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据课程标准 多维度读懂教材

2022-04-05 04:43张英英
小学科学·教师版 2022年3期
关键词:进阶概念阶段

张英英

在新课改的背景下,传统教学模式面临着巨大的冲击。在这一背景下,课堂改革势在必行,这就对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笔者认为,上好一节课的关键是深入研读教材,理解教材,真正读懂教材。本文以青岛版小学科学为例,从五个维度来解析教材的编写意图,以期为广大科学教师提供参考。

教材是教师教学的依据,是学生进行学习的主要材料,教材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本文将从以下三个方面来阐述依据课程标准多维度读懂教材。

一、什么是教材

教材,顾名思义就是“教和学的材料”,从所指范围大小来看,教材定义可以分为两种类型。

就科学教材来说,第一种是范围比较狭窄的定义,单指科学课本。第二种是范围较宽的定义,包括学校和家庭中教师和学生使用的所有与科学有关的资源,包括教师教学参考用书、活动手册、科学书籍、实验材料以及各种多媒体资料等。总之,一切有利于人们学习的资源都可以称为教材。

二、为什么要读懂教材

教材为我们架起了联结“课程目标”与“课堂教学”的主要桥梁。目前来看,教师阅读和分析教材时主要存在三个问题:一是“标准”和“分析”泾渭分明,有意识但没有方法;二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忽视知识间的前后联系,对教学内容缺少整体把握;三是眼里只有“知识技能”,忽视探究能力的分析,忽视对学生学习过程的分析。

课堂中如何组织教学,学生的思维如何得到发展,目标能否实现,这些都与教师解读教材的能力有直接的关系。因此,教师只有真正读懂教材, 才能准确设计教学活动,明确学生的思维发展水平,让课堂更高效。

三、怎样读懂教材

(一)了解教材的整体框架和编写特色

青岛版科学教材以实验为线索,从“问题—探究—拓展”三个方面形成教材系统,每课分为活动准备、活动过程、拓展活动三大模块。在此基础上突出三大特色:一是将探究技能显性化,每个年级要发展的探究能力的起点和内容是不同的,是依据学情制定的并且分布在对应的年级中;二是每个单元最后有评价,从主体、内容和方式上体现出评价的多样化;三是体现了立德树人的教育宗旨,多次出现与德育教育的有关内容,并增加“法治在线”栏目,从而使教材的内蕴和质量得到了提高。

(二)厘清科学概念和探究技能进阶路径

1.科学概念的发展进阶

《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中包含了18个主要概念,仔细研读之后会发现这些概念也存在一个进阶学习的过程,梳理发现,从低年级到中年级再到高年级概念的进阶发展水平如下:科学事实阶段(认识事物的特点等);科学规律阶段(发现事物的用途、归类、形成前提、成因等);科学原理阶段(探索事物的构成、发展和相互关联等)。以概念“8.植物能适应环境,可制造和获取养分来维持自身的生存”为例,对应的学习内容为“8.1植物具有获取和制造养分的结构”,对应的教学目标为1~2年级“说出植物需要水和阳光以维持生存和生长”(科学事实阶段);3~4年级“描述植物一般由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组成,这些部分具有帮助植物维持自身生存的相应功能”(科学规律阶段);5~6年级“知道植物可以吸收阳光、空气和水分,并在绿色叶片中制造其生存所需的养分。”(科学原理阶段)。

概念8对应的单元如下:

[教材 单元名称 关键词 概念水平 二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植物与环境” 植物生长、阳光、水 科学事实阶段 三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植物的‘身体’” 根、茎、叶、花、果实、种子 科学规律阶段 五年级下册 第五单元“密切联系的生物界” 光合作用 科学原理阶段 ]

我们一起来看关键词,“怎样种大蒜”“阳光和水是植物生长的条件”是二年级的主要学习内容,停留在事实层面,处于科学事实阶段;三年级是让学生发现植物身体各个部分的作用,处于科学规律阶段;到了五年级,学生不需要了解光合作用的原理,但是要知道光合作用可以制造植物生长所需的养料,处于科学原理阶段。虽然植物是每个单元都包含的学习内容,但明显概念的进阶要求不同,教师要做到心中有数。

2.探究能力的发展进阶

在青岛版教材中,1~5年级共出现了25种探究技能,我们要根据教材内容明确每个年级应达到的水平,按部就班,让学生一步一步地提高自己的实验探究能力。以“观察”技能为例。

