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全育人”视域下大学体育俱乐部课程思政建设的学理基础与践行路径

2022-04-06 23:25章翔
体育学刊 2022年1期
关键词:三全育人俱乐部育人

章翔

摘      要:大学体育俱乐部课程思政建设是课程思政建设在体育领域的有益尝试,拓宽了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的育人范围。运用文献资料法与辩证分析法,以“三全育人”为切入点,分析“课程思政”理念提出的现实背景,在阐释大学体育俱乐部课程思政建设的学理基础之上提出践行路径。研究表明,大学体育俱乐部课程思政建设的学理基础包括大学体育俱乐部课程思政的目标性、大学体育俱乐部课程思政的实践性、大学体育俱乐部课程思政的可为性。提出制度主导与价值引领相结合、专业教学与系统育人相结合、常规路径与方式创新相结合、教学实践与理论探究相结合、课程设计与德育规律相结合的大学体育俱乐部课程思政推进的践行路径,以充分发挥大学体育俱乐部课程思政“拔节孕穗”的积极作用,助力大学生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与世界觀,促使大学生在价值引领、知识传授与能力提升的一体化建设中实现自身全面发展。

关  键  词学校体育;课程思政;三全育人;大学体育俱乐部课程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6-7116(2022)01-0118-06

ZHANG Xiang

(School of Physical Education,Anqing Normal University,Anqing 246133,China)

The construc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urriculum education for college sports club curriculum is a beneficial attempt of the construc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urriculum education in the field of sports, which broadens the scope of cultivating people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urriculum education. Using the methods of literature and dialectical analysis, taking the “three-wide education” as the starting point,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realistic background of the concept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urriculum education”, and puts forward its practice path on the basis of explaining the academy and theory of the construction with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urriculum education for college sports club curriculum. The research shows that the theoretical basis of the construction for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urriculum education of college sports club curriculum includes: The goal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urriculum education for college sports club; the practicality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urriculum education for college sports club; the feasibility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urriculum education for college sports club. It also puts forward the practical path of promotion with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urriculum education for college sports club, which combines system dominance and value guidance, professional teaching and systematic education, conventional path and mode innovation, teaching practice and theoretical exploration, curriculum design and moral education law, so as to give full play to the positive role of “jointing and booting” o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urriculum education for college sports club curriculum, and to help college students cultivate correct outlook on life, values and world, and promote college students to realize their all-round development in the integrated construction of value guidance, knowledge impartation and ability enhancement.

school physical education;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urriculum education;three-wide education;college sports club curriculum

课程思政作为新时期教育教学改革的重点工作,关系到高校的人才培养质量以及国家发展的人才战略规划。2016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自此“三全育人”理念成为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课程改革的鲜明导向。2018年5月教育部办公厅发布了《关于开展“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工作的通知》,标志着“三全育人”工作机制已成为各级各类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改革的常态化探索与实践。2020年5月教育部颁布的《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中指出: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战略举措;要结合专业特点分类推进课程思政建设。

体育课程是高校课程体系的重要内容,积极推动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的教学改革并发挥其“主战场”的作用,能够打造一个化理论为方法、化理念为实践的桥梁,有助于“立德树人”理念的培育和践行,从而有利于形成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的大格局。关于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的学术探究目前已经开启,现有研究主要集中于体育课程思政的内涵解析、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的意义与价值的阐释、体育课程思政建设中存在的现实问题的分析,以及推进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的具体实践路径等。就整体成果而言,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的宏观理论探讨着力较多,但具体实践层面的研究尚留有巨大空间。

因此,以“三全育人”为导向,挖掘俱乐部课程思政元素、发挥育人功能、拓展育人空间,并将之纳入课程思政体系之中,以发挥体育俱乐部课程在“立德树人”建设中的积极作用,在实践与理论层面都具有现实价值。基于此,本研究从目标性、实践性及可为性3个层面阐释大学体育俱乐部课程思政建设的学理基础,解析其具体践行过程,进而提出大学体育俱乐部课程思政建设的实践路径,以此扩展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的实际范围,并加快推进体育课程思政大格局的形成。

1  “三全育人”视域下大学体育俱乐部课程思政建设的学理基础

党的十九大提出新时代高等教育的目标和方向“实现教育高质量发展”。作为落实“立德树人”及践行“三全育人”的重要工作,大学体育俱乐部课程思政建设是确保人才培养方向的压舱石之一。

