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朝门第婚与梁祝爱情悲剧

2022-04-05 01:39□刘
寻根 2022年5期
关键词:门第梁山伯士族

□刘 军

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绝对是最为凄美的爱情悲剧,其广为流传、脍炙人口,又经历代文人的加工润色,时下成为文学读物与影视作品的热门主题,甚至被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加以保护。毋庸置疑,故事背后丰富的美学内涵与文化意蕴值得深入挖掘。有考据癖的史家探赜索隐,乐于追溯故事的原型及成因;文学家喜好揣摩作品的创作技法,玩味其思想寓意;评论家捡拾道德批判的武器,鞭挞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名教伦理;地方政府热衷文化搭台、经贸唱戏,极力争夺传说中梁祝故里的归属。凡此种种,皆是学术研究和文化传播的正常现象,充分显示出中国民间文学的巨大魅力。笔者笃信“小说即民族秘史”的观点,试图透过梁祝的爱情悲剧审视其所根植的六朝贵族文化背景,感悟古人饱受制度与情感煎熬的苦痛心灵。

据学者考证,梁祝故事的形成和流传不会早于东晋,著录则始于梁元帝萧绎的《金楼子》,此后又见唐代梁载言的《十道四蕃志》、张读的《宣室志》和宋代张津的《乾道四明图经》等书。后人汇总不同版本的零星素材,再进行总体的艺术加工,才有了完整的故事情节。既知晓故事的时代背景,就要用特定的历史逻辑分析成因,探讨东晋的婚恋,总离不开六朝门第婚的话题。

众所周知,六朝是典型的门阀社会,与此前战国秦汉及此后唐宋元明清的对流社会根本不同,个人的成长发育与全社会的资源配置,是以累世积淀的官资背景为基准的,凡事奉行“流品”规则,即根据家世出身建构彝伦攸叙、清浊分明的身份体系,各阶层间壁垒森严,界限难以逾越,因此造成停滞固化、封闭垄断的格局。仅就仕宦而言,曾祖以降三世官资一至三品者,为一流高门,授门第乡品一品,例以五品官登仕,准许跨越三品线;官资四、五品者,为一般高门,授门第乡品二品,例以六品官登仕,准许跨越五品线;官资六、七品者,为次等门第,授门第乡品三至五品,例以七至九品官登仕,只能晋升至五、六品边缘;官资八、九品及未仕者,为白丁庶民,授门第乡品六至九品,例任流外胥吏勋品,顶多在本行业内部晋升至流内边缘位置。如此这般,将资源权益的世袭性同生物遗传的继承性紧密结合,人为制造“世卿世禄”的等级秩序。依当时习惯,乡品门第二品以上为士族,三至五品为寒士,六至九品为寒人,后两者合称寒庶,与士族相对,是谓士庶天隔,导致两大阶级的尖锐对立。