这是教材中探究技能板块已有的技能,考虑到了不同年级学生发展的差异,由低年级的看、听、摸、闻、尝、简单仪器,到中年级的按顺序观察,再到高年级的长期观察,层层构建,逐步提升,将“观察”技能融入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对学生的探究技能进行进阶训练。我们可以梳理其他各项技能层级,让学生的探究技能得到持续发展。如果有的探究技能教材中只出现了一次,我们仍然要对照教材进行梳理,明确它的进阶过程。这样做的一个好处是,无论你任教的是几年级科学课,你都可以准确把握探究能力发展的水平,有效达到目标。

(三)挖掘教材知识之间的纵向关联

《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小学科学是一門基础性、实践性、综合性课程。”教师在解读教材的时候,要各个领域综合考虑,深度挖掘教材知识之间的纵向关联。以三上第六单元“水的三态变化”为例,本单元既属于“物质科学”领域,同时包含一部分“地球与宇宙科学”领域的内容。

从物质科学的视角看,在自然界中能看到其状态变化的物质只有水一种;从地球与宇宙科学的视角看,地球的组成物质之一就是水;而能量既属于小学科学也属于其他学科的内容,能量在物体之间的移动就会造成它们的三态变化。学生以后还要继续学习“热”和“能量”有关知识,本单元起到了一个知识铺垫的作用,尽力构建一个“能量表现形式—能量转化—能量守恒”的完整的概念体系。

根据以上分析,我们要同时分析、理解与本单元所有相关单元的内容,比如空气单元、电磁铁单元和土壤单元等。

(四)理解教学内容之间的横向发展关联

青岛版教材每一个单元基本都是三至四课,多则五课。教师在解读教材时,要弄明白教学内容之间的横向关联,只有这样,才能合理设计课时教学活动,达到精准教学的目标。

以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冷与热”为例。本单元对应的科学概念为:3.空气是一种常见而重要的混合物质;6.机械能、声、光、热、电、磁是能量的不同表现形式,共分为三个部分。

分析整个单元的知识结构,发现本单元为学生构建了一个知识和思维双重进阶的路线,从物体的特点到本质原理,再到应用拓展,层层深入,环环相扣,保证学生对概念的掌握深入心底,学以致用。

有时单元的原有安排不符合学生的学习需求,教师可以根据经验和学情重新调整,但是要有理有据,能够达到教学目标。如四下第六单元“水循环”,我把《雾和云》《露和霜》两课进行了调换,原因有两点:一是雾和云的成因是水蒸气遇冷形成小水滴或小冰晶,而在《水蒸气凝结》一课,学生已经知道水蒸气遇冷变成水,但是不知道还可以变成小冰晶,而在《露和霜》一课中,通过实验可直观地观察到水蒸气变成小冰晶。二是水循环的起点是从低空开始的,露和霜就是在低空形成,为了更好地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我将学习顺序进行了调整。

(五)从学科逻辑的维度分析课时教学内容

在讲解课时教学内容时,要进一步细化,关键是要把握每个领域的认知思维规律,比如“生活现象—科学事实—科学概念—科学规律—科学原理”是物质科学领域的认识逻辑。

以一年级上册第4课《把它们放到水里》为例,全课安排了三个环节,按照物质科学的认识逻辑,我们梳理一下学生的认知过程:“科学事实”阶段包括把沙子等各种物质放入水中观察,并描述出现象;“科学概念”阶段包括通过交流学习,学生在观察后能用“溶解”的定义描述出现像;最后得出的一个结论是“有些物质能够溶解于水,而有些物质不能”,属于“科学规律”阶段。依据《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在小学阶段,对溶解的认识仅限于此。按照认知逻辑,这节课缺少什么? 缺少對生活现象的观察。这就需要教师创设生活中真实的教学情境,以弥补教材内容的瑕疵。

总之,读懂教材除了遵照以上五个原则外,更需要具备全局意识,在尊重原教材的基础上,敢于重新处理教材,让学生充分掌握科学概念及其应用,达到理解科学的文化模式和社会规范的目的。

猜你喜欢
进阶概念阶段
Birdie Cup Coffee丰盛里概念店
关于基础教育阶段实验教学的几点看法
幾樣概念店
在学前教育阶段,提前抢跑,只能跑得快一时,却跑不快一生。
传祺GM6:家用MPV新进阶
领克进阶
2018车企进阶十字诀
大热的O2O三个阶段,你在哪?
两岸婚恋迈入全新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