1.1  大学体育俱乐部课程思政的目标性

“健康之心智存在于健康之体魄之中”。毛泽东在《体育之研究》中也曾明确指出:“德智皆寄于体,无体便是无德智也。”体育对德育的积极作用已被中外学者所认同,挖掘体育课程的德育价值也成为学校体育教育的重要目标。体育课程的目标功能不仅仅作用于人的身体素质、运动技能的提高,还关乎到人的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的提升。体育课程思政建设正是发掘体育课程育人作用的实践尝试,体育课程思政建设成效与否对下关系着学生的培养质量,对上则涉及着国家的未来发展。因此,全面发挥体育课程思政建设对于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的积极作用,是新时期学校体育教育的重要目标,而这一目标的具体化实施则需要体育课程的主动推进。大学体育俱乐部课程是大学体育课程体系的重要内容,其教学目标的落实是对体育课程目标具体化的直接体现。依此察看,新时代体育课程思政目标的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方针之落脚点,在于以立德树人为中心,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因而作为高等教育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之一,大学体育俱乐部课程思政的参与与助力既是政策导向需要,也是理论与实践转化的现实需要。可见,做好大学体育俱乐部课程思政的建设和落实工作成为新时代教育教学改革的重点任务。

1.2  大学体育俱乐部课程思政的实践性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从学科特性来看,在“五育”体系之中,体育学科特点较为突出。体育既可增强个体的体质,又可健全人格、锤炼意志,而思政元素极为自然地贯穿于“以体育身育心”的教学过程中,这使得体育学科在課程思政建设中具有“自带气场”“能量爆棚”的先天优势。从认知的角度看,体育运动的过程是参与者由“(身)体”到“认(知)”的过程,即借助“我”的身体认识“我”的世界,认知的工具是自己的身体,认知对象也是自己的身体。实践证明,这一在体育运动中产生的、特殊的“体认”方式,可促进人对自我内在和外部世界引发感悟。因而,奋勇拼搏、自强不息、挑战极限、团结协作……这些源自不同体育项目参与的身体感知过程,也是个体思想变迁的体验过程。大学体育俱乐部作为体育教学的重要构成,发挥着体育俱乐部之于体育课程培养人的延伸作用,其课程开设是依据学生体育兴趣进行,使大学生逐渐养成终身锻炼的体育习惯和生活方式。“社会存在是物化知识存在的基础”。那么,处于高等教育阶段的大学生群体有着较高的文化意识并具备较强的逻辑认知,对传统“说教式”“灌输式”的思政形式往往会加以抵触和排斥,课程思政育人效果较为有限。与此同时,“体育素养包括体育的文化水平,体育的品格道德、身体活动能力、运动能力、体育知识、以及体育娱乐和欣赏的能力”。大学体育俱乐部课程对于体育素养的培养正好弥补传统思政教育方式的不足。“不精诚不足于动人”,大学体育俱乐部课程可以令思政教育润物细无声,渗透于“动起来”“玩起来”“乐起来”的学习之中,并拉近与学生的生活距离。

1.3  大学体育俱乐部课程思政的可为性

作为一门独立学科,体育课程具有德育性与技艺性高度交叉融合的特点,学科活跃度显著高于其他学科。而体育课程思政因其具备的深刻的哲理性、教育性等特点,在体育课程特点中更具有代表性,在课程建设中的难度也会更具挑战性。所以,在新时代背景下的大学体育俱乐部体育课程思政建设过程中,要遵循“三全育人”方针所强调的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本质内涵,找准大学体育俱乐部课程思政可为性的方位和立场,开好局、起好步,努力按照“立德树人”的教育强国总体发展要求,自觉把“三全育人”理念贯穿于大学体育俱乐部课程思政教育的全过程,构建起更加全面的教育体系,发挥好大学体育俱乐部课程在“十四五”人才培养过程中的作用,已成为未来高校体育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同时这也是做好体育课程思政建设必不可少的前提条件。

