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是一块璞玉,他们渴求赞美,希望得到认可,那么,家长该怎样“夸”孩子才是最恰当的呢?
北京回龙观医院精神科副主任医师宋崇升:想要搞定“熊孩子”,让他往积极的方向发展,其实方法很简单,总结起来就一句话——“鸡蛋里面挑骨头”。就是从孩子身上挖掘优点,发现亮点,然后拼命地表扬他。比如,如果孩子的字写得实在难看,那总有某一个字好看,或总有个“横”写得够直。再比如,孩子拖拖拉拉,那总有某一个时刻是积极的。
为啥这样做?这会让孩子更容易配合,更愿意往积极的方向发展。当一个人被一种词语名称贴上标签时,他就会做出自我印象管理,使自己的行为与所贴的标签内容相一致。这就是典型的标签效应,一个人为了维护这个标签,他的行为会自觉地往标签方向去靠。
北京回龙观医院精神科副主任医师宋崇升:有的家长看到自家孩子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认为他是最棒的,殊不知这种过度的鼓励反而容易导致孩子自我膨胀。赞美应该如实客观,符合孩子的接受水平。称赞孩子的时候,不能评价太高或太抽象笼统。怎么做,可以参考“FFC”理论。
第一个F是feeling(感觉),指的是给我什么感觉。第二个F是fact(事实),说的是我不是平白无故有这种感觉,我是有事实依据的。C是compare(比较),是跟什么比较的意思。举个例子:如果把“儿子,谢谢你的帮忙”换成“儿子,妈今天很欣慰,我今天什么都没说,你就把锅洗了,居然比我洗得还认真”。相信孩子定会如沐春风。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副教授钱志亮:当孩子到了6岁以后,如果家长还是只用赞美的方式来教育孩子,而没有指出他们的错误之处,孩子就难以分辨什么是正确与错误,在跟社会的接轨中,有可能做出有违社会规则的事情。
给孩子宽松的成长环境,不代表他们可以没有规矩。教育孩子规则意识,可以给孩子一个稍微具体的“边界”。比如把“你就不能好好吃饭”换成“必须坐在椅子上吃饭”;把“晚上九点半必须睡觉”换成“你可以在床上读会故事书,当妈妈来关灯时,你就要躺下睡觉,我会帮你把门关好”。这样就会成为孩子可以捕捉到的一个点,更便于他们进行自我约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