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亚丽
摘 要:幼儿时期是开展音乐教学和培养幼儿艺术技能最关键的阶段。在音乐教育工作的具体开展过程中,通过丰富且通俗易懂的趣味艺术题材,能够激发幼儿的音乐学习兴趣。传统民间音乐充满着生活情趣,并且音乐形式十分淳朴和简练,将其应用在音乐课堂当中,能够让幼儿接触到历史悠久的传统民族文化音乐,进而不断提高民族文化音乐素养,从根本上提升幼儿的艺术气息和艺术修养,使他们能够更好地传承我国民族音乐中所蕴含的传统文化。对此,本文针对民间音乐和幼儿园音乐教育相结合的重要性和主要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科学有效的融合策略。
关键词:传统民间音乐 幼儿园音乐教学 文化传承 DOI:10.12278/j.issn.1009-7260.2022.04.029
传统民间音乐是历史发展过程中,劳动人民的艺术财富。它在世代相传中不断被加工创造,进而变得越来越完善。传统民间音乐语言十分朴实清新,形象也十分生动鲜明,在经过长期表演实践和艺术创作之后,在表现形式和表现技巧方面都得到了相应的完善。而随着我国新课程教学改革工作的深入发展,教师对幼儿综合能力的培养也给予了高度重视。在幼儿教学时期,音乐是一门十分重要的艺术课程,良好的音乐教育能够感染幼儿智慧的心灵。所以,教师在幼儿园教育过程中,需要将传统民间音乐完美融入音乐课程当中,让幼儿的音乐素养能够在优质的民间音乐教学中得到充分提高。此外,在当前多元社会环境中,从幼儿时期开始培养民族文化素养,有利于我国传统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一、传統民间音乐在幼儿园音乐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作为幼儿园教育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音乐教育是幼儿素质教育中的重要实践形式。我国音乐教育最早在商朝就已经出现,到了春秋战国时期,包括孔子在内的很多著名思想家都十分重视音乐教育。他们认为音乐教育是塑造一个人精神思想的重要环节,能够将培养一个人高尚的品德。但是在二十世纪末期,很多西方音乐涌入我国,我国传统民间音乐文化元素正在逐渐减少,民族音乐教育也日渐消沉。在教学过程中很难找到满足教学需求的民族音乐教材。在这样的发展形势下,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在学习西方音乐的同时要重点继承我国优秀的民间文化音乐。尤其是要加强帮助幼儿形成民族审美意识,将幼儿园音乐教育当作我国民族音乐教育中的一项重要工作。
除此之外,音乐可以促进幼儿的思维与智力发展,对他们的情感发展也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作为幼儿素质教育中的重要内容,音乐教育能够促使幼儿形成健全的人格。通过发挥传统民间艺术文化资源的教育作用,能够开拓幼儿的视野,陶冶他们的情操,这对于精神文明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此外,音乐教育还可以推动幼儿健康成长,丰富幼儿的情感世界。在传统民间音乐分类上,主要有民间戏曲、民谣等几种类型,传统民间音乐的主要特点就是非常简单,虽然简单但是却蕴含着十分丰富的文化内涵,很容易被理解和接受。
1.传统民间音乐通俗易懂,趣味性强
在幼儿教育期间,幼儿并没有形成较为强大的认知能力,只能凭直观感受来理解事物,并且具体形象且容易理解的事物更容易引起幼儿的兴趣。现如今,幼儿园音乐课程中所的儿童歌曲,音乐形式十分抽象复杂,导致幼儿对其很难留下深刻印象,无法激发幼儿学习音乐课程的兴趣。而传统民间音乐通常都是对旧时人们实际生活的真实写照,歌曲内容十分简单、通俗易懂,具有一定的趣味性,可以让幼儿产生很强的画面感,视觉上的冲击很容易激发幼儿的兴趣,在具体学习过程中还可以培养幼儿丰富的想象能力。比如《刘海砍樵》这一民族音乐,主要表达的内容就是男女之间的对话,歌词的画面感十分强烈,内容十分丰富,幼儿在学习此歌曲时能够充分发挥出自己的想象力。此外,因为幼儿的年龄较小,所以对某一事物所产生的兴趣持续时间较短。通过播放传统民间音乐,能够集中幼儿的注意力,从歌曲中还能够让幼儿了解到旧时人民的日常生活,从歌曲中体会到生活的美好。
2.传统民间音乐内容十分丰富
