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喜杰
小学时期语文教育,最大的价值是完成学生语文知识使用能力培养,有着拓展学生眼界以及达成综合素养教育的作用。阅读教育是语文教育的重要构成。对此小学语文阅读教育需要教师体现主导性,尊重学生主体地位,优化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率。
一、围绕核心素养教育教学
以核心素养为基础的教育理念是新时代的教育趋势和方向。语文教育核心素养按照高中课程情况制定教育标准。小学时期没有明确核心素养定义,但也有部分学者按照小学语文教育进行适当解释。语文核心素养阅读教学,需要教师将重心放在文化感知力、思维能力、语言表达力、阅读理解力培养。教学期间,以此为基础,设计阅读教学,就能培养学生核心素质。
比如在学习《田忌赛马》的时候,教师引导:“同学们,这篇课文的寓意是什么,我们生活中还有什么类似的现象,请大家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和表达对于课文的简短理解,说一说生活中还有哪些类似的事情。”学生这时候就会利用自己的生活经验思考,回忆生活中灵活解决问题的案例,并进行叙述。
二、打造生活课堂
教师要带领学生走进生活化的课堂,生活化教育对学生的能力启发有积极影响。阅读教学本质就是对生活阅读。小学时期,学生往往只有比较低的认知能力。学生靠生活实践认识生活中的多数事物。小学时期学生对一切充满了好奇心,性格活泼的小学生在实践中能够获得很多知识。语文教学中,教师需要运用生活教育理念,以生活情境作为切入点,将语文阅读和生活内容结合到一起,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这样就能有效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小学时期的语文教育,教材是重要的工具。讲解知识的时候,教师可以将教材内容代入到学生生活,让学生从生活角度出发,感受教材和生活的联系,同样可以启发学生思考,感受到生活阅读乐趣。
比如学习《祖父的园子》一课,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同学们,这篇课文描述的是作者童年和祖父在一起的生活感受,请大家说一说自己对于祖父的印象是什么样子的。”听闻教师的问题,每一个学生都在积极表达对于祖父的喜爱,营造出活跃气氛,实现了阅读教育回归生活的目标。
三、体现学生主体地位
教学中,教师一定要充分体现学生课堂主人公地位,让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到语文阅读学习。教师应当给予学生足够多的自主活动空间与条件。阅读中,教师并非直接将自己的经验与理解交给学生,而是启发学生,教师应当引导,让学生自由阅读。
比如《桂花雨》一课的阅读中,教师可以让学生以组为单位交流,说一说在阅读中得到的感受。有些学生认为:“这篇课文描述的是童年的回忆与场景,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思念”。有的学生则认为:“这篇课文勾画了美妙的景象与邻里之间的和谐气氛”。所有学生都在交流,并在集思广益中获得深刻的知识理解。
四、改革阅读教育思路
教师应注重学生理解力培养,教师需做好语文知识体系调整,将重心放在学生理解能力培养考虑。要尊重语文学科规律,不能只在乎知识陈述,还要理解语文规律与方法。
比如学习《草船借箭》一课的时候,教师需要引导:“同学们,大家在阅读中有哪些感受,吸取了什么经验,每个人物的形象和特色是什么,请大家用思维导图写出来。”此时学生使用思维导图,整理出来所有人的形象和特点,学会了自学技巧与方式。
小学时期,学生没有成熟的心理与生理,教师需要重视学生品格与个性塑造。小学时期阅读教学,除了能夠实现学生文学素养与审美情操培养,还能实现学生阅读兴趣调动。这样学生就能顺利形成阅读理解力,为学生以后的成长、学习奠定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