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谭霭岚
在中国绘画史上,尤其是明嘉靖以前,史籍所载女性画家极少,偶有记载,也多以附庸男性的身份存在。明中叶以后,女性自强意识开始觉醒,女性文学及艺术自觉也逐步形成,涌现出了许多杰出的女性画家。她们虽囿于闺阁,却以女子特有的目光、细腻的情感,聚焦于花鸟、人物题材,极力捕捉生活和心境深处的细微情趣,在笔墨里流露出一种不同于男性画家的独特视角和审美情感,亦反映出她们在精神和道德上的个性追求。这些女画家多集中在经济发达的江浙地区,安徽桐城、山东济南等文化底蕴深厚的地区亦偶有分布。其中如方维仪、周祜、恽冰、马荃等一批闺阁画家有较强的代表性。明清书画为潍坊市博物馆馆藏大宗,闺阁画家作品亦较丰富,现撷取其中精品,以窥其笔墨神韵。
安徽桐城是有数千年历史的江北名区,拥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历代才人辈出,故享有“桐城文章甲天下”的美誉。桐城才女方维仪是一位以诗闻名又擅长佛教人物绘画的闺阁画家。
方维仪(1585-1668),字仲贤,安徽桐城人。明末著名女诗人、画家,著有《清芬阁集》,又辑历代妇女作品为《宫闺诗史》。其绘画师法宋代李公麟,尤擅长绘释道人物。特别是白描《观音大士图》形神兼备,许多人争相收藏。《桐城名媛诗钞》中记曰:“方维仪,字仲贤,廷尉公文孝之仲女,姚前甫公之室,年十八寡居,因请大归,守志清芬阁,至八十四而终,勅旌贞节,工白描大士像,与倪仁吉山水、周禧人物、李因草虫花卉皆为闺秀画家冠冕,手定古今闺秀诗史,著有《楚江吟》《归来叹》诸稿行于世。”①
方维仪出身于绵延数百年、具有深厚儒学传统的桐城方氏世家,世代秉承忠孝节义、钻研学问的祖训,读书、著述蔚然成风。祖父方学渐(1540-1615)、父方大镇(1560-1629)皆是当时理学名家,声名显赫。方维仪自幼受家学熏染,富才学,工诗画,且生性贤惠,然个人婚姻极为短暂而不幸。17岁嫁痼疾缠身的同乡文士姚孙棨为妻,次年即丧夫,之后产下一遗腹女,不幸九个月后又夭折,这令其悲痛欲绝。此后便归父母家,守志清芬阁。方氏一门女眷亦多才识,除方维仪外,大姊方孟式、堂妹方维则、弟媳吴令仪等皆能诗擅画,闲暇之余,姑嫂常聚一室,研讨学问,吟诗酬唱,挥墨作画。朱彝尊曾予以赞赏“龙眠闺阁多才,方、吴二门称盛。夫人才尤杰出。”②然方维仪在自遭不幸的同时,家族中的亲人又接连不断地离去,使她的心中更加充满了伤感和愁苦,她唯有诵经拜忏寻求精神解脱,又借吟诗作画来纾解内心的悲伤。
[明]马守真 兰花图 纸本水墨 1602年款识:壬寅四月写,湘兰马守真。钤印:湘兰(白) 守真玄玄子(朱)
潍坊市博物馆藏《十八罗汉图》卷,正是她借画寄情的代表作品。作画时方维仪43岁,正是精力充足、技法纯熟的中年时期,生动地塑造出了罗汉的各种形体变化,法度严整,造型准确,行笔转折顿挫,流畅自如,线条繁密精细又富有弹性,技法圆柔精敛。罗汉的服饰描绘极其繁缛,但面部刻画却较为精炼,眉目眼神呼之欲出。方维仪意在通过修行、描绘罗汉,祈求改变心境,达到脱悲苦、烦恼的意愿。通过长时期的描绘研习,其心境大为改观。画面中的罗汉面相或庄严安详,或欢喜慈祥,或沉思冥想,或闲逸自得,透射出女性特有的温婉、唯美的情韵。可见长期经历的磨难并没有击垮方维仪的心性,虽无法摆脱苦难的现实,却能够在绘画中寻得一方净土。其钟情于白描的绘画,亦与她的诗风相契合。
