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时代发展下的防震减灾宣传工作研究*

2022-04-04 03:31张燕芹
地震科学进展 2022年3期
关键词:防震减灾灾害

张燕芹

(云南省大理州弥渡县地震局,云南弥渡县 675600)

引言

自2008 年汶川大地震发生以来,防震减灾宣传工作已经成为当下我国灾害防御的重要任务。因此,我们要对地质灾害、防震减灾宣传工作进行详细研究与探索,才可有效提高我国地震灾害防御效率。我国幅员辽阔、地形复杂,地震带分布较为广泛,一旦发生地震灾害极易造成社会恐慌,只有在日常生活中不断加强防震减灾意识的培养,才能有效提高人们的避险意识与能力[1-2]。

“互联网+”时代来临后,人们接受信息的方式由报纸、电视、广播等传统媒体逐渐转变为微博、微信等新媒体。信息传播方式的变化让社会公众从被动接受信息变成了主动发表观点,人人都可以对社会热点进行参与,使得“互联网+”时代的一系列新媒体平台颇为热闹,防震减灾科普宣传工作只有积极顺应时代的发展潮流,才能更有效地做好新时代防震减灾科普宣传工作[3]。

地震预报是一个世界性难题。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地震灾害预测预报的基础研究工作还很薄弱。地震灾害的社会宣传教育工作也远落后于发达国家。地震及地质灾害防治研究会“关于公民防震减灾意识”的一项调查显示:71%的民众不会选择主动阅读有关防震减灾知识的书籍,70%的人没有接受过防震减灾科普知识宣传。中国地震局提出了防震减灾应该实行“预防为主,防御与救助相结合”的工作方针。作为一个地震活动强烈和地震灾害频发的国家,积极开展防震减灾科普宣传工作,提高全民的防震减灾意识,才能最大限度地减轻地震灾害造成的国民经济损失[4-5]。

1 云南省“互联网+”时代下防震减灾科普宣传工作现状

1.1 防震减灾科普宣传工作存在的问题

云南省在防震减灾科普宣传方面比较注重传统的宣传方式与手段,在当前社会发展环境中很难博得人们眼球,与公共服务水平理念相违背,再加上防震减灾科普宣传工作一直处于低迷状态,因而,工作人员忽视了加大科普宣传工作力度的重要性,相对其他领域的宣传工作,防震减灾科普宣传在财力投资、技术投资、人力投资等方面均处于相对落后的水平。由于以上原因,云南省防震减灾宣传工作出现了宣传目标不明确、宣传工作不集中、宣传不深入等问题,在实际防震减灾活动中也做不到快速的人员调动、资源调控,使得防震减灾宣传工作还停留在传统阶段,大多数是以学校、公司等单位受邀讲座形式进行宣传。虽然讲座形式的防震减灾宣传工作受众面广泛,但效果并不理想,宣传的理念以及相关知识很难进一步深入到大众中去,这与我国的科普知识宣传缺陷有着共同之处,不能积极调动人们对防震减灾知识的渴望[6]。

根据2015 年中国地震局与国家民委共同印发的《关于加强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防震减灾科普工作的若干意见》的部分内容,云南等少数民族聚集地区的防震减灾宣传工作还相当落后,当地人们不能清楚地认识到地震灾害的实际情况与地震安全知识的重要性。最主要的问题是云南省的基层地震管理部门的年轻工作人员较少,大部分善于利用互联网技术的工作人员只是处于兼职工作状态,这些兼职人员主要承担单次的或某项独立的防震减灾宣传工作,不能进入防震减灾宣传工作构建的互联网体系。大部分编制内工作人员对互联网等新生事物缺乏兴趣与专业技术,导致防震减灾宣传任务与互联网技术无法接轨,从而造成防震减灾科普宣传工作陷入困境[7-8]。图1 为目前基层地震局人员结构分布图。

图1 基层地震局灾害科普宣传人员结构分布示意图Fig.1 Schematic diagram of the distribution of disaster science propaganda personnel in Grass-roots Earthquake Agency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与普及,各个行业之间都建立起了整体的知识共享系统,各类知识均可以通过互联网技术来满足需求,互联网技术也可以对防震减灾宣传工作起到积极的引导作用[9]。

虽然传统的防震减灾宣传方式在提升民众地震灾害观念方面具有一定的推动作用,但是宣传工作的广泛性和深入性均未达到预想效果[10]。在宣传时间方面,工作人员大多利用休闲时间进行知识讲座与宣传,这样会错过对一些不具有假期或休闲时间较短人员的防震减灾宣传;在宣传内容方面,内容大多千篇一律,防震减灾知识更新缓慢,且内容有的相对幼稚,使得人们在心理上逐渐忽视了防震减灾的重要性;在经费方面上,因受多方面经费条件限制,防震减灾宣传工作只能在一些地震示范安全区进行演习训练,具有针对性的高效宣传覆盖面比较有限[11-12]。

