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祥媛
“绿色化学”最初提出是指在制造和应用化学产品时应有效利用(最好可再生)原料,消除废物和避免使用有毒的、危险的试剂和溶剂,又称“环境无害化学、环境友好化学、清洁化学”。随着社会不断发展,物质世界与化学越来越密不可分,如何运用化学更安全、科学地提高人类生活质量上升到主题。化学的绿色思维考虑了人类当下与人类未来的矛盾,考虑不断增长的物质需求与逐步恶劣的自然环境的矛盾。绿色化学观是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客观要求及具体体现,包括四个方面:可持续发展观、绿色化学价值观、化学的科学发展观、环境和谐道德观,这里包含了社会、经济、环境、学科、道德等的相互融合,綠色化学观的树立预示着人类开始基于化学学科思考人与自然、社会的矛盾。
初中作为化学启蒙阶段,将培养学生绿色化学观作为主要教育目标之一,这对学生正确地认识化学学科具有积极作用。初中化学教育教学中涉及部分危险化学品,危险化学品指具有毒害、腐蚀、爆炸、燃烧、助燃等性质,对人体、设施、环境具有危害的剧毒化学品和其他化学品。鉴于危险化学品对环境、人身等造成的伤害,危险化学品在其生产、储藏、使用、处理等过程都有严格的规定。本文利用危险化学品内容作为载体,挖掘危险化学品在初中化学教育教学中潜在的教育价值,来探讨培养学生绿色化学观形成的途径。
一、通过危险化学品绿色化管理促进绿色化学观的形成
危险化学品绿色化管理是指学校对实验教学中所使用的危险化学品进行储藏、使用、处理等一系列绿色化操作。对于刚接触化学学科的学生来说,以辩证的态度认识危险化学品,了解实验中有关危险化学品储藏、使用、处置等一系列绿色化措施,对他们形成绿色化学观念有重要的意义。危险化学品是根据物质的性质进行分类的一类特殊物质,正确认识和看待危险化学品有利于改变学生对其固有印象和抵触情绪,了解危险化学品的注意事项及防护措施可消除恐惧心理,达到认识物质的矛盾统一性,对危险化学品突发事故能做到有效预警和防范,能促使学生以积极的心态学习危险化学品知识,促进学生绿色化学观的形成。在对危险化学品进行管理时,可借助环境教育及安全教育的途径实现绿色化学观的初步形成。
1.通过环境教育强化对危险化学品的初步认识
利用教学环境的视觉感官影响,潜移默化中增进学生对危险化学品的初步认识和相关了解。首先在教学区(实验室、教室、教学走廊等)醒目位置设置危险化学品使用注意事项和防护措施等宣传,内容具有针对性,图文并茂,吸引学生对相关内容的注意力、增强阅读的兴趣。在实验室醒目位置配备急救箱及相应的安全保障设备:急救箱内的药剂及用品选择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科学合理的配备,一般急救箱内应配备好消毒剂、外伤药、烫伤药、化学灼伤药等基础药品及治疗用品;在涉及易燃物的实验中应配备消防沙和石棉毯等安全保障设备。其次,实验室危险化学品的储存管理要按照市有关规范要求做好危险化学品的储藏工作。例如,危险化学品应存储在密封的储存室内,储存室应安装通风装置并定时开启,存储室应安装防盗、防火安全门,门应该向疏散方向开启,安装机械防盗锁;储存室窗户和通风口要设置防盗栅栏,栅栏标准应严格按照有关规定设置;在进行危险化学品存放工作时,应注意根据危险化学品的性质进行位置的合理摆放等。
2.通过安全教育引导对危险化学品的正确了解
安全教育方面指学校应定期、及时组织有关危险化学品的安全教育讲座及危险化学品突发事故的安全应急演练,逐步形成由上到下的安全防范意识,强化学生对危险化学品的正确认识,加深危险化学品使用与教学环境绿色化的协调,促进其绿色化学观的形成。危险化学品安全教育讲座内容可包括三方面内容:①明确实验室安全的重要性;②认识危险化学品使用和防护——认识危险化学品的警告标识,了解防护措施;③知道如何做好安全防护措施——明确安全规则,遵守安全制度,了解突发事故如何应急处理。
