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萍,周元敏,盖云竹,叶更新
广州市第十二人民医院肿瘤科,广东广州 510620
原发性肝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发病率较高,且预后及治疗效果差,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和健康[1]。由于肝癌发病隐匿,因此较多患者确诊时已处于中晚期,错过了手术治疗的最佳时间[2]。针对此类患者临床中通常给予放疗、肝动脉插管化疗栓塞 术(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 TACE)、局部消融治疗、分子靶向药物治疗等。其中最常用的介入治疗方法为TACE,其通过栓塞肿瘤血管,阻断肿瘤的营养物质供应,导致其缺氧坏死。另外其还可以输送、释放药物,提高肿瘤区域的药物浓度,降低外周血浆的药物浓度和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同时还可以延长患者的生存期[3-4]。本研究选取2018 年8 月—2021 年3 月广州市第十二人民医院收治的58 例中晚期肝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旨在探讨联合应用TACE 介入治疗+靶向药物治疗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选取于本院住院的中晚期肝癌患者58 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共29 例,最大肿瘤直径3.85~13.69 cm,平均(6.27±3.11)cm;年龄29~73 岁,平均(56.78±2.99)岁;男18 例,女11 例。研究组共29 例,最大肿瘤直径3.85~13.69 cm,平均(6.33±3.09)cm;年龄29~73 岁,平均(58.33±2.84)岁;男16 例,女13 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已获得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纳入标准:经病理学或影像学检查确诊,符合巴塞罗那临床分期(Barcelona clinic liver cancer, BCLC)B 期或C 期的中晚期肝癌者;KPS 评分>60 分者[5];患者、家属均知情同意,且签订知情同意书;肝功能Child-Pugh 分级为A 或B 级者;依从性好者;无法进行外科手术切除者。
排除标准:有精神疾病者;存在TACE、化疗禁忌证者;合并其他恶性肿瘤者;存在大量腹水者;存在其他重要脏器疾病者;存在活动性出血者;存在严重感染者;有相关药物过敏史者;孕妇或哺乳期妇女。
术前均完善血常规、凝血功能、肝功能、免疫六项、肾功能等检查,通过影像学检查确定肿瘤的数目、大小和位置。对照组应用TACE 治疗,仰卧位消毒铺巾,局部麻醉后对右侧的股动脉进行穿刺置管操作,应用技术为Seldinger 技术,常规通过导丝引导,置入5F 导管,在DSA 下行腹腔以及肝动脉造影,明确肝动脉实际情况以及肿瘤的实际情况,例如肿瘤数目、血供、位置和大小,依据肿瘤染色情况,选择供血动脉缓慢注入药物,导管到达预定位置后,给予注射用盐酸表柔比星(国药准字H20000497,规 格:50 mg)50 mg、洛铂[国 药准 字H20050308,规格:50 mg(以无水物计)]50 mg、丝裂霉素(国药准字H20023846,规格:10 mg)10 mg 与碘油悬混后注入,碘油用量一般为3~20 mL。然后使用PVA 进行栓塞直至肿瘤血供暂停。通常TACE治疗间隔5~7 周,采用按需治疗策略,术后需要给予保肝、护胃等常规治疗。研究组应用仑伐替尼(即给予甲磺酸仑伐替尼胶囊,国药准字H20213638,规格:4 mg×30粒)联合TACE治疗,TACE治疗同对照组,同时口服仑伐替尼胶囊,1 次/d,8 mg/次(体质量<60 kg)或12 mg/次(体质量≥60 kg)。两组均治疗60 d 观察效果。
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的肝功能情况,指标包含血清胆红素(total bilirubin, TBIL)、甲胎蛋白(alphafetoprotein, AFP)、丙 谷 转 氨 酶(glutamic pyruvic transaminase, ALT)、谷草转氨酶(aspartate transaminase, AST)。
观察两组的治疗效果,治疗后病灶消失且持续时间>4 周为完全缓解;较治疗前病灶缩小程度>30%且持续时间>4 周为部分缓解;较治疗前病灶缩小程度<30%,或增加程度<20%为稳定;有新病灶或较治疗前病灶增加程度>20%为进展[6]。治疗总有效率=(完全缓解例数+部分缓解例数+稳定例数)/总例数×100%。
观察两组治疗前治疗1 年后的癌症治疗功能总体评价量表(Functional Assessment of Cancer Therapy, FACT-G)评分情况,此量表包括4 项,即家庭和社会情况、情感情况、功能情况以及生理情况,每项均为百分制,分数和生活质量呈正相关[7]。
