创精神,为农民谋福利,不断提高农民参与农业的积极性以及劳动效率,让农村事业向更高的台阶稳步发展。
完善劳动力市场制度,进一步改革城乡居民的基本劳动制度,保证居民基本民生权利,不仅能够优化劳动力市场的资源配置,还能促进农村农业现代化发展,推动乡村振兴。为减少城镇收入差距,需要不断完善城乡收入分配制度,运用好财政政策的调节机制,切实有效地调整利率和稳定物价;云南省应该落实健全农民户籍转移制度,降低农业劳动力向城市转移的成本,维护好农民应当享有的入城落户的利益。同时,各政府各农村组织可以创办更多的农民培训机构,培训更多的新型职业农民,让其也能享受到城镇居民享受的各种社会保障制度,从而保障城乡居民能够享受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现阶段,农村由脱贫攻坚战略转向乡村振兴战略,农业的增长方式也应该随着大环境的转变而转变。云南省农业应该注重农业技术的提升,将更先进的农业技术投入到农业生产中,不断提高农业的生产效率;由于云南省的农业主要依靠资源的不断投入,对环境与资源可持续发展有一定的不利影响,所以还要注重适度投资,合理优化利用资源,维护生态多样性,集中劳动力和资本,推动三产融合发展,达到效益最大化。同时,可以通过拓宽农民就业渠道来增加农民非农业收入,从而提高农民的总体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