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大艳
阅读课几乎占据语文学科三分之二的教学时间,教学功夫没少费,收效却甚微。如何突围,思虑再三,我结合新课程标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基于实效进行语文阅读课的课堂教学改革,摸索出一些阅读课教学提质增效的策略。
教师素养层面:深抓文本解读练内功。在语文教学实施过程中,教师必须认真研究课标及教材,准确定位,必须具有宏观视野,遵循整体性、联系性原则,统揽全册,把握学段目标要求,明确本册、本单元、本课在整个教材体系中的具体目标和地位。
如部编版教材九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与第六单元,同为小说题材,但篇幅不一,第四单元的主题是青春年少,第六单元的主题是人生百相,这些区别让两个单元的教学侧重点有很大不同。再如八年级上册朱德同志的《回忆我的母亲》,这篇写人文章的最大特色是“把人放在联系中”来写。朱德把母亲放在灾难连天的时代背景下,放在四世同堂的家境中,放在母子连心的亲情联系中,以时间为序,以母亲勤劳的一生为线,选取母亲一生中的典型事件表现母亲的性格与品质,纵横交织,层次分明,刻画了一位平凡而又伟大的母亲形象。对此,教师必须深练内功狠抓文本解读,才能在阅读教学中吸引和调动学生。
活动组织层面:巧设教学活动增魅力。教师要立足学生实际,开展真实有意义的语文阅读教学活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树立让学生真实地学习语文的教学观念,立足自己的课堂教学风格,立足文本的特点,尊重学生的认知特点,尊重语文学习的规律,实事求是,讲究实效,用最真实的课堂让学生真实地学习。
对于阅读教学,教师首先要做的是整体思考,找到文本解读的突破口,然后指导学生沿着突破口进行系统有效、有梯度地阅读、思考、交流。教师在课堂提问时应着眼于课文重点处、关键处,这样才有助于将學生思维聚焦到课文的重难点上,更好地理解文本内容。
例如,部编版教材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整体教学诗歌单元整体目标:1.体会诗歌语言之美:字音美,字形美。2.体会诗歌文章之美:结构美,情感美。3.体会诗歌文学之美:个性美,意境美。4.体会诗歌文化之美:内涵美,文化美。阅读教学活动基本上都可以从这四个层面(语言层面、文章层面、文学层面、文化层面)展开,既增强阅读理解的深度,更能体现新课标的理念。
方法指导层面:狠抓阅读训练促实效。阅读课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常抓不懈。
抓课堂引导。文本细读的意义是指以文章文本为中心,重视蕴含在文本词汇中的深层含义,挖掘出文本的内在组织结构,不断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与理解能力。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要以语文课堂为主要平台,逐渐引导学生在课堂上整体把握课文,并进行文本细读,让学生将文本语言转变成自身的语言、自己的理解,进而提升综合素养。
抓关键词句。叶圣陶先生说过:“一字未宜忽,语语悟其神。”这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文本细读的重要性。词句、词语是文章的基本组成部分,同时也能够代表文章主旨。作者大多通过一些特定的词句、词语来表达自身的感受,并适当运用一些词语来强化作品的可读性。在细读文本时,教师要充分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细细品味文中的遣词造句及其高明之处,并欣赏他们独特的“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表达效果。如《湖心亭看雪》中一个“独”字,鲜明地表现出作者的高洁与孤傲。抓文章细节。在通常情况下,作者想表达的重要内容都蕴含在作品的细节当中,这需要学生主动去感受,去细细揣摩,并关注文章中的细节。只有领悟到作者在文章中描写的情感,才能与作者产生共鸣,才有可能更加真切地了解文章的主旨。文本细读就是要“躺在言语之中,在言语中散步,悠闲地散步”,真正地从文章中发现美,感悟美,这样才能够提升自身的阅读水平,并发掘蕴含其中的深层含义。如“在我的后园,可以看见墙外有两株树,一株是枣树,还有一株也是枣树”,这句话形象地表达了鲁迅的枯燥与烦闷,只能把院子里的两棵树数来数去。
总之,语文阅读教学必须摒弃浮华,回归本色,着眼实效,立足语文学科的培养目标,遵循语文学科的基本规律,体现语文学科的基本特点。教师要寻求课堂的突破,尝试一种新的、更实在的、更贴近阅读真实情况的课堂模式,这种模式更契合学生真实的阅读状态和需要,让学生真正思考,学有所得。
责任编辑/曹小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