清浊流品的规则投射到婚媾方面,势必产生门当户对的阶级内婚制理念,即所谓门第婚。这种婚俗要求门第匹配,归根结底强调婚配双方官爵权势的大致对等,以此确保利益输送关系的平衡,维持门阀秩序的稳定。婚姻由此衍生出标榜门第的功能,日本学者宫崎市定在《九品官人法研究:科举前史》一书中指出:“官场荣显与否受到运气的左右,不能仅仅根据这一点来决定门第。反而是婚姻关系更能够正确地反映门第,所以特别受到重视。无论多么有名望的族人,如果错误地和寒族通婚,门第都会骤然下降,连累整个家族,因此,如果出现和寒族通婚者,全族人都会与之断交,虐待与寒族通婚者,无非是族人自防的手段。”鉴于此,门第婚准则上升到伦理和法律层次加以督促贯彻,蓄意打破门第界限的违规者会被冠以“婚姻非类”的罪名,遭受舆论的谴责甚至律法的惩治。《昭明文选》记载了一则读者熟知的事例,萧齐东海大族王源贪图丰厚的聘礼,铤而走险与寒庶富阳满璋联姻,御史中丞沈约怒而奏弹:“玷辱流辈,莫斯为甚。王满连姻,实骇物听。”要求褫夺王源官职,禁锢终身。《陈书》卷三三载,年仅十二岁的太原士族王元规随母避难临海郡,拒绝当地土豪刘提亲,他说:“姻不失亲,古人所重。岂得苟安异壤,辄婚非类!”同期北朝恪守门第婚更为坚决,《魏书》卷五六载,博陵士族崔巨伦的姐姐患疾眇单目,高门子弟无人问津,家人欲下嫁了事,遭到姑母的反对:“吾兄盛德,不幸早逝,岂令此女屈事卑族!”最终竟为自己的儿子赵郡士族李冀结成这门亲事。又京兆王元愉,宠幸东郡寒门女子杨氏,为迎娶过门,可谓费尽周折,先是委托赵郡士族李恃显收其为义女,后来干脆伪冒弘农杨氏,从侧面反映了门第婚约束之严苛。不过,客观公正地讲,在优质资源高度集中的等级社会,倡导门第婚虽不合人之常“情”,却相当符合遗传科学的“理”,正所谓基因优化重组、强强联合。对埋葬爱情的婚姻而言,电光石火的激情终究要让位给平淡乏味的琐碎日常,家庭自幼熏陶的思维方式与行为取向在维系配偶亲情过程中起到关键作用。必须承认,不同家境的人,生活旨趣可能大相径庭,恋爱时山盟海誓,长相厮守缺少心灵共鸣,难免日久生厌。配偶门第对等,可在很大程度上减少变数的发生,维系婚姻家庭的稳定。

其实,从门第婚角度审视梁祝爱情悲剧,并非笔者新创,然能明辨梁祝门第差异者鲜矣,故撰此小文予以澄清。关于梁山伯的家世背景,并无直接的文字记载,但可从其登仕的释褐起家官间接推知。据明清时期的《宁波府志》记载,传说中梁山伯曾任会稽郡鄞县县令,即今天浙江宁波奉化一带的父母官。六朝时期的县令按辖区面积大小、户口多寡和经济水平高低区分三档,分别对应不同的禄秩品级:大县县令六品,俸禄千石;中县县令七品,俸禄六百石;小县县令八品,俸禄三百石。县令可以充当士人步入仕途的首任官职,即蕴含“出身”含义的释褐起家官。而释褐起家官又与象征门第等级的乡品保持特定的比例关联,宫崎市定发现两者大体相差四级的对应规律,即一品乡品五品官起家,二品乡品六品官起家,三品乡品七品官起家,以下等级照此类推。据此估算,六品大县县令匹配二品乡品的士族,七品中县县令和八品小县县令分别匹配乡品三、四品的寒士。所以,当时的县令分别有“二品县”“三品县”和“四品县”的称谓,这里的“品”绝非“官品”,而是代表门第与仕宦资格的“乡品”,只要按照宫崎氏“四等差”规律简单加四即可准确获知实际官品。梁山伯治下的鄞县,隶属会稽郡,现有资料来看,此郡中的大县就仅郡治即首府山阴一县而已。据《晋书》卷十五《地理志》记载,东晋会稽郡领十县,即山阴、上虞、余姚、句章、鄞、、始宁、剡、永兴、诸暨。鄞县位居中游,显系三品中县,其县令自然就是七品官,应由门第三品的寒士担任。简言之,鄞县县令梁山伯出身门第稍逊的寒士,就当时的社会层级来看,不能说卑微,但与高门士族毕竟隔着难以逾越的鸿沟。

那么,祝英台的家世门第如何呢?我们仅知道祝家是从山西太原南迁的侨姓,渡江后落户会稽郡上虞县,即今天浙江绍兴上虞附近。研究发现,东晋江南移民的地理再分布与其身份地位紧密相关,王、谢等一流的高门望族普遍在朝为显宦,通常在首都建康,即江苏南京周边置办产业;在野的一般高门无力跻身中央,亦难以在顾、陆、朱、张诸土著吴姓牢固盘踞的环太湖地区插足,只得向临海地带疏散,特别是在当时尚显偏僻荒凉的会稽郡落脚。由此判断,祝家还算不上一流高门。其具体等第可遵循门第婚原则,通过祝公远理想的女婿马文才的家世间接获知。

