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绍芬 林中翔 林泽湘 陈楷 陈家璇
近年来,信息技术引起了人们学习方式与教育方式的深刻变革。互联网、移动智能终端的普及应用,学校的网络信号覆盖、学生拥有的大流量智能设备,特别是学生对智能手机的信息关注和依赖,使移动便捷学习随时可以实现。利用这些有利条件,我们设立了“中职病理解剖学微课与配套教学方法研究”项目,尝试将在线学习和传统面授的各自优势有机结合,通过将筛选的知识点做成系列可视化微课,应用于中职核心课程病理解剖学的教学环节,并配合使用知识回顾卡和学习任务卡,发挥其助教助学作用,为深化病理学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实现“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自主学习行为,为后期临床学科学习和中高职课程衔接打造合适的学习方法路径提前做好准备,取得了一定的实效。
一、中职生学情分析和病理学基础教学现状
与普通高中生相比,中职生文化基础薄弱,学习专注力不够,学习自律性差,年龄小,知识储备少,医学知识理解能力需要通过一定的手段和时间训练提高。
病理学知识对护理专业来说,是一门能帮助护生在掌握护理技能的基础上提升职业能力的基础医学学科,有利于构建护生临床护理整体化工作思维。本校安排课时相对比较少,学生在杂、浅、多的课程中难有很好的学习体验,传统课堂教学很难实现学生主动学习与独立分析能力的培养。如何优化教学方法,发掘适合学生的教学手段和模式,将课堂教学与自主学习相结合,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和自主性,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亟待解决。
二、融信息技术,建立微课体系,确立教学模式
混合式教学所具有的优势已经得到教育界的认可,它是在数字化学习(E-Learning)理论的基础上,整合了传统教学和网络信息化教学的优势,将线上教学和线下教学有机结合,优势互补,包括教学理论、资源、环境、方式、策略、评价手段的多种混合,涉及学习者、内容、教师、技术、教学支持和组织实施六要素。
微课是一种以微视频为主的多种教学资源构成的微型网络学习课程,适合在教学中穿插使用,并为课前课后学生多样化学习提供学习资源支持。病理解剖学属于形态学科,涉及诸多标本,微课可视化、动态的优点非常适合病理解剖学课程的运用,将教学重点内容分解制作成微课,嵌入混合式教学模式中,有其独特的优势。
我们根据中职医学课程病理解剖学的教学要求和教学目标,按教材章节设计开发系列微课学习资源,一共11章节,规划选取约148个知识点开发微课。微课类型有知识讲授型、实操型、病例分析型。每个微课既是独立的,同时多个微课又组成每章的学习重点骨架,多个章节支撑起微课资源体系,形成学生在不依赖教师的情况下作为课前预习、课后复习的学习工具。
通过微课可以让教学“活”起来,既完成规划好的教学内容,又能打破课时限制,让学生按需选择学习,查缺补漏,强化巩固知识,更好地满足学生对不同知识点的个性化学习,同时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会自主学习,独立思考,更好地将知识运用到实践中,我们根据学校的自身条件,一定程度运用信息化手段,整个课程以微课作为主线,依据学生学习需求,将教学过程中的多要素(教室环境、学生、教学内容、信息技术、信息资源)、多阶段(课前、课中、课后)、多环节(准备、导入、主题、讨论、测评、小结扩展等)整合使用,灵活编排教学组织活动的顺序,展开混合式教学。
三、融信息技术、基于微课的混合教学模式教学设计和实施
1.研究对象的确定和分组
研究对象为潮州卫生学校中职2020级护理专业4个班共236人。年龄基本在14~18岁之间。分实验组和对照组,均同时开课。6.8班为实验组,实施基于微课的混合教学模式,5.7班为对照组,采取常规教学模式。由2位教师授课,各完成一个实验班和一个对照班的教学。将实验班和对照班的前期核心课程(解剖学、生理学)成绩进行比较,P值均大于0.05,无显著差异,具有可比性。
2.教学设计和实施过程
(1)实践共同体的组织建设
实验组每位学生都加入以班为单位建立的钉钉交流群,每位学生都发给活页知识回顾卡、学习任务卡,实验组和对照组每位学生都关注问卷星、微信平台“三理地”学习园地。课题项目组成员都加入钉钉群,微信平台和钉钉群言论由学校学生科监管,每班均有学习委员和班长协助教师管理学习过程。
(2)课前任务布置和实行
教师在每周末将下周学习内容和学习任务、学习重点、难点及微课,通过钉钉平台发布。实验组学生在课前通过在线或下载观看微课,自主学习,同时扫码进入题库,提前检测自己的知識点。之后学生总结学到的知识以及存在的问题,并将问题反馈给学习委员,学习委员将问题汇总后反馈给教师。
实际执行的情况,大约有1/3的学生能自律进行课前自我学习,学习效果好。2/3的学生很难配合教师进行课前预习,给予的微课和学习材料很少能主动打开观看,或只完成一部分。通过座谈反馈,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方面,学生很难进入一个陌生的知识微课和其他链接专心学习,常常打开后被手机其他娱乐或聊天工具所干扰;另一个原因是学生日常课程学习量已难以应付,提前进行主动学习新知识的动力不足。这和学生的原有知识薄弱、理解能力不强、学习自律性不足有关系。后期对这部分学生加大监督管理,要求他们完成课前观看,课堂互动和讨论明显活跃。
(3)课堂授课中的微课应用
