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交实时信息化服务对乘客出行行为意向影响

2022-04-03 23:02钱依楠申华鹏吴静娴韩印刘宇洁
物流技术 2022年2期
关键词:城市交通

钱依楠 申华鹏 吴静娴 韩印 刘宇洁

[摘要]为了解城市公交信息化服务对公交乘客出行方式转移的影响,以上海市杨浦区为例,进行关于公交信息化服务下乘客出行方式转移的调查,获取个人属性、公交出行经历、公交出行评价、出行方式转移意向以及公交信息服务需求等信息。从公交信息使用者角度,重点关注公交信息化服务对乘客出行方式转移的影响,分别构建信息化服务情境下(公交到站时间与计划出发时间相差过大和车辆未在提示的时间内到达)的公交出行方式转移二项logit模型。模型结果表明:乘客平均候车时间、是否经常使用公交到站服务、是否有道路拥挤车辆未按时进站等原因而產生出行延误的经历、公交信息准确性评价与是否有必要提示同公交线路连续班次的到站时间等因素对不同情景下的乘客出行方式转移具有显著影响。

[关键词]城市交通;出行方式转移;二项logit模型;公交信息化服务;意向调查

[中图分类号]U4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152X(2022)02-0069-04

[收稿日期]2021-10-03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2072066,71771049)

[作者简介]钱依楠(1997-),通信作者,女,浙江湖州人,上海理工大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出行行为。

0引言

公交信息化服务是融合计算机软件、地理信息、无线通信等多种学科的智能公交服务,主要通过公交电子站牌、高德/百度地图、公交实时信息App等平台,向使用者发布公交实时信息。常见公交信息化服务信息主要有临近站点公交路线、途径站、到站时间等信息。随着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在我国公交行业的普及,北京、上海、成都等地均已初步构建了公交信息化系统,其在内容维度和精度上的提升,对出行者灵活制定出行计划和改善城市整体交通出行环境有一定帮助。

近年来,国内外有不少学者开始关注信息化因子对出行者出行行为的影响,然而现有研究往往侧重于公交信息化因素对出行者出行方式选择及其影响因素的分析。侯现耀[1-2]基于襄阳、南京等地实测数据,利用多项Logit模型分析了公交信息服务下公交出行信息、出发时间选择、居民主观态度等因素对居民出行方式的影响;孙亦凡,等[3]基于SP问卷调查数据,利用多项Logit模型研究发现手机App提供的出行时间、车厢内舒适度等信息对停车换乘地铁的通勤者出行影响显著。王怀著,等[4]基于问卷调查收集的数据,考虑在乘客等车时间与乘客站台排队长度等实时公交信息因素对乘客乘车选择行为进行分析;张蒙迪[5]以SP调查数据为基础,建立公交实时信息影响下的乘客出行选择logit模型,结果表明实时候车时间、公交实时信息准确性等信息化因素对乘客是否会改变出行方式具有显著影响。与此同时,为进一步解决日益严峻的城市交通拥堵问题,部分学者开始关注信息化服务对乘客出行方式转移的影响。安颖[6]将个体机动化出行向公共交通出行方式转移看成是一个系统的过程,研究发现公交舒适度、公交实时运行速度、公交实时拥挤度等公交信息化因素会使居民倾向于向公共交通出行方式转移;吉芳芳[7]利用RP+SP调查获取的通州地区数据,建立由小汽车通勤向公交通勤转移的非集计模型,研究发现公交车拥挤程度、公交车实时票价等公交实时信息对汽车通勤者是否向公交出行转移有显著影响;同时,樊海博[8]则以小汽车通勤者向公共交通转移意向调查为数据基础,利用NestedLogit模型分析发现公交拥挤程度、公交候车时间等公交实时信息对居民是否由小汽车通勤向公交出行方式转移有显著影响。

上述研究以信息化服务下非公交使用者转向公交出行的研究居多,鲜有关于公交乘客在公交信息服务下向其他出行方式转移的研究。因此,本文以上海杨浦区为例,针对现有公交乘客在公交信息化服务下的出行行为意向进行专项调查,利用二项Logit分析不同信息化情景下公交乘客的出行方式转移。研究结果可为交通部门决策者及公交信息发布者对公交实时信息系统的进一步优化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撑和案例参考。

