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玲
摘要:数学教育既要使学生掌握现代生活和学习中所需要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更要发挥数学在培养人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方面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初中数学作业教学包括作业设计、调整、布置、批改和反馈等环节,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基于减负提效优化数学作业教学,对于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提升学生数学核心素养有着重要作用.
关键词:初中数学;减负增效;有效方法
引言
数学学科本身具有很强的逻辑性、抽象性。同时,也有相当一部分学生认为,数学学习是无趣的,因此,一提到数学,厌倦感便会油然而生。有的学生甚至认为抽象的知识讲解对自己来说就是一种痛苦的精神折磨。每一次的数学课堂,他们在心中默默地祈祷下课;每一次的数学作业,他们都充满了抵触情绪。对学科的排斥导致他们对数学教师也产生了一种排斥感、恐惧感。这样的心理压力、心理负担导致学生的学习效果不理想。基于此,教师就应该注意教学艺术,让数学教学更加活泼有趣,让教学氛围充满暖意,从而真正让学生放下心中的紧张感、恐惧感、厌倦感而投入数学学习中。
一、减负增效基础概念
从字面意思理解减负增效,可以认为是将不该过多承受的负担精简,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使其以饱的满精神状态投入到新一轮的学习中。同时,教师要为学生提供提高单位时间内学习效率的对策,让其明白学习的核心内容,降低不必要的时间成本,保证学生有效学习,进一步提高学习成绩。在这一概念中,重要内容是关注“减负”,是将原本会对学生造成心理压力的超额授课负担削减,为学生提供优质的学习环境。无论是巩固以往知识,还是学习全新内容,都需要学生在练习中掌握具体的内容,并在重复学习中精进能力,这种学习负担是客观存在的东西,一味缩减负担则是追求形式,这就要求教师对减负增效形成深层次的理解,并在具体工作中落实,真正实现授课方面的“增效”。
二、针对初中数学教学展开减负增效的对策
(一)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在数学课上养成记好笔记的习惯非常重要。学生在做笔记时,不仅可以加强学生巩固知识,还可以将重要的知识点记录在课本中,提高数学逻辑思维能力和答题技巧。教师要想帮助学生降低学习数学知识的压力,实现减负增效的教学效果,就需要引导学生做好课堂记录,将重点内容记录好,促使学生拥有良好的学习习惯。例如,在“相交线与平行线”这一部分知识的教学中,教师需要认识到这部分内容中的知识点较多,学生在课堂上难以掌握和消化这些知识点。所以,数学老师就可以引导学生在学习这部分知识时做课堂笔记,将本章的答题技巧记录在笔记本上,这样有利于学生掌握知识点,提高答题能力。所以,培养学生上课记笔记的习惯,才能达到减负增效中增效的目的。
(二)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
数学学科本身具有很强的逻辑性、抽象性。同时,也有相当一部分学生认为,数学学习是无趣的,因此,一提到数学,厌倦感便会油然而生。有的学生甚至认为抽象的知识讲解对自己来说就是一种痛苦的精神折磨。每一次的数学课堂,他们在心中默默地祈祷下课;每一次的数学作业,他们都充满了抵触情绪。对学科的排斥导致他们对数学教师也产生了一种排斥感、恐惧感。这样的心理压力、心理负担导致学生的学习效果不理想。基于此,教师就应该注意教学艺术,让数学教学更加活泼有趣,让教学氛围充满暖意,从而真正让学生放下心中的紧张感、恐惧感、厌倦感而投入数学学习中。首先,教师要尝试与学生近距离接触。无论课堂上还是生活中,教师都应用平等、热情的心态对待学生。如在学校里,笔者充分利用课间的时间与学生沟通;在校外,笔者借助互联网主动与学生聊天,询问他们对数学课堂的看法、对自己教学的建议、对数学学科的理解、兴趣爱好、生活情况等。通过这样的近距离接触,师生之间架起了心灵沟通的桥梁。学生往往会因为喜欢教师而产生对这位教师所教学科的喜爱之情。在这样良好的心理环境中,学生们也能卸下自己的心理负担,积极融入数学学习,达到高效学习的目的。
(三)结合教师集体智慧掌握教学内容
备课环节是减负增效的关键内容。教师在备课环节既要针对教材内容做好准备,也要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部分内容,保证教师的授课可以和学生的学习充分结合。在以往的教育中,教师大多是独立备课,即便和其他教师交流也是有关授课内容的相互借鉴,而不是以集体对策强化备课内容。在数学减负这一要求下,教师需要认识到集体的力量,并共同备课,充分研究授课内容的重难点,在讨论中明确新旧知识的衔接对策,优化例题讲解对策,做好问题拓展工作。这种共同研讨的集体工作氛围,可以让教师更为精准地掌握授课节奏,从而提高课堂授课质量。在数学学习中,需要凭借练习题达到回顾旧知识目的。所以,教师要让学生在日常学习中对习题错误、课本难点做好收集整理工作,并定期结合学生的学习难点,同其他教师充分讨论,在校内或年级组自编资料,着重解决学生的学习难点,为提高学习成绩打好基础。
(四)实施小组合作、分层设计作业,注重创新作业与开放作业
一是面对初中学生数学学力分化,分层小组合作教学,可以更好地构建分层教学,分层布置作业,能够体现以人为本,发挥主体作用,调动极积性.自主选择作业,增加作业的开放性,把布置作业的权利适当交给学生—— “我的作业我作主”,尝试把作业布置下放给学习小组,由小组长组织商讨,然后按“最近发展区”原理,为组员选择“跳起来”能完成的作业,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二是作业内容开放,作业与学生生活密切联系,与社会生活接轨,题材广泛,来源生活,体现数学价值,培养学生应用意識.对于作业形式,可以改变过去单一的以书面为主的形式,增加实践作业、开放作业,从多方面突出“数学有用,才会应用”,发展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结束语
总之,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采用正确的教学方法和策略来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而不是采用强制性的教学方法来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从而增加学生的学习负担。教师可以从多方面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如培养学生记笔记的习惯,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减少和优化学生的课外作业等。这样才能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真正达到减轻负担、提高效率的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徐玉霞.初中数学的减负增效教学探究[J].数理化学习(教研版),2020(10):19-20.
[2]邴建.“减负增效”下初中数学智慧课堂的实践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9(50):42-43.
[3]张向前.轻松数学从“减负”开始——初中数学教学实现减负增效的对策[J].数学大世界(上旬),2019(11):77-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