除画罗汉外,观音也是方维仪所绘最多的题材。故宫博物院藏其71岁时所绘《观音图》轴,观音大士以寥寥数笔勾勒而成,线条轻柔迅捷;人物全身披衣趺坐,低眉颔首,恬静庄重的神态,显示出超越自我、自性空寂的境界。将《观音图》轴与《十八罗汉图》卷比较,可以看出其绘画从早中年的“精”到晚年的“简”的鲜明对比,亦是画者心境的改变。另外,故宫博物院藏《蕉石罗汉图》轴,是她78岁时的作品,在近耄耋之龄,尤能绘较为精细的画作,实为难得。而其他博物馆所藏方维仪的作品,也多在其75岁之后。由此可见,潍坊市博物馆所藏《十八罗汉图》卷为目前少见的方维仪中年时期的精品之作。
花鸟画是明清闺阁画家最为热衷的题材,也是闺阁绘画中成就最大的一类,在这方面,江阴的周淑祜、周淑禧姊妹是明末清初颇有成就的闺阁画家。
周淑祜,一作周祜,江苏江阴人,文学家潘圣瑞之妻。妹周淑禧(1624-约1705),一作周禧,号江上女史,嫁同乡黄生为妻。《历代画史汇传》载:“淑禧、淑祜或作禧、祜。”她们的落款或用全名或用单名,随意题之。其父周荣起(1600-1686),字研农,一字荣公,江阴诸生。精研古籍,能诗文,工篆书,尤精绘事,擅画江南迷蒙之景。祜、禧姊妹生性聪慧,自幼在父亲的支持鼓励下学习绘画,同拜被当时誉为“三百年来独绝于吴中的闺秀工丹青者”③的文俶为师,是文俶颇为得意的弟子。周淑祜善画花鸟草虫,技艺颇精,除花鸟画外还工人物、佛像、鞍马,艺胜其姊。姜绍书《无声诗史》言:“二女以丹青著称。所长花卉虫鸟,用笔如春蚕吐丝,设色鲜丽,气韵生动。”④其师文俶(1595-1634),为文徵明曾孙文从简之女,擅长写生,以画奇花异卉、小虫怪蝶而闻名,曾以内府本草图《本草品汇精要》为蓝本摹绘成《金石昆虫草木状》图册,通过对所生活的苏州寒山一带的草木、昆虫进行写生,创作了《寒山草木昆虫状》两部大型画册,每部都有千余图。姜绍书《无声诗史》称她:“赋性聪颖,写花卉苞萼鲜泽,枝条荏苒,深得迎风浥露之态。溪花汀草,不可名状者,皆能缀其生趣。芳丛之侧,佐以文石,一种茜华娟秀之韵,溢于毫素,虽徐熙野逸,不是过也。”⑤明末钱谦益对其评曰:“点染写生,自出新意,画家以为本朝独绝。”⑥
[清]董琬贞、汤嘉名、汤贻汾、汤绶名、汤禄名 花果菜蔬图(局部) 19.7×261.6cm 纸本设色 南京博物院藏款识:琴隐园主人合制。钤印:画梅楼合笔印(白) 粥翁(白) 双湖女史(朱白相间) 碧春女史(朱白相间)
[明]李翠兰 陶靖节先生遗像(局部) 26.8×459.2cm 绢本水墨 1582年款识:陶靖节先生遗像。 送一力给其子,出曰:“汝旦夕之费,自给为难,今遣此力,助汝薪水之劳。此亦人子也,可善遇之。”渊明年四十一。 为彭泽令,岁终,郡遣督邮至县,吏请曰:“应束带见之。”渊明叹曰:“我岂能为五斗米折腰候乡……”
[明]方维仪 十八罗汉图(局部) 26.5×476cm 纸本水墨 1628年 潍坊市博物馆藏