在大学体育课程思政建设中充分发挥大学体育俱乐部课程以体育人、竞技育人、竞赛育人等思政元素的功能与价值,对落实新时代新要求下的高校课程思政工作,既具有紧迫性、必要性,也具有重要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那么,做好大学体育俱乐部课程思政的教学设计,并与“三全育人”方针的深化融合,以实现“深度挖掘各学科门类专业课程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解决好各类体育课程与思政课相互配合的问题的目标”,就成为大学体育课程思政建设过程中必须的驻足。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必须要同向同行。”大学体育俱乐部课程为思政融入提供了新的落脚点与突破口,时代背景成就了大学体育俱乐部课程思政建设的可为性。

2  “三全育人”视域下大学体育俱乐部课程思政建设的践行路径

“体育课程育人”是中国各级各类学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路径,而优质的体育课堂教学则是转变体育活动育人方式的重要途径。大学体育俱乐部课程的开设,为优质体育课程教学提供了实践契机,是转变体育活动育人方式的积极尝试。因此,明晰大学体育俱乐部课程思政组成与意义、结构与形态、生发和实现的条件,发掘大学体育俱乐部课程思政学习的多样化环境,为进一步深化大学体育俱乐部课程思政教学的改革与发展提供支撑。

2.1  制度主导与价值引领相结合

国家政策文件的颁布是对当下紧迫问题的针对性回应,课程思政建设是国家重点推动的教育教学改革工程,事关国家教育质量与人才培养质量。高校通过积极落实国家颁布的相关政策,并用以指导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的实践进程,从而推动高校课程思政建设。当前,国家有关课程思政建设的顶层设计已经成型,如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了《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教育部出台了《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为响应国家教育改革政策的号召并发挥政策合力,各高校应该积极制定与出台与之相适应的制度,并以制度为主导保障高校课程思政的落实与深化。那么,如何按照体育教学的流程、体育课程思政与专业的关系,既加强学生的学科技能和专业的使命感,又养育学生成为有大爱大德、博大情怀的人,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也就是说,在大学体育俱乐部课程思政的实施中,既做好“硬”的一面,即加强专业技能学习,又做好“软”的一面,即突出思政工作“软”的润育性。把“价值引领·知识拓展·能力提升·行为塑造”与学科的“知情意行”鲜活生动地融入于教学过程中,突出“练中学、习中做”的实践特点并将其紧密地结合在一起,推进教学素材多样化,提高课程思政育人的针对性和亲和力,是必须要认真对待和落实的工作。

基于此,大学体育俱乐部课程要紧随国家政策步伐,建立课程思政的相关制度,着力实施“价值引领·以体化人·以赛塑造”的育人模式。如同德国美育教育家舍勒所说:“有促进健康的教育、有促进认识的教育,有促进道德的教育,还有促进鉴赏力和美育的教育。那么,教育的目的才能达到和谐。”以制度为主导,充分发挥体育俱乐部课程的价值引领、思想提升和行为塑造的学科作用,进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体育运动中特殊的“知情意行”的体认特征,引领大学生在不同体育项目参与过程中,去感受文化的体验,领悟奋勇拼搏、自强不息、挑战极限、团结协作等宝贵精神。为此,鼓励广大教师在尊重课程内容的科学性、逻辑性、完整性的基础上,按照体育知识学习应用性强的特点,在体育教学过程具体实施中,深入挖掘育人的元素,体现出所教课程蕴含的价值、情感和文化认同,以使学生获得更强的参与感、体验感。另外,在安排体育课程思政与专业的关系上,要凝练出所教课程承载的“育人内涵”,将思政育人元素融入到各门课程专业知识体系的设计之中。

2.2  专业教学与系统育人相结合

从特点上看,“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加强品德修养、增长知识见识、培养奋斗精神、增强综合素质”应是一个系统化的协同工程。它既包括教师、学生、教学媒介、教学环境等各类主体的设计安排,也包括体育课外活动、体育课余锻炼、体育训练竞赛等多个板块的效应协同。因而,如何在大学体育俱乐部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中,体现出多主体的功能发挥和各板块间所传递的效应,将专业知识与思政教育有机融合是体育课程思政的建设要点。大学体育俱乐部课程思政建设是一个需要多主体作用发挥与多板块效应落实的教育教学改革工程,落实大学体育俱乐部课程思政建设,既要发挥知识传递和能力培养的双重功效,帮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锻炼、学会运动,在体育实践改革中形成高水平的终身体育培养体系;也要在把握好真理的尺度上,充分运用好情感教育的积极作用,做好价值观的引导工作,使思政教育和体育专业知识学习相向而行,形成协同效应,为社会主义建设培育“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新时代人才。