1乘客公交出行方式转移模型

鉴于公交信息化服务情景下公交乘客出行方式转移变量为二项0-1变量,本文将利用二项Logit模型,分析两类信息化情景下影响公交乘客出行方式转移行为的关键因素。

二项Logit模型是一种基于随机效用理论和选择概率论的广义线性回归模型,极其适于解释个体出行行为或选择。本文拟构建的公交乘客出行方式转移模型中,目标变量0代表乘客不会在信息化服务下改变公交出行方式,1代表乘客会在该信息化服务下改变公交出行。由此,建立乘客n出行发生转移的概率P(1即Y=1)模型如下:

式中,V1n代表乘客n选择转移公交通勤方式的效用函数,β0为常量参数;Xns为乘客n的个人家庭属性变量,βs为个人家庭属性的参数;Xnt为乘客n的公交出行相关变量,βt为公交出行变量的参数;Xni为乘客n的信息服务评价变量,βi为信息服务评价变量的参数;Xnd为乘客n的信息服务需求变量,βd为信息服务需求变量的参数。

2基础数据概况

调查于2019年在上海市杨浦区展开,分别于共青森林公园、五角场商圈、紫荆广场商圈以及公交沿线站点进行关于公交信息化服务下乘客出行行为调查,共获取有效问卷249份。调查内容主要包括乘客个人属性、公交出行、公交信息化服务评价、出行方式转移意向、信息化服务需求五部分信息(见表1)。样本中,男性占比43%,略低于女性,接受调查的乘客主要集中在18岁以上,55.4%的受访者为工人、职员等需要按时上下班的上班族,同时,87.6%的受访者都拥有大专及以上学历;在公交出行方面,69.1%的受访者表示平均候车时间为5-15min,49%表示最长忍受候车时间为5-10min,77.5%经常使用公交到站信息服务,72.3%曾遇道路拥堵车辆到站延误,34.4%曾遇公交车内拥挤司机未进站停车,46.6%曾遇公交未按时刻表运行错过班车的情形;在公交信息化服务评价方面,42.6%的受访者表示当前公交实时信息准确性很高,89.1%对当前公交信息服务推荐的路线表示满意;在信息化情境下乘客出行意向方面,75.6%表示若发布的公交到站时间与计划出发时间相差过大会转移公交出行方式,58%表示会因车辆未在信息化提示的时间内到达转移公交出行方式;在信息服务需求方面,82.7%的乘客表示有必要提供提示同公交线路连续班次的到站时间,52.6%表示有必要显示到达终点站预计时间,58.2%表示有必要显示到达目标站点预计时间。

3模型结果与分析

针对两类信息化服务情景分别建立乘客公交出行方式转移模型,模型结果整体似然比检验P均小于0.01,R2取值分别为0.464与0.340,说明模型整体可信度较高,拟合较为理想。

3.1在公交到站时间与计划出发时间相差过大情景下的方式转移意向

表2为若发布的公交到站时间与计划出发时间相差过大,乘客公交出行方式转移的二项Logit模型结果。结果显示,乘客年龄、平均候车时长、公交到站服务信息服务的使用、曾遇公交车内拥挤而司机过站不停车以及公交未按时刻表运行而错过班车的经历、公交信息准确性评价、是否需求提示同公交线路连续班次的到站时间、是否显示公交预计到达终点站时间与是否需求显示到达预计站点所需时间是影响该情境下乘客是否继续使用公交的关键因素。

由表2可知,平均年龄大于18岁的乘客在公交到站发布时间与计划出发时间相差过大的情景下更倾向于转移公交出行方式;平时候车时间在15min以上的乘客在公交到站发布时间与计划出发时间相差过大情景下更易转移公交出行;经常使用公交到站信息服务的乘客对该情形下的时间相差更为敏感,倾向于放弃公交出行;乘客若有过因公交车内拥挤司机未进站停车而导致出行延误经历,这类乘客在该情境下更易于转移公交出行;而有过公交未按时刻表运行而错过班车经历的乘客,在该情景下则对公交到站时间与计划出发时间差不敏感,更乐于继续使用公交;对于有同公交线路连续班次的到站时间服务需求的乘客而言,他们对发布的公交到站时间与计划出发时间差则较为乐观,会继续使用公交出行;与此同时,对于公交信息准确性评价较高的乘客,对该情景下的信息偏差更为宽容,不会立即对当前公交出行做调整;而对于有公交预计到达终点站时间与到达预计站点所需时间信息需求的乘客,则对该情景下的时间差更敏感,倾向于转移公交出行。