1.2 云南省在防震减灾宣传工作方面融入互联网技术的优势

云南是地震灾害多发地区,人们因常受地震灾害的影响而恐慌,为此云南人民渴望获取更有价值的防震减灾知识。同时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提升和互联网技术的普及,云南大部分地区均已经建立互联网资源共享平台,人们对于互联网技术产生了较大的信任感和新鲜感,这为防震减灾宣传工作与互联网技术的结合打下了稳定的基础。在随时都可能发生地震灾害的地区,无论是群众还是政府,都会对防震减灾宣传工作给予大力的支持,提高防震减灾科普宣传效果。云南省是少数民族聚集地,一共有26 个民族在此居住,民间文化丰富多彩,音乐、舞蹈等民族特色是云南省各个地区的标志,具有十分浓厚的文化底蕴,这也为防震减灾宣传工作打下良好的文化宣传基础。但是在一些山区,人们还主要以传统的礼仪、歌唱等作为基本感情的传达形式,以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作为生活中必不可缺的娱乐项目之一,这样的生活习惯也将会是防震减灾宣传工作的突破口。在互联网技术的帮助下,将不同民族的多彩文化与现代防震减灾宣传内容相结合,形成更具有生命力和感染力的人文知识,利于在云南省各个地区深入普及[13]。

“互联网+”时代普及已经成为未来发展的趋势,借助互联网技术实现在云南地区的防震减灾宣传工作可以增加宣传工作的互动性和深入性。利用“互联网+”媒体平台,也可进行地震灾害科普宣传工作,因此,云南省要利用此媒体来建立自身宣传平台,这样才能使防震减灾知识得到有效传播,同时,利用“互联网+”媒体宣传方法,提高科普地震灾害宣传力度,例如微信公众号、微博、防震减灾网页等。在进行防震减灾科普宣传过程中,主要以媒体宣传平台为依托,这样不仅可节省宣传时间,同时可以促进“互联网+”平台在宣传工作中的使用频率。

利用互联网技术可以获取云南地区各个少数民族的生活特点和习惯,根据每个少数民族的生活习性,进行宣传内容的创新,再将图片、音频等信息融合在一起,不仅可以满足人们的心理文化需求,同时还可达到防震减灾科普宣传的效果。将传统的枯燥文字转换成生动形象的救急知识,激发人们对宣传内容的学习兴趣。互联网下的防震减灾宣传工作还应具有时效性,传统的宣传工作周期长、内容制作流程复杂,而利用互联网技术可以让民众直接对相关内容进行检索,比电视、收音机、宣传单等方式更便捷,可满足民众随时学习、即时学习的需求。

2 基于iOS 移动终端的防震减灾宣传资源建设

实现移动“互联网+”信息环境下防震减灾泛在化宣传的首要问题就是进行泛在化宣传资源建设。智能手持设备能够随时随地接入互联网,具有多媒体和移动特性,适于承载数字化的防震减灾教育宣传资源,如游戏、动画、电子课本等。因此,本研究借力于苹果公司AppStore 的用户群体和下载功能,设计和开发基于iOS 终端的防震减灾科普教育资源,用户可以随时随地借助互联网下载科普教育应用程序到iOS移动终端,并能利用碎片化的时间进行移动学习,以适应移动互联网时代防震减灾科普教育泛在化宣传的需要。

2.1 iOS 移动终端下多媒体设计的主要内容

iOS 是由苹果公司开发的手持设备操作系统,用于iPhone、iPad、iPodtouch 以及AppleTV 等苹果产品,iOS 的多点触摸显示器、重力感应器、光线感应器等功能,使得苹果产品具有良好的用户体验。截止到2020 年6 月23 日全球苹果开发者大会召开,App-Store 已成为全球安全性极高、极具活力的App 市场之一,每周的访问量超过5 亿用户,下载总量已经达到2 000 亿次,iOS 应用程序总数已经超过500 万项,这些激动人心的数字显示了苹果应用程序开发的良好前景[14-15]。

2.2 iOS 防震减灾宣传资源的设计与开发

以受众乐于探索了解的地震知识、掌握正确应对地震灾害的方法为出发点,基于iOS 平台设计与开发的防震减灾科普教育数字化学习资源,可以运行在iPad、iPhone 等iOS 终端。将开发的应用程序在AppStore 发布以实现科普知识泛在化宣传。主要包括防震减灾宣传内容精选、基于iOS 平台的防震减灾宣传开发框架和内容呈现方式的有效设计3 大部分(图2)。

图2 iOS 防震减灾宣传资源设计Fig.2 The design of iOS publicity resources for earthquake preparedness and disaster reduction