通过将传统民间音乐融入幼儿园音乐教育,能够让幼儿接触到丰富的民族文化。我国作为一个历史文明悠久的大国,在经过岁月洗礼之后,传统民间音乐世代流传,其中蕴含着十分丰富的传统文化,民间音乐不仅是一种十分重要的音乐类型,同时也是一种典型的民族文化体现形式。从丰富的民族文化中可以十分直观地了解到我国历史发展进程和人们历史生活的演变。
3.提高幼儿审美能力,陶冶情操
音乐是一种十分美好的听觉享受,它可以直接刺激幼儿的听觉,让他们能够以此来展开联想和想象,享受听觉所带来的美好体验,不断提高自身的审美水平,在情感上与音乐产生共鸣。也就是说,一首优美的音乐可以有效提高幼儿的审美能力。而传统民间音乐就是十分美好的音乐类型,其旋律十分动听,可以为幼儿营造出一个淳朴自然的音乐环境,让他们感受到更加真实和淳朴的生活环境,进而培养幼儿的艺术修养和情操。
二、幼儿园传统民间音乐教育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音乐教育活动没有充分利用传统民间音乐
在部分幼儿园开展的音乐教学活动中,教学内容主要是以流行音乐、西洋乐器以及经典曲目为主,虽然在幼儿园音乐教学活动教师指导用书中包含有关传统民间音乐知识内容,但是内容十分简单且蕴含的内容较少。同时,幼儿园音乐教师对传统音乐教学内容了解较少,在他们认为这样的音乐内容教学起来十分麻烦,对课堂会带来不利影响,因此在实践教学活动中不会出现这样的音乐知识。但是传统民间音乐在促进幼儿热爱祖国和热爱家乡等方面都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将传统民间音乐融入幼儿园音乐课程,可以充分培养幼儿的思想情感。
2.传统民间音乐教育具有一定的盲目性
如果幼儿园音乐教师的经验水平较低,那么其所开展的音乐教学活动也会存在十分明显的盲目性,在音乐内容选择过程中,没有参考幼儿园内的要求和专家指导意见,教学活动的效果并不理想。同时,大部分幼儿教师认为,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民间音乐,内容和形式都是不能随便改动的,只能进行模仿学习。而部分教师对传统民间音乐作用缺少认真分析,导致教师在幼儿园音乐教学期间只能单调且机械地重复所学过的内容。
3.缺乏科学合理的教学评价
首先,在确定教学目标的过程中,教学目标无法从幼儿实际情况出发。其次,在音乐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教师无法对幼儿在活动中的行为进行有效判定,从而无法实现预期的教学效果。最后,在教学结束之后,教师缺乏自我反思能力,对活动无法做出正确合理的评价,无法意识到自身存在的不足之处和问题,忽略了幼儿个体的差异性,传统民间音乐融入教学的效果不理想。
三、将传统民间音乐融入幼儿园音乐教育的策略
1.选择多样化的教学形式,激发幼儿对传统民间音乐的兴趣
在幼兒园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选取多元化的教学模式能够使幼儿保持高度集中的注意力,激发幼儿学习传统民间音乐的兴趣,除了采取口头演示之外,还要利用数字化多媒体教学工具,为幼儿播放与传统民间音乐相关的视频和音频内容,调动幼儿的多种感官,从而加强幼儿对传统民间音乐的理解和记忆。比如《牛儿谣》是一首传唱范围十分广泛的幼儿歌曲,教师在课堂上播放这首歌曲时,可以通过趣味性较强的动画短视频来集中幼儿的注意力,而动画视频也是最受幼儿喜爱的教学内容,音乐和动画形式的完美结合,能够让课堂教学氛围变得生趣盎然,幼儿在观看生动形象的动画情节时,也会用心倾听歌曲并深入学习,充分调动幼儿的热情,激发出幼儿对传统民间音乐的兴趣,有利于教师更加顺利地将传统民间音乐融入幼儿园音乐教学课程中。
2.培养教师挖掘和利用传统民间音乐资源的能力
在实际生活中存在着很多传统民间音乐素材,但是幼儿园音乐教师并没有认识到其利用价值,缺少对音乐资源的合理开发,很多优秀的素材都渐渐流逝。其实,在日常生活中,真正具有典型地方特色还能够让幼儿喜欢的民间音乐少之又少,幼儿园教师只有具备善于挖掘民间音乐素材的能力,才能够从广阔的资源中找到合适的教学素材,因此教师自身的学习能力和知识储备都会影响传统民间音乐在幼儿园音乐教育中的应用程度。比如教师要正确选择传统民间音乐素材,将本地民间音乐渗透到教学课程当中,从而逐渐培养幼儿对当地民间文化的认同感和民族归属感。
在此过程中,幼儿园方面要为教师提供学习民间音乐的机会,在设计培训过程中始终要围绕教师的教学活动展开,充分思考如何挖掘传统民间音乐中的价值素材,如何凸显出民间音乐特色,让幼儿教师所设计的音乐教学活动环节更具有吸引性。例如,幼儿园可以为教师提供更多接触传统民间音乐的机会,从不同的途径来引进传统民间音乐。并且还可以组织教师去参观其他以民间文化教育为主的幼儿园,通过交流学习获取有价值的教学经验。在园内也可以带领教师参与培训学习,让幼儿园教师可以从传统民间音乐中获得熏陶和启发。