3.2在车辆未按提示时间到达情景下的方式转移意向

表3为车辆未按提示时间到达情景下的乘客出行意向模型结果。结果显示,乘客平均候车时间、最长忍受时间、职业类型、公交到站信息服务使用、曾遇道路拥堵车辆到站延误、公交信息准确性评价以及对最近一班公交到站时间及车次信息的需求因素对该情境下的乘客公交出行方式转移有显著影响。

其中,相对于学生公交使用群体,上班族对于时间更为敏感,更易于在该情景下调整当前的公交出行;平均候车时间大于15min的乘客更倾向于因车辆未按提示时间到达而转移公交出行方式;对于忍受候车时间低于5min的乘客而言,在车辆未按约到达情形时,更易于放弃公交出行;而经常使用公交到站服务的乘客,则对该情形表现出更多的容忍度,不会就此放弃公交出行;对于曾经有过道路拥堵而导致车辆到站延误经历的乘客,对该种信息预报偏差则更为理解,不会因此转移公交出行;对于公交信息准确性评价较高的乘客,对该情景下的信息偏差更为宽容,不会立即对当前公交出行做调整;同样,对同公交线路连续班次的到站时间有需求的乘客,在该情形下也不会因此转移公交出行。

4结语

本文以上海市杨浦区为例,基于公交信息化服务下的乘客出行意向问卷调查数据,以发布的公交到站时间与计划出发时间相差过大与车辆未在提示的时间内到达二种情景为目标变量建立公交出行方式转移意向的二项Logit模型,并得出如下结论:

(1)公交到站时间与计划出发时间相差过大情景下,年龄、平均候车时间较长、有因车内拥挤司机未进站停车的经历、需求显示公交预计到达终点站时间与需求显示到达预计站点所需时间的乘客往往倾向于转移公交出行方式;同时,经常使用公交到站服务、对公交信息准确性评价较高、需求提示同公交线路连续班次的到站时间的乘客往往容忍度较高,不会轻易转移公交出行方式。

(2)车辆未在提示的时间内到达情景下,平均候车时间较长的乘客往往会转移公交出行方式;相对应的,经常使用公交到站服务、对公交信息准确性评价较高与需求提示同公交线路连续班次到站时间的乘客往往因为较为乐观而不会转移公交出行方式。

本文通过对公交實时信息服务对居民出行方式转移的影响分析引导居民向公交出行方式转移,以达到优化居民出行方式结构、缓解交通拥堵的目的。研究结论为城市交通信息服务系统建设、居民公交出行政策的制定提供了理论基础依据。

[参考文献]

[1]侯现耀.智能公交信息对城市居民公交出行方式选择的影响研究[D].南京:东南大学,2016.

[2]侯现耀,陈学武,王卫杰.多公交信息下居民出行前方式选择意向分析[J].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2014,14(4):79-84.

[3]孙亦凡,干宏程.多交通方式实时信息影响下的通勤者出行行为[J].上海理工大学学报,2018,40(6):595-600.

[4]王怀著,杨雨浓,蒋永雷.实时信息下公交枢纽内乘客乘车选择行为预测[J].大连交通大学学报,2020,41(1):18-22.

[5]张蒙迪.实时公交信息对乘客出行行为影响及效用研究[D].西安:长安大学,2018.

[6]安颖.基于多元信息的个体机动化出行向公共交通出行方式转移研究[D].南京:东南大学,2016.

[7]吉芳芳.小汽车通勤出行方式向公共交通转移模型研究[D].北京:北京交通大学,2014.

[8]樊海博.基于NestedLogit的小汽车通勤出行转移模型研究[D].北京:北京交通大学,2014.

猜你喜欢
城市交通
水泄不通
共享单车对城市交通的影响
共享单车对城市交通的影响
城市交通旅游电子地图的研究与应用分析
高密度城市形态下的规划探索
城市交通拥挤的根本原因及对策分析
发展城市绿色交通的必要性研究
遥感技术在城市交通规划与监测中的应用
当前“互联网+”形势下的出行变革
浅析城市交通发展问题与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