教育学者布鲁纳指出:“人的才能不仅是先天固有的,也是后天培养的。”教育的作用就在于此,通过大学体育教育传授学生专业知识、培养学生运动能力及健康生活方式。大学体育俱乐部课程思政建设应该着力体现大学体育俱乐部课程的活动育人、锻炼育人、赛事育人、文化育人、环境育人的优势,把体育活动、体育锻炼、体育赛事和团结协作、顽强拼搏、永不放弃和坚持到底的意志品质融合在一起;把知识学习、技能练习、实践应用和学好专业知识、练好基本功与将来成为优秀的教师融合在一起,系统地实现全面育人的终极指向。大学体育教育阶段不仅是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时期,也是国家其他领域高质量人才培养的重要時期,打通各类人才的培养渠道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有效途径。推动大学体育俱乐部课程思政建设,要将课堂教学与系统育人相结合,要将思政教育与教学空间、专业空间相结合,要将思政教育理念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要将思政教育自然地融入每个专业课的设计之中,既让课堂思政有“血”有“肉”,也让专业学习有“筋”有“脉”,实现学生专业使命感与社会责任感的习得,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健全大学体育俱乐部课程的培养机制。

2.3  常规路径与方式创新相结合

乌申斯基曾言:“完善的教育可以使人类身体的、智力的和道德的力量得到广泛的发挥。”体育教育研究成果也已表明,大学体育俱乐部、课外体育活动、体育竞赛等独有的特定“气场”优势及特殊“体认”方式的“知情意行”,具有隐性育人内容与显性专业内容相结合的教育特点,可把体育运动与品德修养、人格培育、伦理情操等道德品质相互关联、相互融合,使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有机融合,从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挖掘大学体育俱乐部课程思政元素,灵活落实思政教育,使思政教育在体育俱乐部课程开展中“动起来”“活起来”,不仅可以加强学生的专业责任感与建立其行业使命感,还可以激发出学生国家认同与民族自豪感,使思政工作可以做到直接、深刻且自然、有效。如何将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有机结合,新时期具有新特点,要按照学生的认知方式与学习习惯寻找恰当的切入点,以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多元化的育人效应格局。要认真思考与规划授课计划与教学大纲,借鉴优质教学环节设计的成功案例,运用特定的教学方式将思政教育融入专业及实践课程中,进行教学改革,并撰写出符合专业建设和思政教育一体化发展的教学设计。要在推进常规路径与方式创新相结合的过程中,找到最佳学习方式,以实现“价值引领·知识拓展·能力提升·行为塑造”四位一体的有机统一。

教育的目的不仅在于了解知识与学习的关系,也在于追求实现知识的价值,让学生通过学校教育获取各类知识以继承人类已有的文化成果。教师是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的“主力军”,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对于课程思政育人作用的发挥意义重大。基于此,在体育教育改革中,推进大学体育俱乐部课程思政建设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实施:第一,学校或院系通过订购或录制一批线上大学体育俱乐部课程思政资源,让体育教师进行线上学习并做好学习笔记,并集中进行学习总结与反思以提高教师的课程思政认识。第二,为体育教师定期举办系统的大学体育俱乐部课程思政培训,通过现场学习与优质经验借鉴以提升体育教师的课程思政实施能力。第三,开展大学体育俱乐部课程思政教学设计大赛及教学大赛,通过特定主题、自选主题等方式深化教师的课程思政教学能力。职前培养、在职培训和教研方式的运用是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的重要方式,课程思政建设能力是教师教学能力的重要构成,包括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学评价等多方面思政能力。通过培训与比赛等手段,引导与鼓励教师创新教学方式,推进大学体育俱乐部课程思政改革不断走向深入,这既是做好“常规”动作的体现,也是追求“创新”发展的构建,可以成为助推大学体育俱乐部课程思政建设的必然途径。