3.增加幼儿传统民间音乐欣赏内容,提高幼儿鉴赏能力
我国传统民间音乐的发展历史十分悠久,一直可以追溯到远古时期,蕴藏着十分深厚的文化底蕴。同时,传统民间音乐的演奏乐器也十分多样,根据地域环境的不同,传统民间音乐也具有一定的地域性和民族性,在传承过程中体现着我国传统民族文化和民俗习惯。所以,幼儿园教师在音乐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必须要增加幼儿民间音乐的欣赏内容,不断开拓幼儿的知识视野,提高他们的音乐鉴赏能力。
除此之外,幼儿正处于比较特殊的低龄时期,不具备成熟的认知能力和理解能力,因此教师在选择民间音乐教学素材时,一定要结合幼儿的实际发展特点,尽可能地选择一些幼儿容易接受的民间音乐。从幼儿发展角度来看,节奏明快且旋律优美的传统民间音乐就是最合适的欣赏内容。例如,教师可以从《榆林小曲》和《长安古乐》中挑选出一些适合幼儿欣赏的音乐片段,配合浅显易懂的文字描述,让幼儿可以对传统民间文化有所了解。在此基础上,教师还可以挑选一些以少数民族乐器演奏为主的纯音乐,将其作为幼儿音乐课堂教学的欣赏内容,像笙、笛子以及葫芦丝等,以此让幼儿能够在欣赏民间音乐的过程中,逐渐提高艺术素养,实现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4.举办一些内容丰富的综合教学活动
通常情况下,幼儿对音乐教学活动的兴趣是十分浓厚的,通过开展丰富的综合活动,可以加深幼儿的印象,培养他们的音乐素养。同时,举办各种民间音乐教学活动,还能提高幼儿的自信心和表达能力。同时,我国民族文化和音乐都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教师可以利用传统文化节日来举办一些音乐活动,在传统节日文化中存在着很多歌曲、舞蹈以及诗词等内容,这些都可以有效融入音乐教学活动当中,教师对此可以利用歌舞才艺展示平台,让幼儿在准备活动与观看活动中享受传统民间音乐所带来的艺术魅力,加强幼儿对传统节日的感触,体会到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5.细化传统民间音乐,提供不同类型的民族风情
我国民间音乐不管是在发展历史上还是文化底蕴上,都具有十分悠久的历史。所以,在幼儿园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对传统民间文化教学内容进行细化,让幼儿可以深入体会到不同的民族风情。在实际教学期间,教师可以先让幼儿了解不同的乐器,像竖琴、古琴、木琴以及牧笛等乐器,随后搜集不同乐器的图片,让幼儿能够进行欣赏,找到一些能够让幼儿更容易接受的民间音乐,让他们先尝试着欣赏,让幼儿通过教师的辅助教学来学会与其他小朋友一起分享这种民族风情。
6.在具体教学中要突出幼儿的主体地位
游戏活动是幼儿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在传统民间音乐教学活动中,教师要采取幼儿更加喜欢的方式来开展教学活动,以此来让幼儿获取音乐感知与想象的经验。比如:在幼儿园大班开展《说唱脸谱》的教学目的就是为了让幼儿更加直观地了解京剧脸谱的色彩和人物性格。在活动开展过程中,为了加强幼儿对脸谱人物形象的了解,教师可以开展针对性游戏教学活动,让幼儿能够在音乐练习中记住自己选择的脸谱所代表的人物,这样一来就可以在顺利开展教学活动的基础上,让幼儿更好地了解传统民间音乐文化。
综上所述,传统民间音乐中蕴含着十分丰富的民族文化。因此,必须要从小培养幼儿的民族文化素养,在幼儿园音乐教学中,利用传统民族音乐,加强幼儿对音乐的理解,加强我国幼儿对传统文化的喜爱程度。而由于传统民间音乐具有纯朴简单的特点,所以很适合幼儿进行学习,教师需要结合实际需求来选择正确的音乐教材,挑选出一些节奏感较强且旋律优美的传统民间音乐,让幼儿可以感受到传统民间音乐的魅力。
参考文献:
[1] 杨进芳《民间音乐与幼儿园音乐教育的融合探讨》,《课堂内外:教师版(初等教育)》2020年第12期。
[2] 段悦兴《民间音乐与幼儿园音乐教育的融合》,《新一代(理论版)》2020年第2期。
[3] 陈明凤《中国传统音乐融入幼儿音乐教育课程的研究》,《新课程》2020年第30期。
[4] 姜伟秀《幼儿园传统音乐教育的缺失与重塑》,《音乐时空》2020年第4期。
[5] 王萍、王燕《在幼儿园开展中国传统音乐教育活动的实践意义》,《读与写》2020年第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