在授课过程中,依据授课内容的特点,在实验班教学中根据需要自由穿插微课,在教学中以教师讲授-微课识图-问题,微课案例-资源学习-教师讲授,微课讲授-问题-检测等多种方式组织教学。由于学生课前配合完成微课相关内容的学习,课堂上教师能有更多时间和学生互动,解决重难点问题,及时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实践表明,由于医学课程内容和学生特点,多类型的微课作为课堂上授课内容的一部分,学生听课的兴趣明显优于由教师讲解,但不适合单一运用微课进行全堂课授课。由于总论部分基础知识比较多,知识难点多,教师的课堂授课主导作用明显,微课使用不宜过多。而在各论教学中关于疾病的介绍,微课在课堂的主导作用明显提高。教师在课堂上需要精心设计如何利用微课落实教学内容,如何把握学生需求播放微课内容。自律性好的学生能提前完成微课预习,基本能够快速完成课程内容的学习,课上能提出自己的想法,并结合生活经验和家人的病情提出问题或进行讨论,学生主动参与讨论的课堂氛围和学习兴趣明显优于对照班。
在四个班的教学中,两位教师一致反馈,对照班的学生不喜欢一成不变的授课方式,哪怕这个教师的课讲得很精彩。微课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对于节省授课时间、调动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发挥了很好的作用,也在课程教学和学习中起着锦上添花的作用。同时,在混合型教学模式中如何用好微课,对教师的教学设计和课堂教学技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4)课后巩固复习和学习管理
在课堂教学前或结束后,所有学生的手机可以接收到来自微信平台“三理地”学习园地的信息,包括教师上课的同步PPT文件和相关知识扩展链接、病例分析、思维导图、习题、教师学习要求等。但在實际应用中,学生的关注度和参与度明显差于钉钉学习群,他们更喜欢能即时互动的学习场景。
钉钉群里,教师可以对实验班充实和补充发送与授课内容配套的微课,比如病例分析微课可供学生复习回顾;发送学习任务卡和知识回顾卡,以便对学生的学习状况进行管理和监测,要求学生限时拍照回传知识回顾卡,供教师抽查点评,或推优分享,学习委员和班长负责检查回收学生的纸质回顾卡。每章节授课完毕,教师发送问卷星对学生进行检测练习。
知识回顾卡是课后学习管理的重要工具,主要任务是帮助学生对课堂学习的内容进行有效复习巩固,同时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学会知识梳理。要求学生每学习一个微课,必须完成一张回顾卡的填写,通过知识学习回顾卡,把听到看到的内容融入知识梳理-记忆回顾-学习运用-参与及创作各环节,把被动学习在不知不觉中转为主动学习。
学习任务卡专为病例学习而设计,在每一章学习结束后,必须分析一个病例,通过学习任务,引导他们在打开微课后抓住关键点,运用已学知识展开思路分析病例,学生很喜欢这种方式的学习,执行得非常好。从收上来的学习卡中可以观察到,学生学习主动性好,但独立思维总结能力比较差,更多依赖教师总结出来的内容,对教师总结以外的小问题,无法做出评价。
实践表明,微课学习中配合运用学习回顾卡和学习任务卡,可以保证学习进度,控制学习质量,非常适合中职生的学习辅助使用。
四、基于微课混合教学模式的效果评价
1.成绩及学习评价工具运用效果分析
在病理解剖学授课结束后,采用同一试卷对实验班和对照班进行了基础知识和病例分析考试,结果如表2、表3、表4所示。
从表2到表4对比中可以看到实验班的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组。采用SPSS23软件进行数据录入和t检验,P值均<0.05,差异明显具有统计的意义。
“融信息技术、基于微课的混合教学模式”实验班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班,从知识回顾卡和任务卡完成的整体情况看,8班优于6班。病例分析主要考核学生对知识的内化和运用能力,考试分数整体不理想,每个班内部成绩两极分化很明显,但依然可以看出实验班的病例分析能力优于对照班。基于微课的混合教学模式明显有助于学生掌握课程内容,提高学习成绩。
2.观察和问卷调查及分析
项目组教师通过全过程观察4个班的班风、课堂学习表现、夜修纪律、小组讨论及交流活动、作业完成情况及正确率,及时分析此教学模式推行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和问题,调整方案。在实验班基于微课的混合教学模式结束后,进行了问卷调查,情况如表5所示。
由于8班的成绩比较高,特地留意这个班的调查结果。调查显示,在中职病理学基础开展基于微课的混合教学模式较受学生喜欢,学生学习态度认真。超过2/3的学生在留言中表示,希望其他课程也能这样授课。
五、总结
(1)成套微课作为课程教学资源,值得开发和制作。自行开发成套微课所需财务成本比较低,但时间和人力成本相对较高,团队合作更加经济高效。
(2)科学规划微课,根据教学内容选取核心知识点,兼顾在教材章节中的分布,原则上每堂课不超过3个点。这些相对独立的微课整体上又相互关联,反映了整个课程的核心重点,对整个课程教学质量形成系统支持。
(3)微课的设计加工,提升了教师教学能力。教师必须在吃透教材和教学对象的基础上思考知识点的选择、教学内容的提炼和呈现形式,熟练掌握有关PPT制作技巧和微课加工工具,这个过程促进了教师的成长。
(4)在实践中,多元化的混合式教学和学习模式,丰富了学生学习体验,顺应了现代中职生的学习个性特点,充分扩展了教师运用教学技能,引导、启发、监控教学过程的手段和空间,并对培养学生主动学习、拓展知识、协作配合、自我管理、分享交流发挥积极作用,为学生后期的临床课程学习提供参考。
课题组经过两年的探索实践,逐步形成了成套成系统的微课资源与实际课程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以及与之配套的知识回顾卡、学习任务卡等辅助学习管理工具,实践证明基于微课的混合教学模式可以有效提升病理解剖学教学效果,适合在中职医学课程教学中应用。
[广东省职业技术教育学会第三届理事会科研规划项目2019-2020年度课题项目立项,中职组一般项目。]
责任编辑 陈春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