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贺
郑州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普外五病区 河南郑州 450008
胃癌是消化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我国是胃癌高发地区,根治手术是目前治疗胃癌首选的治疗方式[1]。胃癌是慢性消耗性疾病,患者患病后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营养不良,加之术后胃肠功能受损,导致其饮食受限,影响营养摄取,增加患者营养不良发生风险[2];营养不良不仅影响患者术后切口愈合,增加术后感染风险,而且延长患者康复时间,增加术后死亡风险[3]。围手术期间给予胃癌患者针对性营养干预将有助于改善患者营养状况,促进术后康复。专病一体化饮食指导是根据患者不同阶段的饮食需求给予针对性饮食指导,从而最大限度满足其营养需求以促进术后康复的一种干预措施[4-5]。因此,本研究将探讨一体化饮食指导对胃癌根治术患者术后营养状况及预后的影响,旨在为胃癌围手术期营养干预提供指导,现报告如下。
1.1一般资料 2018年9月~2019年7月选取本院肿瘤科收治的胃癌根治手术患者140例,纳入标准:胃镜取活检后经病理组织学确诊;符合胃癌根治手术临床指征;无心脏、肝脏、肾脏等功能异常;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愿意配合研究。排除标准:预计生存时间<6个月;癌细胞发生远处转移或有对邻近器官侵犯征象;合并其他慢性营养消耗疾病,如慢性肠炎疾病、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糖尿病或肺结核等疾病。根据随机数字表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70例。观察组男36例,女34例;年龄28~72岁,平均(48.9±2.1)岁;临床分期:Ⅰ期38例,Ⅱ期32例;肿瘤位置:胃底28例,胃体部20例,胃窦及幽门部22例;根治手术类型:全胃切除术25例,近端胃大部分切除术25例,远端胃大部分切除术20例;对照组男38例,女32例;年龄29~72岁,平均(48.8±2.5)岁;临床分期:Ⅰ期37例,Ⅱ期33例;肿瘤位置:胃底32例,胃体部18例,胃窦及幽门部20例;根治手术类型:全胃切除术28例,近端胃大部分切除术24例,远端胃大部分切除术18例,两组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资料(n=70)
1.2方法 对照组围手术期行常规饮食指导,指导患者术前12h禁食,术前6h禁饮,术后行全静脉营养。待患者肛门排气后,进食流质或半流质食物,少食多餐,逐渐过渡至普食。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专病一体化饮食指导,具体措施如下。
1.2.1成立一体化饮食指导小组 小组成员包括肿瘤科主治医师2名,护士长1名,专科护士2名,营养师2名。主治医师负责组织小组进行系统化营养知识学习,专科护士负责对患者进行饮食指导及宣教。
1.2.2一体化饮食指导内容 一体化饮食指导分为3个阶段。
1.2.2.1术前饮食指导 患者入院时由一体化饮食指导小组应用营养风险筛查NRS2002评估表对患者营养状况进行评估,并指导患者术前禁食12h;禁食结束后指导患者清晨空腹抽取静脉血,测定血红蛋白(Hb)、白蛋白(HLB)、总蛋白(TP)水平。根据患者营养状况制定个体化饮食方案,加强饮食营养健康宣教,使其认识导致营养不良的危害及对预后的影响,提高患者饮食配合度。
1.2.2.2术后饮食指导 对于NRS2002评分<3分(营养低风险)患者行肠外营养支持+饮食指导+营养教育。肠外营养支持方案为脂肪乳氨基酸葡萄糖注射液,每天静脉输注量为3000mL,待患者恢复经口饮食后由营养师为其搭配每日饮食,机体能量需要量为20~30kcal/(kg·d),蛋白质为1.5~2.0g/(kg·d),脂肪占非蛋白50%;同时为患者制定《胃癌围手术期饮食指南》,详细讲解日常各种食物所包含的能量、蛋白质及脂肪水平,患者可根据自身饮食习惯及所需营养合理搭配一日三餐。对于NRS2002评分≥3分(营养高风险)患者行肠内营养+饮食指导+营养指导。患者术后无腹胀后即对其实施肠内营养支持,输注肠内营养液为百普力肠内营养混悬液(国药准字H20010285;无锡纽迪希亚制药有限公司),输注速度为100~125mL/h,初始剂量为1000Kcal(2瓶),2~3d后逐渐增加至4000Kcal(8瓶),继续输注3d,3d后改为经口饮食。经口饮食方案及营养指导方案与NRS2002评分<3分患者相同。
1.2.2.3出院后饮食指导 患者出院时为其建立胃癌营养指导微信群,饮食指导小组每日通过微信群为患者推送胃癌手术患者饮食营养相关知识,并通过微信群提醒患者定期回院进行营养评估及筛查,鼓励营养状况良好的患者分享居家饮食方案。
1.3观察指标
1.3.1营养状况 分别于干预前、出院后1个月门诊随访时应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两组Hb、HLB、TP水平。
1.3.2预后情况 记录两组患者住院期间肛门排气恢复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饮食恢复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及平均住院时间。
2.1两组干预前后营养状况比较 干预前两组Hb、HLB、T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后Hb、HLB、TP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干预前后营养状况比较
2.2两组患者预后情况比较 观察组肛门排气恢复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饮食恢复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及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预后情况比较
目前治疗胃癌的主要方案是根治手术,但麻醉、术中创伤均会破坏患者正常消化道功能,引起胃肠功能紊乱,加之胃癌属于慢性消耗性疾病,患者术前常合并营养不良等疾病[6];且患者术前需要禁饮食,导致术后胃肠恢复慢,影响术后营养吸收,从而增加患者围手术期营养风险[7]。营养不良会影响患者术后吻合口愈合,不利于术后康复,降低其术后生活质量。专病一体化饮食指导通过对患者进行营养风险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结合患者所处围手术期的不同阶段对其实施针对性饮食及营养指导,从而改善患者营养状况[8]。
本研究对胃癌根治手术患者围手术期实施专病一体化饮食指导,结果显示观察组干预后Hb、HLB、TP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提示专病一体化饮食指导能有效改善胃癌根治手术后患者营养状况。一体化饮食指导小组在患者入院时对其营养状况进行评估筛选出营养高风险人群,并根据此类患者营养状况为其制定术后肠内营养+饮食指导+营养指导的干预方案,肠内营养支持不仅能维持患者肠道黏膜完整性及功能,而且能快速恢复患者生物、化学、免疫屏障功能,且肠内营养主要通过静脉吸收传输至肝脏内部,可促进蛋白质合成及代谢,从而改善机体营养状况[9-11]。患者恢复正常饮食后,营养师根据其不同营养情况制定每日机体所需能量、蛋白质及脂肪的量,合理搭配饮食,从而满足机体营养需求,降低患者营养风险发生[12]。
有研究指出[13]早期营养支持能有效纠正胃肠手术患者创伤、维护肠道黏膜屏障完整性、提高机体免疫功能并调节机体代谢、减少胃肠黏膜损伤,有利于胃肠手术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肛门排气恢复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饮食恢复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及平均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表明专病一体化饮食指导可促进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专病一体化饮食指导针对不同营养状况的患者给予针对性指导,可改善其营养状况,提高机体免疫功能,有效纠正了手术对胃肠等器官造成的损伤,从而改善机体胃肠功能[14-15]。
综上所述,一体化饮食指导能有效改善胃癌根治术患者术后营养状况,促进患者术后康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