2.3 iOS 防震减灾宣传资源的有效设计

用户体验是决定泛在化宣传资源能否为受众接受和实现良好推广效果的重要依据,泛在化宣传资源应该以大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出现。在目前的泛在技术环境下,用户更注重良好的应用程序体验,本研究从多媒体设计、内容交互设计、内容结构设计和社会性交互设计等方面对泛在化宣传资源的有效性进行设计研究。

多媒体设计:主要体现了对由文字、图片、视频、音频等多种媒体素材的精心规划与整合,选择视觉表现力强的呈现方式。多媒体是通过视觉元素引人注目而实现信息内容的传达,为了使信息传达获得最大的视觉传达功能,使之真正成为可读强性而且新颖的媒体,多媒体设计必须适应人们视觉流向的心理和生理特点,由此确定各种视觉构成元素之间的关系和秩序。任何一个多媒体设计,必须在统一中寻求变化,变化中寻找统一,打破通常的视觉传达规律,以视觉变化引导信息的传递。同时还应满足视觉审美的需求,使得各元素在视觉上相对平稳和均衡。

内容交互设计:结合了不同的宣传目标与内容特点,形成特定的用户与内容互动模式,从而促进理解。交互设计的思维方法是架构于工业设计、并以用户为中心的方法,同时加以发展,更多地面向行为和过程,把产品看作一个事件,强调过程性思考的能力,流程图与状态转换图和故事板等将成为重要的设计表现手段,更重要的是,要掌握将软件和硬件的原型实现的技巧方法和评估技术。

内容结构设计:遵循时间和空间一致性原则,重视以概念的完整性来封装内容,并突出内容之间的关联,建立内容之间的网状结构。做好信息架构是每个交互设计师必须掌握的一门技能,信息架构是产品的骨架,决定了一个产品的生长方向、产品的布局,以及用户对一个产品的初步印象和整体体验。由于信息架构的复杂性,需要交互设计师拥有非常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完善的整体思考能力。所以,为了完成一套完整的信息架构,须掌握一门科学的设计方法。

社会性交互设计:重视以“人”作为一种重要的知识来源,促进学习者之间基于内容和兴趣产生的各种互动,使阅读和学习具备较强的持续性。交互设计努力去创造和建立的是人与产品及服务之间有意义的关系,以“在充满社会复杂性的物质世界中嵌入信息技术”为中心。交互系统设计的目标可以从“可用性”和“用户体验”两个层面上进行分析,关注“以人为本”的用户需求。

从以上4 个方面对泛在化宣传资源进行有效设计,将防震减灾科普教育的意识形态和教育理念贯穿于整个设计过程,包含文本、图片、视频、动画等多种媒体形式,与传统的展板、挂图及网页宣传内容相比,能够带来全新的受众体验和宣传效果。

3 “互联网+”时代下防震减灾宣传工作创新的重要性

近年来,我国多地发生地震,对人们的生命财产造成严重威胁,与此同时,人们也逐渐认识到防震减灾科普宣传工作的重要性,人们渴望在地震灾害中保留更多的生命与财产,但是在互联网时代的发展下,关于地震的舆论也大量产生,对人们的心理造成很大影响,各地方的地震局要利用互联网技术来进行防震减灾宣传,加大宣传的广度与深度。多媒体平台的宣传方式多种多样,关于防震减灾的负面新闻也随之诞生,这些多媒体的宣传平台更多的是为了满足人们的眼球需求,在没有得到具体数据证实的情况下便对外进行了相关内容的发表,导致官方的防震减灾宣传工作针对性和可信性下降,由此可见,“互联网+”形式下的防震减灾科普宣传工作已经成为当下灾害工作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4 结束语

在移动互联网蓬勃发展的信息化社会,防震减灾宣传教育工作面临新的挑战,需要作出新的调整。鉴于此,本研究提出了泛在技术环境下防震减灾宣传新模式,基于移动手持设备开发泛在化宣传资源,并尝试性地开发了运行在iOS 移动手持设备上的应用程序,让受众通过移动手持设备学习和了解防震减灾常识,认识地震,正确预防和对待地震灾害,减轻大震、特大震对我国国民经济造成的不良影响。在以后的工作中,将进一步深入开展防震减灾泛在宣传模式的评价研究,设计并开发基于多终端(能运行于Android 和iOS 系统终端) 的防灾减灾泛在宣传资源。

猜你喜欢
防震减灾灾害
河南郑州“7·20”特大暴雨灾害的警示及应对
山东玉米主要逆境及抗逆减灾技术
中日海洋防灾减灾体系对比研究
扬州市全力做好防汛减灾准备工作
防震演练
防灾减灾 共迎丰收之季
千年蝗虫灾害的暴发成因
蝗虫灾害的暴发与危害
家庭防震
机械手表中的防震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