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情持續,會展業發展舉步維艱,如何推動澳門的會展業加快朝專業化和市場化方向發展?
中山大學旅遊休閒與社會發展研究中心主任孫九霞教授:在仔細研判澳門優勢會展業的基礎上,重點發展對澳門經濟貢獻大、拉動帶動作用強的會議和展覽活動。在此基礎上,才能不斷提高會展業服務品質、從業技能等專業化水準。依託現有發展基礎,持續推進會展教育發展和從業技能提升,編制具有國際認可度的會展從業技能培訓課程,輸出國際認可的會展從業培訓技能或技能測試,為大灣區會展產業發展提供從業標準。加快高標準的會展經營與服務規範的制定與實施,從經營條件、經營業績、資訊技術、資訊安全、員工管理、商業信用和社會聲譽等方面對會展市場主體進行規範引導與等級評定,細化服務流程、員工培訓、企業內審、外部審計等相關業務規範,為會展市場主體升級發展提供專業化指南。
在市場化方面,需要研究新的時代背景下,會議、展覽、事件、旅遊、文化等產業的新趨勢,以及相關領域消費者行為的新需求,瞄準有消費力的核心市場,培育增加值高的機會市場,既從會展業內部尋求突破,又要尋求廣大市場網路中的發展機遇。如,努力塑造數字會展發展新局面。在會展實際運營中,會展活動的數位化協作管理、會展產品的數位化呈現、交易的數位化匹配等隨處可見,已經滲透到會展實操的各個環節。5G賦能、VR體驗等更為會展產業數位化發展提供了基礎條件。疫情背景下,澳門會展業應積極求變,塑造以互聯網為基礎,以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慧為核心,以虛擬現實、增強現實等為展示形態,以電子商務為交易通道的會展發展新局面。
澳門城市大學國際旅遊與管理學院李璽教授:此次新冠疫情的突然到來給不少產業按下了暫停鍵,對社會各界都帶來了程度不一的衝擊。其實會展產業正好可以利用這個時間節點,開展各種交流和研究,以探討會展業長遠競爭力的培植。
例如澳門會展業,第一,可以積極擁抱科技,通過科技創新來提升自身的應變能力,應對疫情以及相關挑戰。第二,政府可以與會展領域的行業協會開展合作,進行澳門會展業發展相關調研,明確在大灣區以及琴澳深度合作區的背景下,澳門會展品牌化的發展路徑。第三,強化人才領先的理念,人才引進與培養並重,引入會展與文旅領域內的優秀人才。此外,政府可以考慮逐步減少對產業發展的直接投入或干預,進而促使產業中的市場主體不斷逐步提升自我造血能力。
澳門旅遊業議會黃輝理事長:會展業本來有聚集人群的特性,疫情期間無可避免地會受到影響及衝擊,故在防疫安全的措施下,會展業亦嘗試了更多如線上會議、網上嘉賓分享、AR、VR體驗等措施,利用智慧科技、網絡的特點,完善疫下會展業的成效及專業性,而且現時疫情下國際的會商及展商等都無法來澳,同樣地內地的組織機構、企業等亦無法出境海外辦會做展。澳門作為現時內地唯一的出境地,可以聚焦內地的一些行業或企業,特別是可與大灣區的機構企業攜手合作辦會議活動或展銷產品,以帶動行業的市場發展。
澳門會議展覽業協會潘耀榮理事長:新冠疫情相信仍將持續一段時期,國際間的會展交流與合作遭到阻隔。相對而言,內地的疫情雖偶有發生,但由於防控得當,在“動態清零”的疫情防控策略下,內地相對安全,未來澳門會展業界要把握機遇,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積極主動參與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及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拓展內地市場。
透過“一會展兩地”、“"一展一會”、“一程多站”等形式,深化與廣州、深圳、珠海等鄰近城市開展會展合作,包括共同舉辦優質展銷活動、競投行業頂級會議等。在國際客商仍未能赴澳的情況下,會展業界要加快推動“智慧會展”的發展,包括架設線上展廳、線上洽談、雲簽約等,促進國際合作商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