危险化学品突发事故安全应急演练准备工作应包括:应急演练参与人员、应急演练场所及设备、应急演练议程、应急演练脚本。其中应急演练议程为统筹整体的指导说明,应包括演练目的、演练时间及地点、演练参与人员、事故起因、应急措施、演练过程。
二、通过危险化学品绿色化实验处理增进绿色化学观的培养
在教学中对实验进行绿色化处理不仅有利于减少危险化学品对环境、人身影响,提高化学实验效率和质量,而且通过教师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对实验进行绿色化处理,向学生展示处理危险化学品的正确方法及途径,在正确认识危险化学品基础上进行有关绿色化处理危险化学品方法论的传授,有助于学生绿色化学观的培养。
1.常规实验微型化
通过微型化实验装置或创新实验装置使其药品用量减少来达到对实验过程中危险化学品的用量控制及废物回收,降低对环境和人的危害程度。比如在《氨分子运动》实验中,可改进实验装置,使氨分子在空间较小的具支试管内活动,并用注射器抽取少量氨水(1~2mL)注射到棉花上。不影响实验效果情况下,既减少氨水用量,又保证密闭空间内进行,避免环境污染。
2.药品浓度低量化
在保证实验成功的前提下,尽量选用低浓度药品,降低危险化学品对环境的影响。比如酸碱中和滴定时,配制浓度较低的酸溶液和碱溶液,有利于节省药品用量,降低使用成本。
3.有毒害物质密闭化处理
有用到或产生有毒有害物质(尤其是气体)的实验应在封闭环境下进行,通过改进实验装置使有毒有害物质得到密闭控制,降低环境污染。比如硫燃烧的实验,利用导线连接低压电源,通电电炉丝产生热量使硫粉燃烧。这避免了用酒精灯加热硫粉再深入集气瓶时泄漏部分二氧化硫,同时,燃烧后的产物二氧化硫直接在密闭空间中得到有效处理。
4.电子教学辅助化
对于危害性较大的实验,可借助电子信息技术加以辅助。例如,有害气体参与或产生的实验,可利用传感器探究气体的产生与否,或用模拟实验进行实验操作。
在教学中对引进绿色化处理的实验进行展示、讲解、对比、分析,引导学生体验绿色化实验的优势,探索绿色化学与环境的协调统一性,增进绿色化学理念的培养。
三、通过树立绿色化教学理念促成绿色化学的践行者
观念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绿色化学观的培养需长期不断地强化与深入。在学校教育中,教师应具备绿色化教育的意识,做绿色化学教育的引导者,利用教学方法和策略向学生灌输绿色化学思想理念的过程,通过教育引导学生注重绿色化学理念。危险化学品作为绿色化教育的内容载体,充分挖掘其教育价值,在潜移默化中促进绿色化学观形成,最终使其成为绿色化学的践行者。
1.言传身教中凸显绿色化理念
教师对学生的影响不止体现在教学活动中,在个人魅力、做事态度、生活精神等方面都可以为学生树立榜样,影响着学生的学习观、价值观。在教学生活及教学活动中,教师深入理解绿色化理念、付诸绿色化实践、创新绿色化改革,通过言传身教影响学生对绿色化学的认识。如在进行有关危险化学品实验时,实验员(教师)应严格控制课堂演示实验所需要危险化学品的试剂用量,做好药品用量的详细记录并存档,在实验教学中不断向学生传递控制药品用量、减少环境污染的观念。危险化学品鉴于特殊化学性质,其管理、储存、使用、处理上都基于绿色化理念有明确规定,利用好危险化学品的教育资源,在行动中展示无处不在的绿色化教育。
2.教学活动中植入绿色化思想
实验教学活动是学生系统了解危险化学品的途径之一,借实验教育为载体将绿色化学理念显性化。教师在进行有关危险化学品实验及教学时,有意识地自主创新实验,开发绿色化实验,使实验过程中使用或产生的危险化学品用量降到最低。在进行实验教学时,多从不同角度启发学生思考,比如硫燃烧的实验中瓶底留有少量氢氧化钠溶液的目的是什么,采用微型实验的目的是什么等。以实验为输出平台逐步渗透绿色化学教育。