[清]陈书 四子讲德图 纸本设色 1724年 故宫博物院藏款识:四子讲德图。南楼老人陈书制。雍正二年,儿子陈群奉余旋浙,舟泊聊摄,闻儿辈读文选,仿文衡山笔法。钤印:陈书(白) 复庵(朱)
周氏姊妹同师一门,共同切磋画艺,探讨画理,并时常合作书画。在随文俶习画时,以《金石昆虫草木状》为本共同临摹绘成了《本草图谱》,其临本在当时赢得了较高赞誉。王宸在《绘林伐材》中言:“周淑祜、周淑禧,江阴周荣公二女。临文俶画本,亦成绝品。”⑦朱彝尊亦提到:“至元斥卖广济库故书,有彩画本草一部,近赵凡夫子妇文俶端容设色画本草,曲臻其妙。江阴周荣公二女淑祜、淑禧临之,亦成绝品……今文俶真迹尚有存者,周氏姊妹花草,见者罕矣。”⑧通过对大量作品的临摹,姊妹二人的技法得到了极大提高,为之后取得成就打下坚实基础。
周氏姊妹的花鸟画除师法文俶外,还旁及诸家笔墨,取五代、北宋徐熙、黄筌之风,又得元人钱选之笔法。此外,她们还面向自然,师法造化,“家畜文禽,每作画时,辄取而对之”,增长了对事物瞬间形态神韵的捕捉能力,形成了工写兼备、造型准确、生动传神的花鸟画风格。陈继儒在题周淑禧的花鸟画时言:“花有露,鸟有声,能令造化无权,有此才女,使人不复羡谢家也。”⑨姜绍书在《无声诗史》中更是赞姊妹二人“盖二女尝师赵文俶,其彩毫娟秀,如天女散花,若祜若禧,无忝出蓝之誉矣”⑩。
周氏姊妹因绘画风格相近,性情相合,共同创作的作品较多,如故宫博物院藏《大士三十二应身像》册、《花果图》屏,南京博物院藏《山峰春葩图》轴、《芙蓉图》扇等多幅合作存世,每幅均钤有“江上女子”“祜禧合图”等印。史籍中除记载姊妹二人的多幅合作,更多的是周淑禧个人的作品,如《鸠雀先春图》《茶花幽禽图》《芙蓉草虫图》《莲社图》等,而周淑祜个人的作品则极少,潍坊市博物馆所藏《珍禽茶花图》,可谓珍贵。画中左下侧绘斜石一组,石后生出茁壮挺劲的茶树,树干之上,枝叶散漫,花朵盛开,花蕊繁密;两只彩禽立于枝干间,右上侧空中奋力翻飞的二只黑、白禽鸟则俯视下方,似有寻找落枝之意。全图精细工整,一丝不苟,画面充满自然万物和谐之趣,呈现出唯美自然的画风。
[明]邢慈静 大士图 纸本描金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款识:感应无方,智慧无碍。以最胜缘,得大自在。清波莲叶,法相胥融。亦仙亦佛,长生之宗。信女人慈静画并赞。
[清]周淑禧 罗汉图 纸本设色 故宫博物院藏吴琳雪款识:康熙庚戌仲春中浣,钱塘佛弟子吴璘雪请江阴女子周禧绘写阿罗汉十尊,今装潢喜舍万明寺常住,永远供养,祈保子嗣繁衍,诸事吉祥如意者。
[明]仇珠 唐人诗意图 纸本设色 故宫博物院藏款识:吴门仇珠戏写。钤印:仇珠(白)
[明]薛素素 兰花图卷(局部) 纸本水墨 1601年款识:辛丑二月,薛素素写。钤印:薛□(朱)
[明]马守真 兰花图 纸本水墨 故宫博物院藏款识:喜见兰葩似景星,凡花谁得并芳馨。呼儿涤砚磨松液,朵朵临摹湛露形。马守真并题。钤印:湘兰(朱)
清初以恽寿平为首的“写生正派”,取代了陈淳的水墨写意之风,成为清代花鸟画坛的主流。其发展的没骨花鸟画更是受到了女性画家的青睐,因此诞生了一批仿恽寿平没骨花鸟画的恽氏闺阁画家群,恽冰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人物。另外,在闺阁画家创作群体中,还有部分画家崇古,她们以五代、北宋画院画家工笔写实的花鸟画为学仿的对象,注重用笔勾勒和画面设色,其代表人物是马荃。当时江南文人将恽冰与马荃合称为女性花鸟画的“双绝”。
