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合信息技术有效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2022-04-05 04:43葸春林
小学科学·教师版 2022年3期
关键词:科学小学生信息技术

葸春林

信息技术作为21世纪最重要的技术之一,如今在小学的普及程度较高,几乎所有的小学都开设了信息技术课程。小学科学与小学信息技术看似两门完全不同的课程,但是两者之间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现在,将小学科学与小学信息技术相融合的教学模式已经在很多学校开展起来,其特点是通过信息技术,能够使小学科学教学过程变得便捷,特别是在信息获取、信息传递和提高小学生的科学学习兴趣方面,有着重要意义。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将这种技术引入教学活动早已屡见不鲜。小学科学学科是小学阶段的重要科目,让小学生学习科学对帮助其理解我们的世界和掌握自然学科的基础知识有很大的作用。将信息技术融入小学科学教学中,不但给整个教学过程提供了便利,同时能激发小学生对科学的学习兴趣,最重要的是可以提高他们的研究能力和自我学习能力。

一、小学科学与小学信息技术融合的形式

(一)直观展示

将信息技术应用于小学科学教学,可以使很多小学生难以理解的知识点得到简单化处理。例如,利用多媒体这种新兴的教学方式,可以更直观地向学生展示科学原理和科学现象。与传统的在黑板上用粉笔书写的教育模式相比,其能够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实现资源共享

利用信息技术,学生可以方便快捷地在互联网上获取自己想要查找的科学知识。因此,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构建科学学习平台,将课本上的内容和从其他途径收集到的知识上传到平台上,学生便可以利用信息技术,随时随地地在平台上进行科学学习。

(三)便于辅导交流

利用互联网技术,可以实现小学科学教师与学生的跨地域交流,例如网络课程和微信讨论群等。这样,当学生放假在家时,教师就可以利用网络课程向他们传授科学知识,或者当学生在家里遇到科学方面的问题时,可以通过微信讨论群向教师提问。信息技术的这种便捷性,能够让教师与学生之间实现随时随地的交流,极大地提高教师的辅导效率。

二、小学科学与信息技术融合的注意事项

世界的发展离不开全球化和信息化的发展,科学技术步伐的加快也引领着社会快速进步,社会中的多数行业想要提高就需紧跟时代融合信息技术。有机融合信息技术对教育也有促进作用,特别是涉猎知识范围广的科学学科,更需信息技术的融合。在小学科学课堂中融合信息技术需有合理的策略才能实施,下面就简述在小学科学教学中融入信息技术需要注意的问题。

(一)厘清人和信息技术的关系

信息技术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减少了人们生活中的一些烦琐环节,但其也有相应的负面影响。在教学过程中,信息技术最大的优势就是可以提高教学效率,而其负面影响则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教师和学生的参与度。信息技术只是一种教学手段,并不能代替科学教师,更不能改变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教师在授课中应用信息技术可以调动课堂气氛,但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交流是不能省略也不能用技术代替的。要厘清人和信息技术之间的关系,避免本末倒置。

(二)注重实践的过程

小学生学习科学课程,不光在学习知识方面有一定难度,在实践的过程中也会遇到问题。利用制作出的视频可以直观地展现知识的原理,将抽象知识具体化,但是相关的实践过程还需学生亲手操作,毕竟学习知识就是为了运用知识。例如在教学人教版五年级《沉浮与什么因素有关》一课中,可以使用信息技术为学生展示同一个鸡蛋在一杯液体里面沉下去、在另一杯液体中浮上来的现象,让学生讨论出现这两种现象是什么原因,并且讨论过后让学生自己制造出可以让鸡蛋浮上来的液体。科学教学中的实践需要学生亲自动手完成才能提升能力,避免纸上谈兵,信息技术的使用更要注重实践过程。再比如,学习《动物的卵》一课,我们可以利用希沃平台,通過手机拍照上传,借助学生现场生成的材料进行学习;通过在希沃白板上的圈画批注引导学生思维;通过放大镜的使用,让学生更清晰地观察小鸡逐渐孵化的过程。一节课结束,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一步步体验探究的过程,收获探究的乐趣。

(三)与传统的教学方法结合

传统的科学教学方式虽然对于现代的学生来说有些过时,但是传统的教学方法也是前人通过不断地实践和分析讨论得出的方法,当然有可取之处。教学方法诚然需要随着时代的进步改变成更适合学生的方法,比如与信息技术相融合,但是传统的教学方式不能全盘否认。可以在传统的教学方式中结合信息技术进行创新、相互融合,以保持两者的优点,淘汰两者的缺点,将教学方式加以改善,使之更符合当代小学生的学习习惯。

三、小学科学与小学信息技术融合的方法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只是教师一个人在讲台上讲课,学生在讲台下被动地听讲,这对激发学生的科学学习兴趣十分不利。而利用信息技术,教师则可以在互联网上寻找到很多与本节课所讲内容相关的视频、图片等,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例如,在讲授《显微镜下的生物世界》这一节课时,教师就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一些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生物图片,这对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很有帮助。

(二)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

小学科学中的知识点,往往与小学生的实际生活相差很远,在传统的讲课过程中,学生很难在脑海中形成概念。比如在教学《太阳能热水器》这一节课时,由于小学生在生活中并不会了解到太阳能热水器的内部结构是怎样的,因此他们对太阳能热水器结构不会有完整的概念。所以,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将涉及的太阳能热水器的原理、结构图片加以展示,并将太阳能热水器工作时的视频给学生播放。这样,就会帮助学生形成对太阳能热水器工作原理和结构的概念,快速地了解太阳能热水器。通过将复杂的问题进行简单化处理,对于小学生更好地学习科学知识,有很大帮助。