众所周知,马文才家累世郡太守,自是县令梁山伯的顶头上司。不过,这里强调的不是双方的行政隶属关系,而是太守与县令在厘定阀阅姓族方面的悬殊。七品县令构成寒士的世资已如前述,官居五品的郡太守则是入围士族的底线。六朝遴选士族有条体制内的硬性标准,即先世至少做过五品郡太守以上的官职。据《魏书》卷一一三《官氏志》,北魏孝文帝将此标准公开量化,确定入姓族最起码“三世有令已上,外为副将、子都、太守”。太守明确处于垫底的位置。史载,北魏汉族重臣崔浩复刻士族制度,安排河北大姓径直起家郡太守,其意图即在高门普遍南渡形成的真空状态下,为后起的三品门第迅速补齐晋身士族必需的世资。

读者或许会追问,甄别士庶缘何以郡太守所在的五品官僚线划界。这要从中国古人一以贯之的贵族等级理念说起。两周建立在嫡长子继承制基础上的宗法分封有所谓“内爵”体系,贵族递次为公、卿、大夫、士;秦汉官僚实行禄秩,公对应万石,卿对应中二千石,大夫对应二千石,士对应百石以上;魏晋以降采用官品,公万石换算一、二品,卿中二千石换算三品,大夫二千石换算四、五品,士百石以上换算六至九品。六至九品的士又区分上士和下士,前者为六、七品,是贵族的起点;后者为八、九品,是庶民的终点。上士作为贵族的预备梯队,除自己的嫡长子世袭外,余下尽是大夫的别子,也就是说,最低的贵族先世皆出自大夫,因此,门阀士族的准入资格在理论上就设定为大夫对应的五品线。据《通典》卷三七收录的“晋官品令”,五品官以给事中、黄门散骑中书侍郎起首,以郡太守、都尉、亭侯结尾。亭侯属民爵序列,姑且不论,两晋废除乡兵,都尉并不常设,只有郡太守是固定编制的官职,故以郡太守作为甄别士族的底线。马文才的世资既为五品郡太守,属于士族阶层中的一般高门,能与之联姻的祝氏自然也在这个层位。

祝英台出自门第乡品二品的士族,梁山伯则是门第乡品三品的寒士,仅此差距就注定了“爱别离”的结局,士族门阀制度才是这幕悲剧的根源。从社会心理学角度讲,祝家虽为士族,却处于相对边缘的位置,加之背井离乡、侨居异壤,身份认同面临双重的紧迫危机,所以,观念意识和行为旨趣必须刻意地向上靠拢,择偶才会毫不含糊地明辨士庶,免得遭人轻贱。研究证明,无论是核心区域的新移民,还是特定阶层的外围势力,往往更偏执于主流文化取向的展示和对正统思想的皈依,缺少认同压力的原住民或核心群体相反不是特别热衷。与祝家苛刻择偶形成鲜明对比的,头等高门的太原王济却不吝嫁妹给才华出众但出身卑微的兵家子。正是这种边缘心态,加剧了祝家对更为边缘的梁山伯的歧视与排斥。

遍观古今中外,恰如经典论著所说,情感生活从来不是官贵婚恋的出发点,政治交结与利益输送才是始终不变的主题。梁祝的爱情悲剧不过是东方文化背景下添加的又一生动注脚罢了。传统中国的社会生活,打上了官本位体制特性的深刻烙印,其与个性情感的纠葛才是不断制造悲剧故事的渊薮。

猜你喜欢
门第梁山伯士族
从赵郡李氏南祖房善权支几方墓志看唐代士族的中央化
承启门第之仪的门钹
南北士族协调与东晋王朝的建立
梁山伯问路
大型传统黄梅戏《梁山伯与祝英台》
饰演“梁山伯”人物浅析
从舞蹈本体出发的老题新作
论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等级婚姻及社会影响
魏晋南北朝的士族为何这么牛气?
天下第一行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