2.4  教学实践与理论探究相结合

体育课程思政建设是推动学校体育教育改革的重要形式,也是全面落实立德树人的重要举措。推进体育课程思政建设并非一蹴而就,这一过程道阻且长必须持之以恒。按照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的《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提出的“不忘初心铸魂,牢记使命育人”的目标追求,发挥好教师队伍的“主力军”、课程建设的“主阵地”、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全面推进大学体育俱乐部课程思政的建设。俱乐部课程教学作为体育课程教学的有效连接,可以更好落实与执行体育课堂育人目标,体育俱乐部教学以其自由性与可选择性有助于提升学生的体育参与水平与主动性。把教学实践与理论探究相结合,以“课程设计要有高度、内容设计要有深度、教学过程要有热度”的教学模式为主线,进而优化教学手段,使课程的专业性和思政的教育性表现出来,让学生在课程学习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文化素养、道德素质,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课程育人目标的实现也是大学体育俱乐部课程思政建设成效的体现,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运用适切的教学方法方式将思政元素融入课程教学中,学生要主动接受与学习课程思政的相关知识与理念,在和谐友好的教学情境中与任课教师形成良好的教学互动,促使形成“交流—反馈—再交流—再反馈”的良性交流格局,实现教师教书育人与学生学有所成的双重教学目标,促进二者发展。

综上,按照课程思政不是简单的“课程与思政”相加,也不是把专业课讲成思想政治理论课,而是在显性专业知识的教学中融入隐性的育人知识,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相结合。因此,要发挥好大学体育俱乐部课程思政之功能,首先,从高度上,高校要重视思政教研环境的建设,完成思政教研制度,形成良好的思政教研风气,在此过程中思政教育主管领导要率先垂范,鼓励和支持全体体育教师思政教学活动的参与与思政教研项目的主办,将教学实践与理论探究相结合,有序协同、统筹优化,不断提高大学体育课程思政执教的能力。其次,从深度上,高校体育教师要将坚守卓越的“工匠精神”融为自我发展要求,遵循从专业中来、又到专业中去的教学方式,推进思政教育与课程建设相结合,形成“教师有热度、课程有高度、育人有厚度”的良好局面,使学生愿听想学的良好局面逐渐形成。最后,从热度上,高校体育教师要把俱乐部课程思政建设,贴近时代、推进实践、贴近学生,给力学生形成“有人格的品质、有身体的品质、有能力的品质”,不断增强教学的亲和力、感染力,让大学体育俱乐部课程思政体系真正成为育人的载体。

2.5  课程设计与德育规律相结合

按照“课程思政”不是一门或一类特定的课程,而是一种教育教学理念、一种思维方式。这就要求教师围绕“课程思政”的目标,在教学过程中要有意、有机、有效地运用德育的学科思维,坚持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相结合,提炼专业课程中蕴含的文化基因和价值范式,引导学生正确做人和做事,并将其转化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体化、生动化的有效教学载体,在“润物细无声”的知识学习中融入理想信念层面的精神指引。为此,应结合以下内容进行课程设计。

第一,說教与渗透相结合。学与思,相辅相成,相伴而生。宣传教育应注重启发与认知、认同、内化相结合,而非被动的注入、移植、楔入、填鸭;渗透应注重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推进体育俱乐部思政课程向运动环境、心理环境和网络环境等方向渗透,将尊法治、修美德主动付诸实践,加强与新知识的联系与整合,切实提高大学体育俱乐部课程思政建设的针对性与实效性。

第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大学体育俱乐部课程思政的教育元素,不是从抽象的理论概念中逻辑推论出来的,而是应从大学体育俱乐部实际中去寻找。要把思想政治教育有机融入大学体育俱乐部课程的社会实践、志愿服务、实习实训等活动之中,促进体育技能知识获得和培育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结合,使大学体育俱乐部课程思政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切实提高教学实效。

第三,历史与现实相结合。如大学体育俱乐部课程思政的教学设计,在讲解体育历史发展时可与家国情怀相结合;讲解专业理论、专业技术可与国家需要相结合;讲解专业规则可与法治思维相结合等。通过以学生的生活为基础,深入了解当代中国怎样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奋斗历程,可使体育思政教育元素既赓续历史血脉又体现与时俱进。

第四,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结合。“实践是第一性,意识是第二性”。课堂教学是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相融合、相统一的过程,大学体育俱乐部课程思政的教学设计,应坚持隐性渗透、润物细无声、滴水穿石的方式,寓道德教育于课程教学之中。将直接体现、潜移默化与融入思政元素相结合,增强说服力,促进学习者知识、能力与态度的有机结合。