恽寿平(1633-1690)的没骨花鸟画以常见的庭院花卉为主,其画风不仅符合当时文人雅士和平民百姓的审美需求,同时也符合女性审美取向,这自然也成为闺阁女子绘画创作的主要题材。常州画派中的闺阁画家尤为众多,如恽氏家族中的恽冰、恽怀英、恽怀娥、恽兰溪及恽青等皆以恽氏“没骨”法专绘花鸟画,形成了一支以造型生动活泼、笔墨清润明丽、风格俊朗秀逸为特点的闺阁花鸟画创作群体。
[明]马守真 幽兰竹石图 纸本水墨 1572年 广东省博物馆藏款识:恬淡抱幽狷,结契在林麓。清况许谁分,素芬还自足。壬申花朝前,写于秦淮水榭。玄玄子湘兰马守真。钤印:马湘兰印(白) 守真玄玄子(朱)
马荃,生卒年不详,活动于雍正至乾隆年间,字江香,江苏常熟人。其祖父马眉、父马元驭、兄马逸都以擅绘花鸟著称。她自幼受家学影响,随从前辈学习五代黄筌、宋代宫廷花鸟画法,注重用笔勾勒,线条精细工整、婉转流畅,又重设色,色调明丽、温润雅致。此外,马荃在技法上还兼承恽南田的风格,在有些画作中将勾染法和没骨法巧妙融合,使画面既有没骨花鸟的酣畅淋漓,又有勾染花鸟的严谨准确,笔墨清丽秀润,形体质感生动,物象表现淋漓尽致。
马荃81岁去世,现有20余件作品藏于各大博物馆。潍坊市博物馆藏《虞美人图》轴以写实的手法描绘了春夏之际虞美人花开的景象,设色清丽,艳而不俗,以精致细腻的笔触,表达了内心真切的情感,体现出女性温婉细致的特性。
注释:
①[清]潘江《龙眠风雅·卷十六》,《四库禁毁书丛刊·集部》第98册,北京出版社,1997年。
②[清]朱彝尊《静志居诗话》,人民文学出版社,1990年。
③李湜《周淑禧和她的〈郊猎图〉卷》,《文物》1990年第11期。
④[清]姜绍书著、印晓峰校《无声诗史·韵石斋笔谈·卷五》“周氏二女”,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第109页。
⑤李湜《明清闺阁绘画研究》,故宫出版社,2008年,第53页。
⑥李湜《明清闺阁绘画研究》,第53页。
⑦李湜《明清闺阁绘画研究》,第57页。
⑧汤漱玉撰《玉台画史》,于安澜编《画史丛书》(第五册),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63年,第31-32页。
⑨李湜《明清闺阁绘画研究》,第58页。
⑩[清]姜绍书著《无声诗史·韵石斋笔谈·卷五》“周氏二女”,印晓峰校,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第109页。
[明]马守真 兰竹石图 17.8×49.8cm 纸本水墨 1594年 故宫博物院藏款识:甲午中秋日写,湘兰马守真子。钤印:湘兰(白) 守真玄玄子(朱)
[明]顾眉 兰花图 16.3×52.1cm 纸本水墨 1636年 故宫博物院藏款识:丙子秋望,为于寅词宗写。秦淮顾眉。钤印:眉生之印(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