(三)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信息技术具备获取知识的丰富性和快速性特点,利用这一特点,教师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例如在讲解《光》这一节课时,在课前,教师可以让学生利用信息技术搜寻与光有关的知识点,并对这些知识点进行预习;在上课时,可以让每个学生依次展示自己的预习成果,并鼓励他们自己到讲台上来为其他同学讲授。但是由于互联网上的知识繁多冗杂,因此教师还需对学生搜集到的知识进行筛选,将其中的错误知识进行剔除,并且引导学生正确地搜寻信息。这样,学生便可以自主地进行学习了。

(四)开展第二课堂活动

为了丰富校园文化生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特长发展,可以借助信息技术开展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

比如,在科学兴趣班上我开始尝试ipad教学模式。作为专职的科学老师,我首先萌生了大胆的念头:如何让信息技术助力我的科学课堂?如何展示才能既让学生在实验操作中学到信息技术,又不让信息技术掣肘和冲淡科学课堂?如何才能在科学实验操作过程中将学生的预测生成、实验猜想、数据统计、操作细节展示、科学记录、实验描述、测量过程中肉眼可视的实验过程和仪器观测相结合,以及将在科学实验真实情景中出现的少量违背科学预测的实验现象分析出原因并通过分析交流解决实验失败原因?……这些念头一瞬间萌生并逐渐明晰,于是我开始付诸行动进行尝试探索。选课时我就选了科技创新活动中的空气的性质、筷子搭桥、制作水火箭、伯努利原理之纸杯飞行器等课程进行尝试探索。

比如,在用做好的紫甘蓝汁测试常见物体的酸碱性时,我们可以利用ipad教学环境演示操作方法:PPT转换教学环境窗口—发送任务单—学生进行实验预测操作—同屏展示学生实验预测实验单(实验任务单资源发送)。通过學生小组合作明确分工,借助ipad的拍照和录像功能,将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细节及实验瞬间现象捕捉,进行分组同屏展示,以及对科学实验中少量出现的违背客观存在的实验现象加以展示,分析交流其产生的原因并解决实验失败原因。本节课在互联网、移动学习终端的作用下,可实时观看到各小组的实验过程,捕捉学生过程性学习动态,极大地提升学生的科学学习素养和信息化素养。

(五)借助VR技术,培养学生观察能力

为具体有效落实“双减”政策,加强低年级段学生的科学观察、实验教学,我们可以充分结合VR手段促进学生观察能力的提高,提升学生的科学及信息技术素养,进而实现低年级段沉浸式科学探究观察教学。

比如,在教学《观察月相》这一课时,我们可以立足单元视角,精准把握课程标准,基于学生前三节课对地球家园的整体认识,利用VR技术打破课堂时间和空间的约束,将连续二十多天的月相生动形象地带到学生眼前,并引导学生用VR拍照、动手描画等方法记录与描述月相变化规律。促使学生经历持续观察探究过程,提升科学实践与推理能力。学生切身感受VR虚拟技术如何将较为逼真实则虚拟的多媒体教学环境应用于课堂,体验身临其境的独特效果。

(六)改变传统的作业模式

聚焦“双减”政策,践行“作业革命”,优化作业设计,是当前教学的一个重要主题。在“双减”政策下,我们要响应作业革命的号召,教学中,针对学生的个性特点以及认知水平,科学老师要努力创新作业形式,结合信息技术采取弹性作业措施,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选择性布置作业。课后布置能发挥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实践作业,鼓励学生开展动手操作活动,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改变传统的作业模式。

比如《用PPT记录我们的生活》的科学作业。生活中有很多的“小事”值得回忆,每一件事都影响着我们的成长轨迹,改变着我们的观念。教师可以布置这样的作业:要求学生将信息技术课内所学知识实践应用于生活,用PPT记录这些美好的点点滴滴,积极表现丰富的内心世界,抒发对生活的热爱。

又比如《节气电子小报》的科学作业。二十四节气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为了让学生更多地了解“二十四节气”,我们可以让四年级的学生利用刚刚学习的word软件学以致用,制作关于“二十四节气”的电子小报。

再比如,为培养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兴趣和能力,以及提高学生对所学知识加强记忆的能力,从而进一步培养其科学素养和审美能力、创造能力,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制作科学手工——绘制《我爱科学》画报,废物利用进行手工实验操作作业。

(七)优化科学实验

实验是科学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借助于信息技术的强大功能,我们能够对科学实验进行优化。比如“两种物质混合产生泡泡”的实验:首先,立足学生已有的学情,设计观察、记录等环节,让学生学会用科学语言描述白醋和小苏打的特点,同时给学生呈现了描述这两种物质的精美卡片,激发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为下一节信息技术课学习做铺垫。然后,学生带着好奇心把这两种物质混合在一起,发现物质变化的现象。最后,学生进行小组自主实验,检验它们产生的气体。课堂中,学生都能认真倾听,主动参与实验、讨论。接着,移步至电脑室,图示产生泡泡的过程。以之前的科学课作为起点,启发学生将小苏打和白醋的反应过程以图示的方式绘制出来。教学总共分为三个环节,分别是设置页面大小、添加艺术字标题和用形状绘制反应过程。我们可以以“贝贝”和“文文”的对话贯穿教学始终,利用微视频教学,让学生小组合作,自主学习,结合任务卡完成任务要求。整节课各环节衔接自然,学生参与度高,任务完成率高,学生的学习热情也十分高涨。

将小学科学教学与信息技术完美融合,不但能够激起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还能帮助教师将复杂的问题进行简单化处理,使之变成小学生易懂的知识点,并有效提高小学生自主学习科学的能力。

猜你喜欢
科学小学生信息技术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点击科学
科学大爆炸
科学拔牙
衰落的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