采用SPSS 22.0 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组间差异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研究组治疗后TBIL、AFP、ALT、AST 水平均比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肝功能对比(±s)
表1 两组患者肝功能对比(±s)
研究组治疗后情感状况、生理状况、功能状况、家庭和社会状况评分均比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FACT-G 评分对比[(±s),分]
表2 两组患者FACT-G 评分对比[(±s),分]
注:治疗前后组内比较,aP<0.05
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6.55% 高于对照组的72.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对比[n(%)]
原发性肝癌中90%以上的患者是肝细胞癌,其中60%以上的患者初诊时分期即为巴塞罗那临床分期(BCLC)的中晚期及终末期(BCLC B~D 期),失去手术机会[8]。故我国肝癌患者的首次手术切除比例<30%[9]。针对无法手术治疗的中晚期肝癌患者,介入治疗是一种重要的治疗方法,中晚期肝癌患者治疗的目的是延长其生存期,提高生活质量。TACE 介入治疗是中晚期肝癌患者首选的治疗方式,也是公认的最佳治疗方法[10-11]。其具有术后恢复快、微创的特点,能充分利用肿瘤动脉的特殊性,直接将栓塞剂和化疗药物注入到肿瘤组织中,阻断肿瘤组织的营养供给,使其缺氧坏死,同时高浓度的药物可以直接作用于病灶位置,使肿瘤区的药物浓度提高,从而提高治疗效率,延缓肿瘤的进展[12-13]。
原发性肝癌患者的预后较差,容易发生肿瘤复发、肝功能衰竭、肿瘤转移等情况,肝癌患者肿瘤的血供大部分来自肝动脉,TACE 介入治疗通过将小剂量的化疗药物和碘化油结合,注入到肿瘤内,使化疗药物可以在肿瘤内部持续产生作用,杀灭肿瘤细胞的同时碘化油可以栓塞病灶的供应血管,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14-15]。
仑伐替尼作为不可切除肝癌患者的一线用药,是多靶点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对肿瘤内皮细胞的调节因子有阻滞作用[16]。其是一种高选择性的靶向药物,通过抑制肿瘤的分裂、增殖,达到抑制VEGFR1-3 的效果,可以降低新生血管和癌细胞的生存,具有阻止病情进展,延长患者生存时间的作用[17]。
黄擎轩[18]对原发性肝癌患者单独应用微波消融(对照组)与微波消融联合仑伐替尼治疗(研究组)的效果进行研究,结果显示,术前两组TBIL、ALT、AST 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后1 个月研究组的TBIL(24.47±2.60)μmol/L、ALT(45.60±5.55)U/L、AST(50.98±4.74)U/L 水平 均比 对 照 组(26.95±3.70)μmol/L、(49.98±4.70)U/L、(53.57±5.28)U/L低(P<0.05),结果和本研究结果存在相似性。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治疗后TBIL(10.39±3.29)μmol/L、AFP(428.45±130.01)ng/mL、ALT(45.29±19.41)U/L、AST(51.04±7.29)U/L 水平均比对照 组(17.03±4.79)μmol/L、(680.35±131.02)ng/mL、(77.24±18.26)U/L、(88.23±3.84)U/L 低(P<0.05),表明中晚期肝癌患者应用TACE 联合仑伐替尼口服治疗效果较好,有利于肝功能的改善。分析原因是中晚期肝癌患者应用TACE 联合仑伐替尼治疗,肿瘤区的药物浓度高。且栓塞会对肿瘤的供血血管阻断,但对正常肝组织的供血影响较小,因此,研究组患者的肝功能情况比对照组好[19]。相关学者通过研究发现,针对中晚期肝癌患者,在微波消融术治疗的同时给予仑伐替尼治疗能获得更好的临床疗效,患者的客观缓解率为52.73%,疾病控制率为81.82%。本研究结果还显示: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6.55% 比对照组的72.41% 高,且研究组治疗后FACT-G 评分均比对照组高(P<0.05),表明TACE 联合仑伐替尼治疗有利于治疗效果和患者生活质量的提高。分析原因是联合用药可以抑制肿瘤生长,阻止疾病的发展,减少新生血管和癌细胞的形成,从而推动患者肝功能、治疗效果、生活质量的提高[20]。
综上所述,TACE 介入联合仑伐替尼靶向治疗中晚期肝癌患者效果更佳,未来期望有更多联合治疗模式,能够在一线治疗进行优化和个体差异化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