第五,共性与个性相结合。遵循所有的思想都有其来源之水、所有的实践都有其生本之木。学习不仅仅是个人的事情,而是伙伴互助的过程。实践证明,促进学生围绕教学内容,共同参与,通过对话、相互交流与分享学习心得,可增大增强大学体育俱乐部课程思政效果。不仅可使学生“知识与能力”目标有效达成,同时也让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得以落实和升华。

第六,正面教育与纪律约束相结合。正面说服教育是指通过摆事实、讲道理,使学生明辨是非、善恶,以提高认识,形成正确价值观念和道德评价能力的一种教育方法。大学体育俱乐部课程思政的教育和教学,必须坚持以正面引导、说服教育、积极疏导、启发教育为主,同时辅之以必要的纪律约束,以动态生成的方式推进教学活动的过程,引导学生品德向正确、健康的方向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有关“立德树人”“三全育人”的教育要求,为大学体育俱乐部课程思政建设的顺利推进指明了发展方向,发掘体育课程“知情意行”的因素,推进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结合,把思政教育渗透于体育俱乐部课程设计、课程实施、资源开发的各个环节,以充分发挥大学体育俱乐部课程思政“拔节孕穗”的积极作用,助力大学生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与世界观,促使大学生在价值引领、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的一体化建设中实现自身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EB/OL]. (2016-12-08)[2021-08-24]. http://www.moe.gov.cn/jyb_xwfb/s6052/moe_838/201612/t20161208_291306.html

[2] 许燕,范炜烽.“三全育人”视域下公共服务精神融入思政教育研究[J].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21(4):45-51.

[3] 教育部关于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的通知[EB/OL]. (2020-05-28)[2021-08-24]. http://www.

gov.cn/zhengce/zhengceku/2020-06/06/content_5517606.htm

[4] 赵富学,黄桂昇,李程示英,等.“立德树人”视域下体育课程思政建設的学理释析及践行诉求[J]. 体育学研究,2020,34(5):48-54.

[5] 贺新家. 体育课程思政内容构建及组织实施的内在逻辑[J].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1(8):53-55.

[6] 刘纯献,刘盼盼. 体育课程思政的内容、特点、难点与价值引领[J]. 体育学刊,2021,28(1):1-6.

[7] 杨祥全. 铸魂育人: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的紧迫性与自身优势探究[J]. 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20,35(1):13-16.

[8] 董翠香,樊三明,高艳丽. 体育教育专业课程思政元素确立的理论依据与结构体系建构[J]. 体育学刊,2021,28(1):7-13.

[9] 王秀阁. 关于“课程思政”的几个基本问题——基于体育“课程思政”的思考[J]. 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19,34(3):188-190.

[10] 钱俊伟,钱永健. 立德树人视域下红色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的实践路径[J].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21,44(6):159-166.

[11] 姜卫芬,刘文烁. 新时代推进体育课程思政改革的理论认知与实践路径[J]. 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21,36(4):435-441.

[12] 夏贵霞,舒宗礼. 课程思政视角下高校体育课程育人质量提升体系的构建——以华中师范大学为例[J]. 体育学刊,2020,27(4):7-13.

[13] 约翰·洛克. 教育漫话[M]. 毕慧慧,译. 北京:北京出版社,2012.

[14] 张振华. 体育课程学[M].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0.

[15] 常益,张姝. 健体育魂:大学体育课程的思政教育转向研究[J]. 体育文化导刊,2018(6):136-141.

[16] 习近平. 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 人民日报,2016-12-09(001).

[17] 赵富学,陈蔚,王杰,等.“立德树人”视域下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的五重维度及实践路向研究[J].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20,54(4):80-86.

[18] 舍勒. 审美书简[M]. 北京: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84.

[19] R.基思.索耶. 剑桥学习科学手册[M]. 徐晓东,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9.

[20] 乌申斯基. 人是教育的对象[M]. 北京:科学出版社,1959.

猜你喜欢
三全育人俱乐部育人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构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三全育人”新格局研究
高职推进“三全育人”工作制约因素浅论
基于“三全育人”的高校工科专业优良学风途径研究
“三全育人”视角下高校教师课外育人长效机制探析
侦探俱乐部
侦探俱乐部
侦探俱乐部
侦探俱乐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